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我的家在这里
第一课时
课时内容: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
课前准备:发放调查表,学生收集有关居住地的基本情况。
活动一:我的家在这里
导语:同学们,不论你居住在城市的小区、街道,还是乡村中,大家共同生活、彼此联系,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共同的“家”。你足够了解自己的家吗?你能准确的说出自己家的位置吗?
出示任务:今天我们开展一次居住地大探秘。板贴:(我的家在这里)。找一找你发现这里都有什么?
反馈指导:
1.介绍新的朋友(巧巧)。打招呼,巧巧刚搬了新家,我们就跟随她来个“居住地大探秘”,看她家住哪里,那里都有什么?
2.出示课件,学生熟悉居住地。(有居住地名称、位置、门牌单元号、空间环境及明显设施)让学生找一找,认一认。(板贴:熟悉)
3.谁愿意来说说你的家住在哪儿呢?(除了巧巧介绍的这些方面,你还可以补充不一样的)。
4.分享展示课前收集任务单。看到听到自己的社区就起立,跟自己的社区的小居民打个招呼吧!同一个社区的小居民们都坐到一起来(出示大概地图)小结:同学们都讲得津津有味,不但说清楚了小区的名字和位置,还介绍了小区内部环境甚至还介绍了小区周边的建筑,从大家的描述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都很爱自己的家。
活动二:我的快乐基地
导语:了解巧巧居住地基本情况,接下来就要发挥你“小眼睛”的能量,一起来观察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出示任务:在你生活的地方,一定有一个你最喜欢的地方吧?是哪里呢?你为什么喜欢这里呢?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吧!(板贴:喜欢)
反馈指导:
1.呈现教材29页第一二幅图,说一说喜爱居住地的原因。
2.在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喜欢居住地的理由。
3.学生发言:我喜欢这里的……教师梳理归类(景,物)回顾自己在这里的足迹和快乐时刻。
小结:看来很多同学都在自己的小区里找到了真爱,享受了美丽,收获了健康,真心地喜欢这里。这里有我们成长的足迹,这里有我的欢声笑语。
活动三:我爱这里人和事
导语:我们不仅喜欢这里,还熟悉这里的人和事,请大家再想一想,你最熟悉哪些人?他们是做什么工作的?你为什么会对他们印象深刻呢?出示任务:你知道社区里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吗?
反馈指导:
1.抢答游戏:比一比,谁更熟悉
(1)你生活的地方的花草是谁在维护?
(2)你生活的地方的路灯坏了谁来更换?
(3)你生活的地方的卫生谁来打扫?
(4)你生活的地方的电梯谁来维修?
(5)你生活的地方的……谁来……?
2.为他们点赞。小区还有哪些人和事让你印象深刻?引导学生去发现社区的保安、车棚的管理人员、社区的清洁工、为民服务点的阿姨,商店的大妈、修车的叔叔……正是因为他们的服务,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
小结:我们生活在这里,这里有我们成长的足迹,这里有我们的欢声笑语。这里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场所,这里的人们为我们的成长带来了更多的帮助。我们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我们喜爱这里的每一个人。
活动四:我的探秘发布会
导语:尽管我们熟悉这里,但也有同学提出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
出示任务:你居住的村庄或社区叫什么名字?你知道这个名字的来历吗?
反馈指导:1.巧巧收集大家的一些疑惑。
(1)为什么大家要住在同一个村或社区里呢?
(2)为什么我们村叫王家村呢?我们村庄的名字有何来历?
(3)我们的社区是由谁来管理的呢?如果发生了事关大家利益的需要解决的事情,该怎么办呢?
2.随机采访,分享自己居住地名字来历,故事,传说。
3.巧巧谈感受:《小区伴我幸福成长》
4.小活动:我当村委会(居委会)主任
(1)你们村或社区开展过哪些活动?可以在班里模拟表演。
(2)如果你是村委会主任或居委会主任,你想为村里或社区设计什么样的活动
5.欣赏多彩社区活动。通过展示社区的丰富活动,唤起学生对作为社区一员的幸福感。
6.夸夸我的居住地:(板贴:热爱)鼓励形式多样,如儿歌创编,拍照,点赞卡,总结居住地优点和特点,搭建对“家”喜爱的平台。
小结:今天巧巧带领大家一起来认识了自己居住的地方,欣赏到了我们居住地的美好环境,感受它带给我们的幸福与快乐。老师希望你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关注我们社区,成为社区生活的小达人!
