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理论力学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09:54:03
文档

理论力学答案

2-2一大小为50N的力作用在圆盘边缘的C点上,如图2-56所示。试分别计算此力对O、A、B三点之矩。图2-562-8在图2-62所示的刚架中,已知F=10kN,q=3kN/m,M=8kN·m,不计刚架自重。试求固定端A处的反力。图2-622-16组合梁如图2-70所示,已知集中力F、分布载荷集度q和力偶矩M,试求梁的支座反力和铰C处所受的力。图2-70(a)CD段AC段(b)CD段AC段(c)CD段AC段(d)CD段AC段2-21三铰拱如图2-75所示,跨度l=8m,h=4m。试求支座A、B
推荐度:
导读2-2一大小为50N的力作用在圆盘边缘的C点上,如图2-56所示。试分别计算此力对O、A、B三点之矩。图2-562-8在图2-62所示的刚架中,已知F=10kN,q=3kN/m,M=8kN·m,不计刚架自重。试求固定端A处的反力。图2-622-16组合梁如图2-70所示,已知集中力F、分布载荷集度q和力偶矩M,试求梁的支座反力和铰C处所受的力。图2-70(a)CD段AC段(b)CD段AC段(c)CD段AC段(d)CD段AC段2-21三铰拱如图2-75所示,跨度l=8m,h=4m。试求支座A、B
2-2  一大小为50N的力作用在圆盘边缘的C点上,如图2-56所示。试分别计算此力对O、A、B三点之矩。

图2-56

2-8 在图2-62所示的刚架中,已知F=10kN,q=3kN/m,M=8kN·m,不计刚架自重。试求固定端A处的反力。

图2-62

 2-16 组合梁如图2-70所示,已知集中力F、分布载荷集度q和力偶矩M,试求梁的支座反力和铰C处所受的力。

图2-70

(a)

CD段

             

                 

AC段

       

               

 (b)

CD段

             

                 

AC段

       

             

(c)

CD段

         

                 

             

AC段

                      

                      

       

(d)

CD段

         

               

AC段

                      

              

       

2-21  三铰拱如图2-75所示,跨度l=8m,h=4m。试求支座A、B的反力。(1)在图2-75a中,拱顶部受均布载荷q=20kN/m作用,拱的自重忽略不计;(2)在图2-75b中,拱顶部受集中力F=20kN作用,拱每一部分的重量W=40kN。

图2-75

(a)

对称性

CB部分

   

(b) 整体

    

     

            

CB部分

            

2-28  屋架桁架如图2-82所示,已知载荷F=10kN。试求杆1、2、3、4、5和6的内力。

图2-82

整体(对称性)   

节点A

          

          

节点C                    

截面法(取右半部分)

      

          

2-29  桁架受力如图2-83所示,已知F1=F2=10kN,F3=20kN。试求杆6、7、8、9的内力。

图2-83

整体

      

          

       

特殊节点  

截面法(取左半部分)

      

          

       

2-30  桁架如图2-84所示,已知F1=10kN,F2=F3=20kN。试求杆4、6、7、10的内力。

图2-84

整体

 

         

截面法(取左半部分)

      

      

特殊节点  

3-1 在边长为a的正六面体上作用有三个力,如图3-26所示,已知:F1=6kN,F2=2kN,F3=4kN。试求各力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

图3-26

3-4 曲拐手柄如图3-29所示,已知作用于手柄上的力F=100N,AB=100mm,BC=400mm,CD=200mm,a=30°。试求力F对x、y、z轴之矩。                                                                                                                      

图3-29

 

3-13 三轮车连同上面的货物共重W=3kN,重力作用点通过C点,尺寸如图3-38所示。试求车子静止时各轮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图3-38

      

            

3-23 试求图3-48所示各型材截面形心的位置

图3-48

(a)

(b)

(c)

5-1  如图5-13所示,偏心轮半径为R,绕轴O转动,转角(为常量),偏心距,偏心轮带动顶杆AB沿铅垂直线作往复运动。试求顶杆的运动方程和速度。

图5-13

 5-6  图5-18所示的摇杆滑道机构中的滑块M同时在固定的圆弧槽BC和摇杆OA的滑道中滑动。如BC的半径为R,摇杆OA的轴O在弧BC 的圆周上。摇杆绕轴O以等角速度转动,当运动开始时,摇杆在水平位置。试分别用直角坐标法和自然法给出点M的运动方程,并求其速度和加速度。

