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网络技术逐渐渗入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今天,传统的考试方式也面临着变革,而网络考试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基于试题库管理系统是传统考场的延伸,加上数据库技术的利用,大大简化了传统考试的过程。因此网络考试系统是电子化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现在较好的考试方法为网络考试,考生通过姓名、准考证号码或口令进行登录,试卷可以根据题库中的内容即时生成,可避免考试前的压题;而且可以采用大量标准化试题,从而使用计算机判卷,大大提高阅卷效率;还可以直接把成绩送到数据库中,进行统计、排序等操作。因此,采用网络考试方式将是以后考试发展的趋势。
本文主要介绍了试题库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和详细的设计过程。利用JSP技术开发实现了试题库管理系统,它具有用户登录验证、用户在线考试、动态随机出题、自动判卷、用户管理、试卷管理、成绩管理等功能。论文主要阐述一个功能强大的再线考试系统的后台操作以及一些关键技术。该系统考生信息主要由学生注册生成,考试时考生输入用户名,核对正确后进入考生界面,考生截面主要有正式考试,自动评分组成,关键实现了考生在注册之后进入考试窗体,考试计时,考试时间到,及考完后对试卷的自动评分,存档。管理员进入管理员界面,管理员界面主要由科目管理,用户管理,成绩管理等模块组成。
关键词 试题;管理;分析
Abstract
Gradually infiltrated into the network at all levels of social life today, the traditional test methods are also faced with change, and the network test is a very important direction. Web-based test system is an extension of the traditional test, coupled with the use of database technology has greatly simplified the traditional examination process. Therefore the network test system is indispensable for e-teaching an important part. Therefore, the examination method is better for the network test, candidates have passed the name, ticket number or password to log in, papers based on the content of questions in real-time generation, can avoid the pressure of the title before the exam; and a large number of standardized test can be used in order to use computer grading has greatly enhanced the efficiency of marking; results can also be sent directly to the database, statistics, sorting and other operations. Therefore, the way a network will be the examination after the examination of trends i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students to the examination system needs analysis, design and detailed design process. The use of JSP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o achieve the examination system, it has a user login authentication, users online examinations, dynamic random questions, automatic grading, user management, test manage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other functions. The main thesis of a powerful line of re-examination system, as well as the background to operate a number of key technologies. The main candidates of the system of information generated by students, examination candidates to enter a user name, matching the right candidates into the interface section of the main candidates have a formal examination, automatic score components, the key achievement of the candidates after the registration form to enter the examination, the examination time examination time, and the finished paper automatically after the score, archiving. Administrator to enter the administrator interface, the administrator interface by subject management, user manage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module.
Keywords Questions; management; analysis
第1章 绪论
1.1 系统开发背景
此系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只要根据不同单位的具体使用情况稍加修改,就可以把它应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
当然在此毕业设计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需求是自己通过借鉴同类软件和查阅相关书籍而提出科技在日新月异的进步,所以在今天办事的效率在方方面面也要大幅度提高,就算是考试也不例外,用传统的人工形式考试存在着多种问题
1、人工审批速度慢,耗时耗力
2、审批时容易出现批阅错误
3、考试流程过大,每一次考试都要进行大量的部署
综合以上几点,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开发新系统已是当前的首要任务,该系统实现了考生在输入了学生号以及密码后进入考试窗体,考试计时,考试时间到,系统强制考生退出,及考完后对客观题的自动评分、存档。管理员进入管理员界面,管理员界面主要由试题的输入,用户管理以及信息发布等,在学校居于网内别人都可以访问你机器运行,这样学生考试就不用每台机器都装题了。
1.2 前景展望
与实际或具体企业可能有出入,这必将给以后软件的推广运用带来麻烦,不过通过不断的升级将会得到解决。看来这个系统的前景是很大的,那么这个系统的制作难度也会加大我们还需不断的探索怎么做好一个好的系统。
1.3 开发工具简介
1.2.1 产品背景
在现代化社会的今天,依然有很多地方使用人工进行考试,所以我决定开发这个软件,使用这个软件后必然会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1.2.2 产品概述
该软件的主要应用为进行JAVA的学生考试,其特点就是应用简单快捷,提高了考试的效率,而且比人工更为精确,该系统为JSP,运行环境需要,jdk1.6和tomcat.