第二课时
课时内容: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我能做点什么”(完成教材31页-33页)
课前准备:了解社区开展的活动。关心社区公共事务,为社区公共事务的改进和完善提建议,寻找解决方法,进一步促进学生公识的形成。
活动一:社区在我心
导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社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还有些东西没有改变,那又是什么呢?
出示任务:我们一起来阅读故事《井深情更深》。
反馈指导:
1.小讨论: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大家思考:村里家家户户有了自来水,人们为什么还喜欢到井边来呢?
2.全班内交流。
3.你的村庄(社区)里也有这样能凝聚全村人的心的地方吗?分享自己的故事
活动二:我能做点什么
导语:大家对自己生活的村子或者小区已经非常熟悉了,那么你能想一想,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出示任务:请你尽可能多地找出你的社区里需要改进的地方。(出示P32页情境图)
反馈指导:
1.看图引发思考,回忆交流自己居住地有哪些需要改进地方。
2.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板贴:找问题)
3.想一想,说一说,填一填。完成教材32页表格。
小结:每个人都生活在这里,这里是我们社会生活的起点。改善好这里的现状,过好社区生活,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活动三:我是这里小达人
导语:巧巧对自己的居住社区很满意吗?听说她们社区正在参加魅力社区评选,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任务:假如开展一个社区评选大赛,你被邀请当评委,你觉得要符合哪些条件才能够参选魅力社区呢?
反馈指导:
1.学生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方法和建议。学生思考回答,老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归纳。
2.提问:以你的标准,你所在的社区能够榜上有名吗?请你找一找,还有哪些不够好的地方。
3.现场采访:请你带我们到你的社区去看一看,还有哪些不足的、需要改进的地方吧!
4.我们一起去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吧!出示(出示P33页图片)
5.提问:打造魅力社区,你可以增添怎样的光彩呢?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你有什么好主意。(板贴:说点子)
6.模拟角色扮演:为了这里更加美好
请每个小组选择下列中的一种身份进行模拟扮演,为社区提出合理化建议。
(1)小朋友;(2)父母;(3)老年人;(4)居住地工作人员
7.能力小验收:你会怎么办?(板贴:有行动)
小区垃圾没人管,我会找________________
水渠遭到破坏,我会向______________报告。
生活区道路被占,我会向____________反映。
小区绿地被占,我会找_________________……
8.我的实践小行动:请你“我能做点什么”和“我是社区小主人”两个环节中想到的好点子中,选取你认为可行的方案,利用课余时间,对社区作一点点力所能及的贡献吧!
小结:我们每一个人的家,都在村庄(社区)里,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家”是一个和乐融融、互爱互助的大家庭。美好和谐的村庄(社区)要靠我们每个人去努力建设,让我们一起共建和谐美好的“家”吧!
五、板书设计:
我的家在这里
熟悉找问题
喜欢说点子
热爱有行动6.我家的好邻居
一、教学目标:
1.学会与邻居小伙伴相处的方法,注意自己在邻里生活中的言行礼仪。
2.体会邻里生活中互帮互助的温情,并意识到自己也可以为邻里生活的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3.学会处理邻里生活中的小摩擦。
二、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内容:第一二个板块的话题:“邻居家的小伙伴”和“邻里间的温暖”
课前准备:采访家长,了解邻里交往的方法。主动实践,积累邻里交往的经验。
活动一认识邻居小伙伴
导语:同学们,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伙伴。他叫成成,很爱交朋友,经常和邻居小伙伴一起玩。看,他们在……
出示任务:分享自己与邻居小伙伴交往的趣事,感受邻里伙伴间的友情。了解认识邻居小伙伴的方法。
反馈指导:
1.(出示组图)观看成成和邻居小伙伴一起玩的情境图。
2.分享自己与邻居小伙伴交往的趣事,谈谈相处时的感受。(板书:乐于相处)
3.前不久,成成搬家了。有一天,他在新家附近碰到了两个陌生的孩子,请看。(出示两幅配音的图片)如果你是成成,更愿意跟谁交朋友?为什么?
