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化学和数学中考真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09:51:29
文档

化学和数学中考真题

15.(4分)(2013•淮安)A~F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如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未全部标出.已知: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B在常温下为液态,F是黑色粉末.(1)B→D是放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2)C→E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3)写出E→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Fe2O3+3CO2Fe+3CO2;(4)写出E物质的另一种用途燃料.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框图
推荐度:
导读15.(4分)(2013•淮安)A~F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如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未全部标出.已知: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B在常温下为液态,F是黑色粉末.(1)B→D是放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2)C→E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3)写出E→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Fe2O3+3CO2Fe+3CO2;(4)写出E物质的另一种用途燃料.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框图
15.(4分)(2013•淮安)A~F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如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未全部标出.已知: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B在常温下为液态,F是黑色粉末.

(1)B→D是 放热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C→E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化合 反应;

(3)写出E→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

(4)写出E物质的另一种用途 燃料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则A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是液态,则B是水,C是二氧化碳,水能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则D是氢氧化钙;二氧化碳能与灼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则E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还原金属氧化物;红棕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铁,则生成的F是铁,据此解答.

解答:解: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则A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是液态,则B是水,C是二氧化碳,水能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则D是氢氧化钙;二氧化碳能与灼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则E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还原金属氧化物;红棕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铁,F是黑色粉末,则生成的F是铁,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1)B→D是氧化钙与水反应,此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填:放热;

(2)C是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是化合反应,故填:化合;

(3)E是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填:Fe2O3+3CO2Fe+3CO2;

(4)一氧化碳还具有可燃性,能用作燃料,故填:燃料.

点评: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根据题干叙述,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推断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6分)

16.(5分)(2013•淮安)根据如图所示装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锥形瓶 ;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

(3)实验室用B、E、C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则E中应盛放的试剂是 浓硫酸 ;

(4)实验室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时开始收集;

(5)E装置中充满水时,也可以作为氧气的收集装置,则氧气应从 b 端通入(填“a”或“b”).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气体的干燥(除水);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熟练掌握常见的化学仪器名称和用途;

(2)根据A装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品及反应原理;

(3)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氧气;

(4)根据用排水法收集的注意事项分析最佳的时机;

(5)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分析进气口.

解答: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2)A装置的特点适合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3)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氧气,因此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则E中应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合适时机是: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收集,以防收集的氧气不纯;

(5)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因此氧气从短管进入,把水从长管排出进行收集;

故答案为:(1)锥形瓶;

(2)2KMnO4K2MnO4+MnO2+O2↑;

(3)浓硫酸;

(4)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5)b.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制气体的依据以及气体的干燥和除杂、实验的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本题型要充分利用题目给出的信息,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分析.
 

17.(5分)(2013•淮安)牙膏中常用碳酸钙、二氧化硅等物质作为摩擦剂.某同学对牙膏中摩擦剂碳酸钙的含量进行探究.

【实验原理】测定C装置中生成的BaCO3沉淀的质量,通过计算确定牙膏中CaCO3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CO2+Ba(OH)2=BaCO3↓+H2O,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

【实验装置】

根据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2)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有:①搅拌B、C 中的反应物,使其充分反应;② 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完全被氢氧化钡溶液吸收 ;

(3)从C中过滤出BaCO3沉淀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漏斗 和玻璃棒;

(4)实验中准确称取三份牙膏样品,每份4.0g,进行三次测定,测得生成BaCO3的平均质量为1.97g.则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 25% ;

(5)若没有A装置,直接通入空气,则测得CaCO3的质量分数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气体的净化(除杂);盐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碳酸钙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控制好相关量是做好实验的基础;

过滤可以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装置B中,盐酸能和碳酸钙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2)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可以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完全被氢氧化钡溶液吸收.

故填: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完全被氢氧化钡溶液吸收.

(3)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故填:漏斗.

(4)由CaCO3+2HCl═CaCl2+H2O+CO2↑、CO2+Ba(OH)2=BaCO3↓+H2O可知,CaCO3→BaCO3,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BaCO3,

100    197

X      1.97g

=

X=1.00g,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25%.

故填:25%.

(5)若没有A装置,直接通入空气,则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中,被氢氧化钡吸收,从而导致生成的沉淀偏多,计算出的碳酸钙偏多,最后求出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大.

故填:偏大.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规范性,计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时要注意不能漏掉×100%,这是比较容易忽略的问题.

 

18.(6分)(2013•淮安)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酸、碱、盐性质后,通过实验对碱的化学性质进行验证和总结,如图所示(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Ca(OH)2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Ca(OH)2溶液呈 碱性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红色褪去,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CaCl2、HCl (酸碱指示剂除外);

(3)丙同学根据反应③得出结论:实验室存放碱溶液时需 密封保存 ;

(4)丁同学将Na2CO3溶液加入Ca(OH)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静置后发现: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CaCl2、NaCl (酸碱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NaOH ;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应该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向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如果变红,说明含有氢氧化钠,如果不变色,说明没有氢氧化钠 .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来源:Z.xx.k.Com]

专题:

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1)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2)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还需要考虑盐酸过量问题;(3)根据碱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要密封保存;(4)两种溶液混合时,首先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盐酸再与碳酸钙反应考虑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由于氯化钙、氯化钠都是显中性,所以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向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即可.

解答:解:(1)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将酚酞试液滴入Ca(OH)2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说明Ca(OH)2溶液呈碱性;

(2)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含有氯化钙,因为盐酸过量,所以溶质中还含有氯化氢;

(3)由于碱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

(4)Na2CO3溶液加入Ca(OH)2溶液中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再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时,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由于最后溶液中含有碳酸钙沉淀,所以盐酸可能没有与碳酸钙反应,可能将氢氧化钠反应完了,也可能没把盐酸反应完;所以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CaCl2、NaCl;可能含有的溶质是NaOH;由于氯化钙、氯化钠都是显中性,所以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向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即可,向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如果变红,说明含有氢氧化钠,如果不变色,说明没有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1)碱性;(2)CaCl2、HCl;(3)密封保存;(4)CaCl2、NaCl;NaOH;向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如果变红,说明含有氢氧化钠,如果不变色,说明没有氢氧化钠.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判断方法是:先根据反应的生成物考虑,再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检验溶液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可以用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进行检验.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19.(6分)(2013•淮安)某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铁粉样品(含有少量不与稀硫酸反应的杂质),放入烧杯中,加入98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象,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是 0.2 g;

(2)样品中铁的质量是多少?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1)从图象可直接读出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

(2)利用氢气的质量可求出反应的铁和硫酸的质量,而后根据问题计算即可解答;

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是0.2g;

(2)设样品中铁的质量是x,反应的硫酸的质量是y

 Fe+H2SO4 ═FeSO4+H2↑

 56  98          2

 x   y           0.2g

x=5.6g  y=9.8g

故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0%

故答案为:(1)0.2;(2)样品中铁的质量是5.6g,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的根本点在于对反应图象的曲线进行分析,曲线的折点表示此时恰好完全反应.

文档

化学和数学中考真题

15.(4分)(2013•淮安)A~F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如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未全部标出.已知: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B在常温下为液态,F是黑色粉末.(1)B→D是放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2)C→E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3)写出E→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Fe2O3+3CO2Fe+3CO2;(4)写出E物质的另一种用途燃料.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框图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