第2章 可行性分析
2.1 技术可行性
本系统采用JSP作为开发工具,本系统具有以下特性
JSP(Java Server Pages)是由Sun Microsystem公司于1999/6推出的新技术,是基于Java Servlet以及整个Java体系的Web开发技术。JSP页面是由HTML代码和嵌入其中的Java代码所组成.服务器在页面被客户端请求以后对这些Java代码进行处理,然后将生成的HTML页面返回给客户端的浏览器.。利用这一技术可以建立先进、安全和跨平台的动态网站。
1、JSP的优点:
(1)一次编写,到处运行。
(2)系统的多平台支持。基本上可以在所有平台上的任意环境中开发,在任意环境中进行系统部署,在任意环境中扩展。
(3)从只有一个小的Jar文件就可以运行Servlet/JSP,到由多台服务器进行集群和负载均衡,到多台Application进行事务处理、消息处理,一台服务器到无数台服务器,Java显示了一下巨大的生命力。
(4)多样化和功能强大的开发工具支持。
2、JSP的缺点:
(1)正是由于跨平台的功能,为了极度的伸缩能力,所以极大地增加了产品的复杂性。
(2)Java的运行速度是用class常驻内存来完成的,所以它在一些情况下所使用的内存比用户数量来说是“最低性能价格比。
JSP技术基于强大的Java语言,具有良好的伸缩性,与JavaEnterprise API紧密地集成在一起,在网络数据库应用开发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基于Java平台构建网络程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技术。
对于用户界面的更新,其实就是由 Web Server进行的,所以给人的感觉更新很快。
所有的应用都是基于服务器的,所以它们可以时刻保持最新版本。
客户端的接口不是很繁琐,对于各种应用易于部署、维护和修改。
2.2 经济可行性
当前的很多地方使用人工开始,有种种工作速度慢,精度低等缺点,必须改用现代化的软件程序来大大提高其的工作效率,为此该系统的推出,具有运行速度快,功能全面,用户界面好,数据准确,使用维护简便等特点,如经推出必将大大的节省人力和时间,从而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2.3 操作可行性
本系统操作简单,有完整的提示功能,用户只要稍经培训便立刻可以熟练的使用
2.4 法律可行性
本系统没有违反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在开发过程中没有涉及合同、责任、版权等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相抵触的方面。因此法律上有保障。
第3章 需求分析
3.1 业务流程
该在线考试系统主要利用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结合目前硬件价格普遍下跌与宽带网大力建设的有利优势,实现了试卷的客观题部分,具有试题录入、修改和查询,自动组卷以及进行在线考试等功能,减轻了教师出题、组卷和改卷等繁重的工作量。
3.1.1 后台管理
管理员进入后台,进行考试时间的设定,试题的录入、修改和查询
3.1.2 前台考试
学生由前台的考试界面,填写自己的学号姓名然后开始进行考试,答题完毕后点击考试完毕,则成绩自动算出并记录在后台进行排榜
3.1.3 管理储存
管理员再次进入后台,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整理,然后储存
3.2 需求规范
3.2.1 功能需求
软件主要实现老师出题,学生考试这样一个结构。因此必须具保服务器,数据管理等模块。该软件可以面对整个学校,只需要输出学生的学号便可进行查询和修改等活动。
3.2.2性能需求
自开发以来,本软件一直运行很好,速度快是它的优点,操作方便简单容易上手,程序短小精悍,对于系统的要求低,可靠性与安全性极佳
本系统的性能需求能够满足以上要求,具有系统吞吐量大、响应时间短、可靠性与安全行强的优点。
3.2.3 系统逻辑模型
1、系统用例图
图3.1 JAVA试题库管理系统用例图
2、顺序图
图3.2 JAVA试题库管理系统顺序图
3、活动图
图3.3 JAVA试题库管理系统活动图
3.3 数据字典
3.3.1 数据元素定义
表3.1 数据元素定义表
是否空 | ||||
Admin id | 数值 | 1 | 否 | 用户编号 |
Score id | 数值 | 25 | 否 | 分数 |
Student id | 数值 | 7 | 否 | 学生 |
Subject id | 数值 | 4 | 否 | 题目 |
表3.2数据流定义表
用户登陆 | 姓名,学号,邮箱 |
管理登陆 | 用户名,密码 |
学生信息 | 姓名,学号,邮箱,成绩 |
概要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本软件,能帮助学校的老师更方便快捷的进行考试,快速的进行试题的编排,成绩的批阅以及整理和排版。概要设计的任务是根据需求分析得到的物理模型确定一个合理的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作为系统的详细设计的基础和准备。具体内容见以下几方面:
4.1 系统运行总体流程
图4.1 JAVA试题库管理系统运行流程图
系统运行流程图描绘了物理系统的总体运行情况。浏览此图可对整个系统有一个快速、清晰的认识。上图为JAVA学生考试系统流程图
4.2 目标系统体系结构
4.2.1 JAVA学生考试系统软件结构图
图4.2 JAVA学生考试系统功能结构图
4.2.2 “用户管理”模块结构图
图4.3 用户管理结构图
4.2.3 “试题管理”模块结构图
图4.4试题管理结构图
4.2.4 “时间管理”模块结构图
图4.5 时间管理结构图
4.2.5 “成绩管理”模块结构图
图4.6 成绩管理结构图
4.2.6 “用户管理”模块结构图