4.虽然两人都在主动和成成打招呼,但有礼貌的孩子显然更受欢迎。想去认识新伙伴,还有哪些办法呢?有小朋友主动跟你打招呼,你又该怎么办呢?
(出示活动要求:同桌合作演一演怎样去认识新伙伴。)
请几组同桌展示,全班评议。
小结:想要认识新伙伴需要主动打招呼,文明有礼。通过刚才的表演,我们还知道了,如果有小伙伴主动过来打招呼,我们要热情地回应,礼貌大方。
活动二串门待客懂礼貌导语:有一次,成成去邻居小伙伴明明家玩,却把明明惹生气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吧?(出示P35右下情境图)
出示任务:
判断P35情境图,以及自拍视频中的交往行为是否正确,引导学生懂得与邻居交往要有礼貌,讲文明。
反馈指导:
1.明明为什么生气呢?
2.如果明明的家长看到成成留下这满地的玩具就走了,会怎么想呢?
3.看到这个情景,你们想对成成说点什么呢?
4.看来,去邻居家串门的学问还真不少。再来看一段小朋友去邻居家串门的视频吧。
(出示视频,及评议要求:小客人和小主人的哪些行为有道理?哪些行为不恰当?)
看后分别从“怎样进门”“在哪里玩”“玩些什么”“怎样告别”这几个环节进行评议判断,适时演一演,教师引导点拨。
活动三邻里之间要互助导语:有一次,成成去住在农村的奶奶家玩,突然发高烧了,身边只有年迈的奶奶。此时,邻居是怎么做的呢?(出示P36左下情境图)
出示任务:
借助P36-37中的情境图,以及P38的短文,引导学生回忆邻居间互帮互助的温情,体会自己在邻里生活中能够发挥的作用。
反馈指导:
1.交流:成成后来会怎样?邻居这样的帮助作用大不大?
2.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常常伸出援助之手,再请看。(出示P36上部图)
3.你们也得到过邻居的帮助吗?谁来说一说,你当时有什么感受?
4.有一栋居民楼里出现了一件“怪事”,我们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阅读《垃圾不见了》,交流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续编故事)
5.看来,虽然我们年纪小,但也能为邻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邻里关系还会因此变得更加和睦呢。
(出示P37情境图)这几位小朋友也都在帮助邻居,你们又为邻居做过些什么呢?谁来说一说?6.请在友善卡上写下你今后还想为邻居做的事。(写好后指名读一读)
7.(出示投票箱)下课后,请将写好的友善卡投入箱中,期末时再拿出来,看看自己的诺言有没有兑现。
小结: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邻里间如果能互相帮助,大家的生活会更加方便,邻里的关系会更加和睦,友善之树也会更加茁壮!(板书:互相帮助)
总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了和邻居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快乐,知道了在邻里交往时要言行有礼,在邻居有困难时要积极帮助。希望大家用学到的好方法,去和更多的邻居小伙伴交往,去为需要帮助的邻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我们的友善树更加枝繁叶茂!
第二课时
课时内容:第三个板块的话题:“不给邻居添麻烦”
课前准备:搜集生活中邻里间产生矛盾的真实案例。
活动一做得不对怎么办
导语:成成的爸爸妈妈又出差了,他看奶奶一个人干家务很辛苦,就趁奶奶去买菜时拖地,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楼下的阿姨又不高兴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出示P39左上情境图)出示任务:
观察P39中的情境图,辨析邻里相处中的一些做法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邻里生活遇到过哪些矛盾,是如何处理的。
反馈指导:
1.成成错在哪儿了?他现在该怎么办呢?
