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市教发[2010]26号
各县区教研室、各学校:
教科研工作和教学实践方面的探索,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地位。从2006年开始,省教育厅已经连续四年开展了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选表彰活动,产生了广泛影响,带动和激励了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参与教育教学创新研究工作的积极性,对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展示我市基础教育的最新成果,促进教育科研的新发展,同时为2010年省上开展的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选表彰活动选送优秀成果,现决定进行宝鸡市2010年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申报评选,并将《宝鸡市2010 年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选办法》印发给你们,请广泛动员、精心组织、严格按照程序,认真做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评选、申报工作。
宝鸡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2010 年3月26日
宝鸡市2010年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选办法
一、参评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下述单位、社会组织及其个人,可以依照《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审办法》(陕教基〔2006〕4号文件)的规定,参加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的评选:
(一)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下同);
(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基础教育研究机构、电教机构、教育技术装备机构;
(三)教育学院、教师进修院校中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单位和个人;
(四)教育学术团体(教育学会、学前教育研究会等各有关学会);
(五)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社会组织和单位。
二、评选项目
本次评选活动包括以下4专业类别和23选项目:
(一)文本类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成果
1.科研课题、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科研论文;
3.教育研究专著;
4.学科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
5.教学经验总结;
6.教育叙事;
7.调查报告。
(二)网络、多媒体和教育电视节目类成果
8.多媒体教学课件(CD-ROM);
9.网络课件、网络课程教材;
10.专题学习网站、网络教学管理平台软件;
11.课堂实录(DVD或VCD)。
12.电视教学节目;
13.教育电视栏目;
14.教育电视新闻;
15.教育电视专题片。
(三)校本课程开发类成果;
16.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文本类);
17.多媒体教学课件;
18.网络课件、网络课程教材;
19.教学示范课实录(DVD或VCD)。
三、评选条件
各类参评成果必须是2009年以来,宝鸡市范围内关于基础教育教学方面的成果,已在省教育厅及其有关处室和省教科所、省电教馆、省教学仪器研究所组织的有关评奖中获奖的,不再参加市上的教学成果评选;如参加过评选,但在原有基础上又取得新突破、新进展的,也可申报。
四、申报程序及原则和要求
(一)以县区为单位申报,申报的优秀成果(含文本类和多媒体类)每篇收评审费50元。凡上报成果所需填写的表格(附表2—13)请申报单位和个人在网上自行下载。(宝鸡教研网,网址:www.sxbjjy.com)参评资料于5月30日前送宝鸡市教研室高中组,邮编:721000,地址:宝鸡市西关宝中路副一号,联系人:巨申文,电话:2818579)。
(二)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县区级基础教育研究机构、电教机构、教育技术装备机构、教师进修院校、教育学术团体及其个人,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社会组织和单位的成果由县区教研室向市教研室申报。
(三)各县区在报送教学成果时,要填写《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文本类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成果申报推荐汇总表》(见附表3)、《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网络、多媒体和教育电视节目类教学成果申报推荐汇总表》(见附表5)。
(四)文本类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成果申报、推荐要求:
1.参评的教学成果由标题、内容提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五部分组成,另加封面,封面左上角一律标注“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参评”字样,正文3000—5000字。用word文档排版,A4纸打印,左侧装订。
2.申报者填写《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文本类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成果申报推荐表》(见附表2),成果样本(6份)。
(五)网络、多媒体和教育电视节目类教学成果申报、推荐要求:
1.每项成果单独刻录在一张光盘上或一个移动硬盘上。
2.课堂实录、专题教育讲座、电视教学节目、教育电视栏目、教育专题片长度一般不超过50分钟,以DVD、VCD形式参评,不接受录像带参评。
3.申报者填写《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网络、多媒体和教育电视节目类教学成果申报推荐表》(见附表4),成果样本。
(六)校本课程开发类成果申报、推荐要求:
报送时要分别填写《陕西省2010年度基础教育校本课程评选文本类申报推荐汇总表》(见附表10)、《陕西省2010年度基础教育校本课程评选网络、多媒体类申报推荐汇总表》(见附表11)。
1.文本类申报要求:
(1)参评作品由标题、内容提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五部分组成。正文包括:简要介绍课程开发的资源依据。课程的生成和实施过程。简要小结课程的效果或结论。
(2)另加封面,封面左上角一律标注“陕西省基础教育校本课程评选文本类参评”字样,封面上只显示题目;内容提要200字左右,正文3000—5000字。用word文档排版,A4纸打印,左侧装订。
(3)申报者须填写《陕西省2010年度基础教育校本课程评选文本类申报表》(见附表12),连同成果样本上报。
2.网络和多媒体类申报要求:
(1)每项成果单独刻录在一张光盘上或一个移动硬盘上,不接受录像带参评。盘面只标识出课程类别、课题、年级,长度一般不超过50分钟。
(2)内容含四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前要出示相应的提示字幕。
第一环节:课程开发介绍(3分钟)。第二环节:设计思路(3分钟)。
第三环节:成果展示(40分钟)。 第四环节:自评(3分钟)。
(3)申报者填写《陕西省2010年度基础教育校本课程评选网络、多媒体类申报表》(见附表13),连同成果样本。
五、成果表彰
(一)全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审分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给予表彰。2010年向省上推荐的优秀成果在此次评选获奖范围内选出,届时不再另行征集。
(二)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记入获奖者本人档案,作为考核、晋升、评聘职称的重要依据。凡弄虚作假即取消成果的获奖资格,通报全市,并给予严肃处理。
附表2:
陕西省2010年度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
文本类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成果申报推荐表
2—1.申报者情况
单位 | 市 县(区) 学校(单位) | |||||||
