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分解反应概念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注意:
1、两种化合物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没有相互交换成分,则不是复分解反应。如:CO2+Ca(OH)2==CaCO3↓+H2O CO+CuO==Cu+CO2
2、复分解反应的特征:“等价交换”。即: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3、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化合物中离子间的反应,即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生成气体、沉淀或水。
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复分解反应基本形式 | 反应物条件 | 生成物条件 | |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 " 有酸参加 | " 可不溶于水 | 有气体 或沉淀 或水生成 |
酸+碱→盐+水 | |||
酸+盐→新酸+新盐 | |||
碱+盐→新碱+新盐 | 无酸参加 | 都要溶于水 | |
盐+盐→两种新盐 |
(1)酸:初中化学常见酸都溶于水。
(2)碱:钾、钙、钠、钡、铵对应的碱溶于水,其余碱不溶于水。(其中Ca(OH)2微溶)
(3)盐:钾、钠、铵盐、盐,都能溶解水中间。
盐酸不溶氯化银,硫酸不溶钡和铅。
碳酸可溶钾、钠、铵,其余遇水都沉淀。
(4)不同沉淀在酸中的溶解性:
1、碱沉淀和碳酸盐沉淀都能溶于酸,与酸反应。
2、AgCl和BaSO4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
四、常见溶液中能反应的离子组
成水离子组 | H++OH-→H2O | 2H++O2-→H2O | |
成气离子组 | 2H++CO32-→H2O+CO2↑ | OH-+NH4+→NH3↑+ H2O | |
成沉淀 离子组 | 成碱沉淀 | Cu2++2 OH-→Cu(OH)2↓(蓝色) | Fe3++3 OH-→Fe(OH)3↓(红褐色) |
Mg2++2OH-→Mg(OH)2↓(白色) | Zn2++2 OH-→Zn(OH)2↓(白色) | ||
成碳酸盐沉淀 | Ca2++CO32-→CaCO3↓(白色) | Ba2++ CO32-→BaCO3↓(白色) | |
Zn2++ CO32-→ZnCO3↓(白色) | 2Ag++ CO32-→Ag2CO3↓(白色) | ||
成盐酸盐沉淀 | Ag++Cl-→AgCl↓(白色) | ||
成硫酸盐沉淀 | Ba2++SO42-→BaSO4↓(白色) |
(1)成水的复分解反应
反应实质 | H+ + OH- → H2O | |
反应规律 | 酸 + 碱 → 盐 + 水 | |
化学方程式 | 反应现象 | |
硫酸和氢氧化钠 | ||
盐酸和氢氧化钙 | ||
和氢氧化铜 | ||
硫酸和氢氧化铁 | ||
硫酸和氢氧化钡 | ||
反应实质 | 2H+ + O2- → H2O | |
反应规律 | 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 |
化学方程式 | 反应现象 | |
氧化铜和硫酸 | ||
氧化铁和硫酸 | ||
氧化铜和 | ||
氧化铁和盐酸 | ||
氧化镁和盐酸 |
反应实质 | 2H+ + CO32- → H2O + CO2↑ | ||
反应规律 | 酸 + 碳酸盐 → 盐 + 水 + 二氧化碳 | ||
化学方程式 | 反应现象 | ||
硫酸和碳酸钠 | |||
盐酸和碳酸钙 | |||
和碳酸钾 | |||
硫酸和碳酸镁 | |||
盐酸和碳酸氢钠 | |||
