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三年级音乐《我是小音乐家》教学设计 | ||
作者及工作单位 | 何春玲 北四平中心小学 | ||
教材分析 | |||
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简练、富有童趣的美国儿童歌曲。歌曲生动地表达了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共同心声“我是小音乐家”。歌曲为2/4拍,一段体结构,弱起节拍贯穿全曲。第一乐句从弱起开始,四度跳进旋律上行,继而下行,曲调流畅,情绪欢悦,即刻点明了主题“我是小音乐家”。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仅在节奏上作了紧缩的变化。第三乐句的五度跳进和“ ”节奏的连读出现,级进的旋律配以乐器演奏时发出的象声词使得歌曲的情绪欢快而又热烈。第四乐句突出了“跳、唱”二字,把孩子们尽情欢唱的情绪推向高潮。最后再现了第三乐句的旋律,歌曲在充满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 |||
学情分析 | |||
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多的音乐学习,已初步积累了浅显的基础乐理知识,能认识简单的简谱和节奏。对音乐也有了较好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学生的音乐表现欲和创作力正处于高峰时期,是表演唱歌曲教学的最佳时期。但我们毕竟是农村学校,学生流动性强,接触的音乐有限,音乐素质也参差不齐。这给我们的音乐课堂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更能考验音乐教师应变能力,对课堂的能力。 | |||
教学目标 | |||
1、在演唱歌曲《我是小音乐家》的过程中,体会做小音乐家的乐趣。 2、激发学生在完整演唱的基础上大胆表演及模仿乐器演奏。 3、让学生简单了解歌词中唱到的伦敦、柏林、巴黎,吉他、提琴、法国号的相关知识。 |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
教学重点:能够带表演地演唱,同时还要了解、熟悉歌曲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唱好弱拍起唱的部分。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一、课前准备
|
| 请文娱委员带大家唱几首英文歌曲。如:《新年好》
| [设计意图:简单的英文歌曲为课堂创设情景,又达到练声的效果]
|
二、聆听模仿,导入新课 | 1、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唱的英文歌可真好听,有几位外国的小音乐家听了也想加入我们的队伍,大家欢迎吗? 师:可是,这几位小音乐有点调皮。想让我们听他们的声音,猜猜他们是谁。我们能接受挑战吗? 师:听,第一位小音乐家来了。(播放了一段《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小提琴协奏曲片段,学生很快猜准答案) 师:对!(出示小提琴)就是它,谁知道它是怎么演奏的? (请一学生上台模仿后,教师再次给音乐,大家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演奏”。) 2、师:第二位小音乐家是谁呢?(播放吉他演奏的声音) 师:那么你知道吉他是怎样演奏的吗?谁能模仿吉他的演奏姿势? 3、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猜最后一位?(播放圆号音乐片段,对于圆号的音色,学生可能会出现一脸的茫然) 师:你们认为这件神秘的乐器是属于吹、拉、弹的哪一种? 师:这种乐器采取吹奏的演奏方式,它起源于古代的猎号……(教师可以简单介绍圆号的来历,同时出示实物或模型) | 生:欢迎。 生:能! 生:这是小提琴。 生:这是吉他的声音!(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可以提示直接出示实物或模型) (学生开始有模有样地摆出吉他的演奏姿势。 ) (生讨论) | [设计意图: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引起欣赏注意,调动学生演奏乐器的才能,唤起学唱的愿望。而把小提琴提前出示,一方面减轻了欣赏难度,另一方面为课堂营造气氛] |
