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填写在试题卷、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考生号、姓名”与考生本人考生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I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8世纪70年代初,化学家就对空气的成分进行了探究。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
2.下列气体中,呈黄绿色的是
A.H2B.Cl2C.NH3D.CH4
3.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A.Br2B.Na2O C.H2SO4D.KNO3
4.运输汽油的油罐车应贴的标识是
A.B.C.D.
5.下列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A.F2B.HCl C.NaCl D.KOH
6.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烧碱——NaOH B.石膏——K2CO3C.纯碱——CuSO4D.干冰——H2O 7.下列物质中,所含分子数最多的
A.0.8molHe B.标准状况下4.48LSO2C.N A个CH4(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D.16gO2(O2的摩尔质量是32g•mol-1) 8.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NO+O2=2NO2B.2Al(OH)3 Δ
Al2O3+3H2O
C.2HCl+Ca(OH)2=CaCl2+2H2O D.MgCl2+2AgNO3=Mg(NO3)2+2AgCl↓9.完成下列实验,需要用到如图所示仪器的是
A.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B.分离水和植物油的混合物
C.加热高锰酸钾固取氧气D.配制250mL0.5mol·L-1氯化钠溶液10.下列关于6027C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子数是27B.电子数是33C.中子数是60D.质量数是87 11.金刚石与石墨互为
A.同位素B.同系物C.同素异形体D.同分异构体12.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除去热水瓶内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的是
A.蔗糖B.食醋C.淀粉D.食盐
13.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B.碘的升华C.打磨石器D.镁的燃烧14.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水B.酒精溶液C.NaNO3溶液D.Fe(OH)3胶体
15.图中表示氢原子,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可用来表示乙醇(CH3CH2OH)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的是
A.B.C.D.
1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称量物放在右盘
B .闻气体气味时,直接把鼻孔凑到集气瓶口
C .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
D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17.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来源的物质是A .Na 2O 2
B .Na 2CO 3
C .NaHCO 3
D .Na 2SO 4
18.下列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 .CH 2=CH 2+Br 2→CH 2BrCH 2Br
B .2
C 6H 6+15O 2−−−−
→点燃
12CO 2+6H 2O C .CH 3COOH+NaOH→CH 3COONa+H 2O
D .CH 3COOH+C 2H 5OH 24
浓H SO
Δ
CH 3COOC 2H 5+H 2O 19.下列物质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 .陶瓷
B .钛合金
C .光导纤维
D .聚乙烯塑料
20.下列四个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 2+3H 2 2NH 3,其中生
成NH 3的反应速率最大的是容器N 2浓度/mol·L -1H 2浓度/mol·L -1温度/℃催化剂A 13400无B 200无C 13500无D
2
6
500
有
A .A
B .B
C .C
D .D
第II 卷(非选择题6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
21.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表中给出的10种元素(其中X 、Y 分别表示某种化学元素),按要求作答。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0
周期
2N O F X
3Na Y Al Si S Cl
(1)X、Y两种元素符号分别是____和____。
(2)Mg的原子序数为____。
(3)氧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____。
(4)表中失电子能力最强的原子是____。
(5)表中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其元素符号是____。
(6)F与N相比,原子半径较小的是____。
(7)O2与S单质相比,更难与H2化合的是____。
(8)NH3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其水溶液呈____(填“酸性”或“碱性”)。
(9)Cl2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中具有漂白作用的是____(填“HCl”或“HCl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10)下列各项比较,符合相关性质递变规律的是____(填标号)。A.氧化性:O2>N2B.金属性:Na A.苯B.乙烯C.乙醇D.乙酸 E.油脂 F.淀粉 (1)属于酯类的是____。 (2)水溶液呈酸性的是____。 (3)常温下遇碘变蓝的是____。 (4)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烃是____。 (5)在一定条件下,乙酸乙酯水解能生成乙酸和____。 (6)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共平面,且碳原子形成正六边形结构的是____。 23.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生石灰可做干燥剂的理由是____。 (2)把生铁制成不锈钢的目的是____。 (3)常温下,可用铁质容器运输浓的原因是____。 (4)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写出一种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____。 