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积累 (共8题;共35分)
1. (8分) (2018·嘉兴模拟) 古诗文名句填空。
(1) “疑怪昨宵春梦好,________,笑从双脸生。”(晏殊《破阵子》)
(2)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请写出《蒹葭》一诗中展示中心意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3) “阳明春晓”这个作品引入苏式园林的概念,融入“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江南元素,营造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4) 文人喜酒,一醉方休,但性情各异。陶渊明性嗜酒,“________,________”。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李白则是月下独酌,“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欧阳修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故自号曰醉翁也”。
2. (4分) (2017九下·罗庄期中)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填空。
①清代小说家吴敬梓所作的《________》,从多方面描绘士大夫的精神面貌,对科举制度进行深刻批判,是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杰出代表。
②《________》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③拷问的时候他什么也没供出来,一切都否认。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肯说,连他自己也不明白。他要做得勇敢,做得倔强,像他在书里看到的那些人一样。可是在把他押到牢房去的那天晚上,经过面粉厂的大房子时,他听到一个押送兵说:“司令官为什么要把他押到这里来?从后面给他一颗子弹——不就完了!”听了这话他真有点害怕起来。是啊,十六岁就死,真是太可怕了!生命属于自己只有一次啊!
此段文字出自名著《________》,文段中的“他”因为什么事被关押审问?________
3. (4分) (2017八下·玄武期末) 拼音或汉字填空
民俗,顾名思yì________,是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民俗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可随文人的笔触,驰骋南北,体验风土人情。萧乾青睐京城吆喝,招徕________客人,清脆悠扬;沈从文醉心云南歌会,声韵如龙吟凤哕________,让人流连;琦君忆母亲酿造的家pēi________,唇齿留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谓“山川凝浩气,物华启人文”。
4. (1分) (2016·吴中模拟) 请根据你的知识积累,对出下联。
上联:子瞻闲赏庭前月
下联:________。
5. (2分) (2017九上·卫辉期中)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什么是文化,似乎早已不言自明。一方面文化可以被说的非常宽阔,好像什么都可以包括在文化之中,另一方面,又可以被看得十分狭窄,好像就是琴棋书画等文艺形式罢了。
①________。什么是文化?一个人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一脚踢过去,还是怜悯的躲避?电梯门打开,他是谦逊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挢开?一个盲人和他并肩站在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扶那盲人一把吗?所以②________。
6. (1分) 读下面消息,用简洁的语言拟写标题。
________
根据国家海洋局网站消息,4月23日晨,正在中国海域正常巡航的中国海监51、23、46船编队发现多艘日本船只在我海域活动。国家海洋局立即组织正在执行东海定期维权巡航执法任务的中国海监50、15、49、66、137船编队转赴海域,与中国海监51、23、46船会合,从不同方向对日侵权行为进行监视取证、维权执法。
截止23日10时许,迫于中国海监现场执法压力,日本渔船陆续驶离领海。中国海监的维权执法行动,有力地挫败了日本右翼分子的企图。
目前,中国海监编队仍继续在领海内巡航监视。
7. (5分) (2018·郴州) 黄毅同学于2018年6月5日下午在学校操场拾到一个钱包,钱包内有饭卡、公交卡各一张,人民币5元。他把钱包交到了政务处。请你以政务处的名义拟一则招领启事。拟定时间为2018年6月6日。
要求:格式,内清楚。
8. (10分) 观看右边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1) 用简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2) 仔细观察这幅漫画,从多角度思考,说说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二、 阅读理解 (共7题;共83分)
9. (4分) (2017·宁夏)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字。
①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________
②便扶向路,处处志之________
③两岸连山,略无阙处________
④佳木秀而繁阴________
10. (15分)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11. (5分) 试分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深刻含义。
12. (5分) 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13. (5分) (2017·银川模拟) 请从写法角度来赏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诗。
14. (25分) (2016·萝岗模拟) 阅读刘益善《田野上的白发》,完成各题。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1) 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2) 从某一种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3) 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在文章结构上必不可少,请分析它所起的作用。
