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姓名: 得分:
题型 | 填空题 | 选择题 | 判断题 | 简答题 | 计算题 | 总得分 |
满分 | 30 | 15 | 15 | 16 | 24 | |
得分 |
1、水资源承载能力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某一具体发展阶段,以可以预见的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经过合理优化配置,水资源支持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的能力。
2、水文资料的三性审查包括 可靠性、一致性 和代表性审查。
3、水尺布设的范围,应高于测站历年最高、低于测站历年最低水位0.5m 。
4、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纳污控制“三项制度”,称为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
5、降雨径流经验相关图的三要素是:降雨量、径流深、前期影响雨量。
6、流域平均降水量常用的计算方法主要有算术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和等雨量线法。
7、利用经验单位线进行流域汇流计算是基于两个假设:一是倍比原则,二是叠加原则。
8、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地理综合法。利用等值线图或经验公式进行水文特征分析属于地理综合法,而采用降雨径流经验相关图进行径流量预报则属于成因分析法。
9、水量平衡原理是指任一区域任意时段区域的进入水量减去区域的出水量等于区域内的蓄水变量。
10、影响水循环的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因素、下垫面因素和人为因素。
11、闭合流域是指当地面与地下分水线完全重合或基本重合的流域。
12、水质污染通常所说的“五毒”是指水中含: 酚、 砷 、氰、 汞 、铬。
13、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有:高空槽、锋面气旋、低涡、切变线、静止锋、副热带高压、热带风暴等。
14、为制定一个地区水文测站总体布局而进行的水文站网规划,其基本内容有:进行水文分区,确定站网密度,选定布站位置,拟定设站年限,各类站网配套协调,编制经费预算,制定实施方案。
15、对设置的水尺必须统一编号,各种编号的排列顺序应为:组号 、脚 号 、支号、支号辅助号。设立临时水尺时,在组号前面应加一“T ”,支号应按设置的先后次序排列,当校测后定为正式水尺时,应按正式统一编号。
16、预计要降暴雨时,应在暴雨前加测蒸发量,并检查溢流装置是否正常;降雨停止或转为小雨时,应立即加测器内水面高度,并测记降水量和溢流量。
17、水面蒸发观测误差来源主要有降水误差、风沙误差、溅水误差、仪器误差、仪器计量误差和估读误差。
18、当河段内有固定分流,分流量超过断面总流量的20%,且与基本水尺断面的水位没有稳定的关系时,应分别设立水尺断面。
19、各类水文站应在建站初期进行测站考证,编制测站考证簿。测站考证簿应逢 0逢5年份全面修订一次,遇有变动,应在当年变动部分进行补充,内容变动较多的站,应全面修订一次。
20、测站应定期开展测站特性分析,其内容主要包括测站控制特性、水位流量关系、断面冲淤变化规律、垂线流速分布型式和垂线流速在断面上横向分布规律。
21、流量测验误差可分为随机误差、未定系统误差、已定系统误差和伪误差。
22、测速垂线应大致均匀分布,并能基本控制断面地形和流速沿河宽分布的主要转折点,无大割大补;主槽较河滩为密。
23、测流过程中水位变化引起水道断面面积的变化,当平均水深大于1m时不超过5%,或当平均水深小于1m时不超过10%,可取测流开始和终了两次水位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相应水位;当测流过程跨越水位峰顶或谷底时,应采用多次实测或摘录水位的算术平均值为相应水位。
24、缆道绳夹应受力均匀,主索上的绳夹松紧程度以压扁索径1/5为度,工作索以压扁1/3为度。
25、主索、副索与锚定接头部分每年应养护1次,工作索每年不应少于2次,经常入水部分应增加次数,其他钢丝绳每年不应少于1次。
26、缆道调速控制可分为交流变频调速、可控硅直流调速和滑差电动机调速三种。
