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08届高三四校联考语文试卷联考及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09:51:37
文档

2008届高三四校联考语文试卷联考及答案

2008届四校第一次联考期中考试语文科试卷(2007.11)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第I卷(选择题共21分)一、(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在传统哲学思想中,儒家与道家所提倡的天道与人道的合一都是一种单向度的合一。儒家关注的焦点是社会人伦道德问题,重视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从整体上说忽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关注的焦点是自然的法则,重视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主要把人作为一种自然的存在,并从否定现实社会文化道德的角度来否定人作为社会存在的属性。实际上,
推荐度:
导读2008届四校第一次联考期中考试语文科试卷(2007.11)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第I卷(选择题共21分)一、(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在传统哲学思想中,儒家与道家所提倡的天道与人道的合一都是一种单向度的合一。儒家关注的焦点是社会人伦道德问题,重视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从整体上说忽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关注的焦点是自然的法则,重视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主要把人作为一种自然的存在,并从否定现实社会文化道德的角度来否定人作为社会存在的属性。实际上,
2008届四校第一次联考期中考试

语文科试卷(2007.11)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总分15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21分)

一、(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在传统哲学思想中,儒家与道家所提倡的天道与人道的合一都是一种单向度的合一。

儒家关注的焦点是社会人伦道德问题,重视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从整体上说忽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关注的焦点是自然的法则,重视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主要把人作为一种自然的存在,并从否定现实社会文化道德的角度来否定人作为社会存在的属性。 

实际上,人的存在具有多质性。最基本地说,人既是自然的存在又是社会的存在,同时又是一种自由的存在。在对待社会的关系上,人既有认同的需要,也有个性张扬以及价值判断的需要;在对自然的关系上,人既有与自然相融而和睦相处的需要,又有改造自然的需要。这些方面都是对立统一的。所以,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双向度的或多向度的而不应是单向度的。人作为自由的存在,其自主性的选择和活动是最本质的东西。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通过自身的选择和活动去创造合乎目的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任何既定的文化和文明的成果,都只是人的创造物,是人本质的表现。乃至于自然万物都深深地印上了人类选择与活动的印迹。所以,儒家用道德性来否定人的自然本性,道家用自然本性来否定人的社会属性,都是对于人的丰富本质和自由本性的片面化乃至否定。

因而,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扬弃儒家的模式,又要扬弃道家的模式。在重视人与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统一的同时,以尊重和发挥人的自由本性为出发点,重新定位现代教育的价值。一是要确立人的主体地位。把人作为适应性、选择性与创造性的统一体,立足于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双向度的关系。二是建构认同和帮助个体自主选择的教育环境。承认受教育者选择的能力和权利,重视个体自觉的道德实践与价值判断,把外在个体的社会伦理规范定位在指导性功能上,通过受教育者自主的选择和教育者的指导性影响来实现社会规范向个人规范的转化。                  (选自《传统教育哲学问题新释》,有删节)

1、下列对“人的存在具有多质性”含义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的存在具有多种存在的本质和属性。

B、社会对人有多种认同和选择需要。

C、自然与人的关系既有对立又有统一。

D、自主选择是人存在的最本质的特征。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文指出儒道哲学的弊端,论述人的丰富本质和自由本性,从而提出现代教育价值的主张。

   B、文中以人的存在多质性和现代教育为例,辩证分析了我国传统教育无视人的主体地位的弊病。

   C、现代教育要扬弃儒道模式,以尊重和发挥人的自由本性为出发点,重视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D、现代教育的价值既要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又要构建认同和帮助个性自主选择的教育环境。

二、(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人工涡流”帮飞机节油

机翼四周的特殊涡流最多可节省15%燃油。

每年仅德国汉莎公司就要为燃油支付大约30亿欧元。这样庞大的支出以及燃料成本不断上升的趋势使得节省1%的燃料就可以省下百万元的成本。斯图加特大学的笔者目前承诺,沿机翼和尾翼有针对性地制造一种特殊的空气涡流可以立刻节省15%的能源,同时保持功率不变。原因是这种涡流可以使飞机的摩擦阻力明显减小。

    斯图加特大学的拉尔夫·梅辛及其同事借助超级计算机的巨大运算能力模拟了飞机在飞行当中机翼四周的空气涡流。涡流越无序,摩擦阻力越大,因而耗油也就越高。梅辛等研究者更仔细地观察了紧邻机翼边界的薄层。在这个薄层内,空气的速度根据物体速度来调整。

研究人员发现,飞机表面的微小细孔能够防止讨厌的紊流产生。通过这些孔,边界层的空气被不断吸走,从而使气流长时间保持均匀的片状。现在,研究人员借助电脑摸拟手段找到了一种能够再次大幅度提高吸力的孔洞排列方式。采用这种排列方式可以产生紧密相连的“良性”涡流,它会压制有害的涡流,从而避免或延迟湍流的产生。据初步统计,采用这种方式最多可节省15%的燃料。

