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医如何号脉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09:42:18
文档

中医如何号脉

中医如何号脉在公元前五世纪,我国就已经出现了脉诊,并一直沿用至今,充分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科学性。现代脉象研究证实,脉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的功能、血管的机能、血液的质和量。这三方面决定了脉象出现某些形态的改变,即脉动应指的形象,也即脉象。脉象首先可显示这三方面因素的病变,其次可据其推断其他的病变。显然,脉象是有其客观存在因素的。心脏是形成脉象的动力器官,所以脉象首先可反映心脏的病变。如冠心病、心脏供血不好、心功能低下等可通过脉象有所反映。如当冠心病形成的时候,心脏可有停跳现象,这时通过脉
推荐度:
导读中医如何号脉在公元前五世纪,我国就已经出现了脉诊,并一直沿用至今,充分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科学性。现代脉象研究证实,脉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的功能、血管的机能、血液的质和量。这三方面决定了脉象出现某些形态的改变,即脉动应指的形象,也即脉象。脉象首先可显示这三方面因素的病变,其次可据其推断其他的病变。显然,脉象是有其客观存在因素的。心脏是形成脉象的动力器官,所以脉象首先可反映心脏的病变。如冠心病、心脏供血不好、心功能低下等可通过脉象有所反映。如当冠心病形成的时候,心脏可有停跳现象,这时通过脉
中医如何号脉 

在公元前五世纪,我国就已经出现了脉诊,并一直沿用至今,充分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科学性。现代脉象研究证实,脉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的功能、血管的机能、血液的质和量。这三方面决定了脉象出现某些形态的改变,即脉动应指的形象,也即脉象。脉象首先可显示这三方面因素的病变,其次可据其推断其他的病变。显然,脉象是有其客观存在因素的。

 心脏是形成脉象的动力器官,所以脉象首先可反映心脏的病变。如冠心病、心脏供血不好、心功能低下等可通过脉象有所反映。如当冠心病形成的时候,心脏可有停跳现象,这时通过脉象就可发现脉搏停跳。

  血管的舒缩运动,反映了血液流动的质、量与速度等信息。血管本身的病变,如动脉硬化等也可反映在脉象上。

     号脉方法

              

    

    1、左右手的寸、关、尺部位分属不同的脏腑,认为可以反映相应脏腑的病变。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况,右关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肾(命门);左寸反映心,左关反映肝,左尺反映肾与膀胱。

    2、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远端的寸部对应的是人体最上部的心、肺(上焦,呼吸与循环系统);中间的关部,对应肝、脾胃(中焦,消化系统);近端的尺部对应肾、膀胱(下焦,泌尿生殖系统)。如此,小小的“寸口”,却俨然成为人体五脏六腑的全息窗口。

    3、切脉时还有许多讲究。首先,●要求安静,包括外环境的安静与医患两者心神的安静。●患者在诊脉前要休息片刻,待安静后方可诊脉。●医者切脉前一定要静心,调整呼吸,并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指下,细心切按一分钟以上。●诊脉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位,手腕舒展,掌心向上。

  ●结脉的脉象特征是脉搏缓慢、时有停跳且没有规律。而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等疾病可出现脉搏停跳。

  ●弦脉的脉象特征是血管紧张度增高,脉体端直、长。弦脉反映出高血压病,血液流动阻力增高、血管壁硬化。

  ●濡脉的脉象特征是脉象细、位置表浅、无力,即浮细无力。当人体患有胃肠性感冒(不想吃饭、恶心、呕吐、拉肚子等,摄入不足)、急性胃肠炎,呕吐时,体液减少,气血不足,反映在脉象上就可出现濡脉的特征。

  影响因素多难于准确把握

     人体大致有28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所对应的病症范围。脉象是一种生物信息传递现象,是从外部测量到的关于循环系统的一个信号。其不足之处是,不精确,缺乏量化,如号脉可发现高血压,但测不出血压值,若说号出高压180mmhg是不科学的。任何一个生物体,除了发送内源性信息,还发送外源性的信息。决定脉象的内源性因素主要是前面提到的三方面的因素。决定脉象的外源性因素有地理、气候等。

  ●天冷了,血管收缩变细了,血流会减慢;

     ●天热了,血管舒张变宽了,血流会加快,脉象就出现了相应的变化。

     ●外界环境微不足道的变化,在脉象上都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如果在生理的调节范围内,是正常的脉象;

     ●超过生理范围,就是病态的脉象。

     有了干扰,脉象有时就不准确可靠。在这时,经验显得尤其重要,诊脉技艺高超、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可以较准确地发现病变,而一般的中医大夫就可能诊断不清,甚至诊断失误。

