模 拟 测 试 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1. 读拼音,写词语.
míng mèi mă yĭ láo dao dān ge róu cuō
( ) ( ) ( ) ( ) ( )
qīn wĕn yī wēi fāng zhuān zhàn fàng chén yù
( ) ( ) ( ) ( ) ( )
2. 下面下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头涔涔(cén) 泪潸潸(jīn) B. 耽搁(gē) 缥渺(piāo)
C. 绽放(dìng) 赤裸裸(luǒ) D. 挪移(nuó) 绊倒(pàn)
3. 下面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挪移 疑然 遮挽 B. 叹息 痕迹 徘徊
C. 淹面 消逝 口吻 D. 跌到 念叨 挽回
4. 下列词语中表示时间易逝的一组是( )
A. 千门万户 千变万化 B. 白驹过隙 日月如梭
C 一声不坑 一成不变 D. 翻箱倒柜 光阴似箭
5. 对下面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拟人)
B.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设问)
C.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比喻)
D. 这阵风真大,差一点儿把我刮跑.(夸张)
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学习中我们要及时改正并发现问题.
B. 读了《匆匆》一文,使我认识到了时间的重要性.
C. 能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D. 老师耐心地纠正了我这次作文中存在问题.
7. 下面句子中下划线的关联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当时不管它们有用无用,都把它们收拾一起.
B.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
C. 虽然我收集了很多东西,我所缺少的东西但是很多.
8. 根据课文内容,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讲述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生活经历,语言浅显,叙事详尽,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B.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这篇课文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从局部入手的梗概,另一部分是从整体情节入手的精彩片段.
C. “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不幸的处境中,坏事在某种程度上能磨炼人的意志,使人更坚强.
D. 《骑鹅旅行记》中的尼尔斯是一个特别淘气、顽皮的孩子,人人都讨厌他.
9. 下列描写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大概是一场梦,一种幻觉吧!”他想,“过一会儿我肯定还会再变成一个人.”(心理描写)
B. 猫突然一跃,径直朝他扑了过去,把他摔倒在地,跳到他身上,前爪按住他的胸口.(动作描写)
C. 那是一只大黑猫,脖子下面有个白斑点.他的皮毛平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神态描写)
D. 那些鸡没完没了地叫着:“他活该!他活该……”(语言描写)
10 按要求完成句子
(1)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这次外出调查活动,对同学们的启发很大.(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对我说:“我上班去了,你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①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速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
②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 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清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边,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1. 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对“第一次盼望”记忆犹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第①段中的画线句是怎样既交代了时间变化,又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类文阅读.
祖父(节选)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和孩子似的.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旱烟管.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天空飞个家雀儿.”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子取下藏起来,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
他说:“家雀儿叼走了你的帽啦.”孩子们都知道了祖父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_______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_______着他的袖管,_______着他的衣襟,一直到找出帽子来为止.祖父常常这样做,也总是把帽子放在同一个地方,总是放在袖口和衣襟下.那些搜索他的孩子没有一次不是在他袖口或衣襟下把帽子拿出来的,好像他和孩子们约定了似的:“我就放在这里,你来找吧!”这样不知做过了多少次,就像老太太永久讲着“上山打老虎”这一个故事给孩子们听似的,哪怕是已经听过了五百遍,也还是在那里回回拍手,回回叫好.
每当祖父这样做一次的时候,祖父和孩子们都一齐地笑得不得了.好像这戏还是第一次演似的.
14. 结合语境,在选文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15. 选文中“笑”字出现的频率很高,从祖父的“笑”中能体会到祖父是一个________的人.
16. “孩子们都知道了祖父的这一手了”这句话中的“这一手”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为什么“好像这戏还是第一次演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快乐作文、妙笔生花.
同学们,请写一个科幻故事,如:外星人人侵地球,人类将怎样应对?乘坐时间机器,穿越到几十万年以后,环境、人类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果拥有一台能读懂人想法的电脑,会发生什么呢……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展开想象,写一个奇特而令人信服的科幻故事.
答案与解析
1. 读拼音,写词语.
míng mèi mă yĭ láo dao dān ge róu cuō
( ) ( ) ( ) ( ) ( )
qīn wĕn yī wēi fāng zhuān zhàn fàng chén yù
( ) ( ) ( ) ( ) ( )
[答案] ①. 明媚 ②. 蚂蚁 ③. 唠叨 ④. 耽搁 ⑤. 揉搓 ⑥. 亲吻 ⑦. 依偎 ⑧. 方砖 ⑨. 绽放 ⑩. 沉郁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拼写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
本题“媚、耽搁、揉搓、偎、郁”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 下面下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头涔涔(cén) 泪潸潸(jīn) B. 耽搁(gē) 缥渺(piāo)
C. 绽放(dìng) 赤裸裸(luǒ) D. 挪移(nuó) 绊倒(pàn)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本题中注音完全正确的是B项.
A项:泪潸潸jīn——shān
C项:绽放dìng——zhàn
D项:绊倒pàn——bàn
3. 下面词语中书写无误一项是( )
A. 挪移 疑然 遮挽 B. 叹息 痕迹 徘徊
C. 淹面 消逝 口吻 D. 跌到 念叨 挽回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字形的辨析,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A项,“疑然”应为“凝然”,指坚定的样子.