图4.7 用户管理结构图
第5章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它把信息系统中大量的数据按一定的模型组织起来,提供存储、维护、检索数据的功能,使信息系统可以方便、及时、准确地从数据库中获得所需的信息。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对应用系统的效率以及实现的效果产生影响,好的数据库结构设计会减少数据库的存储量,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相比较高,系统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能够简化基于此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实现等等。
5.1数据库设计步骤
需求分析阶段
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
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是最困难、最耗费时间的一步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
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
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
对其进行优化
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
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数据库实施阶段
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工具及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
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
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设计特点:
在设计过程中把数据库的设计和对数据库中数据处理的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将这两个方面的需求分析、抽象、设计、实现在各个阶段同时进行,相互参照,相互补充,以完善两方面的设计
5.2 数据库逻辑设计
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即是表结构和表关系的设计,这里同时给出表中的样例数据。
1、学生表
该表用于储存所有学生的基本信息
(1)表结构
表5.1 用户信息表
字段名 | 字段类型 | 字段大小 | 主键 | 外键 | 可空否 | 备注 |
用户编号 | NUMBER | 5 | 是 | N | 用户ID | |
用户姓名 | VARCHAR2 | 40 | Y | 真实姓名 | ||
密码 | VARCHAR2 | Y | 密码 | |||
邮箱 | VARCHAR2 | 40 | Y | 邮箱 | ||
答题时间 | VARCHAR2 | Y |
表5.2 用户信息表样例数据
ID | REALNAME | NO | CREATETIME | |
1 | 小新 | 0521 | 40m |
该表用于储存管理员的信息
(1)表结构
表5.3 管理员信息表
字段名 | 字段类型 | 字段大小 | 主键 | 外键 | 可空否 | 备注 |
用户编号 | NUMBER | 5 | 是 | N | 编号 | |
使用者姓名 | VARCHAR2 | 40 | N | 姓名 | ||
密码 | VARCHAR2 | N | 密码 |
表5.4 管理员信息表样例数据
ID | USERNAME | PASSWORD |
1 | 钱小样 |
该表用于储存所有学生的成绩信息
(1)表结构
表5.5 成绩信息表
字段名 | 字段类型 | 字段大小 | 主键 | 外键 | 可空否 | 备注 |
ID | NUMBER | 5 | 是 | N | 用户编号 | |
Student id | NUMBER | N | 学生号 | |||
Subject id | NUMBER | N | 科目号 | |||
number | NUMBER | N | 成绩 | |||
check | N | 检测 |
表5.6 成绩信息表样例数据
ID | Student id | Subject id | number | check |
1 | 200502110 | 01 | 90 | 是 |
该表用于储存所有的题目
(1)表结构
表5.7 题目信息表
字段名 | 字段类型 | 字段大小 | 主键 | 外键 | 可空否 | 备注 |
id | NUMBER | 5 | 是 | N | 编号 | |
title | VARCHAR2 | 80 | N | 标题 | ||
number | NUMBER | 5 | N | 分数 | ||
context | VARCHAR2 | 70 | N | 前后关系 | ||
S right | NUMBER | 5 | N | 正确项 |
表5.8题目信息表样例数据
id | title | number | context | S right |
1 | .下面那些说法是正确的? | 5 | 1 一个java类源程序就是一个后缀名为java的操作系统文件,并且类名应于文件名相同 2 Java类只能有一个父类,但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java类的static类型成员变量最多有一个实现,即使该类有多个对象同时存在 3 在未被实例化之前(生成具体对象之前),java的static类型成员函数可以存取公共的非静态成员变量,但不允许存取私有的非静态成员变量。 4 对于不允许被子类更改的成员变量,应该声明为final类型 | 3 |
