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基础
一、判断题。
1. | 订货合同是到库物资验收的重要依据。 | [ ] |
2. | 服务改善是物流战略的基本目标之一。 | [ ] |
3. | 工业包装可以起到促销的作用。 | [ ] |
4. | 供应链的范围比物流要宽。 | [ ] |
5. | 供应链的范围与物流的范围相同。 | [ ] |
6. | 国际多式联运是国际物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 [ ] |
7. | 国际货物运输是国际物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 [ ] |
8. | 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的对象是相同的。 | [ ] |
9. | 货代属于第三方物流。 | [ ] |
10. | 货代属于第一方物流。 | [ ] |
11. | 技术标准是到库物资验收的重要依据。 | [ ] |
12. | 流通加工创造了物品的使用价值。 | [ ] |
13. | 流通加工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 [ ] |
14. | 流通加工完善了物品的使用价值。 | [ ] |
15. | 企业生产的图纸不属于物流信息。 | [ ] |
16. | 企业物流是企业的内部物流。 | [ ] |
17. | 物流成本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 | [ ] |
18. | 物流成本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 | [ ] |
19. | 物流既具有国际性,又具有区域性。 | [ ] |
20. | 物流要素是由物流的节点要素和线路要素组成的。 | [ ] |
21. | 物流要素是由物流的线路要素组成的。 | [ ] |
22. | 物流中的物品既包含动产,又包含不动产。 | [ ] |
23. | 物品储存是为了保证其使用价值在时间上得到延续。 | [ ] |
24. | 物品配送是从物流据点到用户的送货方式。 | [ ] |
25. | 物品配送是从物品生产厂家到用户的送货方式。 | [ ] |
26. | 物品运输产生了物资生产与消费的空间效用。 | [ ] |
27. | 物品运输产生了物资生产与消费的时间效用。 | [ ] |
28. | 物资流通简称物流。 | [ ] |
29. | 现代物流仅是物资流通中的一部分。 | [ ] |
30. | 运费节省是评价合理运输的标准之一。 | [ ] |
31. | 在电子商务中,物流服务包括商流服务。 | [ ] |
32. | 在电子商务中,物流服务不包括传统物流服务的内容。 | [ ] |
1.( )是验收的凭证之一 | |||||||
A. | 订货合同 | B. | 收料单 | C. | 自点记录 | ||
2.( )属于物流系统的节点要素。 | |||||||
A. | 物流中心 | B. | 运输线路 | C. | 信息系统 | ||
3.货物是( )特有的专业名词。 | |||||||
A. | 生产物流 | B. | 运输物流 | C. | 仓储物流 | ||
4.货运事故划清责任的依据是: | |||||||
A. | 货票 | B. | 货运记录 | C. | 普通记录 | ||
5.货运事故索赔的依据是: | |||||||
A. | 货票 | B. | 货运记录 | C. | 普通记录 | ||
6.散堆物品的活性指数是 | |||||||
A. | 0 | B. | 2 | C. | 4 | ||
7.为了利润的最大化的物流战略目标是: | |||||||
A. | 成本最小 | B. | 资本最小 | C. | 服务改善 | ||
8.物料是( )特有的专业名词。 | |||||||
A. | 仓储物流 | B. | 运输物流 | C. | 生产物流 | ||
9.物流的本质之一是: | |||||||
A. | 流通 | B. | 贸易 | C. | 保值 | ||
10.在物流功能之间,一种功能成本的削减,可能引起其他功能成本的增加,这种现象被称 | |||||||
为物流成本的: |
A. | 乘法效应 | B. | 效益背反 | C. | 无为效应 | ||
11.置于车辆上的物品的活性指数是: | |||||||
A. | 0 | B. | 3 | C. | 4 | ||
12.置于输送带上的物品的活性指数是: | |||||||
A. | 4 | B. | 1 | C. | 0 | ||
13.属于物资包装标记的术语是: | |||||||
A. | 爆炸品 | B. | 易碎 | C. | 体积 | ||
14.属于物资包装标志的术语是: | |||||||
A. | 名称 | B. | 重量 | C. | 怕冷 | ||
15.属于物资包装标志的术语是: | |||||||
A. | 体积 | B. | 数量 | C. | 放射性物品 | ||
16.属于物资包装标志的术语是: | |||||||
A. | 爆炸品 | B. | 数量 | C. | 放射性物品 |
1.供应链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 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 ,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2.国际物流是 和 之间的货物运输、保管、包装、装卸以及伴随发生的信息传递。
3.企业物流包括 、 、 、 和 。
4.物流标准化具体包括 、 和 ,其重要性是 和 。
5.物流是 从 向 的 过程。GB/T规定其英文表示形式是 。
6.物流战略是指为寻求 ,就物流发展目标的途径与手段而制定的长远性、全局性的
和 。
7.物流中心数目与 、 、 、 和 等因素密切相关。
8.现代物流的对象包括 、 和 。
9.现代物流管理的首要目标是 。
10.运输过程中,使用集装箱的优点是 、 、 和 。
11.在采购过程中,选择供应商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 、 和 。
12.专门从事商品采购,短期储存、配货和送货业务的行业称为 。
四、名词解释题。
1.物流服务
2.国际物流
3.回收物流
4.空驶
5.生产物流
6.物流成本
7.物流系统
8.物流信息
9.物品
10.流通加工
11.装卸搬运活性
12.装卸搬运单载化
13.配送
14.过远运输
15.文明装卸
16.电子订货系统
五、简答题。
1.包装标志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2.第三方物流的原理是什么?
