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程 教 学 大 纲
课程名称: 流体力学基础
课程代码: 06030108
使用专业:物业设施管理(智能建筑方向)
执 笔 者: 孟 超
系(部)主任签字:
制定日期: 2014 年 8 月
《流体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030108 课程名称:流体力学基础
课程类别:职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物业设施管理(智能建筑方向)
总课时数:48 执笔人:孟超
编写日期:2014 年 8 月 审核人:
一、课程说明
(一)编制依据与适用专业
本课程是依据物业设施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编制的,适用于高等职业学院三年制的物业设施管理专业,课程学时为48学时。
(二)课程性质及任务
本课程是基础课程之一,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本专业中涉及流体力学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为:
理论知识方面:1、掌握流体的主要力学性质;2、掌握流体在静止和相对平衡时压强的分布规律、计算和测量方法;3、熟练掌握一元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4、熟练掌握阻力损失的基本概念与计算,各类管路的基本计算方法;5、掌握孔口、管嘴出流的计算方法和气体自由射流的基本运动规律;6、了解理想流体和粘性流体的力学基本概念——运动微分方程;7、了解流体力学相似性原理,常用的相似准数和模型律;8、掌握常用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和构造性能;9、掌握常用泵与风机的运行调节原理和选用原理。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流体力学概论
1、主要内容:流体力学的任务、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作用在流体上的力、流体的力学模型
2、教学要求:
(1)了解流体力学的任务;
(2)掌握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3)熟悉作用在流体上的力;
(4)熟悉流体的常用力学模型。
(二)流体静力学
1、主要内容:流体静压强及其特征、流体静压强基本方程式、压强的表示方法、连通器及等压面、静压强基本方程式的意义、液柱式测压计、液体静压强的传递、流体静压强的分布。
2、教学要求:
(1)掌握流体静压强的概念;
(2)掌握流体静压强特征;
(3)掌握流体静压强基本方程式;
(4)理解静压强基本方程式的意义;
(5)掌握液体静压强的传递规律和分布规律;
(6)掌握作用在平面上的液体总静压力的计算。
(三)不可压缩一元流体动力学
1、主要内容: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恒定流连续性方程式、恒定流能量方程式、
恒定流动量方程式、总水头线、测压管水头线。
2、教学要求:
(1)了解流体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2)掌握流体动力学基本概念;
(3)掌握恒定流能量方程式,并会灵活运用;
(4)掌握恒定流动量方程式的应用条件;
(5)掌握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的画法。
(四)流动阻力与能量损失
1、主要内容:流动阻力与能量损失的两种形式、过流断面的水力要素、流体流
动的两种流型、管中层流运动及沿程损失、管中紊流运动及沿程损失、局部水头损失。
2、教学要求:
(1)掌握流动阻力的概念与计算;
(2)理解两种能量损失的形式;
(3)掌握过流断面的水力要素;
(4)理解流动形态的概念及其判别方法;
(5)了解管中紊流运动的特征;
(6)掌握沿程阻力系数的确定;
(7)了解局部水头损失的概念。
(五)管路计算
1、主要内容:简单管路计算、串联管路计算、并联管路计算、均匀泄流管路计算、管网计算基础,有压管路中的水击。
2、教学要求:
(1)掌握管路的基本类型、特点;
(2)掌握简单管路计算;
(3)掌握串联管路计算;
(4)掌握并联管路计算;
(5)掌握管路的特性方程式;
(6)了解压力管路中的水击的概念;
(7)掌握防止水击危害的措施。
(六)孔口、管嘴出流与气体射流
1、主要内容:孔口出流、管嘴出流。
2、教学要求:
(1)了解孔口出流规律及计算方法;
(2)了解作用水头的概念;
(3)了解管嘴出流规律及计算方法。
(七)离心式泵与风机的构造与理论基础
1、主要内容:离心式泵的工作原理及基本构造、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基本方程式、离心式泵与风机的性能曲线。
2、教学要求:
(1)了解离心式泵的工作原理及基本构造;
(2)掌握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基本参数;
(3)掌握离心式泵与风机的性能曲线及其意义;
(4)了解离心式泵的气蚀与安装高度;
(5)了解相似律与比转数的概念。
(八)离心式泵与风机在管路上的工作分析与调节
1、主要内容:管路性能曲线和工作点、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工况调节、离心式泵与风机的联合运行、离心式泵与风机的选择。
2、教学要求:
(1)了解管路性能曲线、理解工作点的意义;
(2)了解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工况调节的方法;
(3)理解离心式泵与风机的联合运行的特点及应用。
(九)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安装方法与选择
(1)了解常用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管路附件及扬程计算;
(2)掌握离心式泵或风机的选择;
(3)了解离心式泵的气蚀。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采用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堂测验、现场观摩等
1、课堂讲授
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依据不同的班型、作到因材施教。课上应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等多种形式。讲课应尽量结合实际。采用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直观认识。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习题课
习题课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应给予足够重视,习题课安排在重点和难点章节。习题课进行的方式应多样化。可进行课堂讨论,归纳总结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分析典型习题等。
3、课堂测验
通过课堂测验,督促学生课下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通过测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四、教材的选用
邢国清主编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3年7月第三版
五、总教学时数和学时分配
序号 | 内 容 | 课 时 分 配 | |||
合计 | 讲课 | 实训 | |||
一 | 流体力学概论 | 6 | 4 | 2 | |
二 | 流体静力学 | 6 | 6 | 0 | |
三 | 不可压缩一元流体动力学 | 8 | 6 | 2 | |
四 | 流动阻力与能量损失 | 3 | 3 | 0 | |
五 | 管路计算 | 5 | 3 | 2 | |
六 | 孔口管嘴出流与气体射流 | 2 | 2 | 0 | |
七 | 流体力学部分复习 | 2 | 2 | 0 | |
八 |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构造与理论基础 | 4 | 4 | 0 | |
九 | 离心式泵与风机在管路上的工作分析及调节 | 4 | 4 | 0 | |
十 |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安装方法与选择 | 4 | 2 | 2 | |
十一 | 综合复习、考核 | 4 | 4 | 0 | |
合计 | 48 | 40 | 8 |
六、教学形式和考核方法
该课程的性质为必修课,考核方式为考查。
1.教学形式
本课程采用面授教学、多媒体及现场直接指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授,尽量以日常生活及自然现象来讲解专业理论知识。
2.考核方法
采用日常测验与期末理论考试综合成绩记为课程总评成绩。测验内容为三次到四次,根据教学过程情况而定。课程结束时,对教学内容中必须掌握的理论、计算以及识图进行考查,并以试卷考试方式进行。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表现(10%)+日常测验(40%)+期末考试成绩(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