27、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由遥测站、中心站、中继站或集合转发站组成,可采用专用信道组网、公用信道组网或混合信道组网。
28、调查洪水的洪峰流量推求方法有:延长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比降面积法、水面曲线法、水力学法、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试验法等方法。
29、缆道水深比测允许误差:河底比较平整或水深大于3m时,误差不应大于水深的2%;河底不平整或水深小于3m时,误差不应大于水深的5%;水深小于1m时,绝对误差不大于0.05m。
30、悬移质输沙率测验方法应根据测站特性、精度要求和设施设备条件等情况分析确定,可采用部分输沙率法和全断面混合法。
31、走航式ADCP非实测区流量包括表层、底层和左、右岸的4部分盲区流量。
32、水文站网密度可用现实密度和可用密度来描述,现实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正在运行的站数。
33、水文现象具有地区分布 相似性 和差异性,时间分布的周期性 和随机性。
34、某水文站水位井高水位观测能力为50年一遇的洪水,其设计频率为2%;枯水位观测设计保证率90%,能观测年10年一遇的枯水。
35、水功能一级区划分为保护区、缓冲区、开发利用区和保留区4类。水功能二级区划在一级区划的开发利用区内进行,分为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排污控制区共7类。
36、天然河流采用走航式ADCP测流中,水跟踪是测量水体相对于仪器的速度,底跟踪是测量仪器相对河底的运动速度,如出现底沙流动现象会导致流量偏小。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土壤的蒸发量与天气无关 b.土壤的蒸发量只与天气有关
c.我省当前的水资源供给状况十分紧张,基本上是供不应求
d.提高水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问题。
2、我省河流悬移质泥沙的含沙量很小时期,宜采用( b )进行水样合并处理。
a.置换法 b.烘干法 c.过滤法 d.筛分法
3、天然河道洪水期间的水流属于( d )。
a.均匀流 b.急变流 c.渐变流 d.非恒定流。
4、某水管直径由A处向B处迅速变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总水头A小于B,流量不变,流速A小于B
b. 总水头A大于B,流量不变,流速A小于B
c. 总水头不变,流量不变,流速A小于B
d. 给定条件不够,无法判别
5、某水质监测的重要河流,水深常年在15m以上,每年其水质监测采样应不少于( a )次,河流断面垂线上采样点布置为( )。
a.12次,表层、中层、底层, b.12次,表层、底层,
c.6次, 表层、中层、底层, d.6次, 表层、底层,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毛管水的特点是不能移动; b.毛管水的特点是能自由移动;
c.毛管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移动
d.毛管水能够在毛管力作用下上、下、左、右移动
7、国家基本水文站在洪水超过( b )年一遇时,应进行洪水调查。
a.30 b.50 c.100 d.200
8、断面比较稳定的站,可采用( c )全断面混合法进行断面平均含沙量测验,各垂线水样容积及所代表的部分流量均应相等。
a.等部分水面宽 b.等部分面积 c.等部分流量 d.等水深
9、数字水利是水利公共信息平台上的空间信息获取、更新、处理和应用系统,包括利用3S集成等技术建成的数据获取和更新体系、数据库体系、网络体系等。3S技术是指( c )。
a.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系统
b.数据采集存储系统、传输系统和处理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
d .空间定位系统、数据库系统和遥测遥感
10、某站统计的某年各时段最大降水量如下表,请您进行合理性检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时段(h) | 1 | 3 | 6 | 12 | 24 |
最大降水量(mm) | 88.0 | 148 | 250 | 350 | 400 |