反应实质 | OH- + NH4+ → NH3↑ + H2O | ||
反应规律 | 溶碱 + 铵盐 → 盐 + 水 + 氨气 | ||
化学方程式 | 反应现象 | ||
氢氧化钠和氯化铵 | |||
氢氧化钙和硫酸铵 | |||
氢氧化钾和铵 | |||
氢氧化钡和铵 |
反应实质 | Cu2+ +2 OH- → Cu(OH)2↓(蓝色) | |
反应规律 | 溶铜盐 + 溶碱 → 新盐 + 新碱 | |
化学方程式 | 反应现象 | |
氯化铜和氢氧化钠 | ||
铜和氢氧化钙 | ||
硫酸铜和氢氧化钡 | ||
硫酸铜和氢氧化钾 | ||
氯化铜和氢氧化钡 |
反应实质 | Fe3+ + 3 OH- → Fe(OH)3↓(红褐色) | |
反应规律 | 溶铁盐 + 溶碱 → 新盐 + 新碱 | |
化学方程式 | 反应现象 | |
氯化铁和氢氧化钠 | ||
铁和氢氧化钙 | ||
硫酸铁和氢氧化钡 | ||
硫酸铁和氢氧化钾 | ||
氯化铁和氢氧化钡 |
反应实质 | Mg2+ + 2OH- → Mg(OH)2↓(白色) | |
反应规律 | 溶镁盐 + 溶碱 → 新盐 + 新碱 | |
化学方程式 | 反应现象 | |
氯化镁和氢氧化钠 | ||
镁和氢氧化钙 | ||
硫酸镁和氢氧化钡 | ||
硫酸镁和氢氧化钾 | ||
氯化镁和氢氧化钡 |
反应实质 | Zn2+ + 2 OH- → Zn(OH)2↓(白色) | |
反应规律 | 溶锌盐 + 溶碱 → 新盐 + 新碱 | |
化学方程式 | 反应现象 | |
氯化锌和氢氧化钠 | ||
锌和氢氧化钙 | ||
硫酸锌和氢氧化钡 | ||
硫酸锌和氢氧化钾 | ||
氯化锌和氢氧化钡 |
反应实质 | Ca2+ + CO32- → CaCO3↓(白色) | |
反应规律 | 溶钙盐(或碱) + 溶碳酸盐 → 新盐 (或碱) + 新盐 | |
化学方程式 | 反应现象 | |
氯化钙和碳酸钠 | ||
钙和碳酸钠 | ||
氢氧化钙和碳酸钠 | ||
氯化钙和碳酸钾 | ||
钙和碳酸钾 | ||
反应实质 | Ba2+ + CO32- → BaCO3↓(白色) | |
反应规律 | 溶钡盐(或碱) + 溶碳酸盐 → 新盐 (或碱) + 新盐 | |
化学方程式 | 反应现象 | |
氯化钡和碳酸钠 | ||
钡和碳酸钠 | ||
氢氧化钡和碳酸钠 | ||
氯化钡和碳酸钾 | ||
钡和碳酸钾 | ||
反应实质 | Zn2+ + CO32- → ZnCO3↓(白色) | |
反应规律 | 溶锌盐 + 溶碳酸盐 → 新盐 + 新盐 | |
化学方程式 | 反应现象 | |
氯化锌和碳酸钠 | ||
锌和碳酸钠 | ||
硫酸锌和碳酸钠 | ||
氯化锌和碳酸钾 | ||
锌和碳酸钾 | ||
反应实质 | 2Ag+ + CO32- → Ag2CO3↓(白色) | |
反应规律 | 溶银盐 + 溶碳酸盐 → 新盐 + 新盐 | |
化学方程式 | 反应现象 | |
银和碳酸钠 | ||
银和碳酸钾 |
反应实质 | Ag+ + Cl- → AgCl↓(白色) | |
反应规律 | 溶银盐 + 溶盐酸盐(或盐酸) → 新盐 + 新盐(或新酸) | |
化学方程式 | 反应现象 | |
银和盐酸 | ||
银和氯化钠 | ||
银和氯化钙 | ||
银和氯化铜 | ||
银和氯化铁 |
反应实质 | Ba2+ + SO42- → BaSO4↓(白色) | |
反应规律 | 溶钡盐 (或碱)+ 溶硫酸盐(或硫酸) → 新盐 + 新盐(或新酸或水) | |
化学方程式 | 反应现象 | |
氢氧化钡和硫酸 | ||
氢氧化钡和硫酸钠 | ||
氢氧化钡和硫酸镁 | ||
氢氧化钡和硫酸铜 | ||
氢氧化钡和硫酸铁 | ||
氯化钡和硫酸 | ||
氯化钡和硫酸钠 | ||
氯化钡和硫酸锌 | ||
氯化钡和硫酸铁 | ||
钡和硫酸 | ||
钡和硫酸钾 | ||
钡和硫酸铜 | ||
钡和硫酸铁 | ||
钡和硫酸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