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 ●部门的岗位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是否定义清楚? ●部门负责人及各岗位员工是否明确自己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 | 有定义,见<岗位职责>; 询问生产部员工,均能正确回答其岗位职责.
| √ | |||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 ●本部门存在哪些潜在风险和机遇?是否有对风险和机进行了识别? ●对风险和机遇是否采取了有效的评估方式? ●是否有对风险和机遇采取了相对应措施和控制? ●是否评估了风险和机遇措施的有效性? | 人员不足,设备故障等,具体见16年<风险管理识别与评价表> 本部门对相应的风险均采取措施进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也进行跟踪验证与评价。 | √ | |||
6.1.2环境因素 | ●本部门识别出哪些环境因素以?记录如何? ●本部门是否有重大环境因素?分别为哪些? | 全厂统一进行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工作,具体环境因素及重大环境因素见<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表>及<重大环境因素表>. | √ | |||
6.2目标 | ●是否针对本部门重大环境因素制定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如何展现? ●是否了解本部门有哪些目标?目标值及达成情况如何? | 见<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目标管理图>及部门<目标统计表> | √ | |||
7.1.2人力7.2能力7.3意识 | ●是否对本部门人员能力的胜任情况进行了考核?人员的安排是否满足需求? ●是否按需求安排了培训?是否保持了适当的培训记录?员工的质量/环保意识如何? | 人员满足要求. 各岗位员工上岗前都进行了能力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 每月按公司培训计划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保持培训记录 每位员工入职时均发有公司质量小卡,内容包括方针/及目标;各员均有质量及环保意识 | √ | |||
7.1.3基础设施 | ●为使产品符合要求,组织提供了哪些设施、设备? ●设施、设备是否符合实现产品的需要?是否得到了维护? | 主要设备有注塑机及计算机等,完全满足产品实现需要; 发现生产部两台注塑机未按要求进行日常点检(编号分别为01和06) | ⅹ | |||
7.5形成档的信息 | ●本部门有哪些程序档及作业档? ●相关人员对<档控制程序>掌握程度如何? ●本部门是否保持<档控制程序>?状态如何? ●是否保持表单记录的控制程序?档状态及掌握程度如何? ●本部门日常记录是否符合记录控制要求? | 见生产部文件与记录清单 作业人员之作业基本符合SOP作业要求 现场文件及记录都符合文件及记录控制要求,文件受控/发行/编审批均有标识.保持状态良好,记录填写清晰,无脏污 | √ | |||
8.1运行控制 | ●是否了解本部门在环境运行具体流程及工作内容?执行程度怎样? ●垃圾是否按要求进行标识与存放? | 均按运行控制程序作业, 垃圾桶均有标识并按要求存放. | √ | |||
8.2应急准备和响应 | ●是否了解哪些情况属紧急情况? ●如发生火灾/设备故障/洪灾及化学品泄漏等紧急事故时,员工是否掌握处理流程与方法? ●是否有相关的培训与演练,记录怎样? | 火灾,化学品泄漏 提问两名相关人员,基本正确回答应急流程. 每年举行一次消防及化学品泄漏演练,均保持记录 | √ | |||
8.5.1生产和服务的提供的控制 | ●是否确定了生产运作的全过程?是否规定了相应的信息?包括必要的作业指导书? ●是否按规定要求实施了对生产和服务运作过程的控制? ●生产过程中设定了哪些关键和特殊过程?对其实施的监控活动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是否进行了再确认? ●是否对关键/特殊过程的更改进行了控制? ●运作过程中设定了哪些监控点?监控活动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 生产动作过程有规定,见<生产控制程序>,各工序也制作了SOP, 生产过程运作及现场作业基本符合文件要求. 识别的关键过程为:开料/背胶及针缝等. 关键过程每年做一次再确认,以保证满足规定要求. 关键过程暂无变更 生产过程中的监控点为各关键过程 | √ | |||
8.5.2标识和可追溯性 | ●是否在生产运作的全过程对产品进行标识(包括在运作过程中对产品的测量状态进行标识)? ●当有可追溯性要求时,是否控制和记录了产品的唯一性标识? | 生产过程均按<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执行进行标识,各标识都具有唯一性; | √ | |||
8.5.4产品防护 | ●在生产务的全过程中是否明确了需实施防护(包括标识、搬运、包装、储存和保护)的产品类别和要求? ●产品防护的实施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效? | 抽查各个工序的作业情况,均符合产品防护规定 | √ | |||
8.7不合格输出的控制 | ●是否有明确的不合格处理流程?相关人员是否掌握此流程? ●生产过程的不合格执行情况如何?是否有记录可供追溯? | 见<不合格控制程序>,生一生二两位组长(巡检人员)均能正确回答不合格处理流程 现场不合格品均标识且符合要求 | √ | |||
9.1.1 监视与测量 | ●本部门在产品的实现过程,怎样进行监视测量? ●针对这些过程是否对其人员素质进行监视和测量,以满足过程要求? ●是否对该过程所使用的设施设备进行监视和测量?是否对设备和设施进行维护保养? ●在这些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零部件是否符合要求?如何进行监视和测量? ●在实现此过程的工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是否保持一个清洁、流畅、整齐、良好的安全防护的作业环境? | 生一及生二课由当班组长进行巡检作业,并保持巡检结果的记录 巡检内容包括人员作业方法/产品质量及机床状态及作业环境等 各工序在作业前对上一工序提供材料进行检查,OK后方作业 | √ | |||
10.2不符合纠正措施 | ●本部门是否保持<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档掌握程度如何? ●本部门纠正防措施的实施程度怎样? ●纠正措施是否有效? ●重大异常的纠正措施是否成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 有保持<不合格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抽查生产部两份”纠正措施报告”填写完整,有跟踪验证及效果确认记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