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试题
命题人:鹤岗一中 孟庆新 审题人:金秋滨 王慧良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谁更“现代”?
至少从十九世纪初开始,人们就非常关注现代性问题,但人们很少对现代性进行评估。美国的一些政治学者对此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在他们看来,“现代性”不仅意味着缺少传统信仰,还意味着自我表现。
为了对这种属性进行评估,他们在研究中使用了“世界价值标准研究”中的评估标准,该项研究是通过对占世界总人口80%以上的、许多国家的民众广泛提问而进行的一种国际合作研究。其第一项标准即“世俗理性”标准,指人们对宗教的态度、对权威的尊重以及对爱国主义的态度。第二项标准即“自我表现”标准,源自有关人身安全、信任他人、两性角色以及个人幸福等问题,而“自我表现”从定义上说是指从生存的迫切需求中摆脱出来。
各个国家的数据被归类为9大文化群体,大多数西方国家表现出具有很高的现代性程度,而发展中国家通常表现出现代性程度较低。有儒家传统和世俗价值标准的国家与西方国家相比,往往具有较强的世俗理性特点和较低的自我表现标准。
拥有相同文化的西方国家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信奉新教的欧洲国家比信奉天主教的欧洲国家以及讲英语的国家具有更高的“现代性”程度,这反映了很低的宗教信仰程度和高度的宽容和信任,这也是欧洲新教的传统特点。有研究者认为,天主教社会的现代性位置较低,可能是由于罗马天主教是—种等级分明、集中管理的宗教;讲英语的国家所处位置还要低,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特别是美国具有较高的宗教信仰程度。
经济情况是决定某一社会在世界态度及不同文化群体中所处位置的基本因素,但在任何社会内部,宗教文化传统都起着重要作用。比如,在美国,天主教徒的基本价值观类似于新教徒的基本价值观;而在尼日利亚,教徒的价值观与穆斯林价值观非常接近,但与西方教徒的价值观却相距甚远。
人们普遍认为,世界正日益美国化,但有关的分析表明,美国化主要发生在可口可乐、麦当劳和肯德基等表面层次上,因为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欧洲国家所走的道路与美国不同,与其他具有同样繁荣程度的社会中的民众相比,美国民众具有更多的传统价值观和信仰。位于现代性前沿的不是美国,而是北欧各国。
1.从原文看,下列对“现代性”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北京四中网校
A.“现代性”不仅意味着缺少传统信仰,还意味着自我表现。
B.“现代性”与“世俗理性”、“自我表现”的内容密切相关。
C.“现代性”是指一种从生存的迫切需求中摆脱出来的情况。
D.“现代性”的高低程度在相同的文化群体中并不完全相同。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评估现代性使用了“世界价值标准研究”中的评估标准,并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80%以上的民众进行了广泛提问。
B.有儒家传统和世俗价值标准的国家现代性程度较低,因为它们往往世俗理性特点较强和自我表现标准较低。
C.西方国家中,现代性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信奉新教的欧洲国家、信奉天主教的欧洲国家、讲英语的国家。
D.“美国化”不能说明美国现代性程度最高,因为美国民众比生活在同样繁荣程度社会中的民众有着更多的传统价值观和信仰。
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个社会的宗教信仰程度与现代性程度呈现的反比正是宗教信仰和现代性之间在尖锐矛盾的体现。
B.从现代性的特点来看,对佛教或教有着高度信仰的国家,它们的现代性程度是相对较低的。
C.经济情况是决定一个社会在世界态度中位置的基本因素,因此,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其现代性程度必然较低。
D.美国的现代性落后于北欧各国的现代性,发展中国家应该逐渐远离美国文化,学习更现代化的欧洲文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杜黄裳,字遵素,京兆万年人。擢进士第,又中宏辞。郭子仪辟佐朔方府,子仪入朝,使主留事。李怀光与监军阴谋矫诏诛大将等,以动众心,欲代子仪。黄裳得诏,判其非,以质怀光,怀光流汗服罪。于是诸将狠骄难制者,黄裳皆以子仪令易置,众不敢乱。
入为侍御史,为裴延龄所恶,十期不迁。贞元末,拜太子宾客,居韦曲。时中人欲请其地赐公主,德宗日:“城南杜氏乡里,不可易。”迁太常卿。时王叔文用事,黄裳未尝过其门。婿韦执谊辅政,黄裳劝请太子监国,执谊日:“公始得一官,遽开口议禁中事!”黄裳怒日:“吾受恩三朝,岂以一官见卖?”即拂衣出。
皇太子总军国事,擢黄裳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于是,夏绥银节度使韩全义愉佞无功,因其来朝,白罢之。俄而刘辟叛,议者以辟恃险,讨之或生事,唯黄裳固劝不赦,因奏罢中人监军,而专委高崇文。凡兵进退,黄裳自中指授,无不切于机。崇文素惮刘澭,黄裳使人谓日:“公不奋命者,当以涟代。”崇文惧,一死力缚贼以献。蜀平,群臣贺,宪宗目黄裳日:“时卿之功。”
始,德宗创艾多难,务姑息藩镇,每帅臣死,遣中人伺其军,观众所欲立者,故大将私金币结左右,以求节制,晏年尤甚,方镇选不出朝廷。黄裳每从容具言:“陛下宜鉴贞元之弊,整法度,睃损诸侯,则天下治。”帝尝问前古王者所以治乱云云,黄裳知帝锐于治,恐不得其要,因推言:“王者之道,在修己任贤而已。王者择人任而责成,见功必赏,有罪信罚,孰敢不力!”帝以黄裳言忠,嘉纳之。由是平夏、翦齐、灭蔡、复两河,以机秉还宰相,纪律设张,赫然号中兴,自黄裳启之。
