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起居 动作宜缓慢,不要突起突卧,转动体位的动作要慢。
(2)体育锻炼 长期坚持早晚慢跑或散步20-30分钟。
(3)药物处理 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低血压,可服用谷维素、安神补脑液等调整神经的药物;对直立性低血压或症状明显者,可适当应用交感神经奋药,如麻黄碱、恢压敏、异丙肾上腺素等;中药人参与五味子、生脉饮等对治疗低血压也有较好效果。
(4)饮食调理 多食用富有高蛋白的食物,糖类、脂类可适当多吃,以增加总热量,菜肴可适当多带盐分,晨起饮些茶或咖啡。
※※饮食调理
治疗低血压病,饮食疗法也是治疗本病的有力措施之 一,可逐渐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脏排血量,提高动脉管壁紧张度,从而逐步使血压上升并稳定在正常水平,消除低血压带来的种种不适症状。低血压病人的饮食选择包括下列几点:
1、晕素兼吃,合理搭配饮食,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使体质从纤弱逐渐变得健壮。
2、如伴有红细胞过低,血红蛋白不足的贫血症,宜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 C 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诸如猪肝、蛋黄、瘦肉、斗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
3、莲子、桂圆、大枣、桑椹等果品,具有养心益血、健脾补脑之功效,可常食用。
4、宜适当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调味品,如姜、葱、醋、酱油、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5、与高血压病相反,本病宜选择适当的高钠、高胆固醇饮食。氯化钠(即食盐)每日需摄足 12~15 克。含胆固醇多的脑、肝、蛋、奶油、鱼卵、猪骨等食物,适量常吃,有利于提高血胆固醇浓度,增加动脉紧张度,使血压上升。
6、常吃生姜,能促进消化、健胃、升高血压。可将姜末撒于菜汤中或用姜末泡水代茶。
7、少吃冬瓜、西瓜、芹菜、山楂、苦瓜、绿豆、大蒜、海带、洋葱、葵花子等具降压效应的食品。
※※食疗方法
1、乌骨鸡 1 只(约重 1500 克)。将鸡去毛剖肚洗净,在鸡腹肚中放入当归头 60 克、黄芪 50 克、红糖 150 克、米酒 50 克,再将鸡肚皮缝紧,入锅隔水蒸熟,吃肉喝汤,每半月吃一次,连吃两月。
2、红枣 15 枚去核,粟子 150 克,洗?1 只,鸡切成块状,大火煸炒,后加佐料,煮至八成熟,加红枣、栗子焖熟食之。
3、鲫鱼 1 条,糯米 60 克。将鱼洗净(不要去鳞)与糯米共煮成粥,每周用 2 次,连服两月。
4、嫩母鸡 1 只,黄芪 30 克,新鲜天麻 100 克(干品 15 克)。鸡洗净入沸水中焯一下,用凉水冲洗。将天麻、黄芪切片装入鸡肚内。将鸡放入沙锅中,加葱、姜适量,盐、酒、陈皮 15 克,水适量,用文火炖至鸡烂熟,加胡椒粉 2 克,即可食用。
5、红枣 20 克,沙参 15 克,生熟地各 10 克,加水适量用炖盅隔水蒸 3 小时后,加蜂蜜适量,每日分两次吃完,连服 15 天。
※※自我按摩
床上仰卧,双臂自然放于体侧,闭目,全身放松,排除杂念,吸气时默念“安静”,呼气时默念“放松”,反复2~5分钟。然后进行如下自我按摩:
1 双手十指微屈稍分开,放在头顶,按摩整个头部约2~3分钟。
2 先用两手掌从前额中间向两鬓角按摩30秒钟,再以双手的中指各自在左右鬓角按摩6~ 8次。
3 轻闭双眼,用手指从鼻梁根部经过上眼睑按摩到眼外角。重复4~5次。
4 微抬起下巴,左手掌放在右侧颈部,由下颌角经颈部至锁骨推摩 8~10次。右手按上法按摩左侧。
5 拇指放在同侧颈动脉搏动处,轻轻按压5~6秒钟,休息10~15秒,重复做3~4次,然后做另一侧。
6 两手指放在前额部,向两侧颈部推摩,然后用掌根揉按两侧颈部,重复8~10次。
7 双手中指点压太阳穴,由轻到重,持续5~6秒,重复5~6次。
8 吸气,同时两手掌用力按压胸廓下部(两胁),然后缓缓从半闭的嘴呼气。重复4~5次。
※※ 床上运动
1 仰卧双臂上举,双手叉握,牵拉对抗,拉时吸气,恢复时呼气。重复3~4次。
2 双臂从身体两侧向头上方举起,双手相握,再慢慢伸直手指,随后吸气,同时双臂从两侧放下还原。
3 仰卧,双臂放于体侧。吸气,双膝弯曲并拢上举,尽量触及胸部,恢复时呼气。重复5~6次。也可两腿轮流屈膝上举做。
4 呼气时上举一条腿,吸气时放下,再呼气时上举另一条腿,吸气时放下。重复4~ 5次。
5 仰卧,先吸气,颈部向前弯曲,使下巴触及胸部,然后呼气。重复5~6次。
6 坐在床上,头向左侧旋转,再向右侧旋转。重复5~6次。
7 坐在床上,上身左右扭转。重复4~5次。
8 两腿伸直坐在床上,上体前倾,双臂向前平伸,尽量用双手触及双脚。重复5~6次。
9 呼气时坐起,立即向右转身1次,躺下,恢复预备姿势。第二次呼吸时再坐起,立即向左转身1次,躺下,恢复预备姿势。重复4次。
10 仰卧,双腿伸直并拢,抬高50~60 度,抬腿时吸气,放下时呼气。重复6~8次。
※※治低血压小偏方
1.核桃仁40克,党参30克,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次。
2.莲子20克,大枣6枚,生姜6片,水煎服,每日2次。
3.陈皮15克,核桃仁2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次。
4.人参、莲子各10克,冰糖30克,隔水炖熟,吃莲子喝汤。
高位脊髓损伤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治疗(一) (2006-09-18 19:55:36)
分类:脊髓损伤康复专栏 |
一、 体位性低血压的定义