成果 名称 | ||||||||
成果 完成者 | 姓 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最后学历 | 职务 | 职称 | 联系电话 | |
成果曾获 奖励情况 | 获奖时间 | 获奖种类 | 获奖等级 | 授奖部门 | ||||
成果起 止时间 | 起始: 年 月 日 完成: 年 月 日 | |||||||
申请评审 项 目 | □ 1.科研课题、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 2.科研论文; □ 3.教育研究专著; □ 4.学科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 □ 5.教学经验总结; □ 6.教育叙事; □ 7.调查报告。 | |||||||
成果学科 | (注:主要按中小学课程学科名称填写) |
成果内
容概述 | |
创新点 | |
应用 情况 | |
发表 出版 情况 |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专家审核意见 | 专 家 签 名: 年 月 日 |
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或高等学校组织的专家审核意见 |
专 家 签 名: 年 月 日 |
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或高等学校推荐 意见 | 负责人(签名): 公 章 年 月 日 |
省成果评审委员会文本类专业评审组学科专家评审结果 | 学科专家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
省成果评审委员会认定批准意见 | 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
附表3:
陕西省2010年度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
文本类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成果申报推荐汇总表
推荐单位: 市教育局(或高等学校、学术团体)公章
序号 | 申报者 | 申报项目 | 成果学科 | 成果名称 | 所属县区 | 所在单位 |
2.科研论文;3.教育研究专著;4.学科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5.教学经验总结;6.教育叙事;
7.调查报告。)
填表人: 联系电话: 填表日期:2010年 月 日
附表4:
陕西省2010年度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
网络、多媒体和教育电视节目类教学成果申报推荐表
4—1.申报者情况
单位 | 市 县(区) 学校(单位) | ||||||
成果 名称 | |||||||
成果 完成者 | 姓 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最后学历 | 职务 | 职称 | 联系电话 |
成果 曾获 奖励 情况 | 获奖时间 | 获奖种类 | 获奖等级 | 授奖部门 | |||
成果起 止时间 | 起始: 年 月 日 完成: 年 月 日 | ||||||
申请评审 项 目 | □ 8.多媒体教学课件(CD-ROM); □ 9.网络课件、网络课程教材; □ 10.专题性学习网站、网络教学管理平台软件; □ 11.课堂实录(DVD或VCD); □ 12.电视教学节目; □ 13.教育电视栏目; □ 14.教育电视新闻; □ 15.教育电视专题片。 | ||||||
成果学科 | (注:主要按中小学课程学科名称填写) |
成果内
容简介 | |
创新点 | |
应用 情况 | |
发表 出版 情况 |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专家审核意见 | 专 家 签 名:
年 月 日 |
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或高等学校组织的专家审核意见 |
专 家 签 名:
年 月 日 |
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或高等学校推荐 意见 |
负责人(签名): 公 章 年 月 日 |
省成果评审委员会电教网络类评审组学科专家评审结果 | 学科专家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
省成果评审委员会认定批准意见 | 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
陕西省2010年度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
网络、多媒体和教育电视节目类教学成果申报推荐汇总表
推荐单位: 市教育局(或高等学校、学术团体)公章
序号 | 申报者 | 申报项目 | 成果学科 | 成果名称 | 所属县区 | 所在单位 |
10.专题性学习网站、网络教学管理平台软件;11.课堂实录(DVD或VCD);12.电视教学节
目;13.教育电视栏目;14.教育电视新闻;15.教育电视专题片。)
填表人: 联系电话: 填表日期:2010年 月 日
附表10:
陕西省2010年度基础教育校本课程评选文本类
申报推荐汇总表
推荐单位: 市教育局 公章
序号 | 作品名称 | 学科 | 申报项目 | 申报者 | 所属县区 | 所在单位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填表人: 联系电话: 填表日期:2010年 月 日
附表12:
陕西省2010年度基础教育校本课程评选文本类申报表
12—1.申报者情况
单位 | 市 县(区) 学校(单位) | ||||||
作品 名称 | |||||||
完成者 基本情况 | 姓 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最后学历 | 职务 | 职称 | 联系电话 |
作品曾获奖励情况 | 获奖时间 | 获奖种类 | 获奖等级 | 授奖部门 | |||
作品起 止时间 | 起始: 年 月 日 完成: 年 月 日 | ||||||
申请评审 项 目 | □ 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 | ||||||
作品学科 | (注:按中小学课程学科名称填写) |
作品内
容概述 | |
创新点 | |
应用 情况 | |
发表 出版 情况 |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专家组审核意见 | 专家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
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专家组审核意见 |
专家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
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意见 | 负责人(签名): 公 章 年 月 日 |
省评审委员会文本类专业评审组学科专家评审结果 | 学科专家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
省评审委员会认定批准意见 | 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
陕西省2010年度基础教育校本课程评选网络、
多媒体类申报表
13—1.申报者情况
单位 | 市 县(区) 学校(单位) | ||||||
作品 名称 | |||||||
完成者基本情况 | 姓 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最后学历 | 职务 | 职称 | 联系电话 |
作品曾获奖励情况 | 获奖时间 | 获奖种类 | 获奖等级 | 授奖部门 | |||
作品起 止时间 | 起始: 年 月 日 完成: 年 月 日 | ||||||
申请评审 项 目 | □ 1.多媒体教学课件; □ 2.网络课件、网络课程教材; □ 3.教学示范课实录。 | ||||||
作品学科 | (注:按中小学课程学科名称填写) |
作品内
容概述 | |
创新点 | |
应用 情况 | |
发表 出版 情况 |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专家组审核意见 | 专家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
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专家组审核意见 |
专家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
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意见 | 负责人(签名): 公 章 年 月 日 |
省评审委员会文本类专业评审组学科专家评审结果 | 学科专家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
省评审委员会认定批准意见 | 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