元和二年,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河中、晋绛节度使,俄封邠国公。明年卒,年七十。
黄裳达权变,有王佐大略。性雅澹,未始忤物。初不为执谊所礼,及败,悉力营救;既死,表还其枢葬焉。尝被疾,医者误进药,疾遂甚,终不怒谴。然除吏不甚别流品,通馈谢,无洁白名。当大政未久,不究其才,及处外,天下常所属意。卒后数年,御史劾奏黄裳纳邠宁节度使高崇文钱四万五千缗,按故吏吴凭及黄裳子栽,辞服。帝念旧功,但流凭昭州,原载不问。
(《新唐书》卷一百八十二·列传第九十四)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然除吏不甚别流品 除:任命,授职。
B.以机秉还宰相 秉:通“柄”,权力,权柄。
C.黄裳未尝过其门 过:经过。
D.阴谋矫诏诛大将 矫:假传(命令)。
5.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明杜黄裳“善谋”和“雅澹”的一组是 ( )
A.①自中指授,无不切于机 ②医者误进药,疾遂甚,终不怒谴
B.①以辟恃险,讨之或生事 ②不为执谊所礼,及败,悉力营救
C.①得诏,判其非,以质怀光 ②为裴延龄所恶,十期不迁
D.①赫然号中兴,自黄裳启之 ②纳邠宁节度使高崇文钱四万五千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杜黄裳针对藩镇长官长期呆在朝中、不理政务的现实,常常劝说德宗皇帝,以贞元年间的弊政为借鉴,整顿法度,削减藩镇,皇帝欣然采纳,于是带来了中兴的局面。
B.杜黄裳任太常卿时,曾劝辅佐朝政的韦执谊请求太子监理国政,韦执谊并未以礼相待,杜黄裳愤怒地说,我受三朝恩惠,岂能因一个官职出卖自己,说完拂袖而出。
C.杜黄裳为门下侍郎时,刘辟叛乱,他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武力平叛,奏请免除宦官监军,专门委托高崇文平叛。凡是的进退,黄裳都参与指挥,无不合乎军机。
D.杜黄裳曾奉命主持朔方府军务,李怀光与监军趁郭子仪入朝,暗中谋划假传圣旨制造混乱,想趁机取代郭子仪。黄裳得到诏书,判明真伪,果断采取措施,稳定了局面。
7.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者择人任而责成,见功必赏,有罪信罚,孰敢不力?(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不为执谊所礼,及败,悉力营救。(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8—9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陵,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8.诗歌第二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全诗赏析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寂寞”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______________,托遗响于悲风。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7.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___。
8.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
10.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消失的故乡
谢 冕
①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份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②我认不出我们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
③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④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青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边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⑤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家坐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阴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⑥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青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⑦我依然顽强地寻找。我记得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山坡道。我记得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以及远处传来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