B项正确.
C项,“淹面”应为“掩面”,指遮住面孔.
D项,“跌到”应为“跌倒”,指一头栽倒;跌在地.
4. 下列词语中表示时间易逝的一组是( )
A. 千门万户 千变万化 B. 白驹过隙 日月如梭
C. 一声不坑 一成不变 D. 翻箱倒柜 光阴似箭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A项,千门万户:形容殿宇深广或形容人户众多.
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极多.
可知,该项不符合题干.
B项,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快,光阴易逝.
日月如梭:太阳和月亮像穿梭一样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可知,该项词语中表示时间易逝,符合题干要求.
C项,一声不坑: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过.
一成不变:一经形成,不再改变.亦泛指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可知,该项不符合题干.
D项,翻箱倒柜:形容彻底地翻检、搜查.
光阴似箭:光阴就像射出去的箭一样快,日月就像纺织机上的梭的速度一样快.比喻时间流逝得非常快.
可知,该项不符合题干.
5. 对下面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拟人)
B.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设问)
C.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比喻)
D. 这阵风真大,差一点儿把我刮跑.(夸张)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A项,把“太阳”人格化,“有脚”,会移动,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故正确.
B项,设问指的是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句子只是提出了问题,并没有回答,这是一个疑问句,故选B.
C项,把“八千多日子”比作“针尖上一滴水”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故正确.
D项,把“风”的“大”夸大描写,是夸张的修辞手法,故正确.
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一项是( )
A. 学习中我们要及时改正并发现问题.
B. 读了《匆匆》一文,使我认识到了时间的重要性.
C. 能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D. 老师耐心地纠正了我这次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能力.需要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病句常见病因: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序混乱;重复啰唆;前后矛盾;不符事理;归类不当;指代不明等.
A项,句子“改正并发现”语序不当,应先发现后改正,故改为:学习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并改正问题.
B项,缺少主语,去掉“使”.
C项,两面对一面,“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故应去掉“能否”.
D项正确.
7. 下面句子中下划线的关联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当时不管它们有用无用,都把它们收拾一起.
B.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
C. 虽然我收集了很多东西,我所缺少的东西但是很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需在理解句子前后关系的基础上作答.
C项 ,句子“我收集了很多东西”与“我所缺少的东西很多”之间表示转折的关系,结合句意,用转折关联词“虽然……但是……”语句不通顺,应用转折关联词“尽管……还是……”恰当.
8. 根据课文内容,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讲述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生活经历,语言浅显,叙事详尽,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B.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这篇课文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从局部入手的梗概,另一部分是从整体情节入手的精彩片段.
C. “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不幸的处境中,坏事在某种程度上能磨炼人的意志,使人更坚强.
D. 《骑鹅旅行记》中的尼尔斯是一个特别淘气、顽皮的孩子,人人都讨厌他.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以及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积累,注意结合整句话的内容进行辨析即可.本题中说法正确的是C项.
A项:《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采用的是第一人称.
B项:《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文包括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内容既相对,又有所关联.第一部分讲的是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在坟场探险时目睹了一起凶杀案,汤姆勇敢地站出来指出真正的凶手.第二部分讲同学蓓姬过生日时,汤姆又和大家一起去山洞探险,汤姆和蓓姬迷了路,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在山洞里发现了凶犯乔.脱险后,汤姆告诉人们乔在山洞里,应把他救出来,接受审判.当人们打开山洞时,发现乔已经饿死了.课文通过讲述汤姆·索亚的历险故事,说明了他是一个调皮、喜欢冒险,而又十分勇敢、富有正义感的孩子.
D项:《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在该书中,作者用新颖、灵活的手法,幽默而生动的笔调为孩子们描绘了瑞典一幅幅气象万千的美丽图画,并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瑞典的地理和地貌、动物、植物、文化古迹、内地居民和偏僻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进行了真实的记录,融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主人公尼尔斯并不是一个特别讨厌的人.