血压的变化是诊断体位性低血压的重要指标,当病人由卧位向坐位或站位转移的过程中,出现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呕吐、心慌不适,甚至意识丧失或昏厥,同时病人血压下降1.33----2.67kpa,即可确定为体位性低血压。
二、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
目前,体位性低血压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以下因素可能与病因有关。
(1) 神经源性因素:脊髓损伤患者早期交感神经的传导通路中断,从而导致血管交感神经支配障碍,当患者由卧位转变为直立位时,神经调节失效,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影响脑部供血,出现上述症状。
(2) 血管源性因素:血管系统内的血液因受地球重力场的影响,产生一定的静水压,当人体从平卧位转为直立位时,此时血液在下肢产生充盈膨胀,人体此时会发动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使骨骼肌、皮肤、肾、腹腔内脏和阻力血管收缩以及心率加快,故动脉血压可很快恢复,但脊髓损伤患者发生体位改变时,失去了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致使下肢静脉充盈,静脉回流下降,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甚至昏厥。
(3) 心源性因素:心脏收缩将血液射入动脉,舒张时则可从静脉抽吸血液。脊髓损伤患者长期卧床,因此地球引力产生的静水压长期处于同一水平即心脏收缩对血液产生的压力不需要对抗静水压,心脏处于较低作功状态,随着时间的延长,心收缩力不断下降,当患者重新想站立时,心脏搏出的血液所产生的压力不能充分供应脑部,产生低血压症状。
高位脊髓损伤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治疗(二) (2006-09-18 19:59:23)
分类:脊髓损伤康复专栏 |
(1)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善脑血流调节来实现的,据国外文献报道。盐酸米多君是一种作用于a-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是唯一获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体位性低血压的a-1受体激动剂,能增加周围血管阻力,升高直立性低血压,改善症状。由于脊髓损伤体位性低血压通常在晨起时最严重,因此建议患者起床前1小时服用首剂药物,第二剂在中午12点服用,第三剂药物在下午4点左右服用,一般不会引起夜间的卧位高血压,每剂5mg。据文献报告,盐酸米多君的副作用包括:竖毛反应,心动过缓,心前区疼痛,自觉寒冷,尿潴留和卧位高血压。
(2)电动起立床治疗: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每日抬高床头,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的适应,但由于患者双下肢仍置于床头,相当一部分血流仍滞留于腹部以下部位,由坐到站时,血流涌向扩张的下肢静脉血管床,易再次出现低血压及脑缺血症状。使用点动直立床时,患者躺在倾斜台上呈一直线,患者的耐受程度,在患者刚好出现症状的临界度上调整,日趋接近直立姿势,从而克服体位性低血压。
(3)压力治疗:由于大部分高位脊髓损伤患者缺少下肢骨骼肌和静脉瓣膜对静脉血流起到的“泵” 的作用,自1968年以来就分别用弹力绷带,弹力袜,紧身衣以及穿戴充气压力来治疗体位性低血压,但要注意的是外界施加的压力一定要适中才能起到“泵”的作用,过紧会阻碍肢体的血液循环,太松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这对治疗师和压力衣的制作者的要求较高。
(4) 手法治疗:传统的手法治疗主要还是从促进下肢的静脉血流的康复来考虑,利用由下而上的向心性按摩,拍打,增加患者的回心血量,改善患者的脑部供应,治疗师必须在患者站立的过程中不断拍打,按摩患者的下肢,当脊髓损伤患者能够第一次清醒的站立时,这将会极大的鼓励他们康复的决心。但患者治疗过程,治疗师将会很辛苦,且手法一旦停止,很多患者将会又出现低血压症状。
(5) 紧张性治疗:当一些高位脊髓损伤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抗低血压治疗以后仍旧不能站立时,可给他们配备支具,“强迫”患者在保护下站立,此训练的条件是:患者在坐位条件下不出现低血压症状,且从坐位到站位的转换速度要快。当患者站位时,即使有治疗师在场保护,也会感到恐慌,此时患者心交感节后神经元末梢释放的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B型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可导致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增强,血压升高。同时患者骨骼肌紧张性加强,呼吸加深加快,也可间接引起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但这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持续时间较短。
总之,脊髓损伤患者体位性低血压有多种治疗方法,以上各种治疗方法宜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对患者的康复较好。脊髓损伤患者都有重新站起来的迫切要求,尽早的站立不仅能够起到很大的支持效果,而且站立是预防肺炎、压疮、尿路、骨质疏松、深静脉血栓、心理障碍、感染等等并发症,维持脊柱、骨盆及下肢的压力负荷,防止骨脱钙的有效手段。对脊髓损伤的患者的远期康复程度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