⑧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谢冰心。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着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又深深萦念怀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
⑨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城,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汇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造了我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的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无边的消失。
⑩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1)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说“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写到哪些东西消失了?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4分)
答:
(2)第九自然段中作者所写的“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和“另一种文化改造”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答:
(3)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迷了路”,它们的含义是否相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4)对“消失的故乡”作者怀着怎样的情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认识?(6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体操王子飞天点圣火
——记最后一棒火炬手李宁
2008年8月9日零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手持祥云火炬腾空而起,沿“鸟巢”上方飞身“奔跑”一周,在全世界热切期盼的目光中,点燃了北京奥运会主火炬。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让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变成了现实。
24年前,就是这个身影,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举夺得自由体操、吊环和鞍马的三枚金牌。此外,他还获得男子团体以及跳马的银牌和个人全能的铜牌。在同一届奥运会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至今在中国运动员中无人超越。
这个熟悉的身影,就是“体操王子”——李宁。
一个月前,当李宁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候选人之一参加排练时,他说,自己当时很平静。“能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上被选中成为最后一棒,无论是我还是其他奥运冠军,都是一件无比荣幸的事情。在此之前我没有想过,也不会去刻意追求。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后退役,距今已整整20年了。20年来,无论挫折还是成功,无论在商海还是其他领域,我都在自己心灵中悄悄保持一块最纯洁的圣土。这就是非常单纯的从当运动员开始就树立的为国争光的朴素信念。当年,我是带着祖国的期待去比赛的,今天更是带着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和祖国的重托去点燃主火炬的。我不希望加上更多的色彩。我希望把这种最美的、最纯洁的享受保持一辈子。”
李宁从接受这个光荣任务到今天整整一个月,为了保密的需要,他每天都是深夜去“鸟巢”训练。他说,一些空中动作当然与他练体操时的高难动作不可相提并论,但是实际操作起来,仍有一定的难度。每天排练完回到家里,都是晨曦微露,也让他在近30天的时间里体重整整掉了10斤。
他说,点火炬的难度与比赛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情。比赛容许成功或失败,但点火只能成功。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是蛮有挑战性的。“尽管我有练体操的底子,但每天的训练我仍然不敢有任何懈怠和疏忽”。
“一开始我只是候选人之一,虽然几天前奥组委领导正式通知我接受这个任务,但我想得最多的依然是如何完成好这个光荣的任务。我很平静,因为我知道,这不是我个人的事情,是我们国家、人民的梦想。就是在最后一刻,我也只想如何做好这些动作,而不会去想到其它。这些天,我甚至在梦里都在做最后的点火动作”。
作为北京奥运会最后一棒火炬手去点燃主火炬台的奥运圣火,李宁有很多感受。这最后一棒,凝聚了五千年古老中国的梦想,凝聚了13亿中国人民的期待,凝聚了全体中华民族的激情。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体育事业也蒸蒸日上,经过几代体育人的奋斗,终于跻身体育强国行列。
当奥运会的圣火在中国、在北京、在美丽的“鸟巢”上空点燃时,每一个华夏儿女,怎能不为之自豪和骄傲?