9. 下列描写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大概是一场梦,一种幻觉吧!”他想,“过一会儿我肯定还会再变成一个人.”(心理描写)
B. 猫突然一跃,径直朝他扑了过去,把他摔倒在地,跳到他身上,前爪按住他的胸口.(动作描写)
C. 那是一只大黑猫,脖子下面有个白斑点.他的皮毛平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神态描写)
D. 那些鸡没完没了地叫着:“他活该!他活该……”(语言描写)
[答案]C
10 按要求完成句子
(1)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这次外出调查活动,对同学们的启发很大.(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对我说:“我上班去了,你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唐东杰布留下了铁索桥. ②. 这次外出调查活动,对同学们的启发很大 ③. 妈妈对我说,她上班去了,让我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 ④. 枝头的小鸟,在欢快地歌唱着.
[解析]
[分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简洁语言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不改变原意使它更简洁即可.
本题将“身无分文的”“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58座”修辞词去掉,保留主干部分“唐东杰布留下了铁索桥.”
(2)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认真分析所给句子的内容结构,找出病因.
本题错在成分残缺,“经过”和“对”的使用,句子缺少主语,应去掉“经过”,改为:这次外出调查活动,对同学们的启发很大.
(3)本题考查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注意人称的变化以及标点符号的变化.
引述句改为转述句就是将其带的冒号和引号去掉,把引述的话改为转述,即将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将句子中的“我”改为“他”,然后把冒号和双引号去掉.
本题将“我上班去了”中的“我”改为“她”,“你”改为“让我”.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双引号.
(4)本题考查拟人句仿写,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拟人句: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情感,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如:把“锅中的粥”赋予人的言行“有声无力的叹气”.
课内阅读.
①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速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
②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 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清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边,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1. 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对“第一次盼望”记忆犹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第①段中的画线句是怎样既交代了时间变化,又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 第一次盼望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盼望中兴奋期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等心理感受,令“我”印象深刻;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幼小心灵带来的痛苦,令“我”难以忘怀;母亲忙碌辛劳的身影,也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12. “光线渐渐暗下去”交代了天色渐晚;“凉下去沉郁下去”写出了随着希望一点点破灭,“我”的内心越来越惆怅.“越来越远”“越 来越缥缈”更表现了“我”完全沉浸在伤心失望之中.
13. 这位母亲既有对孩子的疏忽,又有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母亲用话语敷衍孩子,最终没有遵守承诺,是她对孩子感受的疏忽.但从她始终没有拒绝孩子和看到孩子伤心难过时惊惶失措并且道歉,又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关爱.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结合原文内容可知,这是“我”的第一次盼望,对“我”来说很重要;再等待母亲兑现承诺的过程中,兴奋期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让“我”对这件事印象更加深刻;尽管经历了漫长的等待,母亲最终还是没有兑现承诺带我去玩,这让“我”内心痛苦,难以忘怀;再整个等待的过程中,母亲从早忙到晚,一刻也不曾停歇,忙碌辛劳的身影,让“我”难忘.
学生围绕此作答即可.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句子的理解.结合上下文理解.
要先找出句中能表示时间和“我”心理的词句.句中表示时间的内容:“光线渐渐暗下去”可以看出天色渐晚.表示心理的内容“凉下去沉郁下去”从光线写出“我”的心理,随希望一点点破灭,“我”的内心越来越惆怅.“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可以看出“我”的伤心失望.
学生围绕此作答即可.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分析,注意结合人物描写和事件分析.
文章中的母亲从早忙到晚,可以看出她的辛苦.但她并没有因为自己辛苦,而拒绝孩子,看到孩子伤心难过时惊惶失措并且道歉,可以看出她对孩子的关爱;但她最终没有遵守承诺,是她对孩子感受的疏忽.
学生围绕此作答即可.
课外类文阅读.
祖父(节选)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和孩子似的.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旱烟管.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天空飞个家雀儿.”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子取下藏起来,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
他说:“家雀儿叼走了你的帽啦.”孩子们都知道了祖父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_______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_______着他的袖管,_______着他的衣襟,一直到找出帽子来为止.祖父常常这样做,也总是把帽子放在同一个地方,总是放在袖口和衣襟下.那些搜索他的孩子没有一次不是在他袖口或衣襟下把帽子拿出来的,好像他和孩子们约定了似的:“我就放在这里,你来找吧!”这样不知做过了多少次,就像老太太永久讲着“上山打老虎”这一个故事给孩子们听似的,哪怕是已经听过了五百遍,也还是在那里回回拍手,回回叫好.
每当祖父这样做一次的时候,祖父和孩子们都一齐地笑得不得了.好像这戏还是第一次演似的.
14. 结合语境,在选文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15. 选文中“笑”字出现的频率很高,从祖父的“笑”中能体会到祖父是一个________的人.
16. “孩子们都知道了祖父的这一手了”这句话中的“这一手”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为什么“好像这戏还是第一次演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 抱 摸 撕
15. 开朗乐观、和蔼可亲
16. 祖父趁孩子看天时,藏起孩子的帽子.
