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软件开发中心各部门当前的人员岗位设置情况,分析人员缺口,确定招聘要求。
(一)人员变动情况
开发部2010年人员变动情况:年初总人数44人,产品人员整合后人数47人,当前在职40人;
(二)部门工作特点及外部影响因素
需要从部门工作特点和外部影响因素两个方面来考虑,以确定了我们选择合适的人员配置方案。
1、部门工作特点
1)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决定产品好坏的主要因素在于对行业的理解程度。对行业的理解没有现成的教科书,需要在项目中去积累。目前行业变化很快,而部门成员的流动性和项目建设的经历决定了部门行业知识整理理解的水平。
2)产品线在不停的拉长,不同技术架构下开发的产品在逐渐增加,增加了人员共享和保证的难度。
3)对部门职能的要求在不停的提高,除了在开发、维护方面的工作外,在售前、实施、规划等等方面的要求在逐年增加。
4)主体产品采用公司自主的SPEC平台开发,相对延长了新招入人员的上岗时间。
2、外部影响因素
1)项目产生的不可控制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项目正式启动的时间与年初原先预期的偏差很大;二是项目建设前期环节导致的时间滞后,需要有后续环节来承担,而开发部往往都是最后一部分环节的承担者。
2)维护工作的不可计划性。维护服务工作的不可计划性、对提高客户服务的要求、以及随着产品的多点实施增加的维护难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部门在新项目中的人员投入。
3)创新型及地区型项目的增加。一个地区型的项目对开发部门的工作投入来看并没有和一个全省性的项目工作投入上存在数量级上的差异。
(三)人员配置原则
综合考虑部门的工作特点和外部影响因素,以项目为出发点来考虑人员的配置只能用于短期应急的依据,而不合适作为部门中长期常备人员配置的依据,在项目不出现年度突变的前提下,从产品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反而比较可行。
根据公司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每个部门考虑人员配置时遵循以下原则进行:
1、部门人员配置暂时只考虑常备人员而不考虑年度项目的追加人员(一因项目存在的不确定性;二因为控制成本实现年度目标的需要)。常备人员负责已成形产品的产品维护、项目支持、服务支持等工作,即常备人员是保持部门已有产品相关工作正常运转所需要的人员。
2、根据部门主要工作的内容、特点和规模,并考虑人员冗余储备比率(参考近三年软件开发中心平均离职率23%),设定常备人员数量。
3、开发部常备人员算法:常备人员数量 = 根据开发部主要产品总功能数除以100乘以(1+冗余储备比率20%)×产品成熟度;需新开发的产品和基本已开发完毕的产品不考虑在人员储备中;
4、质管部和美工部由于部门还未进入成熟期,故采用以下原则来考虑人员的数量:1)结合公司今年控制成本的需要,原则上这两个部门的人员编制基本保持不变;2)根据其部门年度的工作计划,只考虑短缺的、无法替代的核心技术岗位的填补。
5、核心岗位指定人员不重用,开发工程师实现跨产品共享。所以,常备工程师数量=常备人员数量-核心技术岗位数量。核心技术岗位的备份由常备工程师承担,不在算法中考虑。
6、另外,考虑到今年公司控制总体成本的需要,故总体目标上尽可能的保持编制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