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及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本工程实施施工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控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合格等级标准的要求。
1、保证质量的管理措施
(1)施工事前质量管理控制
在各项工程施工前,按照工程施工要求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对参加本工程项目施工的各级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岗前技能与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培训,经培训考核合格者才能上岗施工。所有的质检人员和有关特殊工种的技术工人均要经过国家质量管理部门的培训考核,实行持证上岗施工制度。对进场施工的劳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施工技能常识培训教育,提高劳务人员的施工质量意识。
项目施工技术组会同建设、监理单位现场人员做好各测量控制桩点的交接和复核工作,并把复核成果报与项目监理工程师审核,以确保施工放样的准确性,并且对控制点进行经常性的监控。
项目施工技术组负责组织有关的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编制施工阶段的施工进度计划、资源(劳动力、材料、机械、资金)使用计划等,对项目开挖工程量进行现场实际测量核算,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核算结果向项目监理工程师提出解决和审定。针对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在施工前制定出详细的专项施工方案(包括施工质量控制方案),报与项目监理工程师审批,批准后用于指导项目施工。在每个环节的施工方案中同时制定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
项目施工技术组还要组织有关技术交底会,让参与施工的施工技术人员和劳务人员均熟悉本工程各项目有关的施工规范规程和技术、质量要求及设计意图,做好事前的质量控制工作。
配合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做好工程项目的单位、分部、单元工程划分工作,并及时报与项目质监站审批实施。
根据工程项目需要,选择性能良好、运行正常且经相关检定部门年检合格的施工机械投入本工程施工现场。对投入施工的测量检测试验仪器设备进行进场前的校检,确保使用合格的仪器设备进行施工质量控制。
与建设和监理单位共同选定拟用于工程施工的水泥、钢材或钢筋、砂石、块石等施工原材料或半成品的合格的信誉好的供应商,确保工程施工用材料的质量稳定。
(2)施工事中质量管理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质量检查内部“三检制”。即每一道工序完毕后,由施工班组初检,然后由各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复检,再由项目经理部质检组进行终检。施工质量经检验合格后及时报请项目监理工程师核查并签字认证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关键部位和基础隐蔽工程由建设单位组织有关部门按照相关的质量检验规定进行联合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以确保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三检制”的程序见下图:
内部质量“三检制”程序图
坚持工程所用材料按照水利工程建筑材料的“准入”制度进行质量检验审批管理。工程材料进施工现场前,均向监理工程师申报,经监理工程师参与试验并审查批准后方可用于工程施工。
申报内容包括:产品生产厂家的简介和出厂合格证。产品的性能、标志及包装。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施工工艺。实际试验的结果及评价。
按照质量要求制定材料和半成品保管制度。所有采购的原材料由专人验收管理,分类妥善存放保管,及时进行产品标识,建立有效的进出库记录制度,防止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变质的原材料和误用。
本项目工程实行“质量否决权制度”,在全体施工员工中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
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有违反施工规范、规程和设计图纸要求行为时,项目质检人员有权下令停工整顿。
在各项评比活动中,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正确处理质量、进度、成本三者的关系,工程进度要服从于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工效和合理节约来降低工程成本,以求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开展QC小组活动,配备足够项目管理人员,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采用高新技术,有针对性地解决项目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保证施工质量满足要求。
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工程质量评比活动。将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与管理人员、施工操作人员的利益挂钩,奖勤罚懒,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质量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方案,质检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要经常碰头,分析、研究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方法、措施及步骤。
严格按照《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SDJ249.1-6-88、SDJ241.7-91)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试行)》(SL176-1996)的标准要求及时做好分部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的评定工作,按月汇总及时填写质量的表上报。
建立和完善质量记录和质量跟踪制度。施工过程中有施工日记、质量检查日记、试验日记、施工大事记等质量记录资料,及时完成各种质量记录表格的填报工作。
制定以质量检验和工序管理为主的施工现场质量保证体系,从预防和把关两方面控制施工质量。施工现场质量保证体系见下图示:
施工现场质量保证图
由工地试验室对整个施工过程的原材料和半成品质量进行跟踪控制与管理,对每批进场的水泥、钢材或钢筋、砂石料都要按规定进行质量抽样检验,质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得进入施工现场,禁止使用受潮变质或已过期失效的水泥和被杂质污染的砂石料。原则上每班都应对砂石料的含水量、水灰比进行测定;用坍落度筒(稠度仪)测定砼或砂浆和易性,并取样制成试件进行28天(7天)抗压强度试验,作为质量评定依据。
(3)施工事后的质量管理控制
在本工程施工项目完成后,由项目经理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整理齐全施工质量记录资料和有关的技术档案资料,组织进行工程项目自检和在本单位技术部门的指导下进行项目的初步验收。
按《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SDJ249.1-6-88、SDJ241.7-91)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试行)》(SL176-1996)对完成的各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工程施工质量评定,并将合格的评定结果及时报表与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核定签字认证。对评定时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向项目监理工程师汇报,同时进行原因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纠正措施报与项目监理工程师审批核准,及时将有关的质量问题进行解决处理,确保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达到设计及规范验收要求。
在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前,将施工中残余的物料运离现场,进行临时建筑物拆除、场地清理,使施工现场整洁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