2.出示P39另外两幅情境图,小组讨论图中的小朋友做得对不对,如果不对,接下来该怎么办?准备演一演。
3.选代表演一演,演完后让打扰邻居的小朋友谈谈自己为什么这么处理,让受损失的一方谈谈对此事处理的是否满意。
4.很多时候,邻里的矛盾就是由我们小孩子引起的。如果是由你造成的,你会怎样处理,结果怎么样?(句式:有一次,因为我……所以和……后来我……结果……)
小结: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假如因为我们自身的原因导致了矛盾,一定要勇敢地承担责任,积极地解决矛盾。(板书:有了矛盾积极解决)
活动二减少矛盾小妙招
导语:我们中国人历来看重邻里关系,在民间流传着很多有关邻里间互相谦让、体谅的故事,请看!(播放《六尺巷的故事》视频)
出示任务:欣赏邻里友好交往、和睦相处的故事,交流从中得到的启示,归纳处理好邻里关系的方法,并写成温馨提示语,引导学生学会与邻里和睦相处。
反馈指导:
1.你从《六尺巷的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它对我们今天处理邻里关系有什么启发呢?
2.分享学生课前搜集的邻里间谦让、体谅的故事,交流从中获得的启示。
3.出示P40情境图,结合自身经历换位思考,说说要想处理好邻里关系,自己及家人应当注意些什么。交流归纳后记录在新的友善卡上。
小结:如果我们每个人平时都能多为邻居想一想,将心比心,邻里之间就会避免很多矛盾,我们的邻里生活就会更加和谐美好!(板书:将心比心减少矛盾)
活动三维护权益有办法
导语:与邻居相处,我们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但如果自家受到了伤害,该怎么办呢?
出示任务:
辨析身边邻里纠纷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理性处理邻里生活中的小摩擦,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
反馈指导:
1.出示P41情境图。交流自己如果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是忍一忍,还是去提醒他们。
2.播放邻里纠纷的两个案例视频,交流从中得到的启发。
3.(出示“小贴士”)结合自己亲历或听说的案例,讨论如果找邻居讲理,他们不理睬,还可以用哪些适当的方法去沟通解决?
(相机出示相关法律条文,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
4.在小贴士上记下自己学到的维权好办法。
小结:如果自家在邻里生活中受到了伤害,我们要主动去找对方沟通。如果对方不配合解决,我们可以向身边的居委会或物业公司反映,还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相信总会有合适的方法来维护我们的正当权益。(板书:掌握方法维护权益)总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尽量不给邻居添麻烦。对于邻里生活中的小摩擦,我们要相互理解和包容。对于自己无法解决的矛盾,我们还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或是寻求法律的帮助。相信大家只要敢于承担责任,学会将心比心,运用规则办事,邻里生活一定会减少矛盾,增添温馨!请大家将本节课学会的邻里生活小妙招分享给家人。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课
我家的好邻居乐于相处
言行有礼
互相帮助
第二节课
我家的好邻居
有了矛盾积极解决
将心比心减少矛盾
掌握方法维护权益7.请到我的家乡来
一、教学目标:
1.能运用简单的地图知识,了解自己的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位置。
2.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物产情况以及家乡人的特点,感知家乡人的可爱,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内容:第一二个板块的话题:“我的家乡在哪里”和“我是家乡小导游”
课前准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家乡风景名胜的传说或故事,找出家乡景点门票、图片或者自己的绘画,也可以写一段导游词。
活动一:猜家乡导语:板书“家乡”,谁知道这个词指什么地方?“家乡”是自家世代居住的地方。自己生活和成长的地方。你的家乡在哪里?
出示任务:
出题目让大家猜一猜你的家乡在哪里。板书:在哪里猜一猜
反馈指导:
1.巧巧班里正在进行“请到我的家乡来”主题班队会,有几位同学在出题目,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2.出示教材第42页ppt:猜一猜,这几位同学的家乡在哪里?
3.学生自由发言。
4.你也出一道题目让大家猜猜你家乡在哪里。(除了教材提示的方式,还有家乡歌曲、家乡民谣、方言等都可以用来出题。)小结:看起来,同学们还真是多才多艺啊!老师也看出来大家善于观察生活、发现信息,能从不同的途径展示自己的家乡。生活就是我们的老师。
活动二:找家乡
导语:其实我们所有人的“家乡”,都在这张大图上。
出示任务:
在地图上找到你家乡所在的省级行政区。板书:找一找
反馈指导:1.出示教材第43页ppt,这就是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图》,大家看看总的形状像什么?