17. 在生活中,多数大人喜欢和孩子逗乐,通常会重复做某个动作或玩某个游戏,乐此不疲,短文中的祖父也不例外,藏帽子的游戏玩了一次又一次,依然像第一次演似的那样兴致勃勃.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结合原文的内容填入合适的动词.
仔细分析前后文的语境,可以得出孩子们问祖父要帽子的过程.首先是抱住大腿,然后是摸着袖子,最后是撕着衣襟.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内容“每当祖父这样做一次的时候,祖父和孩子们都一齐地笑得不得了.”等内容可以得出祖父是一个非常开朗乐观、和蔼可亲的人.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划线句的理解和辨析,结合划线句的内容进行分析.
根据原文内容“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子取下藏起来,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可以得出“孩子们都知道了祖父的这一手了”这句话中的“这一手”指的是祖父趁孩子看天时,藏起孩子的帽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分析.
根据原文内容:那些搜索他的孩子没有一次不是在他袖口或衣襟下把帽子拿出来的,好像他和孩子们约定了似的:“我就放在这里,你来找吧!”这样不知做过了多少次,就像老太太永久讲着“上山打老虎”这一个故事给孩子们听似的,哪怕是已经听过了五百遍,也还是在那里回回拍手,回回叫好. 每当祖父这样做一次的时候,祖父和孩子们都一齐地笑得不得了.好像这戏还是第一次演似的.可以得出文章最后一句话说这戏还是第一次演似的是因为即使玩过很多遍,但是陪着孩子玩了一遍又一遍,长辈们仍然觉得很开心.围绕这个方面来展开论述即可.注意语言完整流畅.
18. 快乐作文、妙笔生花.
同学们,请写一个科幻故事,如:外星人人侵地球,人类将怎样应对?乘坐时间机器,穿越到几十万年以后,环境、人类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果拥有一台能读懂人想法的电脑,会发生什么呢……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展开想象,写一个奇特而令人信服的科幻故事.
[答案] 神秘的邻居
下午,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天上乌云密布,空中灰蒙蒙的,时不时有鸟儿飞过,路旁的大树被风吹得沙沙响,好像要告诉我什么……
到了电梯间,我按下电梯按钮.突然,天花板上的灯闪了一闪,使原本就昏暗的房间变得更加恐怖了.“咚—”背后传来一阵声响,我顿时全身发凉,大气不敢喘一口,手上直冒冷汗,难道……我慢慢往后转,使自己冷静下来,看到了……门后……探出一个……头——啊——我正想尖叫,这才发觉那是一把扫帚,刚才的声音是它要掉下来了,哎,但是,事情还没完……
正当我舒口气时,听到背后传来一阵笑声,有个机械式的声音说:“好,包在我身上,人类,你们完了!哈哈哈——”我猛地一回头,想看个究竟,可看到的却是我的对门邻居叔叔和一个不知名物体,长得像小孩,可它——没有眼睛!这又是怎么回事?
看我回头,那个叔叔好像有些慌张,可又假装镇定,双手来回搓动,脸上露出了奇怪的笑容,对我说道:“小朋友,你也上去啊,真巧.”说着,他对那个“小孩”说道:“小明,快叫姐姐!”本来,一切都很正常,可就在这时,我听到了一个与刚才相同的机械音:“姐姐——”什么?我下意识地把正要跨进电梯里的脚缩了回来,向外跑去……
外面正下着小雨,天色渐渐暗了,鸟儿也都归巢了,小区里竟然没有一个人,但我的耳朵里时不时地传来一阵阵的笑声……抬头一看,每扇窗户里都掉出一个个眼珠,整个小区好像在旋转,还不时传来机械的声音:“哈哈,离任务完成已经不远了,我们就要统治全世界了!”
再回头一看,周围满是没有眼珠子的“人”,向我逼来……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科幻想象作文,要求学生写一个奇特而令人信服的科幻故事,先确定写作范围,再展开合理想象,可以想象为未来的某一项科技在生活种的运用等.学生可以先搜寻脑海中对相关事物的印象,加以再现.有时候,想象可以进行嫁接、移植,把优美的景色移为一处,或把有趣的现象归为一物,或把美好的品质浓缩在一人之身.写想象作文时要注意基于现实生活的经验进行合理想象,可以想想这个事物一般具有什么特点?如果你是它你会怎样?你会利用它的特点做些什么?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要使所想象的内容既有丰富性又符合现实生活,这样才有助于自己表达出来真情实感.最后要根据描绘的事物特点灵活地选择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
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景物环境渲染气引出下文)
正文:写出故事的经过,用上修辞使描写更形象.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