(4) “白发”是全文线索,突出了母亲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5) 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文中母亲的优秀品质。
15. (24分) (2019七下·福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舍先生
汪曾祺
①北京东城道兹府丰盛胡同有一座小院。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挈青亲自莳弄的。叶浅予曾用白描为老舍先生画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远。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
②有时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请客人稍候,你也不会觉得闷得慌。你可以看看花。如果是夏天,就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味儿。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
③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壁上所挂的画是时常更换的。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石老人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其中一幅是很多人在文章里提到过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蛙声”如何画?白石老人只画了一脉活泼的流泉,两旁是乌黑的石崖,画的下端画了几只摆尾的蝌蚪。画刚刚裱起来时,我上老舍先生家去,老舍先生对白石老人的设想赞叹不止。
④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时总是充满感情。老舍先生谈这四幅里原来点的题有一句是苏曼殊的诗,要求画卷心的芭蕉。老人踌躇了很久,终于没有应命,因为他想不起芭蕉的心是左旋还是右旋的了,不能胡画。老舍先生说:“老人是认真的。”老舍先生谈起过,一次要拍齐白石的画的电影,想要他拿出几张得意的画来,老人说:“没有!”后来由他的学生再三说服动员,他才从画案的隙缝中取出一卷,外面裹着好几层报纸,写着四个大字:“此是废纸。”打开一看,都是惊人的杰作。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饭的米都是老人亲自量,用一个香烟罐头。“一下、两下、三下……行了!”——“再添一点,再添一点!”——“吃那么多呀!”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来住,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操心这样的家庭琐事。老舍先生知道了,给拦了,说:“别!他这么着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老舍先生的意见表现了他对人的理解,对一个人生活习惯的尊重,同时也表现了对白石老人真正的关怀。
⑤老舍先生很好客。每天下午,来访的客人不断。老舍先生都是以礼相待,谈得很投机。每年,老舍先生要把市文联的同仁约到家里聚两次。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他的生日,——我记得是腊月二十三。酒菜丰盛,而有特点。酒是“敞开供应”,汾酒、竹叶青、伏特卡,愿意喝什么喝什么,能喝多少喝多少。有一次很郑重地拿出一瓶葡萄酒,说是毛送来的,让大家都喝一点。菜是老舍先生亲自掂配的。老舍先生有意叫大家尝尝地道的北京风味。我记得有次用一瓷钵芝麻酱炮黄花鱼。这道菜我从未吃过,以后也再没有吃过。老舍家的芥末墩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芥末墩!
⑥老舍先生是市文联的,对他下面的干部很了解,也很爱护。当时市文联的干部不多,老舍先生对每个人都相当清楚。他不看干部的档案,也从不找人“个别谈话”,只是从平常的谈吐中就了解一个人的水平和才气,那是比看档案要准确得多的。老舍先生爱才。我在市文联几年,始终感到领导我们的是一位作家。他和我们的关系是前辈与后辈的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
⑦作为一个北京市的文化工作的负责人,他常常想着一些别人没有想到或想不到的问题。
⑧北京前有一些盲艺人,他们沿街卖艺,有的还兼带算命,生活很苦。他们的“玩意儿”和睁眼的艺人不全一样。老舍先生和一些盲艺人熟识,提议把这些言艺人组织起来,使他们的生活有出路,别让他们的“玩意儿”跑了。为了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他把言艺人请到市文联演唱了一次。老舍先生亲自主持,作了介绍,还特烦两位老艺人翟少平、王秀卿唱了一段《当皮箱》。这是一个喜剧性的牌子曲,里面有一个人物是当铺的掌柜,说山西话;有一个牌子叫“鹦哥调”,句尾的和声用喉舌作出有点像母猪拱食的声音,很特别,很逗。这个段子和这个牌子,是睁眼艺人没有的。老舍先生那天显得很兴奋。
⑨一九五四年,我调离北京市文联,以后就很少上老舍先生家里去了。听说他有时还提到我。
(选自《汪曾祺散文》,有删改)
(1) 请将作者回忆老舍先生的生活小事补充完整。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结交齐白石;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⑥关心街头盲艺人。
(2) 从第③—④段中可以看出老舍先生爱重齐白石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3) 文章题为《老舍先生》,第⑧段却用“闲笔”写盲艺人,有什么作用?
(4) 请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远。(从人物描写角度)
②老舍家的芥末墩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芥末墩!(从修辞角度)
(5) 狂曾祺的散文“淡而有味、有情”。结合本文分析第⑨段蕴含作者的哪些情感?
三、 作文 (共1题;共5分)
16. (5分) 写作。
兴趣是良师益友。她牵引着你走进趣味盎然的生活,她指引着你一步步去探索神奇美妙的世界,她引领着你去采摘甜蜜的成功果实。有了兴趣的牵引,生活就会更加愉悦、幸福。
请以“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文章。
参
一、 积累 (共8题;共35分)
1-1、
1-2、
1-3、
1-4、
2-1、
3-1、
4-1、
5-1、
6-1、
7-1、
8-1、
8-2、
二、 阅读理解 (共7题;共83分)
9-1、
10-1、
10-2、
10-3、
11-1、
12-1、
13-1、
14-1、
14-2、
14-3、
14-4、
14-5、
15-1、
15-2、
15-3、
15-4、
15-5、
三、 作文 (共1题;共5分)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