(选自2008年8月9日《人民日报》第7版)
(1)请简要分析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2)第四段中“我希望把这种最美的、最纯洁的享受保持一辈子”的含意是什么?(4分)
(3)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李宁有哪些感受?联系全文简要回答。(6分)
(4)文章最后一段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6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应用(24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这项工程的设计人员决定改弦更张,重新设计,选择更为恰当的施工方案。
B.工会准备组织职工去九寨沟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人提出要搞生态自助游。
C.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看法都是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D.为防止有毒豆制品再次流入市场,有关部门迅速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查封加工窝点,堵住了生产的源头。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冲突双方在联合国特使的调解下,经过三天艰苦的谈判,紧张的局势终于得到了缓和。
B.前不久,在美国召开的有27个国家数百位科学家参加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这两个模型受到了高度重视,给予很高的评价。
C.不管怎样说,惟我独尊和妄自菲薄都是要不得的,狂妄和自卑貌似两极对立,深层心理却颇为一致。
D.近日国际黄金价格再次出现波动,截至上周末,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达290美元以上。
1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我爱纯真浪漫,________;我欣赏“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美意境, ________ ;我渴望天长地久的爱情亘古不变的友谊,________; 我很想将忧伤埋在心底以笑声取悦生活, ________。
①也惊叹于沧桑的滋味
②却难免强颜欢笑的悲凉
③却只能告诉自己这是幻想而不敢轻易付出
④却在现代重金属摇滚中宣泄心灵的疯狂与不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④② D.①④③②
16.依照下面的例句,另选两种花卉或事物,写两个有一定寓意的句子。(6分)
例句:玫瑰——你娇艳美丽的花朵下面,却有着锋利的芒刺,是不是你也懂得:既要展示美丽,也要保护自己?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虚词,使整段文字语义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5分)
有分析家早就指出,“如今日本国内的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在为下一次战争做准备”。这__________不是耸人听闻的谣传,___________不是今天才有的迹象。美国一位学者直言不讳地说:“现在没有必要争论日本是否在做战争准备,___________指出一点就够了:日本_________不做战争准备,那它就是疯子。”
18.根据下面文字的信息要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个字)(4分)
最近,国家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布了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的标准,改变了过去单一采用企业利润、产值与上一年纵向比较的评价方式,把单一指标变为综合指标,主要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评价核心。具体方法是以国有资产年报统计为依据,进行统一测算。按行业、地区、企业规模、效益水平的不同划分,确立出一个标准值。然后通过在全国同行业、同等规模企业间的比较,判断出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
一句话新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字)
六、作文(60分)
19.以“不能没有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诗歌除外。
语文试题答案
1.C(A项答题区域在第1自然段。B项答题区域在第2自然段。C项偷换概念。“一种从生存的迫切需求中摆脱出来的表现”属于“自我表现”的定义。D项的说法在第4自然段第一句话。)
