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水仙子·咏江南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09:46:02
文档

水仙子·咏江南

一六《水仙子•咏江南》上海市成功教育东沟实验学校胡敏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曲子所描绘的意境,了解古诗词的赏析方法。2.体会此曲写景物的角度,并理解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说明:所谓元曲,实包含两个部份:一是散曲,一是杂剧。散曲可以说是元代的新体诗,张养浩的《水仙子•咏江南》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秋光的散曲。张养浩的散曲作品大多调子比较低沉,多是表现“警世”、“退隐”题材的,或同情人民疾苦题材的,如我们熟知的《潼关怀古》。而此曲写秋,曲中景物迭出,各具情态,诗情画意,风格清逸,情调欢快。打破传统咏江
推荐度:
导读一六《水仙子•咏江南》上海市成功教育东沟实验学校胡敏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曲子所描绘的意境,了解古诗词的赏析方法。2.体会此曲写景物的角度,并理解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说明:所谓元曲,实包含两个部份:一是散曲,一是杂剧。散曲可以说是元代的新体诗,张养浩的《水仙子•咏江南》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秋光的散曲。张养浩的散曲作品大多调子比较低沉,多是表现“警世”、“退隐”题材的,或同情人民疾苦题材的,如我们熟知的《潼关怀古》。而此曲写秋,曲中景物迭出,各具情态,诗情画意,风格清逸,情调欢快。打破传统咏江
一六  《水仙子•咏江南》

上海市成功教育东沟实验学校   胡敏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曲子所描绘的意境,了解古诗词的赏析方法。

2.体会此曲写景物的角度,并理解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说明:

所谓元曲,实包含两个部份:一是散曲,一是杂剧。散曲可以说是元代的新体诗,张养浩的《水仙子•咏江南》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秋光的散曲。张养浩的散曲作品大多调子比较低沉,多是表现“警世”、“退隐”题材的,或同情人民疾苦题材的,如我们熟知的《潼关怀古》。而此曲写秋,曲中景物迭出,各具情态,诗情画意,风格清逸,情调欢快。打破传统咏江南诗词的写法,描写时远时近:望大江远山,写两岸人家,芰荷池塘,沙洲水禽,忽而放纵开去,极目天际之画船,倏地又收回至村落酒帘,于是一片江南秀丽风光,便一览无余。流水生烟,山岚耸翠,一动一静:画檐芰荷,安静恬淡,而沙鸥在舞,珠帘在卷,画船由天边驰来,酒旗在风中招展,又于宁静之中,显出一派生机。因此课堂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此曲,并且在不断诵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诵读领会古诗词情景交融的意境,了解赏析的方法。

2.难点:体味曲中作者“爱杀江南”所蕴含的感情。

说明:

通过品味语言、理解动静描绘,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张养浩的散曲讲究格律词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因此,诵读体味至关重要,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体味就没有审美。通过诵读,引发出独特的想象,进而产生个性化的审美,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勾勒出一幅恬静、优美的江南水乡图,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曲末对“爱杀江南”的理解,可结合诗中的描写加以引导,教以学生古诗词一般的赏析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目的
导入新课1.回忆背诵白居易的《忆江南》,我们读到过的咏江南的诗词还有哪些?

2.介绍曲的一般常识。(词是元曲,实包含两个部份:一是散曲,一是杂剧。散曲可以说是元代的新体诗,杂剧是元代的歌剧;散曲可以,同时又是构成元代歌剧的主要部份。)

1.读读背背,学生补充,引人今天的曲子的学习。

2.根据已有的知识,回忆、讨论、解答。

了解有关常识。(曲是词的替身,无论从音乐的基础或是形式的构造上,都是从词演化出来的。元曲就是曲子,分散曲和戏曲两种。散曲又分套曲与小令两种。)

激发学生学习曲的兴趣,使学生渐入学习的佳境,积累曲的一般常识。 

诵读感知 

1.教师范读,提示学生注意停顿、语音、语调。

2.借助注释,个体朗读,通过理解,说说曲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风景图画?