(像一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
2.掌握读图知识:方向、图例、比例尺。
3.示例:集体找出巧巧一位同学的家乡所在行政区。
4.你的家乡在哪个省?你能在地图上找到你家乡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吗?
学生各自寻找,找到后描一描它的轮廓,想象一下它像什么。全班展示
5.请试着在地图上找到你家乡的“邻居”(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比一比谁找的速度快。
小结:同学们不但学会了从地图中找到自己家乡所在的省级行政区,还能发挥想象,进行联想记忆,从你们的话语和表情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对家乡的喜爱和自豪之情。
活动三:说家乡
导语:同学们,有一批外地的小游客想到你的家乡游览,请你来当小导游。这既考验你们对家乡的了解程度,又考验你们的知识面和口才。
出示任务:
把课前分组收集的家乡资料展示出来。板书:搜一搜说一说
反馈指导:
1.巧巧给大家带来了自己家乡“”的一个神话传说,播放录音听一听《“神女峰”的传说》。
2.在小组内分享自己收集的家乡风光照片和有关传说吧。
3.各组的优秀选手进行全班展示,大屏幕同时展示学生收集的家乡风光照片、景点门票或者画的家乡风景图。
4.你想到谁的家乡去?
小结:同学们能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查找同一个家乡不同的资料,真棒!正是你们课前像小蜜蜂一样辛勤地劳动,我们的课堂才会如此精彩!大家为自己鼓鼓掌。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我们的家乡各具特色,请到我的家乡来。
我们的家乡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动人的传说,还有丰富的特产和优秀的家乡人,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5.布置作业:
(1)制作家乡自然风光的剪报和画册。
(2)收集家乡特产和家乡名人资料,筹备“家乡特产发布会”。
第二课时
课时内容:第三四个板块的话题:“家乡的特产真不少”和“我的家乡人”
课前准备:收集家乡特产(实物、图片、文字都行),选择感兴趣的特产探究成因。
了解家乡人的特点、喜好、习俗等;收集新家乡人为家乡做贡献的资料。
活动一、家乡特产发布会
导语: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出示任务:
召开家乡特产发布会
反馈指导:
1. 你知道视频中拍摄的是哪里吗?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家乡芜湖的如画风景,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家乡的特产。
2.欢迎带有家乡特产资料的同学进入家乡特产发布会
学生举起各自准备的资料,实物、图片、文字都行
特产:指一个地方特有的、著名的产品。包括水果、农作物、干果、水产、工艺品、矿产、工业产品……等各种类别。
板书:特产
3.展示台
例:我的家乡在(),这是我家乡的()
收集资料的成果,可以是图片,可以是文字,可以是视频,可以是实物……
多媒体投影展示学生带来的物品图片。
借机采访学生:你是怎么收集到这个家乡特产的?鼓励课外多渠道丰富知识。
板书:丰富
4.展示老师也搜集的家乡特产PPT:(精确、讲解)
年广久和傻子瓜子、南陵大米、虾子面、蟹黄包、芜湖铁画、奇瑞汽车……
说说观后感
5.小结:同学们通过到商店、参观、看电视、问大人、找书报、查网络、家中找等方法,找到了这么多家乡特产,还能绘声绘色地描述一番,真是不简单啊!多看、多问、多学,我们的见闻会越来越广博。我们的家乡真了不起,不但有美丽的风光,还有丰富的物产。
活动二、家乡特产探秘所
导语:某个地方有某种特产,其实这里面是有奥妙的。比如:为什么吐鲁番的葡萄最有名?为什么惠山会出泥人?
出示任务:
走进家乡特产探秘所,探究“为什么”
板书:有奥秘
反馈指导:
1.课件出示第46页的葡萄和泥人,以及说明文字,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探究方法:看——想——议
看一看第一场馆里的“送特产回家”游戏里的特产和产地,说一说其中的奥秘。
3.课前对自己感兴趣的家乡特产进行了探秘,你有什么发现和小伙伴们分享一下。
4.先小组内交流讨论,推选一名探长参加记者发表会。
5.探长发布会,佩戴“探长”头饰。
四位探长分别将本探组的特产成因说给大家听。
6.家乡特产这么好,你能为它设计一条广告语吗?