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是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如何实现目标系统。具体任务主要包括数据库物理设计(放到数据库设计一章中)和功能模块逻辑设计。这里我们把代码实现也归入详细设计任务中,这样每一功能模块单元自成体系,便于修改、扩充和维护。详细设计是系统实现的核心和主体,描述了系统实现和运行的详细逻辑。详细设计以窗口为单位进行。详细设计文档作为系统维护和扩充的重要文档。
6.1命名规则
系统设计中的标识符命名遵守下述约定。
6.1.1 变量命名
Java包的名字都是由小写单词组成。但是由于Java面向对象编程的特性,每一名Java程序员都可以编写属于自己的Java包,为了保障每个Java包命名的唯一性,在最新的Java编程规范中,要求程序员在自己定义的包的名称之前加上唯一的前缀。由于互联网上的域名称是不会重复的,所以程序员一般采用自己在互联网上的域名称作为自己程序包的唯一前缀。
例如: net.frontfree.javagroup
类的命名
类的名字必须由大写字母开头而单词中的其他字母均为小写;如果类名称由多个单词组成,则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均应为大写例如TestPage;如果类名称中包含单词缩写,则这个所写词的每个字母均应大写,如:XMLExample,还有一点命名技巧就是由于类是设计用来代表对象的,所以在命名类时应尽量选择名词。
例如: Circle
方法的命名
方法的名字的第一个单词应以小写字母作为开头,后面的单词则用大写字母开头。
例如: sendMessge
常量的命名
常量的名字应该都使用大写字母,并且指出该常量完整含义。如果一个常量名称由多个单词组成,则应该用下划线来分割这些单词。
例如: MAX_VALUE
参数的命名
参数的命名规范和方法的命名规范相同,而且为了避免阅读程序时造成迷惑,请在尽量保证参数名称为一个单词的情况下使参数的命名尽可能明确。
6.2 模块设计
6.2.1 登录页面设计
1、登录页面功能描述
登录页面用于对进入系统的人员进行身份识别和权限级别的确认。对未在系统注册的使用人员进行。对已在系统注册的人员,在正确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便进入系统主页面,同时根据用户的权限级别显示该用户权限下拥有的菜单的相应功能。
登录页面模块功能表为:
表6.1 用户登录
功能编号 | 1.1 | 功能名称 | 用户登录 | 所属部门 | 研发部 |
调查者 | 张三 | 调查时间 | 2009-5-20 | 审核人 | 山丘 |
功能描述 | 根据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确定其合法身份和权限,以决定按规定的权限进入系统,或因身份不合法而无法进入系统。 | ||||
输入项 | 页面上的用户名,密码 数据库表“用户表”中的用户名、密码 | ||||
处理描述 | 首先连接数据库,然后判断用户输入的信息是否完整,再判断数据库中是否存在该用户以及密码是否正确。若正确,则查询出该用户下的菜单显示在主页面上,同时把登录操作的相关信息写进操作日志; 若不正确,则无法进入系统。 | ||||
输出项 | 用户名不能为空! 密码不能为空! 用户名不存在 密码错误 | ||||
页面要求 | 布局清晰、简洁 |
图6.1 登录页面
3、登录页面界面说明
登录窗口是进入系统的第一个启动窗口。在文本框中依次正确输入用户名和学号和密码后,可以选择是否保存用户名和密码,单击“登录”按钮,便进入系统主页面;若不正确,重新输入各项。关闭浏览器退出系统。
4、登录窗口程序逻辑设计
图6.2 登录窗口
6.2.2 主页面窗口设计
1、主页面功能描述
主页面主要是学生进行考试的地方,以及答题之后的确认
2、主页面界面
图6.3 主页面
3、主页面界面说明
主页面是进入系统的第二个页面,也是主要显示菜单的页面。可以电击各个选框来完成各种指令。
6.2.3管理员登陆界面设计
1、登录页面界面说明
管理员登录窗口是进入管理员系统的一个启动窗口。在文本框中依次正确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可以选择是否保存用户名和密码,单击“登录”按钮,便进入系统主页面;若不正确,重新输入各项。关闭浏览器退出系统。
2、管理员登陆页面界面
图6.4 管理员登录窗口
3、管理员页面界面说明
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后台来完成用户的各种信息
6.2.4后台管理窗口设计
1、后台管理界面说明
后台管理界面分为开始的考试时间设定界面和后期的成绩以及试题管理界面
2.1.1、考前的时间设定界面
图6.5 考前时间设定界面
2.1.2、时间设定界面说明
主要是设定开始考试以及考试持续的时间
2.2.1后台主管理界面
图6.6 后台管理界面
2.2.2 后台管理界面说明
后台管理界面又分为主界面,考试管理和左侧三部分组成
第7章 系统测试
7.1 软件测试基础理论
7.1.1 软件测试定义
软件测试是根据软件开发各阶段的规格说明和程序的内部结构而精心设计的一批测试用例,并利用这些测试用例运行程序以及发现错误的过程,即执行测试步骤。
软件测试就是在软件投入运行前,对软件需求分析、设计规格说明和编码实现的最终审查,它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步骤。
7.1.2 软件测试基本概念
1、测试的含义