研究者认为,这一技术也可以用于风力发电。梅辛及其同事现已为该技术申请了专利。

3、下列对“人工涡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飞机在飞行当中机翼四周的空气涡流。

   B、沿机翼和尾翼有针对性地制造的一种空气涡流。

   C、利用特殊的孔洞排列方式,在飞机飞行过程中沿机翼和尾翼形成的长时间保持的均匀片状的空气涡流。

   D、借助孔洞排列方式吸收紊流,从而在机翼和尾翼表面形成的可以节约15%的燃料的空气涡流。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紧密相连的人工涡流可以避免或延迟湍流的产生,从而减小摩擦阻力。

   B、整齐的孔洞排列方式,可以大幅度提高飞机吸走有害涡流的能力。

   C、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紧邻机翼的空气薄层难以避免有害涡流的产生。

   D、利用特殊的孔洞排列方式制造出人工涡流,飞机可以节省至少15%的燃油。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其先自北海徙关中,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庶子,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地,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 ,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按交州刺使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余人。累转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童自归家取白衫,家同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史部侍郎。其年,进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朕昔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寻迁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复历兵部、度支、隶部三尚书。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湖州刺史。卒官,年六十。

(节选自《旧唐书·唐临传》)

5、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谄事太子勇诛死                       坐:获罪。

B、临少与兄皎具有令名                     令:美好。

C、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请假:请求休假。

D、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为狱:主掌讼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B、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     西伯,伯也,拘于羑里

    C、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地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以畴昔相委,故受卿此任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临要求囚狱们春耕之后回到监狱,这些囚犯感激唐临的宽容与体恤,果然按要求的时间全都自觉回到狱中。

B、唐临曾侍奉太子李治(唐高宗),高宗即位后,念其忠诚,提拔他为大理卿。

C、唐临宽以待人,明于断狱,勇于任事,生活俭朴。

D、本文作者侧重表现唐临刚正不阿、为官清廉的一面,对其功高贵薄、晚年被贬的遭遇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第Ⅱ卷 (共129分)

四、(32分)

8、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齐物论》

[注]蘧蘧然:惊惶的样子。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3分)

答:                                                             

②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3分)

答:                                                                        

(2)庄子在文中所说的“物化”指什么?他在文中提出什么主张?(4分)

答:                                                                          

                                                                               

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五)

元稹

伴客销愁长日饮,偶然乘兴便醺醺。怪来醒后旁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

[注]元和四年(809)七月,元稹的结发妻子韦丛去世,死时年仅二十七岁。妻子去世后,元稹陆续写了许多悼亡诗。这首诗是在元和六年春写的。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形象?传达了诗人什么感情?(3分)

(2)在表达技巧方面,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3分)

10、默写(6分)

(1)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②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2)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课文原文填写。

    ③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同样是菊花,在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看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而在领袖笔下则是“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                   。”(《采桑子·重阳》)    

    ④杜甫《旅夜书怀》诗中描绘雄浑阔大境界的两句是:             ,            。  

11、简答题(任选两题,每题100字左右)(10分)

(1)“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出自《三国演义》刘备在长坂坡一役中痛摔襁褓中的独子刘禅的情节。你认为作为三国中的蜀国之主,小说中的刘备究竟是真仁还是假义呢?或者你还有其它看法?请再结合小说中的其他情节谈谈你的观点,并加以分析。

(2)按中国的传统,父亲教训子女甚或动手打几下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像贾政那样下毒手想置儿子于死地的父亲却是罕见的。请简述贾政毒打宝玉的根本原因。

(3)请说说《堂吉诃德》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4)请简述《巴黎圣母院》中加西莫多最打动你心灵的一个场面。

五、(17分)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

时   间

沈从文

①一切存在严格地说都需要“时间”。时间证实一切,因为它改变一切。气候寒暑,草木荣枯,人从生到死,都不能缺少时间,都从时间上发生作用。

②常说到“生命的意义”或“生命的价值”。其实一个人活下去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不过占有几十个年头的时间罢了。生前世界没有他,他无意义和价值可言的;活到不能再活死掉了,他没有生命,他自然更无意义和价值可言。

③正仿佛多数人的愚昧与少数人的聪明,对生命下的结论差不多都以为是“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是活个几十年”,因此都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活下去等待死,死后让棺木来装殓他,黄土来掩埋他,蛆虫来收拾他。

