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思路
(纠错栏) | 学习目标: ①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介绍作者:法布尔——法布尔是法国的生物学家,他一生都在研究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各种特点,写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蜜蜂》这篇课文就选自《昆虫记》。 |
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课外) 1、从书上或网上查找有关蜜蜂的相关资料。 2、自制生字卡片。 3、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二、自主、合作、探究:(课内)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3、交流识记生字的不同方法。出示自制生字卡片,小组内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4、小组合作学习:仔细研究一下作者为做试验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并画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 三、达标检测 1、听写词语 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茂盛、滋润、创造、缓慢、踩坏、丈夫、劳累、奔流不息 2、形近字 缓( ) 踩( ) 累( ) 肢( ) 阔( ) 暖( ) 彩( ) 紫( ) 枝( ) 闷( ) 3、近义词 黑暗( ) 慢慢( ) 逐渐( ) 辽阔( ) 3、反义词 上升( ) 轻( ) 清( ) 黑暗( ) 4、在()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变化 ( )的雷声 ( )的云 ( )的大地 ( )的江河 ( )的花草树木 ( )的雨露 ( )的宇宙 5、 选选看: ( 1)听说(密、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那、哪)里,它总是可以回(道、到)原处。 (2)(在、再)回家的路上,我推(测、侧)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
教学思路
(纠错栏) | 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2、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3、通过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知识链接: 蜜蜂是勤劳的昆虫。为了酿造500克蜜,一只蜜蜂通常要飞行十几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三四周。蜜蜂一找到蜜源,就会飞回蜂巢,告诉同伴关于蜜源的消息。如果蜜源离蜂箱不到100米,它们就在蜂巢上方跳“圆舞”;如果蜜源在蜂箱100米以外,它们就跳“摆尾舞”。 | |
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课外)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读熟课文,细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3、在文中画出“我”做试验的过程。 二、自主、合作、探究:(课内) 1、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2、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样试验的? 3、蜜蜂是如何找到回家的路的,这说明了什么? 4、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5、作者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三、达标检测 1 、 选一选,填一填 无论……总是…… 尽管……仍然…… 不是……而是…… 只要……就…… ( )天气很冷,爷爷( )一早就起床跑步。 我认为首先应该保护的( )这些东西,( )人的生命。 ( )被抛弃到哪里,他们( )可以自己回到原处。 我们( )认真学习,( )取得好成绩。 2.我能排 按照法布尔做试验的过程,把正确的顺序写下来。 ( )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 ( )一天,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 )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 ( )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3、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从法布尔的身上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