2.A(曲解原意,答题区域在第2自然段。“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80%以上的民众”和“对占世界总人口80%以上的、许多国家的民众”的说法不相同。B项题区域在第3自然段。C项答题区域在第4自然段。D项答题区域在末段。)
3.B(A项“存在尖锐矛盾”的说法无中生有。此消彼长的联系并非一定就是矛盾关系。B项结合第2、3自然段内容可以推断出。C项强加因果。虽然“经济情况是……基本因素”的说法在第4自然段有根据,但从全文有关内容看,一个国家现代性程度低的原因在于有“较强的世俗理性特点和较低的自我表现价值标准”,而非“经济发展落后”。D项强加因果和偷换概念。“美国的现代性”不等同于“美国文化”,“北欧各国的现代性”也不等同于“现代化的欧洲文化”。)
4.C(过:访,探望。)
5.A(“雅澹”即儒雅淡泊,心态平和。B项①不是杜黄裳的看法;C项②不能表明说明杜黄裳“雅澹”;D项②表明杜黄裳受贿,不能表明他“雅澹”。)
6.A(“藩镇长官长期呆在朝中、不理政务”错。原文 “方镇选不出朝廷”意思是说:藩镇长官的人选不是由朝廷派出,而是由藩镇自行废立。)
7.(1)君王选择合适的人选而任用他,并要求他把事情做成功,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谁敢不尽力?(任:任用。责成:要求成功。信:确实,必定,一定。孰:谁。不力:不尽力。5处,每处1分)
(2)当初不被韦执谊礼待,等到韦执谊失势,尽力营救。
8.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仿佛听到一泓流水穿过竹根。描绘出一幅月下西园凄清寂寞的景象。(描述景象2分,概括意境2分。)
9.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微细的声音,以动写静,反衬出夜的寂静,从而衬托出他在谪居中郁悒的情怀,谪居偏远之地,孤独愁苦,心情无人理解的寂寞情怀。(答出“以动写静”或反衬2分,感情理解准确2分。)
10.(1)风萧萧兮易水寒 (2)知不可乎骤得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6)艰难苦恨繁霜鬓
(7)白帝城高急暮砧 (8)独留青冢向黄昏
(9)扪参历井仰胁息 (10)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1.(1)①一片梅林和迎着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
②妈妈洗菜和洗衣时的水井、井台边上茂密的龙眼树树下的水牛消失了。
③有着长满水草的河渠以及碧绿的稻田的乡村景色消失了。
④充满欧陆风情的建筑消失了。
⑤“我”北上求学时走过的小路、石阶以及听到的汽笛声消失了。
(写1点给1分,4点给满分)
(2)①前者是指教文化与原有的佛、儒文化融汇后形成的文化形态。
②后者指依据所谓“现代文化”改装西式建筑,用水泥封糊地面,建筑刻板房屋。(每点2分)
(3)(1)开头写“迷了路”是指家乡的变化让我认不出,为下文做铺垫。
(2)结尾写“迷了路”是指在家乡的变化面前,“我”找不到了童年的梦幻、至爱的故乡和特有的文化情结。
(3)这样写既前后呼应,又深化主题。
(4)(1)哀伤和惆怅。(2分)
(2)对童年的怀念,对充满欧陆风情以及异域情调的故乡的怀念,对特有的有异于内地文化形态的怀念。(4分)
12.(1)答案要点:第一段是这篇新闻稿的导语,是对李宁点燃奥运火炬的场面描写,同时照应了文章的标题,并引出了下文。
(2)答案要点:在李宁的内心世界当中,从当运动员开始就建立了为国争光的非常单纯的朴素的信念,无论是当年还是今天他都认为为国争光是最美、最纯洁的享受(或为国争光是最美、最纯洁的事情);(2分)他愿将这种为国争光的享受保持终生。(2分)
(3)答案要点:(1)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2分)(2)最后一棒火炬手带着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和祖国的重托。(2分)(3)点燃火炬台仍有一定难度(或蛮有挑战性),只能成功,不能失败。(2分)
(4)答案要点:(1)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实现了五千年古老中国的梦想,释放了中华民族的激情,表达华夏儿女的喜悦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北京奥运会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和价值。(4分)(2)照应文章的开头,回扣了标题,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2分)
13.B
14.C(A前后主语不一致 B“给予很高的评价”的主语不是“这两个模型”,可将“给予”改成“得到了”。 D最高点应有上限,“290美元以上”没有上限,可将相关内容修改为“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突破290美元”。)
15.D[把握整个语段的内容倾向,则可看出分号所标明的层次内的内容前后两句之间在语意上属对比关系,只要把握这一点,则可选出适当语句。
16.[答案示例]
昙花——你特意在夜间开放,又在瞬间凋落,是不是向人们昭示:美丽常常是短暂的,惟其短暂才更加可贵?