所谓测试,首先是一项活动,在这项活动中某个系统或组成的部分将在特定的条件下运行,结果将被观察和记录,并对系统或组成部分进行评价。测试活动有两种结果:找出缺陷和故障,或显示软件执行正确。测试是一个或多个测试用例的集合。
测试用例:所谓测试用例是为特定的目的而设计的一组测试输入、执行条件和预期的结果;测试用例是执行测试的最小实体。
2、测试的步骤
测试步骤详细规定了如何设置、执行、评估特定的测试用例。
软件生命周期:一个软件生命周期包括制定计划、需求分析定义、软件设计、程序编码、软件测试、软件运行、软件维护、软件停用等8个阶段。
软件测试在软件生命周期中横跨两个阶段:
单元测试阶段:
即在每个模块编写出以后所做的必要测试
综合测试阶段:
即在完成单元测试后进行的测试,如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7.2 软件测试目的
测试是程序的执行过程,目的在于发现错误;不能证明程序的正确性,除非仅处理有限种情况。检查系统是否满足需求也是测试的期望目标。一个好的测试用例在于发现了还未曾发现的错误;一次成功的测试则是发现了错误的测试。
7.3 软件测试方法分类
软件测试技术按照不同的划分方法,有不同的分类:
7.3.1 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
按照软件测试分析与非分析方法而论,软件测试可以分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1、静态测试
指不实际运行软件,主要是对软件的编程格式、结构等方面进行评估。静态测试包括:代码检查 、静态结构分析、代码质量度量等。它可以由人工进行,也可以借助软件工具自动进行。
2、动态测试
动态测试方法是指计算机必须真正运行被测试的程序,通过输入测试用例,对其运行情况即输入与输出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以达到检测的目的。
动态测试包括:功能确认与接口测试 ,覆盖率分析,性能分析,内存分析
7.3.2 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
1、黑盒测试
按照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而论,软件测试可以分为白盒测试法和黑盒测试法。
若测试规划是基于产品的功能,目的是检查程序各个功能是否能够实现,并检查其中的功能错误,则这种测试方法称为黑盒测试(Black-box Testing)方法。
黑盒测试又称为功能测试、数据驱动测试和基于规格说明的测试。它是一种从用户观点出发的测试,一般被用来确认软件功能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
黑盒测试主要根据规格说明书设计测试用例,并不涉及程序内部构造和内部特性,只依靠被测程序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或程序的功能设计测试用例。
2、黑盒测试的特点
黑盒测试与软件的具体实现过程无关,在软件实现的过程发生变化时,测试用例仍然可以使用。
黑盒测试用例的设计可以和软件实现同时进行,这样能够压缩总的开发时间。
若测试规划基于产品的内部结构进行测试,检查内部操作是否按规定执行,软件各个部分功能是否得到充分使用,则这种测试方法称为白盒测试(White-box Testing)方法。
3、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又称为结构测试、逻辑驱动测试或基于程序的测试,一般用来分析程序的内部结构。
白盒测试要求是对某些程序的结构特性做到一定程度的覆盖,或者说这种测试是“基于覆盖率的测试”。通常的程序结构覆盖有: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路径覆盖。
7.4 JAVA学生考试系统测试
表7.1 测试表
项目软件 | JAVA学生考试系统 | 程序版本 | 1.0 | |||||
功能模块 | Login | 编制人 | 曲楠 | |||||
功能特性 | 用户身份验证 | |||||||
测试目的 | 验证是否输入合法的信息,允许合法登陆,阻止非法登陆 | |||||||
测试数据 | 用户名=admin 密码=admin | |||||||
操作步骤 | 操作描述 | 数据 | 期望结果 | 实际结果 | 测试状态 | |||
1 | 输入用户名称,按“登陆”按钮。 | 用户名=admin,密码为空 | 显示警告信息“密码不能为空” | 显示密码不能为空 | 正确 | |||
2 | 输入密码,按“登陆”按钮。 | 用户名为空,密码=admin | 显示警告信息“用户名不能为空” | 显示警告信息“用户名不能为空” | 正确 | |||
3 |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按“登陆”按钮。 | 用户名=admin,密码=test | 显示警告信息“密码错误” | 显示警告信息“密码错误” | 正确 | |||
4 |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按“登陆”按钮。 | 用户名=test,密码=admin | 显示警告信息“用户名不存在” | 显示警告信息“用户名不存在” | 正确 | |||
5 |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按“登陆”按钮。 | 用户名=admin,密码=admin | 进入系统主页面 | 进入系统主页面 | 正确 | |||
测试人员 | 曲楠 | 开发人员 | 曲楠 | 项目负责人 | 曲楠 |
本次测试中,我采用了黑盒技术对进销存系统的登陆模块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其中在测试中采用的测试用例为:用户名=admin/test 密码=admin/test
期望得到的结果为:
1、密码不能为空。
2、用户名不能为空。
3、密码错误
4、用户名不存在
实际测试过程中得到的结果:1密码不能为空。2.用户名不能为空3.密码错误4.用户名不存在
与期望值偏差:无偏差
测试的评定性结论:系统经过多中测试都能很好的正常运行
通过本对系统的全面测试,我学到了许多测试方面的知识,了解到测试方法、测试经验。通过本次设计,使我了解到测试的重要性。通过测试,可以使软件更适合用户的需求,更加稳定、可靠地运行,并能适应市场竞争,应用前景广泛。
结论
毕业论文是本科学习阶段一次非常难得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机会,通过这次比较完整的给排水系统设计,我摆脱了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状态,和实际设计的结合锻炼了我的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我查阅文献资料、设计手册、设计规范以及电脑制图等其他专业能力水平,而且通过对整体的掌控,对局部的取舍,以及对细节的斟酌处理,都使我的能力得到了锻炼,经验得到了丰富,并且意志品质力,抗压能力及耐力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这是我们都希望看到的也正是我们进行毕业设计的目的所在。
虽然毕业设计内容繁多,过程繁琐但我的收获却更加丰富。各种系统的适用条件,各种设备的选用标准,各种程序的安装方式,我都是随着设计的不断深入而不断熟悉并学会应用的。和老师的沟通交流更使我从经济的角度对设计有了新的认识也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这次毕业设计让我提前了解了这些知识,这是很珍贵的。
在设计过程中从而形成了一些矛盾点,这些矛盾在处理上让人很难斟酌,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意识到:要向更完美的进行一次设计,与其他专业人才的交流沟通是很有必要的,更要从祖国的高度看待一些大局上的问题更好的处理各种矛盾。一些问题让我很头痛,原因是由于本身设计受到系统本身的框定,而又必须考虑本专业的一些要求规范,
提高是有限的但提高也是全面的,正是这一次设计让我积累了无数实际经验,使我的头脑更好的被知识武装了起来,也必然会让我在未来的工作学习中表现出更高的应变能力,更强的沟通力和理解力。
顺利如期的完成本次毕业设计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让我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对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本学生考试系统虽已基本满足我所想要达到的功能要求,但是还不够完善,对系统的设计和程序的编排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有些功能需要改进。比如,业务统计应该再多一些统计内容。同时自己也对JSP这个开发工具有了深入的了解,oracle数据库也能熟练地运用。
综观软件开发行业,如今对编程人员相对缺乏,尤其是初级的编程人员,我想通过我们在校学习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在实践中积累的些经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对于开发软件来说不是很难的事,也并非只有专业人员才能开发设计,总之学海无涯,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才能在瞬息万变、人才济济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致谢
转眼论文已经接近完结,四年的大学也要在此画上的句点,因此整篇论文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单一论文的意义,这其中更倾注了我大学四年来的喜怒哀乐,难忘往日我曾在教室中学习,接受老师的循循善诱,和同学们一起为了未来而拼搏,而努力的学习着各种科学文化知识,这一切在我的心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因此我想我的心中是报着对所有人都充满一种感谢的,在这里我尤其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张秀秀,在整个论文部署的3个月期间,是她不知辛苦的为小组的同学们讲解着各种问题,每当我遇到困难,张老师都能细心的为我排解,极大的帮助我完成了论文,张老师对同学们的细心教导无时不让我感激涕零,我论文中很多的内容都是得益于张老师的启发,因此我要衷心的向张秀秀老师表示感谢。
其次我还要感谢我的导员以及学院的各位领导,在我在校期间对我细心的关照,给我提供了一个能好好学习的空间,也是帮助我完成论文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们,无论是在大学四年里还是在写论文期间,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不仅在许多方面帮助了我,还让我增长了许多的知识,你们在我的心里都是那么的可爱。
参考文献
[1] 冯玉琳 赵保华软件工程[M]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2 年 8月,132-386.[2] 程学先,曾玲,林珊,程传庆.JAVA SERVER PAGE应用基础及基于部件的系统设计技术[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年1月,123-368.