三、感受节奏,解决难点 | 师:这三位小音乐家看见大家的表现这么棒,还想考考大家。我们…… 1、师:请看题。(课件出示:你们能把我们的声音有节奏的念出来吗? X X X X X | X X X X X| 勃隆 砰 砰砰 勃隆 砰 砰砰 地隆 砰 砰砰 地隆 砰 砰砰 嘟隆 砰 砰砰 嘟隆 砰 砰砰 X X X X X | X X X X X | 勃隆 砰 砰砰 勃隆砰 砰 砰 (吉他) 地隆 砰 砰砰 地隆砰 砰 砰 (提琴) 嘟隆 砰 砰砰 嘟隆砰 砰 砰 (法国号) (如果生不能自己完成,教师给予示范。) 2、当学生掌握好了节奏,教师不动声色的进入下一张幻灯: 0 X X | X X X X X | X X X X X| 勃隆 砰 砰 砰 勃隆 砰 砰 砰 勃隆 地隆 砰 砰 砰 地隆 砰 砰 砰 地隆 嘟隆 砰 砰 砰 嘟隆 砰 砰 砰 嘟隆 X X X X X | X X X | 砰 砰 砰 勃隆 砰 砰 砰 砰 砰 砰 地隆 砰 砰 砰 砰 砰 砰 嘟隆 砰 砰 砰 师:看起来怎么不一样了。 (根据学情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先从四分音符入手。) 师:那么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在时值上有什么不同? 3、师:这三位朋友看着大家这么厉害,想加大难度了。(出示:唱一唱 0 5 4 | 3 3 3 4 3 | 2 2 2 5 4 | 勃隆 砰 砰 砰 勃 隆 砰 砰 砰 勃 隆 地隆 砰 砰 砰 地 隆 砰 砰 砰 地 隆 嘟隆 砰 砰 砰 嘟 隆 砰 砰 砰 嘟 隆 3 3 3 4 3 | 2 2 2| 砰 砰 砰 勃 隆 砰 砰 砰 砰 砰 砰 地 隆 砰 砰 砰 砰 砰 砰 嘟 隆 砰 砰 砰 师:他们出的这道难题难在哪儿呢? 师通过琴让学生感受不同,在让学生视唱。(方法有男女对唱,师生对唱,比赛唱,个别唱等) | 生:接受挑战。 生:先拍节奏,在结合节奏念歌词。 生:前面多了一个休止符。 (大家趁机学习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 生:四分休止符停顿的时间要比八分休止符长一倍。(生可以演示时间的长短) (生仔细观察后会指出: 5与4 的不同。) 学生视唱。(方法有男女对唱,师生对唱,比赛唱,个别唱等) | [设计意图:通过几条由易到难的节奏练习,使学生很容易地体验并获得节奏感,使学习变得自然和轻松] |
四、动静结合,学习歌曲 | 师:看了我们的表现,他们要送给大家一个称号:小音乐家(板书)让我们也自豪的喊出…… 师:看到大家这么自信,他们又忍不住给我们出难题了。我们当然是…… 师:那就让我们听听他们带来的歌曲,说说他们分别来自哪个国家? 1、第一遍聆听 (播放课件,在伦敦、巴黎、柏林三地风光照片背景衬托下,聆听本课音乐,让学生带着问题倾听音乐。) 师:谁能把屏幕上歌曲中出现的乐器名与地名正确地连接在一起?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可以清唱歌曲的前半部分,让学生在无伴奏演唱中感受歌曲的节奏以及加深学生对于歌曲中三段歌词的记忆,有助于表演。)(课件展示,了解背景) 2、第二遍聆听 师:小音乐家们,这些朋友在演奏时候的心情怎么样?在歌曲中找找它们的声音吧! 3、第三遍聆听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来接唱描写他们声音的部分。 师:哪些地方会接不好?(采取讲解加示范来解决) 4、第四次聆听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来轻声的唱唱整首歌吧! 师:你们有需要别人帮忙的地方吗?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逐个解决。 (1)开头很难。(每句的开始都是第二拍的后半拍起唱,老师放慢速度,通过范唱,打拍子进行提醒。) (2)容易唱错的:5 3 1 | 2 1 | 唱 啊 跳 啊 5 3 1 | 2 1 | 唱 啊 跳 啊(通过范唱和比较唱) (3)前十六和后十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声音的位置和气息) 5、完整演唱歌曲。 6、表演唱(加入拍手动作及乐器模仿的动作,或者也可以按顺序跟老师走出位置围成一个大圈,进行表演。并请三位表现最好的同学当乐手,带领大家表演) | 生:我是小音乐家。(补充板书:我是) 生:接受挑战。 学生们争先恐后举手回答 (学生很快找到。) (学生边听边接唱) 生:最后一句。 (学生边模仿演奏边唱) | [设计意图: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参与歌曲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及表现力。] |
五、编创歌曲 | 1.师:这节课我们结交了三位外国的小音乐家——乐器朋友,他们也很想认识我们中国的乐器朋友。你们能介绍给他们吗? 2.根据学生的回答。追问,你能像歌曲中的小音乐家一样把他唱出来吗? 如:笛子。出示笛子,教师演奏。可以提示学生根据《一支短笛轻轻吹》来编歌词。
2、小结:同学们,经过了我们的共同努力,不仅完成三位外国朋友小音乐家的挑战,还把我国的乐器朋友介绍给了外国朋友,真是了不起啊!现在,唱起我们自己编排的歌曲走出教室,让其他同学也来分享我们的快乐! |