梅花——你笑对满天飞雪,凌寒盛开,暗香飘溢,是不是在告诉人们:不要畏惧冬天,春天就要到来了?
17.既 也 也 只要 如果
18.【参】国企业绩确立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的综合评价标准;
杜黄裳,字遵素,京兆万年县人。考中进士,又考中宏辞科。郭子仪征召他辅佐朔方府,子仪入朝,让杜黄裳留下来主持军中事务。李怀光与监军暗中谋划假传圣旨诛杀大将等事,以此扰乱军心,想趁乱取代郭子仪。黄裳得到诏书,判断这是假的,拿来质问李怀光,怀光吓得流汗认罪。于是诸将当中凶狠骄横难以控制的,黄裳都以郭子仪的名义撤换掉,众人不敢作乱。
入朝做了侍御史,为裴延龄所嫉恨,十年得不到升迁。贞元末年,拜为太子宾客,居住在韦曲。当时宦官想请求皇上将韦曲的土地赐给公主,德宗说:“城南是杜黄裳的家乡,不能动。”升任太常卿。当时王叔文掌权,黄裳不曾登门拜访。王叔文女婿韦执谊辅佐朝政,黄裳劝韦执谊请求太子监理国政,韦执谊说:“先生刚得到一个官职,就立刻开口议论宫禁中的事吗!”黄裳愤怒地说:“我受三朝恩惠,岂能因一个官职出卖自己的良心!”立刻拂袖而出。
皇太子总理军国大事,提拔黄裳做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时,夏绥银节度使韩全义憸佞无功,趁他来朝,上奏皇帝罢免了他。不久刘辟叛乱,议论的人认为刘辟占据险要的地势,征讨他或许会生出事端,只有黄裳主张不能赦免,于是奏请免除宦官监军,而专门委托高崇文平叛。凡是的进退,黄裳在朝中指点,无不合乎军机。崇文向来畏惧刘澭,黄裳派人传话说:“你如果不尽力,就让刘澭取代你。”崇文畏惧,拼死努力,最后捆上刘辟献给朝廷。蜀地平定,群臣祝贺,宪宗看着黄裳说:“都是你的功劳啊。”
当初,德宗面临的困难很多,总是姑息藩镇,每当节度使死了,派宦官考察他的,看众人想推举的人是谁,因此大将私下里用重金收买身边的人,希望能够节制,和平年代尤其严重,方镇人选不由朝廷派出。黄裳常常从容地说:“陛下应该以贞元年间的弊端为借鉴,整顿法度,削减诸侯的,那么天下太平了。”皇帝曾经问他前代君王如何使国家太平,黄裳知道皇帝锐意治理天下,恐怕不得要领,于是说:“君王之道,在于加强品德修养任用贤臣而已。君王选择合适的人而任用他,并要求他成功,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谁敢不尽力?”皇帝认为黄裳的话出于一片忠心,赞许并采纳了。从此平定了夏、翦除了齐、灭掉了蔡、收复了两河地区,把权利还给了宰相,法度森严,依法治国,赫然号称中兴,这种局面是从杜黄裳开始的。
元和二年,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身份,做河中、晋绛节度使,不久封为邠国公。第二年去世,享年七十岁。
杜黄裳善于随机应变,有辅佐帝王的雄才大略。性情儒雅澹泊,不曾触怒别人。当初不被韦执谊礼待,等到韦执谊失势,尽力营救;韦执谊死后,上表请求送还他的灵柩安葬。曾患病,医生给错了药,病情于是加重,最终也不生气谴责医生。但任命官吏不太区分品行等级,接收贿赂,没有清廉的名声。做节度使时间不长,没能尽其才,到地方任职后,众望所归。死后几年,御史上奏杜黄裳收受邠宁节度使高崇文贿赂钱四万五千缗,查究他的门下故吏吴凭以及杜黄裳的儿子杜载,两人供认不讳。皇帝念黄裳旧功,只是流放吴凭到昭州,原谅杜载不再问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