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水土流失的治理2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09:51:36
文档

水土流失的治理2

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案例东方红中学马志龙【课标】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活动】调查本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危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保护治理措施。【学习目标】1、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了解我国水土流失的状况,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3、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
推荐度:
导读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案例东方红中学马志龙【课标】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活动】调查本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危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保护治理措施。【学习目标】1、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了解我国水土流失的状况,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3、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
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案例

东方红中学      马志龙

【课标】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活动】调查本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危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保护治理措施。 

【学习目标】 

1、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了解我国水土流失的状况,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3、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 

【重点与难点】 

重点:1、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难点:1、认识水土流失的治理与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 

   黄土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面积大约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三十分之一。这里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角度来看,黄土高原具有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又有生态环境脆弱的劣势。特别是近几千年的农业历史,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例子是这里长期的广种薄收,陡坡开垦,过度放牧和樵采,再加上黄土地貌和半干旱气候等自然特点,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6.1水土保持的地理背景

位置与范围:

师:利用投影展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图,让学生观察并指出这个跨省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生:观察思考得出结论: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至长城,跨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大部分地面被厚层黄土覆盖。)

师:给予评价、激励、赞扬

师:展示一组黄土高原景观图,让学生观赏

提问:为什么一看到图片就知道这里是黄土高原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

(生:思考、回答,因为那里有厚厚的黄土)

师追问:这么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

组织学生做活动,讨论“风成说”的科学性

(学生看“黄土形成示意图”和讨论支持“风成说”几方面的证据,初步认定“风成说”是有一定科学性的,得出结论:黄土高原是风吹来的)

知识拓展:进一步提出要求

师问:黄土高原的形成除了“风成说”外,还有哪些学说?请同学们课下搜集,下节课再来交流。 

  脆弱的环境:

  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自然环境条件不稳定,地质、气象灾害频繁和严重;

  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如乱砍乱伐森林,加重自然灾害发生的频度。

  黄土高原的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

  尖锐的人地矛盾:

  人口增长过快,垦殖历史悠久

  过度开垦和放牧引起生态、经济的恶性循环。

  6.2水土流失的治理

  水土流失的形成: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沟谷发育(塬梁峁沟)

  形成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而且人为原因为主

  自然因素:气候——暴雨集中在七、八月份

  地形、土壤——高原地形、土质疏松

  植被——较少

  人为因素(主要原因):植被的破坏(樵采、毁林开荒)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开矿、工程建设

  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农业结构调整,治理与开发并重

  压缩农业用地,运用现代技术,做好水土保持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轮封轮牧,保护草场

  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力求做到水不下塬,泥不出沟

  重点:

  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措施: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并用

  方针: 

  保源。平整土地——渗水; 营造护田林; 充分利用水资源——实施喷灌、滴灌技术。

  护坡。修梯田; 封坡育林育草——涵养坡面径流。                             

固沟。打坝建库、拦泥蓄水;防护林、拦截泥沙。

  一提起黄土高原,人们总会想起千沟万壑的景象,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形成这种现象的呢?

(生思考回答:水土流失)

展示资料:师利用投影展示一些有关水土流失的资料。通过一些相关数据说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严重性

提问: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为什么极易流失?

师:引导学生读“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图片及相关文字内容,并结合活动栏目让学生分组分析归纳该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填写下表:

 

黄土

高原

地区

水土

流失

原因

地形特点 
气候特点 
植被特点 
黄土特点 
人为

因素

 
师:指正并进行评价

知识拓展:我国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除黄土高原以外,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还有哪些?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读“中国水土流失的分布”图,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① 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有哪些?

② 这一类地区分布在哪些地形区内?又在第几级阶梯上?

③这一类地区降水量在哪个范围内?

(学生读图思考回答问题,形成结论:在湿润、半湿润的一些崎岖不平、千沟万壑的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师:水土流失会造成什么后果?

① 水带走了什么?

② 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

③ 两种土哪个肥沃?

④ 这样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

⑤ 水流走之后,留下了什么?

⑥  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⑦ 水带着泥沙流向了何处?它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以上问题,并逐一解答,充分认识水土流失带来的严重后果)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帮助解答,形成一致意见: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如何防止水土流失呢?请同学们课下搜集一些治水土流失的材料,下节交流)

课堂小结:

与学生一起回忆本节所学内容

点评:①.每一教学环节,都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②注重对学生激励评价,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③问题的设计解决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教学实施过程

师:前面我们认识黄土高原地区的位置范围及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今天我们再来认识这个跨省区域的生态环境,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是怎样的呢?是十分脆弱的.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文,指出这里生态环境脆弱的表现.(学生:看课文回答问题得出结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追问:造成这种脆弱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生思考回答:一是地形,二是气候)

再问:刚才提到黄土高原地区自然灾害频繁?主要是什么自然灾害?

重读课本“黄土高原的自然灾害”图及文字资料,指出旱涝灾害是本地区主要自然灾害。

过渡:为什么旱涝灾害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呢?组织学生做活动,以定西的气候统计资料为例,认识黄土高原地区的旱涝灾害。

学生分成4个人一组,先让学生在图中找到定西的位置,然后讨论定西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特征,定西1991~1997年年降水量变化及定西1951~1991年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得出结论:定西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教师评价各组发言并总结,定西的情况就代表了黄土高原。

过渡: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在经受人类活动的破坏后,很难恢复,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教师展出“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让学生分析、讨论如何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措施。                                           课后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觉得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不能光备课本,同时还得备学生,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备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为解决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应做到以下几点:

1.解学生的认知特点。高中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能力较强,但他们不满足于了解是什么,而对于为什么更有兴趣。

2.了解知识点在全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分解知识点,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3.熟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根据各知识点的不同特点,应用不同的平面或动画技术来帮助同学们理解。

4.从实际出发,用所学知识解决或认识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与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与运用。                                                                

文档

水土流失的治理2

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案例东方红中学马志龙【课标】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活动】调查本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危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保护治理措施。【学习目标】1、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了解我国水土流失的状况,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3、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原理。【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