24.某粗氧化铜样品中含少虽FeO、Fe2O3和不溶于酸的杂质,化学兴趣小组利用该样品制取硫酸铜晶体,设计实验流程如图: (1)步骤(I)中为了提高粗氧化铜样品与稀疏酸的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写一种),分离溶液A和沉淀的操作名称是____。 (2)步骤(I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H2O2+2H+=2Fe3++2H2O,该反应中H2O2作为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3)步骤(III)中生成的红褐色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填“Fe(OH)2”或“Fe(OH)3”]。 (4)步骤(IV)中析出硫酸铜晶体的操作过程:加热、浓缩、冷却、____(填“结晶”或“分液”)。25.为了达到如表的实验目的,请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或实验方法,将其标号填入对应的空格中。 序号实验目的化学试剂或实验方法 (1)鉴别O2和CO2气体____ (2)检验FeSO4溶液是否被氧化____ (3)分离MnO2和KNO3的混合物____ (4)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的NaHCO3____ 供选择的化学试剂或实验方法: A.加热B.用带火星的木条C.取样,滴加KSCN溶液D.加水溶解、过滤、结晶 26.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取并探究二氧化疏的性质。 (已知:Na2SO3+H2S O4=Na2SO4+SO2↑+H2O,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实验探究】 (1)装置(I)命仪器a的名称是___。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 ①装置(II)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颜色变为____,原因是SO2和水反应生成____(填“H2SO3”或“H2SO4”)。 ②装置(III)中品红溶液褪色,原因是____。 ③装置(IV)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证明SO2具有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3)为防止SO2污染空气,尾气可用____(填“NaOH溶液”或“稀硫酸”)吸收。 (4)用12.6gNa2SO3固体与足量硫酸反应,理论上可生成标准状况下SO2的体积为___L。(已知Na2SO3的摩尔质量为126g•mol-1) 【实验拓展】 (5)将装置(IV)中酸性KMnO4溶液换成Na2S溶液,可观察到溶液中出现____(填“白色”或“淡黄色”)浑浊,补充完整下面的离子方程式:____。 SO2+2S2-+4_____=3S↓+2H2O 【知识应用】 (6)二氧化硫可作为食品添加剂。查阅资料: 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二氧化硫最大使用星 食品名称食糖葡萄酒水果干类 SO2最大使用量0.1g•kg-10.25g•kg-11g•kg-1 说明在严格控制用量的情况下,二氧化硫可被添加到食品中作为漂白剂、防腐剂和____(填 “氧化剂”或“抗氧化剂”)。 1.B 【详解】 空气中氮气含量约为78%,故答案为B。 2.B 【详解】 A.H2是无色气体,A错误; B.Cl2是黄绿色气体,B正确; C.NH3是无色气体,C错误; D.CH4是无色气体,D错误; 答案选B。 3.A 【分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纯净物,据此分析; 【详解】 Br2是由Br元素组成单质,Na2O、H2SO4、KNO3均属于化合物,选项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4.C 【分析】 汽油是易燃液体,应贴易燃液体标识,据此分析; 【详解】 A.该标识为腐蚀品标志,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为强氧化剂的标志,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为易燃液体的标志,故C符合题意; D.图中为剧毒品的标志,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C。 5.B 【详解】 A.F2属于单质,不属于化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HCl中H和Cl共用电子对,属于共价化合物,故B符合题意; C.氯化钠是由Na+和Cl-以离子键结合成的离子化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 .KOH 是由K +和OH -以离子键结合成的离子化合物,故D 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B 。 6.A 【详解】 A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故A 正确; B .生石膏为CaSO 4·2H 2O ,熟石膏为2CaSO 4·H 2O ,石膏是硫酸钙的水合物,故B 错误; C .纯碱为Na 2CO 3,故C 错误; D .干冰是CO 2的固体,故D 错误; 答案为A 。 7.C 【分析】 利用n=A N N ,分子数与物质的量成正比例,据此分析;【详解】 A .He 的物质的量为0.8mol ; B .标准状况下,4.48LSO 2的物质的量为 4.48L 22.4L/mol =0.2mol ;C .N A 个CH 4的物质的量为1mol ; D .16gO 2的物质的量为16g 32g/mol =0.5mol ;综上所述,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N A 个CH 4,选项C 符合题意; 答案为C 。 8.A 【详解】 A .NO 中N 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4价,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2价,该反应中存在化合价的变化,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故A 符合题意; B .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 不符合题意; C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 不符合题意; D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 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A 。 9.D 【详解】 10.A 【详解】 A.根据原子构成,左下角为质子数,6027Co的质子数为27,故A正确; B.对原子来说,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即该核素的电子数为27,故B错误; C.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60-27=33,故C错误; D.左上角为质量数,即质量数为60,故D错误; 答案为A。 11.C 【详解】 A.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A错误; B.