学生展示
教师参与:“溜溜梅,圆溜溜;吃一颗,解忧愁。”
小结:原来这些丰富的物产和家乡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人文传统等密切相关。世界真奇妙,家乡多美好!
活动三、最美家乡人
导语:家乡的景美、物美、人更美。让我们进入“最美家乡人展厅”
出示任务:
你的家乡哪些人令你敬佩呢?你佩服他们什么?
板书:令人敬佩
反馈指导:
1.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内容,巧巧班同学敬佩这些家乡人,看看图片,说说你最敬佩谁,为什么?
2.你的家乡哪些人令你敬佩呢?你佩服他们什么?(为家乡建设做贡献的人,身边为我们服务的家乡人)
学生自由发言,评议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身边让人敬佩的家乡人的闪光点,培养基本的价值判断能力。
3.播放视频“大美安徽系列—芜湖宣传片”这里有没有值得你敬佩的家乡人?
小结:许多人都在默默地为家乡做贡献,他们有的传承着家乡的文化,有的建设着我们的城市;有的美化着我们的环境,有的保护着我们的安全;有的为我们解除身体的伤痛;有的为我们送来美味的食物;……有的是很有名的人,有的就是身边的普通人。正是这些有名的、无名的家乡人,日复一日的付出,才使得我们的家乡越来越兴旺发达。
活动四、文化交流大舞台
导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的原因,不同地方的人们在生活与饮食习惯等方面,往往会有不同,甚至在体型,外貌,性格特征上也会有所差异。
真是这样的吗?进入“文化交流大舞台”。
出示任务:
你觉得家乡人有什么特别的生活习惯?喜欢做什么或活动?擅长做什么事情?
反馈指导:
1.资料交流,全班选择
(1)芜湖都()
A性格冷漠B热情好客
(2)芜湖都()A喜欢吃米饭B喜欢吃馒头
(3)芜湖是创新之城,人们()
A爱动脑善创新B怕动脑筋
(4)安徽人的“凤阳花鼓”()
A热情奔放B动作柔美
2.视频播放
对比:陕北人的腰鼓和凤阳花鼓,说感受
3.课件出示第48页PPT
解读:山西人以面食为主。在山西众多风味面食中,首推刀削面。有顺口溜赞曰: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山西人爱吃的面,和芜湖人的特色面一样吗?
而其他地方的人爱吃的食品可又不一样哦
播放PPT,试说是哪里人的最爱
馒头火锅海鲜
4.说说你的体会
板书:有特点
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都有值得骄傲的文化。
如果将来你有机会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成为同学,别人爱说的话,爱唱的歌,爱吃的食物和我们不一样,我们能不能取笑、鄙视他们呢?
5.小结: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都有值得骄傲的文化。
我们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活动五、总结拓展
导语:我们的家乡有美丽的风光,丰富的特产,还有许多可亲可敬的家乡人,远方的客人,请到我的家乡来!
出示任务:邀请远方的客人来做客,写一份邀请函
反馈指导:
1.齐读老师写的《家乡歌——芜湖好》
家乡芜湖可真好,这里特产真不少。
傻子瓜子原产地,三只松鼠的基地。
芜湖铁画美名扬,奇瑞汽车列两旁。
我的家乡风景美,半城山来半城水。
外来游客到处逛,芜湖人们服务忙。
休闲娱乐好心情,适合人居前几名。
欢迎你到芜湖来,携手建设新时代,新时代!
2.邀请远方的客人来做客,写一份邀请函
出示邀请函范例
3.作业:
(1)我们身边有很多外地来的同学的爸爸妈妈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勤劳的双手,为芜湖的发展做着自己的贡献。齐声说:“谢谢你,新家乡人!欢迎你,新芜湖人!”课外看《阿里木的故事》,寻找我们身边,像阿里木那样不是芜湖人胜似芜湖人的“新家乡人”。
(2)完成邀请函
小结:让我们一起祝愿:家乡明天会更好!
七、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