[3] 康博创作室.中文JAVA SERVER PAGE编程实例与技巧 [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年10月,25-69
[4] 张跃平.JAVA SERVER PAGE课程设计[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3月,23-97.
[5] 汤观全,倪绍勇.JAVA SERVER PAGE 及其应用系统开发题解[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年4月,45-236.
[6] TomSolfired,Rose Anniestun.JAVA1.6.3PAGE[M].SUN集团公司出版社,2008年5月,54-107.
附录A
Recent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has brought us new possibilitie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classical art and humanities in several different ways. Image plays a key role here. In learning classical Japanese poetry, it is quite important to examine original books and manu******s because even the published books were printed from the wood blocks of engraved words which were written with brush by, in many cases, the authors themselves. Not only the visual art works, but also the literary materials as such pose the problem of authenticity, and this problem itself is closely linked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literary works and the life history of the authors. Yosa Buson (1716-84), a poet-painter, and his followers best represent this type of artists and must be studied with both texts and images they created.
Buson was a leading haiku poet of the 18th century and, with Basho and Issa, one of the great names in haiku. He was also a distinguished BUNJINGA (literati-style) painter, and perfected haiga or cursive sketch with poems as a branch of Japanese pictorial art. Buson read classics extensively and studied different styles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paintings. Poetry and painting affected each other in his art. His poems were, diversely enough, rich in imagery, clearly depicting fine movements and sensual appearances of things, dynamic with wider landscapes, lyrical, sensitive to human affairs, romantic with hidden stories, graceful, and longingly time-conscious. Buson completed his own style of painting in his later years when he was using the name of Sha-In. Freed from the influence of China, he created genuine Japanese landscapes.
Creation of the Site
The web site for the study of Buson and his group has thus been created at . This site has three major areas: articles on Buson, bibliographic resources on Buson, and pictorial catalogue of haiku and painting works of Buson and his group. Pages are hyper-linked within the site and some pages contain links to other related web sites. Most pages are written in both Japanese and English to attract the learners internationally. The first area contains the author's original papers and essays such as "Poetry as an open space for lightening of Being". To quote only a few paragraphs from there;
In the light of Heidegger's thinking, Buson's poems emerge as 'poems of being'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Of course Buson lived far earlier than Heidegger, and clearly there was no direct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m. However, beyond this distance what weighs on my mind is, for example, such a Hokku poem of peony as below. This poem is usually viewed as staged on a peony garden, but I look at it as an event inside a room.
Within the quietness of a lull in visitors' absence, appears the peony flower!
(seki to ****e kyaku no taema no botan kana)
Possibly after a Haiku meeting, or it seems it could have been any person(s), the poet saw the visitor(s) off and returned to the room. He then looked at the corner, and saw the peony, which has been there for some time, as appearing again, floating in a lull, as though it were transformed to that peony as itself. While residual scents of the visitors in the room are silently disappearing, it is calm, not too light nor dark, and the peony is there lighted on its face by that surrounding air. The poet stands there, veiled in ennui, where he feels both bliss and lament, with that time perceived as a long instant. Even if it is an instant, a time of 'unworldliness' is disclosed there, as a poet himself or for a man as a Heideggerian Da-sein, to be almost continual to eternity.