3.流通加工与生产型加工有哪些主要区别?
4.物流系统的目标是什么?
参
一、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A | A | B | C | B | A | A | C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C | B | B | A | C | C | C | C |
1.产品或服务,上游与下游企业
2.国家,地区
3.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
4.物流技术标准,工作标准,作业标准,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
5.物品,供应地,接收地,实体流动,Logistics
6.物流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谋略
7.运输方式,服务水准,人口分布,规模,环境
8.物品,服务,信息
9.满足顾客需要
10.提高装卸效率,改善商品质量,节省货物的包装用料,加速周转
11.货物质量,货物的价格及供应能力,供应商的信誉,售前服务
12.配送业
四、名词解释题。
1.物流服务 对顾客商品利用可能性的一种保证,它包含了三种要素:①拥有顾客所期望的商品(备货保证);②在顾客所期望的时间内传递商品(输送保证);③符合顾客所期望的质量(品质保证)。
2.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是国家、地区之间的货物运输、保管、包装、装卸以及伴随发生的信息传递,其主体活动是国际货物运输。
3.回收物流 回收物流是指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4.空驶 空车无货载行驶,可以说是不合理运输最严重的形式。
5.生产物流 生产物流是指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
6.物流成本 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7.物流系统 物流系统是由物流要素组成的,各相关要素有机结合并使物流功能合理化的统一体。
8.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9.物品 物品是指经济活动中涉及到实体流动的物质资料。
10.流通加工 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11.装卸搬运活性 物资便于装卸搬运的程度,称为活载程度,简称活性。
12.装卸搬运单载化 物资单载化是将散堆或成件包装小件物资集装成一个定量标准的装载单元,在储运作业全过程中将其视为一个“扩大”的单件物资,作为装卸搬运、收发保管的单元体。
13.配送 物资配送是按用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据点进行分货、配货等工作,并将配好的货物送交收货人。
14.过远运输 在取舍一种货源的决策中,放弃路途较近的资源而取得路途较远的一种资源,导致不合理运输的一种现象。
15.文明装卸 在装卸搬运过程中,保证设备、物资、人身的安全。
16.电子订货系统 指不同组织利用通讯网络和终端设备以在线联结方式进行订货作业与订货信息交换的体系。
五、简答题。
1.答:物资包装标志,是指根据包装内物资的性质和装卸、搬运、堆码、储存的安全要求,在外包装上用图象或文字标明的规定记号。它包括:指示标志,这是为了保证物资安全,指示运输、装卸、保管的作业人员如何进行安全操作的图象、文字记号,它反映的内容主要是指示物资性质(防热、防冻等)和指示安全操作要求(小心易碎、由此吊起等);危险品标志,是用于表示物资理化性能及其危险程度的图象和文字记号,它反映的内容主要有:爆炸品、易燃品、有毒品、腐蚀品等。
2.答:⑴ 双赢原理的应用。双赢即合作双方的共赢,意味着合作双方相互信任,相互依赖,共享信息,共御风险,从而双方都获得更多利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使用第三方物流,实际上是借用其他企业的各种物流管理资源来实现本企业的内部物流管理。
⑵ 战略联盟原理的应用。战略联盟组建方式是:与其他第三方物流企业或相关企业形成战略联盟、与用户结成战略伙伴关系、集团化。
⑶ 虚拟经营。虚拟经营是指企业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仅保留企业中最关键的功能,而将其他的功能虚拟化——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外力进行整合弥补的经营模式。
3.答:在流通领域进行的流通加工与在生产领域进行的生产型加工相比,主要区别如下:
⑴ 加工对象不同 流通加工的对象是进人流通领域的商品,它具有商品的属性;而生产型加工的对象,一般为原材料或半成品,不是最终产品。
⑵ 加工程度不同 流通加工是生产型加工的一种辅助和补充,大都是简单的加工,主要是改变加工对象的外部形态,不需要太复杂的技术装备和工艺流程;而生产型加工一般比较复杂,对技术装备和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
⑶ 加工的价值观念不同 流通加工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完善产品的使用价值,在对物资不进行大的改变的情况下提高价值;而生产型加工的目的在于创造新的使用价值,满足社会的需求。
⑷ 加工的组织者不同 流通加工是根据实际需要由流通部门组织、由物流部门承担的加工;而生产型加工则是由工业部门进行组织、由生产企业承担的加工。
4.答:物流系统的目标简单概括为:服务优良、费用低廉。具体表现为“6S”
⑴ 服务性(Service),即无缺货、无货物丢失损伤且费用低廉。
⑵ 快捷性(Speed),按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快速提供服务。
⑶ 安全性(Safety),保证物流活动的安全及避免订货断档。
⑷ 有效的空间利用(Space saving),逐步使用立体化设施设备。
⑸ 规模适当化(Scale optimization),合理利用自动化和机械化设备,合理安排设施的集中与分散。
⑹ 库存控制(Stock control),有效控制库存,避免造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