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方式:闭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卷面总分:100 分
题 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分 | 合分人 |
得 分 |
评卷人 | 得分 |
1.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 )
A.成正方向变化 B.成反方向变化
C.不相关 D.完全等价
2.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
A.怎样生产 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是
3.一般来说,( )的产品需求弹性较大。
A.用途少 B.垄断性
C.生活必需 D.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
4. 两种商品为互补品,则交叉弹性系数为( )
A.负数 B.正数
C.零 D.1
5.经济学上的需求是指人们的( )
A.购买欲望 B.购买能力
C.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 D 根据其购买欲望所决定的购买量
6.当消费者处于均衡时( )
A.最后一单位货币购买不同商品所增加的满足程度相等
B.每种商品的总效用相等
C.每种商品的替代效应等于收入效应
D.所购买的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
7.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
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
D.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相同。
8.等产量曲线上任意两点的产量肯定是( )
A.相等 B.不等
C.无关 D.以上情况都存在
9.下列哪一项不是完全竞争行业的特点( )
A.厂商数量众多 B.同质产品
C.竞争对手之间有激烈的价格竞争 D.厂商可以自由出入这一行业
10.竞争厂商的“收支相抵点”发生在下列哪一个产出水平上( )。
A.MC=AC B.AVC=AFC
C.MC=AVC D.AC=WC
11.垄断厂商利润极大时( )
A.P=MR=MC B.P>MR=AC
C.P>MC=AC D.P>MR=MC
12.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 )
A.MR=MC B.MR=SMC=LMC
C.MR=SMC=LMC=SAC D.MR=SMC=LMC=SAC=LAC
评卷人 | 得分 |
A.新企业将进入该行业 B.现存企业将提高他们的价格
C.生产成本将上升 D.产品差异不再存在
14.在消费或使用上,公共物品的特点是
A.竞争性 B.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C.排他性 D.外部性
15.使用自有资金也应计算利息收入,这种利息从成本角度看是()
A.固定成本 B.隐含成本
C.会计成本 D.生产成本
16.如果人们收入水平提高,食物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将( )
A.大大增加 B.稍有增加
C.下降 D.不变
17.在短期,完全垄断厂商( )
A.收支平衡 B.取得利润
C.蒙受亏损 D.以上任何情况都可能出现
18.如果( ),我们就说—种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
A.需求量变化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化百分比
评卷人 | 得分 |
C.需求变化大于价格变化
D.价格变化大于需求变化
19如果某一经济活动存在正的外部性,则该活动的( )。
A.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B.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C.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D.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20.国内生产总值是( )
A.一年内一国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总产值
B.一年内一国物质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新创造的价值
C.一年内一国在本国领土上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之和
D.是根据销售量来计算的社会净产值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将答案填入括号中,错的写F,对的写T。)
21.生产理论中的短期是指未能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 )
22.能提供相同效用的不同商品数量组合的点的连线即为等产量曲线。( )
23.经济学里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含成本两部分。( )
24.市场竞争程度的强弱是微观经济学划分市场类型的一个重要标准。( )
25.生产者的行为目标是产量最大化原则。( )
26.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 )
27.经济学中的产品差别是指不同种产品之间的差别。( )
28.市场机制总是可以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
29.完全竞争厂商不愿做广告。( )
30.养蜂者的活动对果园生产者的利益存在生产的外部影响。( )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1.规范分析
32.需求定理
33.消费者剩余
评卷人 | 得分 |
35.经济周期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计算并填空
劳动量L | 总产量TP | 边际产量MP | 平均产量AP |
1 | 6 | ||
3 | 21 | ||
4 | 28.5 | ||
6 | 39 | ||
8 | 37 |
一.选择
1-5: A,D,D,A,C 6-10: A,B,A,C,A
11-15:D,B,A,B,B 16-20:C,D,B,C,C
二.判断题
21.T 22.F 23.T 24.T
25.F 26.T 27.F 28.F
29.R 30.R
三.名词解释
31.规范分析:是在给出假定的前提下,研究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分析经济活动的运行过程,预测经济活动的结果。
32.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的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33.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量的商品时愿意支付的价格总和与实际支付的价格总和的差额。
34.外部性:又称外部效应,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影响,这就是说,这些活动会产生一些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承担的成本(称为负外部性),或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获得的利益(称为正外部性)。
35.经济周期:经济周期也称经济循环或商业循环,是指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等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反复出现的过程。
四.计算题
36.
劳动量L | 总产量TP | 边际产量MP | 平均产量AP |
1 | 6 | 6 | 6 |
3 | 21 | 7.5 | 7 |
4 | 36 | 15 | 9 |
6 | 48 | 6 | 8 |
8 | 56 | 4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