3.组织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来描绘曲中的江南美景,理解本曲的内容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芰(jì)、飐(zhǎn)强调正音。

2.自由交流,博采众妙。此曲写江南水乡秋色,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3.江面经晴日照射,腾起了薄薄的烟雾,岸旁的山影映入水中,氤氲荡漾,更显出烟水迷茫.之致。两岸精雕的房舍密接不断,秋光疏淡。放眼游观,词人静静地品味这一份无所事事的悠闲,何等怡然!

反复朗读感受词的韵律美与情境美,将抽象的文字化为具象的画面,从语言的品味提升到对词的意境的自我表述。

阅读鉴赏提问:词人在曲末道:“爱杀江南”这是作者情不自禁的慨叹。七句自然景物描写中没有词人表赞叹的一字,以此句作结,是否突兀?此曲在景物描写手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四人小组思考问题,交流学习。

(此曲前三句静景描写,后四句动景描写,这首曲看似客观描写,但实际处处有“我”的情感。如“看沙鸥”的“看”固然是“我”看,看到他们在飞舞,流露出本人闲洒自适的怡然之味。“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的“淡”也包含着作者对景物的感受和评价。有泯去了嚣扰俗丽的意味,更增添了几许诗意盎然的搖曳之姿。美好的景致中寄托着作者的闲适心境和对江南的喜爱的感情。)

让学生理解七句写景中虽没有作者表赞叹的一字,但笔笔都像用蘸满了爱的浓墨画出来的,否则哪能这样美丽与可爱的风景图画。这些景物都带有江南水乡风光的特点,而且又景中含情。

拓展延伸引入柳永的《望海潮》,组织学生朗读,并与课文比较。(重点放在描绘的自然景物不同和“爱杀江南”与“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的不同情感的比较)

1.朗读后交流感受。

2.在描绘的景物不同及作者流露的情感两方面进行比较。(张养浩描绘了一幅秋光淡淡,安静闲逸优美的江南水乡图,寄托着作者的闲适心境。柳永描绘了一幅繁华富庶、宏伟壮丽的杭州的历史画卷,彰显了他对孙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愿。)

从词所描绘的景象把握作者的情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学习赏析诗词的方法。

课后作业

选做题:

1.用散文化的语言扩写课文。

2.对课上引入的《望海潮》进行研读、分析,写一篇赏析短文。 

完成作业。1.通过扩写,深化学生对本曲的理解。

2.习得方法,仔细研读、赏析古典诗词。 

思路点拨

本文的教学,也可由前两课《天净沙》比较阅读入手,尽管作者他们都选择相同的秋景为题材,但由于二人在感情基调上的不同,两首曲中所描绘的景象便有所不同。从作者的感情基调为突破口,反观作者所写内容、景象,从而加深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

练习举隅

1.积累有关咏江南的名诗佳句。

(1)忆江南  【唐·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2)望江南  【宋·苏东坡】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3)[双调]望江南·寿秋水  【宋·刘辰翁】

齐眉举,彩侍紫霞记。天上九朝岛冉冉,尊前一笑玉差差。人唱自家词。

篱下菊,醉把一枝枝。花水乞君三十斛,秋风记我一联诗。留着晚香时。

(4)望江南  【宋·周邦彦】

游妓散,独自绕回堤。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 

桃李下,春晚未成蹊。墙外见花寻路转,柳阴行马过莺啼。无处不凄凄。

(5) 忆江南  【唐·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6)望江南  【唐·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2.选取自己喜欢的一首咏江南的诗词,从写景抒情角度与本曲的作比较,谈谈自己的感想。(300字左右)

文档

水仙子·咏江南

一六《水仙子•咏江南》上海市成功教育东沟实验学校胡敏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曲子所描绘的意境,了解古诗词的赏析方法。2.体会此曲写景物的角度,并理解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说明:所谓元曲,实包含两个部份:一是散曲,一是杂剧。散曲可以说是元代的新体诗,张养浩的《水仙子•咏江南》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秋光的散曲。张养浩的散曲作品大多调子比较低沉,多是表现“警世”、“退隐”题材的,或同情人民疾苦题材的,如我们熟知的《潼关怀古》。而此曲写秋,曲中景物迭出,各具情态,诗情画意,风格清逸,情调欢快。打破传统咏江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