生:能。 学生分小组进行编创。 上台展示。
(学生唱着歌离开音乐室) | [设计理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享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 |
板书设计 | |||
我是小音乐家 笛子 无锡 嘀隆 砰 砰 砰 二胡 东北 咚隆 砰 砰 砰 …… (根据学生表现情况而定)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评价方案: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是,歌曲的演唱,二是,节奏的准确,三是,能用上感情演唱。四、歌词的创编。2、小组评价:同学学生相互评价,达到学生相互的学习和促进。 | |||
教学反思 | |||
本次教学在设计上,我注重了情境的创设,将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及歌曲以“挑战小音乐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学习和创作。 1、注重创设情境 本次教学设计,以在“挑战小音乐家”的情境中展开音乐的学习。我首先用“唱唱英文歌曲”作为课前准备,融音乐与生活为一体,唤起学生的已有的情感体验。教学一开始,我创设了第一个挑战“听音辨人”的情境,我和学生们一起听赏三种乐器的演奏片段,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乐曲力度、速度的变化。再以第二次挑战为契机,通过有易到难的视唱来认识本课的主旋律,解决本课的难点。然后用美丽的画面把学生带进歌曲,引导学生把自己听到的,在生活中感受到的音响用语言表达出来,顺利完成第三次挑战。最后自然引入到创编活动,这个活动,不是为创编而创编,而是很自然的从外国引到让中国,让中国的乐器也唱起歌来。最后,同学们唱着自己的创编的歌走出教室。这种课已结束而情境没结束的宽松、美好的课堂,学生当然会学得投入。 2、注重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 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要求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和鼓励者,学生才是在这一堂课的主人。因此不管是歌曲动作的设计,还是节奏的创编,到进一步打开思路,自编歌词,都是学生自然生成的自我尝试和探究欲望,最终达到在实践中即巩固了本课的节奏内容,拓展了学习,又感悟到了音乐迷人之目的。 3、注重创造力的培养 在创编活动中,我通过学生互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动”等要素,让学生去体验音乐的情绪。自由创编时间一过,大家争着要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小手举得高高的,脸也兴奋得红扑扑的,我想,这就是我要看到的------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一直努力创设一种非常宽松、活泼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轻松的语言,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自由充分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一种放松的、活跃的心里状态,因此整堂课中,充分体现出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使他们学得开心、学得主动。 不够好的地方: 在课堂中,我精心设计了通过听、说、唱、想等多项活动来熟悉歌曲,解决难点。所以,第三乐句的难点,我通过第二环节,已在拍拍、说说、再唱唱活动时自然解决,效果很好;可后半拍起拍的难点,落实情况还可以。一字多音的乐句,处理最不好,尽管我进行了多次范唱,节奏仍有错误,经评课后发现,只要“跳呦”的中间板书加一个“哦”,变成跳(哦)呦,这个问题马上就迎仞而解了。今后我在这些点上要更多抓住音乐的特点,比方说:可以从音乐带给我们的情绪入手,想想高兴的时候是怎样喊的?来学老师的方法试试看,这样很简单地唱两遍,也就解决了节奏问题。通过这次课,我意识到了:首先教师不要把问题想得很复杂,不必要把理论的东西分析得很透彻,应该多想想怎样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有趣,这样的课一定会更受到学生们的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