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2·湖北黄冈测试)某同学在自学“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专题内容时, 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如下), 请指出有几个错误( )
◇《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二月是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
◇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争取以武装方式夺取政权
◇《共同纲领》具有临时的性质
A. 1个 B. 2个
C. 3个 D.4个
解析: 选B. 考查社会主义运动. 二月是资产阶级民主, 《四月提纲》未涉及武装的问题, 选择B项.
2. 普列汉诺夫说《四月提纲》是“梦话”, 并称“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 他的意思是( )
A. 社会主义理论不符合国情
B. 反对走社会主义道路
C. 当时尚不具备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D. 应进行资产阶级民主
解析: 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抓住题干中的主要字眼“没有磨出能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 结合所给四个选项, C项最符合普列汉诺夫的意思.
3. (2012·湖南省湘潭市质检)1917年七月件后, 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改变策略, 并通过了武装的决议. 这表明( )
A. 暴力夺权是社会主义的唯一选择
B. 布尔什维克党已是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
C. 七月事件改变了历史发展总趋势
D. 资产阶级民主的任务已经完成
解析: 选B. 七月件使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政权完全转到资产阶级临时手中, 失去了和平发展的可能. 布尔什维克党根据形势的变化随时改变策略, 做出了武装夺取政权的决定, 这是布尔什维克党成熟的表现.
4. 十月奏响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的第一首凯歌. 十月的最大成果是( )
A. 颁布了《四月提纲》
B. 成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C. 颁布了《土地法令》
D.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解析: 选D. 要从世界意义上分析理解十月的最大成果. 它的胜利是在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 成功地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 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5. 阅读下列材料:
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的第一阶段向的第二阶段过渡, 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不要议会制共和国, 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 一切由选举产生, 并且可以随时撤换, 他们的薪金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平均工资; 没收一切地主土地, 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 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 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中的任务》
(《四月提纲》)
请回答:
(1)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什么?
(2)为什么《四月提纲》中提出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
(3)从《四月提纲》中归纳苏维埃政权的特点.
(4)哪些规定在巴黎公社的措施中也出现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归纳的能力. 第(1)问, 从材料中找出即可. 第(2)问, 应结合《四月提纲》发表的背景分析. 第(3)问, 从政权性质、来源、土地等方面归纳. 第(4)问, 和巴黎公社的措施进行对照即可得出.
答案: (1)特点: 从的第一阶段向的第二阶段过渡, 即从资产阶级民主过渡到社会主义.
(2)二月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合法的全国政权资产阶级临时没有满足民众的“和平、土地、面包”的要求, 拒绝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社会发展, 继续进行战争. 所以列宁提出由资产阶级民主过渡到社会主义.
(3)代表工农利益的苏维埃共和国, 由选举产生, 实行土地国有.
(4)由选举产生, 规定薪金.
一、选择题
1. (2012·宁夏银川市调研)列宁说: “如果没有战争, 也许会过上几年, 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十月爆发的根本原因
B.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各种矛盾, 推进了的发生
C. 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的社会主义
D. 爆发社会主义, 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
解析: 选B.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十月爆发的直接原因.
2. 下列关于二月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 推翻了沙皇制度
B. 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C.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
D. 其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
解析: 选C. 二月是资产阶级民主, 推翻的不可能是资产阶级临时.
3. (2012·河北省石家庄市月考)1917年4月16日, 列宁和几位助手乘坐在密闭的车厢里, 穿过德国, 回到了彼得格勒, 向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任务……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 这就是( )
A. 《四月提纲》
B. 《和平法令》
C. 《土地法令》
D.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解析: 选A. 提出这个任务和要求的是《四月提纲》.
4. 按时间顺序排列在1917年发生的事件( )
①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②攻占冬宫, 彼得格勒武装取得胜利 ③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④临时制造“七月事件”
A. 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 ①③②④ D.③①④②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①发生在1917年3月, ②发生在1917年11月, ③发生在二月后, ④发生在1917年7月, 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
5. 《全球通史》中写道: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 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 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 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 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 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 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这里所说的“第二次”性质是( )
A. 资产阶级民主 B.社会主义
C. 无产阶级 D.农民
解析: 选B. 分两个阶段, 二月是资产阶级. 二月后,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了方向就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在此指导下进行的十月属于社会主义.
6. 十月后, 列宁说: “我们有权自豪, 而且我们确实很自豪, 因为我们有幸能够开始建设苏维埃国家, 从而开创全世界历史的新时代, 由一个新阶级实行统治的时代. ”材料中的“新时代”是指( )
A. 无产阶级运动
B. 在开辟出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C. 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
D. 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
解析: 选C. 解题关键是“全世界历史的新时代”. 前, 是资本主义统治的世界. 后, 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时代.
7. 曾经说: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最为主要的依据在于十月( )
A. 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
B. 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 在发达国家实践了暴力理论
D. 彻底推翻了剥削阶级的反动统治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的是对十月社会主义的影响的理解. A项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故应排除; C项指的是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学说, 而是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 故也应该排除; D项内容十月还未达到, 故也应排除.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8. 十月和巴黎公社的相同点是( )
A. 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 坚持暴力
B. 较好地解决了工农联盟问题
C.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D. 无产阶级性质的
解析: 选D. 本题可用排除法, 巴黎公社没有政党领导, A项错; 巴黎公社没有解决工农联盟问题, B项错; 巴黎公社没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C项错; 二者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
二、非选择题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列宁曾指出: “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由于许多历史原因, 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使得比其他国家先爆发. ”
材料2: 4月16日, 列宁及几位助手乘坐在密闭的车厢里, 穿过德国, 回到了彼得格勒……列宁即刻发表了他那著名的《四月提纲》, 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在当时似乎是十分荒谬和不负责任的.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分析, 为何十月比其他国家爆发的早?
(2)阅读材料2, 概括指出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哪些主张?
(3)依据材料2, 结合历史背景, 说明列宁的主张为什么在当时被认为“似乎是十分荒谬的”.
解析: 第(1)问, 阅读材料, 获取有效信息, 强调战争对爆发的影响. 第(2)问, 阅读材料归纳概括. 第(3)问, 结合二月后的形势回答.
答案: (1)政治经济状况的落后使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 一战加剧了矛盾; 说明十月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2)实现和平, 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3)因为二月推翻了沙皇制度, 资产阶级民主刚刚完成. 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新政权面临着一战中战场上的严峻形势. 在这种内政不统一、外部战争继续的形势下, 列宁的主张看起来是荒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