11、已知某河段的特征河长l < 实际河长L,马斯京根法参数0 a b c d 12、单层翻斗式雨量计随着降雨强度不同而有不同的计量误差,当雨强较大时,仪器记录值( c )自身排水量,测量精度偏负,反之雨强较小时,测量精度偏正。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无关 13、某站调查历年最高水位50.00米,最低水位40.00米,水位计井底高程39.00米,自记水计安装平台高程51.00米,水位计系绳长度以( d )为宜。 a.51m左右 b.39m左右 c.40m左右 d.10-12m 14、防汛部门根据长期防汛抢险的规律、保护区重要性及河道洪水特性等有关因素,经分析研究所确定的防汛安全的上限水位称为( a )。 a.警戒水位 b.保证水位 c.最高水位 d.设计水位 15、在某地进行暴雨调查,发现在此次降雨过程中,有一个放在露天圆口坛,该坛圆口直径10.0cm,中部直径12.0cm,底部直径:9.0cm,用量雨杯量得坛内雨量100mm,该地这次暴雨过程的降雨量为 c 。 a.100mm; b.200mm c.400mm d.374.5mm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对的打“√”,错的打“×”) 1、我国年降水量变差系数的地理分布与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分布趋势基本一致(×)。 2、山区性河流因水面比降大,因此,其水位流量关系呈绳套关系。(×) 3、天然河流中水体的水头损失主要来自于河床对水体的摩擦力及水分子运动时分子间的相互碰撞(√ )。 4、受条件,基本水尺断面与测流断面不能重合时,可以分别设置,但两断面的流量应有稳定的关系(√ )。 5、由于流速存在着脉动现象,测速历时过短会产生一定的测速误差。因此,为提高流量测验精度,测速历时越长越好(× )。 6、降水量观测应设置地面观测场;当地面观测场环境不符合要求时,可设置杆式观测场;特殊情况下,专用雨量站可设置房顶观测场。(√ ) 7、观测员在观测水位时,身体应尽量蹲下,使视线尽量与水面平行,以减少折光产生的误差。(× ) 8、流量测验河段必须避开易发生滑坡、坍塌和泥石流的地点。(√ ) 9、单次流量测验的精度指标应根据资料用途或服务对象的要求确定;具有综合性功能的水文站,应取最高精度指标。(√ ) 10、水面浮标的入水部分,表面应光滑成流线型。(× ) 11、缆道悬索偏角大于5度或流速大于3m/s时不宜使用铅鱼测全水深。(√ ) 12、采用全断面混合法输沙率测验时,断面流量可采用实测方法和线推方法。(√ ) 13、不确定度是指被测量值按一定规定概率可能出现置信上下限的区间界值。(√ ) 14、泥沙颗粒级配分析分析方法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尺量法、筛分法统称为量测法;粒径计法、吸管法、消光法和离心沉降法统称为沉降法;激光衍射法单属一类。(√ ) 15、当两者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时,则可以用于系列资料的延长。(× ) 四、简答题(共16分) 1、流速仪法的误差来源有哪些?(6分) 答:1、起点距定位误差;(0.5分);2、水深测流误差;(0.5分) 3、流速测点定位误差;(0.5分);4、流向偏角导致的误差;(0.5分) 5、流速仪轴线与流线簿平行导致的误差;(0.5分);6、入水物体干扰水流导致的误差;(0.5分);7、计时误差;(0.5分);8、流速仪率定本身的误差;(0.5分) 9、测验方案不完善导致误差,如测点测速历时不足导致流速脉动误差,垂线上测点数目导致的垂线平均流速计算误差,断面上测速垂线数目不足导致的误差;(1分) 10、测验过程操作不当导致的误差;(0.5分) 11、测验条件超出仪器使用范围导致的误差。(0.5分) 2、根据下图所示,填写缆道主要组成部分:(每空0.5分,共4分) 1、主索,2、塔架(支架、支柱),3、拉线,4、锚锭,5、缆道房,6、行车,7、导向滑轮,8、游轮,9、平衡锤,10、工作索(起重索、循环索),11、垂直绞车(起重绞车)、12、水平绞车,13、锚杆、14、测验平台(铅鱼)。 3、根据下图水位面积关系,分析1-7各点的冲淤状态。各点短虚线为标准水位面积曲线的斜率(河宽的倒数),短实线为实测面积曲线的斜率。(6分) (1)若以标准水位面积曲线为准,标准线的左半部,即1、2、3、B连线属于冲刷阶段;右半部B、4、5、6、7连线属于淤积阶段。 (2)若不以标准面积曲线为准,而以时间顺序(后一个测点与前一个测点比较)分析冲淤情况: A~1点属于淤积阶段;1~2点属于淤积阶段; 2点处于不冲不淤,实际该点为达到淤积最大处; 2~3点属于冲刷阶段;3~4点属于冲刷阶段;4~5点属于冲刷阶段; 5点属于不冲不淤,实际该点为达到冲刷最大处; 5~7属于淤积阶段。(每空0.5分) 五、计算题(共24分,评分标准:每题各步骤全对得满分,公式列对计算错误得一半分) 1、 已知河流某测站控制的流域面积F = 1000 km2,年径流模数M = 30 L/(s·km2),年降水量2880mm,试求年平均流量、年径流总量、年径流深和径流系数(一年以365日计)。(4分) 解: m3/s (1分) m3 ( 1分) mm (1分) a=R/P=946/2880=0.33 (1分) 2、 现状年灌溉水利用系数η采用0.50;规划年设计渠系水利用系数ηs采用0.7,田间水利用系数ηf采用0.95。实际灌溉面积8000亩。P=75%净灌溉定额为550m3/亩,试求现状年、规划年的灌溉用水量和规划年比现状年灌溉用水量减少多少?(4分) 解:现状年灌溉用水量8000×550/0.5=880万m3(1分) 规划年灌溉水利用系数0.7×0.95=0.665(1分) 规划年灌溉用水量8000×550/0.665=662万m3(1分) 减少用水量:880-662=218万m3(1分) 3、已知甲、乙两条河流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很相似,经计算: = 520m3/s, = 0.34; = 600m3/s, = 0.31, r = 0.98(乙站为自变量,甲站为依变量)。甲河水文站有1971~1985年的资料,乙河水文站有1956~1985年的资料,请对表中甲站下列年份的流量值进行展延(并列出计算过程)。(5分) ∴ 直线回归方程为: 即为: (2分) 对甲系列展延的结果如下:(1分) 4、 已求得某站洪峰流量频率曲线,其统计参数为:Q=600m3/s、Cv=0.60、Cs=3Cv,线型为P-Ⅲ型,并选的典型洪水过程线如表4,试按洪峰同倍比放大法推求百年一遇设计洪水过程线填入表4 的Q设行,并列出计算过程。(5分) 附表:皮尔逊Ⅲ型曲线模比系数KP值表(CS=3CV) P(%) 5、 在某地修建水库,已知典型年年内各月来、用水情况,试完成下表计算。(6分) 表 某水库列表法调节计算 单位:万立方米
解: ∵(2分)年份 1968 1969 1970 乙站流量m3/s 820 560 780 甲站流量m3/s 725 483 687
表4 某站典型洪水过程线Cv 0.01 0.1 0.5 1 2 10 20 50 90 95 99 0.55 5.09 4.08 3.21 2.88 2.54 1.73 1.36 0.86 0.46 0.41 0.36 0.60 5.66 4.38 3.49 3.10 2.71 1.79 1.38 0.83 0.44 0.39 0.35 0.65 6.26 4.81 3.77 3.33 2.88 1.85 1.40 0.80 0.41 0.37 0.34
答:查表:Kp=1%=3.10 (1分);计算:Q1%=3.10×600=1860(m3/s);(1分) K=1860/930=2.0 (1分) 表格计算(2分)时段(6h) 0 1 2 3 4 5 6 7 8 Q(m3/s) 32 154 930 847 623 416 255 153 86 Q设(m3/s) 308 1860 1694 1246 832 510 306 172
解:计算余水1分、亏水1分;早蓄方案2分;迟蓄方案2分。年·月 来水量 用水量 余水 亏水 早蓄方案 迟蓄方案 水库月末蓄水量 弃水量 水库月末蓄水量 弃水量 2011.7 19652 3443 16209 16209 11971 4238 8 12267 3638 8629 24838 20600 9 8207 526 7681 31694 825 28281 10 4082 669 3413 31694 3413 31694 11 1988 2739 751 30943 30943 12 1461 1319 142 31085 31085 2012.1 1044 923 121 31206 31206 2 706 328 378 31584 31584 3 1244 3778 2534 29050 29050 4 2198 12009 9811 19239 19239 5 3769 15998 12229 7010 7010 6 4251 11261 7010 0 0 合计 60869 56631 36573 32335 兴利库容 31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