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B错误;C.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样的单一元素构成,因排列方式不同,而具有不同性质的单质,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C正确; D.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D错误; 故答案选C。 12.B 【详解】 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碳酸的酸性小于醋酸的酸性,醋酸能和不溶于水的CaCO3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醋酸钙,醋酸和Mg(OH)2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醋酸镁,所以用食醋可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故选B。 13.D 【详解】 A.水结成冰是由于液体水因为温度降低转化为固体水的过程,由于没有新物质产生,因此发生的是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碘的升华是碘单质由固态不经过液体直接转化为气态的过程,只是物质状态的转化,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因此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打磨石器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 D.镁燃烧生成了新物质氧化镁,属于化学变化,D符合题意;故选D。 14.D 【分析】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详解】 A.水是纯净物,不是分散系,当光束通过水时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A不符合题意;B.酒精溶液属于溶液,当光束通过酒精溶液时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不符合题意;C.NaNO3溶液属于溶液,当光束通过NaNO3溶液时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不符合题意;D.Fe(OH)3胶体属于胶体,当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符合题意;答案选D。 15.C 【详解】 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含有一个氧原子,氧原子与碳原子和氢原子相连,观察四个选项中的空间填充模型可知,C正确,故答案选C。 16.C 【详解】 A.称量固体,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则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故A错误; B.闻气体气味时,用手轻轻再瓶口扇动,让少量气体飘进鼻孔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故B错误; C.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故C正确;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视线与刻度线相平,俯视或仰视都会导致溶液浓度误差,故D错误; 答案选C。 17.A 【详解】 过氧化钠能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用作呼吸面具中供氧剂,Na2CO3、NaHCO3、Na2SO4都不能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选项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8.A 【分析】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称为加成反应,据此分析; 【详解】 A.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故A符合题意;B.该反应是苯的燃烧,属于氧化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乙酸属于羧酸,该反应为中和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属于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不属于加成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A。 19.B 【详解】 A.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不符合题意; B.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B符合题意; C.光导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不符合题意; D.聚乙烯塑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D 【详解】 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增大物质的量浓度都能加快反应速率,根据表中数据,D选项中温度高,物质的量浓度大,使用催化剂,因此生成氨气的化学反应速率最大,选项D正确;故答案为D。 21.(1)Ne Mg (2)12 (3)VIA族 (4)Na (5)Si (6)F (7)S单质 (8)-3价碱性 (9)HClO Cl2+H2O HCl+HClO (10)A【分析】 由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X为Ne,Y为Mg。 (1)X、Y两种元素符号分别是Ne和Mg。 (2)Mg的原子序数为12。 (3)氧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VIA族。 (4)元素金属性越强,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因此失电子能力最强的原子是钠原子。(5)Si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 (6)同周期元素原子,随着原子序数的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小,所以F和N相比,原子半径较小的是F。 (7)同一主族中,从下往上,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O与S相比,O非金属性更强,所以更难与H2化合的是硫单质。 (8)NH3中氢元素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其水溶液呈碱性。 (9)Cl2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中具有漂白作用的是HClO,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有色布条,品红褪色,并能使石蕊溶液变为无色液体,具有漂白作用;该反应方程式为 Cl2+H2O HCl+HClO。 (10)A.