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09:42:41
文档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一、空气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空气成分O2N2CO2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21%78%0.03%0.94%0.03%(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过量的红磷可燃物要求:只与氧气反应且产物是固体、b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放热,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占原有空气体积的1/5c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
推荐度:
导读《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一、空气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空气成分O2N2CO2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21%78%0.03%0.94%0.03%(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过量的红磷可燃物要求:只与氧气反应且产物是固体、b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放热,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占原有空气体积的1/5c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一、空气

1. 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 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O2

N2

CO2

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21%78%0.03%0.94%0.03%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 可燃物:  过量的红磷         可燃物要求:只与氧气反应且产物是固体、

b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放热,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占原有空气体积的1/5

c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NO2)和烟尘等

6.氧气

(1) 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 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物质现象
放出热量,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放出热量,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放出热量,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二、氧气的工业制法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

三、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 实验原理:      

实验室主要利用含氧化合物的分解来获得氧气,使用较多的含氧化合物是高锰酸钾(紫黑色)、双氧水和氯酸钾(白色)。                            

2. 气体的制取装置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

 氧气(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或氢气)

发 

生 

装 

置 

 

适用范围固、固反应,且需要加热固、液反应,不需加热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

 

   

 

适用范围

收集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发生反应的的气体收集密度小于空气且不与空气发生反应的的气体收集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
氧气的收集方法: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3.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 步骤:   

 ① 组装仪器;②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 装药品;④ 加热(用H2O2制氧不用加热);⑤ 收集氧气;⑥ 撤导气管;⑦ 熄灭酒精灯

b 注意点:

实验装置顺序要先下后上,从左至右装配仪器。并注意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管口约1/3)左右处,试管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①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 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 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 试管里的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 便于气体排出

⑤ 加热。先预热,然后对高锰酸钾所在的部位加热:  防止试管局部过热而使试管炸裂

⑥ 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⑦ 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连续并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⑧ 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⑨ 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⑩ 氧气要正放: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瓶口向上不易扩散

4. 氧气的验满: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

     氧气的检验: 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待测气体是氧气。

5.催化剂:在用双氧水、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要用到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催化剂是指那些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

在这个反应中二氧化锰就是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6.制取氧气方法比较:

双氧水制氧气与另两种方法相比,操作简便、节能、安全。   

7. 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双氧水的添加可有不同的方法。

      如果在实验室中想制得少量的氧气,也可以使用图A过氧化氢水溶液,在投入少量二氧化锰后,立即塞紧塞子,氧气沿导管排出。

      A装置优点:简单,但只能一次性或间断性地收集氧气,不能连续收集。

为了能达到连续收集的目的,可以将大试管改成锥形瓶,单孔塞改成双孔塞,并使用长颈漏斗。实验装置见图B。

B装置虽然可以随时添加双氧水,但是对反应速率的控制不是太好,特别是双氧水浓度偏高时易发生溶液从长颈漏斗中冲出。同时也不能停止反应。将长颈漏斗改成分液漏斗,是较为理想的制取装置。

②装置中分液漏斗的作用有:

      (1)控制滴加液体的总量,获得所需气体的总量,能最大限度的节约药品;

      (2)控制滴加液体速率,从而实现控制反应速率;

      (3)可控制反应随时开始,随时停止。

8. 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 氧气:供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 氮气:惰性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重要原料(、化肥)、液氮冷冻

③ 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

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9. 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 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气体中,木条复燃

② 二氧化碳: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③ 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珠生成

10. 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11.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

   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 ②都放热

12.纯净物和混合物

物  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

质  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保持原来的性质)

文档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总结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一、空气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空气成分O2N2CO2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21%78%0.03%0.94%0.03%(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过量的红磷可燃物要求:只与氧气反应且产物是固体、b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放热,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占原有空气体积的1/5c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