  寸口诊法精巧还需四诊合参

     诊脉有寸口诊法、人迎寸口诊法、张仲景三部诊法等,现在常用的是寸口诊法。诊脉部位是手腕内侧,腕后高骨(桡骨茎突)旁,桡动脉搏动处。高骨对应的桡动脉搏动部位是关部,关之前为寸部,关之后为尺部。寸关尺的称呼,最早见于《内经》,寸口诊法发展于《难经》。寸、关、尺分别对应不同的脏腑,在左手,寸对应心,关对应肝,尺对应肾(肾水)。在右手,寸对应肺,关对应脾,尺对应肾(命门)。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两大思想观念。中医看病是望、闻、问、切四诊结合,从整体上来诊治疾病,单用一种诊断方法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人体的信息不仅仅表现在脉象上,有的还反映在肤表、声音、嗅味上等。仅凭脉象是单一的、不全面的,容易产生误差。四诊各有各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不能以脉诊取代其他的诊法,而应四诊合参,进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

     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洪脉、相兼脉等。

  1、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

        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2、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

        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3、迟脉: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

        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4、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5、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重按空虚。

        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6、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

       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7、滑脉: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均属生理现象。

  8、洪脉:脉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主病:热盛。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9、细脉:脉按之细小如线,起落明显。

        主病:虚证,多见于阴虚、血虚证。又主湿病。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细小。

  10、弦脉: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痛证、痰饮。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脉道拘急而显弦脉。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致使气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

    11、洪脉:洪脉的脉体浮大,有如波涛般汹涌来势强而有力,之后就逐渐衰减,因此脉象在去时比来时显得势缓而力弱。

        主病: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12、相兼脉:两种以上单一脉相兼而同时出现的脉象。

 常见的相兼脉如下:

  浮紧脉:主表寒或风寒痹症。

  浮缓脉:主风邪伤卫,营卫不和的太阳中风症。

  浮数脉:主表热症。

  浮滑脉:主风痰或表症夹痰。

  沉迟脉:主里寒症。

  沉缓脉:主气虚湿阻。

  程弦脉:主肝气郁滞,或水饮内结。

  沉紧脉:主里实寒。

  沉涩脉:主气滞血瘀。

  弦紧脉:主寒痛。

  滑数脉:主痰热,或实热雍盛。

  沉细数脉:主阴虚内热。

  弦滑数脉:主肝火夹痰,或风阳上扰,痰火内蕴症。

   相类脉:

   1、散脉:浮大无根(寸、关、尺都浮),应指散漫,按之消失。

   临床意义:元气耗散。

   2、芤(kou)脉:浮大中空,按之如葱管。两边实中间空。

   临床意义:为失血过多。(芤脉比散脉有力)。

   3、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临床意义:里证。

    相类脉:

    1、伏脉:重按着骨,始可应指。“推筋着骨始得。”

    临床意义:见于邪闭、痛极。

    2、牢脉:实大、弦长,沉取始得,坚着不移。

    临床意义:见于阴寒内盛。

    脉率分类:

   (一)迟脉:一息脉动三~四至(1分钟<60次)。

    临床意义:寒证,或邪热结聚的里实证。

    相类脉:

    1、缓脉:一、可见正常人(脉来和缓);二、气血不足。

      (二)数(shuo)脉:一息五~六至(每分钟90次以上)。

      临床意义:热证。

      相类脉:

    1、疾脉:一息七八至以上(每分钟100次以上)。

       临床意义:主阳气亢盛。

       脉宽分类:

    (一)洪脉:应指浮大有力,滔滔满指。

     临床意义:热甚。

     相类脉:

     1、大脉:脉体宽大,但无脉来汹涌之势。(多见于健康人,或为病进。)

     临床意义:脉大而数为邪实;脉大而无力则为正虚。

     2、细脉: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按之不绝。

     临床意义:气血两虚。

     四、脉长度分类:

    (一)长脉:应指范围超过寸、关、尺三部。

     临床意义:主阳证、实证、热证。(洪、长、大脉,热盛。)

     (二)短脉:应指范围只出现在寸部或关部,尺脉常不显。

      临床意义:主气病。妇女易得。妇女以血为用,血的运行靠气推动,“气为血之帅”。

      脉力度分类:

     (一)虚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

      临床意义:主虚证。

      相类脉:

      1、弱脉:极软而沉细的脉,沉取方得,细而无力。

      临床意义:主久病体虚。

      2、微脉:按之欲绝,极细极软,若有若无。

      临床意义:主见阳气暴脱。

      (二)实脉:来盛去亦盛,脉来充盛有力。(洪实脉。)

       临床意义:主实证。

       六、脉流利度分类:

       (一)滑脉: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

        临床意义:主痰饮、食滞、实热等。

        (二)湿脉:往来艰涩不畅,应指如“轻刀刮竹”。

         临床意义:主伤精血少、气滞、血瘀等。

         脉紧张度分类:

        (一)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临床意义:主肝胆病、痰饮、痛证。

         相类脉:

         1、紧脉:脉形如牵绳转索,(紧张度、力度比弦脉高)。

         临床意义:主寒邪侵袭人体,(脉浮紧,风寒脉象;浮数,风热脉象。)

        (二)濡脉:浮而细软,应指少力,如絮浮水,轻手即得。

         临床意义:主诸虚,或湿困。

         八、脉均匀度分类:

        (一)结脉:脉率比较缓慢,而有不规则的歇止。“缓而时止,止无定数”。

         临床意义:主阴盛气结。

        (二)代脉:有规律的歇止脉。“缓而时止,止有定数”,良久放还。

         临床意义:脏气衰微。

         (三)促脉:脉率软、速,兼有规律的歇止。“速而时止,止无定数”。

          临床意义:阳盛实热。

在临床中,基本上来个病人

就把手脖伸到诊桌上让中医大夫号脉。

但辩脉是很复杂的,脉学共有27种。

但作为非专业人员,掌握以下10种现象就足够了。

也比较容易理解。

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

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

命门从这个角度入手比,沉浮滑容易多了。

号脉时左手寸脉能摸到 代表心脉正常。

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大多都有心悸接不上气的现象。

左手关脉 正常为不强不弱 太强说明肝气太盛;

太弱也不行大多有胃炎一类的病。

左手尺脉太弱头上不是头晕就头痛或头脑不清醒。

有时分不清就说患者头上有问题。

右手寸脉太弱为肺虚,一般有咳嗽现象,太强也不行;

右手关脉太弱为脾弱,有便溏,腹痛一类的病。

左手关脉弱的话胃炎是跑不掉的。

右手尺脉弱 大多腰痛 身上沉困。

深资中医戏说脉诊

告诉你一个秘密,

教你轻轻松松学中医,自自在在学脉诊,

也许你从这里起步,

开始了你的学习中医的生涯,

成为了一名上好的中医大夫。

一个好的中医大夫就是一座医院。

带着三个手指头可以走遍天下;

这是西医永远也做不到的。

闲话少叙,书回正传:

学习脉诊首先从实用脉诊开始,从习以为常入门。

实用脉诊分:大小,快慢,硬软,浮沉,匀乱,10种。

有人要问了,书上有几十种,你说的才10种,

有否搞错?错不了!

这是脉学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东西,

供大家欣赏,多了繁琐,少了不够,

要明白看下去就知道了

1、脉大小。主管察气。脉大气旺,脉小气虚。

(看,多简便呀!)

2、脉快慢。主管察精,脉快精虚,脉慢精足。

(现在脉慢的人不多了,只有初中生,军人,运动员了。)

3、脉硬软。主管察火,脉硬火多,脉软火少。

(太简便了吧?)   

4、脉浮沉。主管表里。(亦可说阴阳)

脉浮是表症,脉沉是里症。

(一目了然,简单得不可思义呀!)

5、脉匀乱。主管察安危。脉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

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太直观了吧!) 

例如:肝硬化的脉,是快、小、硬、沉,(两关独居中)。

套入脉理,则为精亏,气虚,火多。

病在内脏,两关微浮一些,为气火位于肝胃,

(戏为黄豆脉,一切癌症艾滋病白血病均为黄豆脉),

不用你出声,一看脉就能说出你有什么病,

是不是好玩?

比如感冒的脉:大,浮,硬,快,

套入脉理,为气旺,病表(表即躯体感冒属表症)火多,精亏,

看到这样的脉,你说你肚疼,那你在说谎,

一摸你的脉,你体内隐藏的病,便无处躲藏,现形毕露,

是不是好玩?只要你到了这种水平,心情就愉快了。

再学习一下大学教材《中医诊断学》《难经》等。

到那时你就是一个诊脉高手,

诊病断病如举手之劳,爽吧!

文档

中医如何号脉

中医如何号脉在公元前五世纪,我国就已经出现了脉诊,并一直沿用至今,充分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科学性。现代脉象研究证实,脉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的功能、血管的机能、血液的质和量。这三方面决定了脉象出现某些形态的改变,即脉动应指的形象,也即脉象。脉象首先可显示这三方面因素的病变,其次可据其推断其他的病变。显然,脉象是有其客观存在因素的。心脏是形成脉象的动力器官,所以脉象首先可反映心脏的病变。如冠心病、心脏供血不好、心功能低下等可通过脉象有所反映。如当冠心病形成的时候,心脏可有停跳现象,这时通过脉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