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增强,因此氧化性O2>N2,故A符合题意;B.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元素的金属性递减,因此金属性Na>Mg,故B不符合题意;C.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因此酸性HClO4>H2SO4,故C不符合题意;D.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降低,因此碱性NaOH>Mg(OH)2,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1)E (2)D (3)F (4)B (5)C (6)A 苯属于芳香烃,乙烯属于烯烃,乙醇属于醇,乙酸属于羧酸,油脂属于酯类,淀粉属于糖类,据此分析; (1)油脂是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通过酯化反应得到,油脂属于酯,故答案为E; (2)乙酸属于羧酸,其水溶液呈酸性,故答案为D; (3)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常温下遇碘变蓝的是淀粉,故答案为F; (4)乙烯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乙烯属于烯烃,因此含有碳碳双键的烃是乙烯,故答案为B; (5)乙酸乙酯属于酯,水解成生成乙酸和乙醇,故答案为C; (6)所有原子共面,且碳原子形成正六边形,则这是苯的结构特点,故答案为A。23.(1)生石灰吸水性强 (2)不锈钢耐腐蚀 (3)常温下,浓与铁发生钝化反应,在铁表面产生一层致密氧化薄膜,阻碍内部铁不被氧化 (4):少开私家车,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节约用电或用纸,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等等 【解析】 (1)生石灰能与水反应CaO+H2O=Ca(OH)2,吸水性强,因此生石灰可做干燥剂;故答案为生石灰吸水性强; (2)生铁发生电化学腐蚀,不锈钢耐腐蚀,把生铁制成不锈钢的目的是不锈钢耐腐蚀;故答案为不锈钢耐腐蚀; (3)浓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浓与铁发生钝化反应,在铁表面产生一层致密氧化薄膜,阻碍内部铁不被氧化,因此常温下,可用铁制容器盛放浓;故答案为常温下,浓与铁发生钝化反应,在铁表面产生一层致密氧化薄膜,阻碍内部铁不被氧化; (4)做法:少开私家车,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节约用电或用纸,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等等;故答案为:少开私家车,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节约用电或用纸,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等等。 24.(1)加热或搅拌过滤 (2)氧化剂 (3)Fe(OH)3【分析】 粗氧化铜样品中含少量FeO、Fe2O3加入稀硫酸,氧化铜不反应,为沉淀,FeO、Fe2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溶液A为硫酸铁和硫酸亚铁溶液,溶液A中加入H2O2溶液硫酸亚铁被氧化为硫酸铁,溶液B为硫酸铁,加入氧化铜生成红褐色沉淀和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加热、浓缩、冷却、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 (1)为了提高粗氧化铜样品与稀疏酸的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方法是加热或搅拌,分离溶液和沉淀的方法为过滤。 (2)反应2Fe2++H2O2+2H+=2Fe3++2H2O中,H2O2中O由-1价降低到-2价,得电子,作氧化剂。 (3)Fe3+转化为红褐色沉淀Fe(OH)3。 (4)硫酸铜溶液加热、浓缩、冷却、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 25.B C D A 【详解】 (1)氧气是助燃气体,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以用带火星木条进行检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气体中,带火星木条复燃,则说明该气体为氧气,反之为二氧化碳,故答案为B; (2)检验FeSO4溶液是否被氧化,需要检验中溶液是否含有Fe3+,一般用KSCN溶液检验,滴入KSCN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说明亚铁离子被氧化,故答案为C; (3)MnO2是难溶于水的固体,KNO3是溶于水的固体,分离这两种物质,采用加水溶解,过滤,得到二氧化锰,然后对滤液结晶,得到钾,故答案为D; (4)碳酸氢钠热稳定差,受热分解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除去碳酸钠固体中少量的碳酸氢钠,采用加热方法;故答案为A。 26.(1)分液漏斗 (2)红色H2SO3SO2具有漂白性,会漂白品红溶液而使其褪色还原性 (3)NaOH溶液 (4)2.24 (5)淡黄色H+ (6)抗氧化剂【分析】 I中制备二氧化硫气体,II中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二氧化硫水溶液的酸性,III中用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IV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最后尾气吸收。(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2)①溶液显酸性,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为红色;由于SO2和水反应生成H2SO3; ②品红溶液褪色的原因是:SO2具有漂白性,会漂白品红溶液而使其褪色;③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SO2可使其褪色,证明SO2具有还原性; (3)SO2属于酸性气体,因此进行尾气吸收时,应使用NaOH溶液; (4)已知Na2SO3的质量为12.6g,其摩尔质量为126g/mol,则 12.6g 126g/mol=0.1mol,根据Na2SO3 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SO2也为0.1mol,则理论上可生成标准状况下SO2的体积为:0.1mol×22.4L/mol=2.24L。 (5)根据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有硫沉淀生成,由于硫是淡黄色的,则可观察到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浑浊。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保持不变可知,完整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S2-+4H+=3S↓+2H2O。 (6)SO2在食糖中作为漂白剂,在水果干类作为防腐剂,而在葡萄酒中,为防止葡萄酒被氧化,则SO2作为抗氧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