Access and Evaluation
Two years after starting its creation, this site now receives more and more accesses from both Japan and abroad. In May 2000, for example, there were, in average, about 350 hits for the site per day, 45 different individual accesses to the English top page, and 17 different accesses to the Japanese top page. Some people leave notes in the guest book, and some other people prefer to send e-mails to the site author. These notes and mails are analyzed in terms of contents, interests, and gratification. Formative evaluation of the site is now conducted with college students. This site, when it is fully developed, is to be converted into a CD-ROM with upgraded still and moving images.
Abstract From the concept of the network university, we deduce its three basic infrastructures:the education center station, the high speed backbone and the user terminal network. we point out that the remote learning online at home will be the most important studying model in the future,so the HomeNet will be a necessary infrastructure platform for remote learning ,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structure, the key technologies and connection media of HomeNet.
附录B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可能性的教学和学习古典艺术与人文在几个不同的方式。形象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学习日本古典诗歌,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原来的书籍和马努****** s因为即使是出版,印刷,从木块的刻有字,其中书面刷,在许多情况下,作者自己。不仅是视觉艺术作品,但也是文学材料等构成的问题的真实性,这个问题本身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解释,文学作品和生活的历史,作者。谢buson ( 1716年至1784年) ,诗人-画家,和他的追随者最能代表这种类型的艺术家和必须研究与两种文本和图像,他们创建。
buson是一个领先的俳句诗人的18世纪,与芭蕉和Issa ,一个伟大的名字,俳句。他还对一位杰出的bunjinga (文人式) ,画家和完善haiga或草书素描与诗作为分行的日本图案艺术。 buson阅读经典广泛和研究不同风格的中国和日本的绘画。诗与画的影响,对方在他的艺术。他的诗,多方位不够的,丰富的意象,清楚地描绘精细的动作,感官外表的东西,充满活力与更广泛的景观,抒情,敏感,人类的事务,浪漫与隐藏的故事,优美,和longingly时间意识。 buson完成了他自己的风格,绘画,在他晚年时,他用的名称,沙中。释放从中国的影响力,他创造了真正的日本的景观。
建立网站
该网站为研究buson和他的小组,从而创造了在〜佐贺/ buson.html 。此网站有三个主要领域:文章, buson ,书目资源, buson ,图案目录的俳句和绘画作品的buson和他的小组。网页链接该网站和一些网页包含链接到其他相关网站。大多数的页面是在双方的书面日语和英语,以吸引国际学生。第一个领域中包含作者的原文件和论文,如“诗歌作为一个开放的空间,为减轻” 。引述只有少数段落有;
在根据海德格尔的思想, buson的诗出现的'诗'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当然buson生活远远早于海德格尔,并明确有没有直接的书信来往。然而,除了这个距离是什么重量对我心目中是,举例来说,这样的hokku诗牡丹作为下面。这首诗是通常被视为舞台上一牡丹园,但我看它作为一个事件内的一个房间。
内部的寂静平静,在旅客的缺席,似乎是牡丹花!
(关,以**** e kyaku没有taema没有botan假名)
可能后,俳句的一次会议上,或看来,它可能会被任何人( s )款,诗人看到访客( )起飞和返回房间。然后,他期待在一个角落,看到牡丹,它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作为再次出现,漂浮在平静,好像它转化为认为,牡丹作为本身。而残余的气味的游客在房间内是默默消失,这是冷静,不过轻,也不是黑暗,牡丹是有灯光就其面对由周围的空气。诗人站,含蓄,在倦怠,他认为双方布利斯和悲叹,与当时的知觉作为一项长期的瞬间。即使是瞬间,一时间, ' unworldliness '是有透露,作为一个诗人自己或为一名男子作为一个heideggerian大盛,几乎持续到永恒。获取和评价
两年后,开始其创作,这个网站现在得到越来越多的通道,从日本和国外。在2000年5月,举例来说,有,在平均,约350名访问该网站的每一天, 45个人不同的通道,英文首页,以及17个不同的通道,给日本的首页。有些人离开注意到,在客户预订,和其他一些人会喜欢发送电子邮件到该网站的作者。这些笔记和电子邮件,分析了在条款的内容,利益,和欣慰。形成性评价的网站是现在进行的大学生。本网站的内容,当它充分发展,是要转换成的CD - ROM与升级,仍然和动态图像。
摘要从概念的网络大学,我们推断其三个基本的基础设施º教育中心站,高速的骨干和用户终端网络。我们指出,远程学习,在家上网的将是最重要的学习模式,在未来的¬因此,家庭网络将是一个必要的基础设施平台,远程教学,在本文中,我们讨论的结构,关键技术和连接媒体家庭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