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小班数学活动《宝宝送物品》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09:51:05
文档

小班数学活动《宝宝送物品》

小班数学活动《宝宝送物品》二、教学目标:1.按物体的关联性将常见的物品归类。2.增进宝宝与家长的情感。3.乐意参加数学操作活动,初步感受到活动的有趣。三、教学准备:手套(男女手套各一)、拐杖、老花镜、公文包、不同款式的茶杯(传统式的茶杯、印花的宝宝杯、咖啡杯等)各一,《幼儿画册》。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按物体的关联性将常见的物品归类。难点:知道将物体的关联性与常见的物品归类的原因。如:为什么将拐杖送给爷爷?五、教学方法与手段:直观教学法操作法提问谈话法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初稿教师活动修改幼
推荐度:
导读小班数学活动《宝宝送物品》二、教学目标:1.按物体的关联性将常见的物品归类。2.增进宝宝与家长的情感。3.乐意参加数学操作活动,初步感受到活动的有趣。三、教学准备:手套(男女手套各一)、拐杖、老花镜、公文包、不同款式的茶杯(传统式的茶杯、印花的宝宝杯、咖啡杯等)各一,《幼儿画册》。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按物体的关联性将常见的物品归类。难点:知道将物体的关联性与常见的物品归类的原因。如:为什么将拐杖送给爷爷?五、教学方法与手段:直观教学法操作法提问谈话法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初稿教师活动修改幼
小班数学活动《宝宝送物品》  

二、教学目标:

1.按物体的关联性将常见的物品归类。

2.增进宝宝与家长的情感。   

3.乐意参加数学操作活动,初步感受到活动的有趣。 

三、教学准备:

手套(男女手套各一)、拐杖、老花镜、公文包、不同款式的茶杯(传统式的茶杯、印花的宝宝杯、咖啡杯等)各一,《幼儿画册》。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按物体的关联性将常见的物品归类。

难点:知道将物体的关联性与常见的物品归类的原因。如:为什么将拐杖送给爷爷?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直观教学法   操作法    提问谈话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初稿教师活动修改幼儿活动设计意图
一、1.观看情景表演,了解物品与人的关联性。

师:今天请小朋友看一段情景表演,你们要注意观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

一、出示三种玩具(积木、木珠、胶粒)。

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的什么玩具宝宝?你们认识吗?

引导幼儿将玩具分一分,把相同的玩具放在一个篓子里。  

观察、了解玩具

幼儿观察

幼儿个别讲述

幼儿观察

幼儿个别讲述标记意思

幼儿观察玩具,引起活动兴趣

从中引导幼儿根据标记来进行分类

看实物标记来分类

二、送玩具回家。   

(1)情景表演:xx回家了。

内容概况:

爷爷回家了,把帽子、手套、拐杖放在桌上。

奶奶回家了,把老花镜放在桌上。

爸爸回家了,把手套、太阳镜放在桌上。

师:你么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回答:爷爷到家把什么放在桌上?奶奶呢?爸爸呢?妈妈呢?)

(2)尝试根据物体的大小、特征,进行匹配。

提问:哪个手套是最大的?是谁用的?(爷爷)这个眼镜是谁用的?(奶奶)为什么?

出示三种茶杯。提问:它们的主人是谁呢?为什么?

师总结:爷爷奶奶喜欢喝茶用茶杯,宝宝喜欢印花的杯子,爸爸、妈妈喜欢喝咖啡所以用咖啡杯。  

二、尝试根据物体的大小、特征,进行匹配。

提问:哪个手套是最大的?是谁用的?(爷爷)这个眼镜是谁用的?(奶奶)为什么?(因为奶奶年龄大了,眼睛看不清楚,所以要用老花镜)

出示三种茶杯。提问:它们的主人是谁呢?为什么?

师总结:爷爷奶奶喜欢喝茶用茶杯,宝宝喜欢印花的杯子,爸爸、妈妈喜欢喝咖啡所以用咖啡杯。

个别幼儿操作贴标记

观察情景表演

幼儿参与实践活动送玩具,学说句子

检查玩具分类情况,说说原因

动手操作,进一步了解分类的要求

结合语言领域,达到课程的整合

进一步知道分类的要求

三、幼儿使用《幼儿画册》进行巩固练习。

引导幼儿看《幼儿画册》,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让幼儿把图标上的东西分送给各个人,看看他们每人应该用哪样东西。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述清楚。

三、幼儿使用《幼儿画册》进行巩固练习。

引导幼儿看《幼儿画册》,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让幼儿把图标上的东西分送给各个人,看看他们每人应该用哪样东西。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述清楚。

幼儿说说玩具和标记是否一样。带领幼儿体验玩具找到“家”的快乐。
七、教学反思:

现在的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从小就娇生惯养,什么事都让家长代劳,因此让幼儿养成了很多坏习惯。 比如,玩玩具时扔的到处都是。小班的孩子,由于其年龄特点,教学活动宜生活化、娱乐化,让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中受到教育,养成好习惯。所以这次的教学活动,我主要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起来的。在活动中,幼儿兴趣高涨,每个幼儿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操作过程中,多数幼儿能按要求给玩具找家。但还是有少部分幼儿还不能正确的给玩具分类,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多引导他们,久而久之他们也就会了。玩具是每个幼儿最爱不释手的,通过这节课,让小朋友换位思考,感受到乱扔玩具会使玩具很伤心的。让幼儿玩玩具,熟悉幼儿里的玩具,让幼儿实际操作,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玩完玩具之后就应该把玩具送回家去,不然玩具会感到孤单的。这样,幼儿就会爱护玩具了,继而培养幼儿能收拾玩具的习惯,不乱扔,不乱放。

文档

小班数学活动《宝宝送物品》

小班数学活动《宝宝送物品》二、教学目标:1.按物体的关联性将常见的物品归类。2.增进宝宝与家长的情感。3.乐意参加数学操作活动,初步感受到活动的有趣。三、教学准备:手套(男女手套各一)、拐杖、老花镜、公文包、不同款式的茶杯(传统式的茶杯、印花的宝宝杯、咖啡杯等)各一,《幼儿画册》。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按物体的关联性将常见的物品归类。难点:知道将物体的关联性与常见的物品归类的原因。如:为什么将拐杖送给爷爷?五、教学方法与手段:直观教学法操作法提问谈话法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初稿教师活动修改幼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