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 |||||||||||
学校名称 | 学科组 | 语文、数学 | |||||||||
教研组组长: | |||||||||||
项目联络人: 联系电话: | |||||||||||
学校信息化指导团队 | |||||||||||
姓名 | 年龄 | 学历 | 专业 | 职务 | |||||||
本科 | 新闻学 | ||||||||||
大专 | 口腔医学技术 | 村级小学 | |||||||||
大专 | 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 | 教务主任 | |||||||||
大专 | 小学教育 | 教务主任 | |||||||||
二、学校绩效目标 | |||||||||||
学校发展愿景: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给学生高成效的学习体验。 学校绩效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学校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为本,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中心,促进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在研究中提高,营造浓厚的研究学习氛围,提高有效教学手段,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惜时增效,轻负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逐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构建一支具有一定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教师团队。 (二)阶段目标 1、培养教师的职业情感,能促进教师产生职业认同感,把个人发展与职业发展融为一体,进而使教师产生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2、以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为抓手,开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研修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有效性,积极引导教师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加强教师信息化技术素养意识,以信息化技术素养引领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 3、建立和完善符合学校特点的校本研修制度,激发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提升教师校本研修的有效性。积累较为成功的校本研修案例,提炼和总结校本研修的经验,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 4、充分发挥电教组的职能作用,多举行课件制作比赛及有效课堂教学比赛活动,使全体教师能够熟练操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 5、教师能够掌握一定的信息化技术教学能力。 6、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 |||||||||||
三、校本研修方案 | |||||||||||
校本研修绩 效目标 | 基本的绩效目标:每个教师完成 50 学时的培训,其中实践学时不少于 50%。 例:每个教师要完成 25 学时的校本实践(17学时信息技术应用实践+8学时课堂教学实践),通过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和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两个能力点来证明这些实践,25 学时的在线学习。学校层面要提交两个教研活动简报。 可选的绩效目标* ● 面向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查找所需资料,互相学习和交流。认真组织开展“全体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软件进行课堂教学示范课”系列活动。实施好青蓝工程,发挥教学骨干的作用,大力培养青年教师,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锻炼的舞台,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多让他们走出去进行学习培训,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为校内的教学骨干,带动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 面向学生:通过家校交流与合作和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 面向学校:紧紧围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研究,从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通过立足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信息技术软件进行教学的技能。 | ||||||||||
研修主题 | 优化教学模式与项目学习相结合 | ||||||||||
研修内容 | 学校的能力点范畴,以及选择理由: | ||||||||||
微能力名称 | 选择理由 | ||||||||||
学情分析 A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分析学情,从而从多个方面分析学情,包括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以及学习能力描述的内容。 | ||||||||||
教学设计 A3 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深化课堂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 ||||||||||
学法指导 B7 家校交流与合作 |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的延伸和指导。因此,学校和家庭应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坚持学校的主导地位,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互帮互助,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更优越的条件。 | ||||||||||
学业评价 A13 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 | 教师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的呈现与解读,从而能借助图像、图表等可视化形式直观地呈现数据;能够选择合适的图形、图像对数据进行合理解读。 |
研修形式 | 1、自主学习:要求每位教师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学习,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理论素养。 2、专题学习: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学校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借助网络进行专题学习。 3、广泛开展教师相互听课活动,以评促研。 学校将每周的星期三定为教学开放日,要求教师相互听课、评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4、集体备课: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教案改革,在语文与数学科目内以教研组为单位,实行集体备课,倡导使用导学案,研讨教学课堂、教学评价、研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及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运用情况。 5、观摩教学过程:积极组织教学竞赛活动,以赛代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信息技术软件上课展示,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比赛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用技能。 6、促使教师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使用多媒体课件、信息技术软件上课后要注重反思,形成总结性材料,在教研组内交流,每月交流1-2次。 | ||||||||||
研修安排 | 时间 | 内容 | 负责人 | ||||||||
2021年1月至2021年2月 研修准备 | 1.制定校本研修方案 2.组建团队、统一思想 3.编制保障制度、评估量化 4.准备培训材料 | ||||||||||
2021年3月至2021年6月 培训实施 | 1.培训五步教学法 2.研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结构 3.组织软件应用技术培训 4.将信息技术融合于教学设计 | ||||||||||
2021年7月至2021年10月 课堂应用 | 1.学科组进行研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模式 2.分学科进行教学实施推进、磨课、研课 3.积累课程资源 4.建立课程资源库 | ||||||||||
2021年11月至2021年12月 成果萃取 测评反馈 | 1.课程资源库(分学科) 2.学科案例分析和学生案例分析 3.技术融合课堂教学学科模式和学科案例(文本、视频) 4.对学校综合教育质量进行工程前后问卷测评 5.对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学成绩进行工程前后测试与评价 | ||||||||||
保障措施 | 1、组织保障。 成立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构建校本研修管理网络。 校长任组长,为第一责任人; 副校长为副组长负责校本研修工作; 教务主任具体组织实施校本研修工作的设计和规划、组织和落实; 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为组员。 2、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完善校本研修的各项制度,确保学校各项校本研修工作落到实处。 3、经费保障。 完善激励机制,保证经费投入,根据研修工作项目的完成情况,对有关人员进行奖励或惩罚;注重软件的投入,完善教师专业培养投入机制,加大力度,满足需求。 4、专业保障。 学校将邀请县教研室专职教研员帮助学校设计校本研修活动和承担具体指导工作。指导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 5、管理保障。 以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为导向,将各研修项目任务、措施进行具体落实,校本研修要和评优评先、年度考核、职称评定挂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