图5-18

直角坐标法

   

       

     

自然法

    

6-1  杆O1A与O2B长度相等且相互平行,在其上铰接一三角形板ABC,尺寸如图6-16所示。图示瞬时,曲柄O1A的角速度为,角加速度为,试求三角板上点C和点D在该瞬时的速度和加速度。

图6-16

6-2  如图6-17所示的曲柄滑杆机构中,滑杆BC上有一圆弧形轨道,其半径R=100mm,圆心O1在导杆BC上。曲柄长OA=100mm,以等角速度绕O轴转动。设t=0时,,求导杆BC的运动规律以及曲柄与水平线的夹角时,导杆BC的速度和加速度。

图6-17

      时   

                  

       

6-6  杆OA可绕定轴O转动。一绳跨过定滑轮B,其一端系于杆OA上A点,另一端以匀速u向下拉动,如图6-18所示。设OA=OB=,初始时,试求杆OA的转动方程。

即          

6-10  图6-22所示机构中,杆AB以匀速v向上滑动,通过滑块A带动摇杆OC绕O轴作定轴转动。开始时,试求当时,摇杆OC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图6-22

对时间求导

   

    

9-6  如图9-13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M,由两根各长l的杆所支持,此机构以匀角速度 绕铅直轴AB转动。如AB=2a,两杆的各端均为铰接,且杆重忽略不计,试求两杆的内力。

图9-13

    

    

    

    

    

10-9  如图10-13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A,可以在水平光滑槽中运动,具有刚性系数为k的弹簧一端与滑块相连,另一端固定。杆长度为l,质量可忽略不计,A端与滑块铰接,B端装有质量为m1的小球,在铅垂面内绕A点转动。设在力偶M作用下转动角速度w为常数。试求滑块A的运动微分方程。

图10-13

质心运动定理

 10-11 在图10-15所示曲柄滑杆机构中,曲柄以等角速度 绕O轴转动,开始时,曲柄OA水平向右。已知曲柄质量为m1,滑块A的质量为m2,滑杆的质量为m3,曲柄的质心在OA的中点,OA= l;滑杆的质心在C点,而。试求:(1)机构质心的运动方程;(2)作用在O点的最大水平力。

图10-15

   

   

质心运动定理

11-3 试求图11-26所示各均质物体对其转轴的动量矩。各物体质量均为m。

图11-26

(a)  

(b)               

(c)        

(d)                

11-11 两个质量分别为m1、m2的重物M1、M2分别系在绳子的两端,如图11-34所示。两绳分别绕在半径为r1、r2并固结在一起的两鼓轮上,设两鼓轮对O轴的转动惯量为JO,试求鼓轮的角加速度。

图11-34

                

    

12–19  均质直杆AB的质量m=1.5kg,长度l=0.9m,在图12-39所示水平位置时从静止释放,试求当杆AB经过铅垂位置时的角速度及支座A的反力。

图12-39

     

动能定理

      

定轴转动微分方程

         

    

质心运动定理

          

    

    

        

13-6 均质滑轮半径为r,重为W2,受力偶矩为M的力偶作用并带动重为W1的物块A沿光滑斜面上升,如图13-21所示。试求滑轮的角加速度及轴承O的约束反力。

图13-21

系统

    

    

    

    

       

    

    

        

        

文档

理论力学答案

2-2一大小为50N的力作用在圆盘边缘的C点上,如图2-56所示。试分别计算此力对O、A、B三点之矩。图2-562-8在图2-62所示的刚架中,已知F=10kN,q=3kN/m,M=8kN·m,不计刚架自重。试求固定端A处的反力。图2-622-16组合梁如图2-70所示,已知集中力F、分布载荷集度q和力偶矩M,试求梁的支座反力和铰C处所受的力。图2-70(a)CD段AC段(b)CD段AC段(c)CD段AC段(d)CD段AC段2-21三铰拱如图2-75所示,跨度l=8m,h=4m。试求支座A、B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