④生命存在的解释即如此单纯,“活下去,活着,倒下,死了”,未免太可怕了。因此次一等的聪明人,同次一等的愚人,对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找出第二种结论,就是“怎么样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虽更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然而生活得失取舍之间,到底就有了分歧。这分歧一看就明白的。大别言之,聪明人要理解生活,愚蠢人要习惯生活。聪明人以为目前并不完全好,一切应比目前更好,且竭力追求那个理想。愚蠢人对习惯完全满意,安于现状,保证习惯。(在世俗观察上,这两种人称呼常常相反,安于习惯的被称为聪明人,怀抱理想的人却成愚蠢家伙。)

⑤两种人即同样有个“怎么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的打算,要从人与人之间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即或择业相同,成就却不相同。同样想征服颜色线条作画家,同样想征服乐器音声作音乐家,同样想征服木石铜牙及其他材料作雕刻家,甚至于同样想征服人身行为作帝王,同样想征服人心信仰作思想家或教主,一切结果都不会相同。因此世界上有大诗人,同时也就有蹩脚诗人,有伟大家,同时也有虚伪家。至于两种人目的不同,择业不同,即就更容易一目了然了。

⑥看出生命的意义同价值,原来如此如此,却想在生前死后使生命发生一点特殊意义和永久价值,心性绝顶聪明,为人却好像傻头傻脑,历史上的释迦,孔子,耶稣,就是这种人。这种人或出世,或入世,或,或复古,活下来都显得很愚蠢,死过后却显得很伟大。屈原算得这种人另外一格,历史上这种人可并不多。可是每一时代间或产生一个两个,就很像样子了。这种人自然也只能活个几十年,可是他的观念,他的意见,他的风度,他的文章,却可以活在人类的记忆中几千年。一切人生命都有时间的,这种人的生命又似乎不大受这种。

⑦话说回来,事事物物要时间证明,可是时间本身却又像是个极其抽象的东西,从无一个人说得明白时间是个什么样子。时间并不单独存在。时间无形,无声,无色,无臭。要说明时间的存在,还得回过头来从事事物物去取证。从日月来去,从草木荣枯,从生命存亡找证据。正因为事事物物都可为时间作注解,时间本身反而被人疏忽了。所以多数人提问到生命意义同价值时,没有一个人敢说“生命意义同价值,只是一堆时间”。

⑧“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个真正明白生命意义同价值的人所说的话。老先生说这话时心中的寂寞可知!能说这话的是个伟人,能理解这话的也不是个凡人。目前的活人,大家都记得这两句话,却只有那些从日光下牵入牢狱,或从牢狱中牵上刑场的倾心理想的人,最了解这两句话的意义。因为说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同懂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异途同归,完全是为事实皱眉,却胆敢对理想倾心。

⑨他们的方法不同,他们的时代不同,他们的环境不同,他们的遭遇也不相同;相同的是他们的心,同样为人类向上向前而跳跃。

                                                             一九三五年十月

12、阅读第⑧段画横线的句子“完全是为事实皱眉,却胆敢对理想倾心”,然后回答问题。

   (1)“皱眉”“倾心”在文中分别是什么意思?(4分)

   答:                                                                      

                                                                             

   (2)试比较一下“皱眉”与“倾心”两词语在表达方面的不同。(3分)

   答:                                                                         

                                                                               

13、根据全文内容,归纳概括出三种不同的人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下的三种不同的结论。(6分)

   答:                                                                        

                                                                                

14、作者在全文中一直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却用“时间”作题目,你认为是否恰当?为什么?(4分)

答:                                                                         

                                                                                

六、(10分)

15、《水浒传》写武松打虎之前,有这么一段话:“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三碗不过冈’。”

    从现代商品经济的观点来看,“三碗不过冈”是绝妙的广告词。它究竟蕴含着酒店主人怎样的用心?请回答两点。(2分)

    答:(1)                                                                 

       (2)                                                                  

16、下面是在办公室接到一位学生的电话内容,你能根据的话推断一下,这位学生说了些什么吗?请补上。(3分)

哎!我就是。/什么问题,你说吧!/别着急,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出现

也是正常的。你已尽力克制,这就很好。我想还是我们当面谈谈,一起来解决这个问

题吧。

答:                                                                     

                                                                            

17、从中学所学古典诗词中举一个恰当的例子补写在下面画线处。要求所举例子引文正确,紧扣虚实关系,并有适当的分析,字数在100字内。(5分)

人们在分析艺术作品虚和实的关系时,常说:“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这一现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字面上是写景,但这景中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谊,是抒情。所写之景是实,所抒之情为虚。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

再如苏轼《江城子》中的“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作者与妻子伉俪情深,虽生死殊途而旧情难忘。积思成梦,悲喜交加,这是虚写。而实写则是梦醒后的悲伤。这样虚实结合,写出了诗人对亡妻思念之深之切之苦。

还比如                                                                   

                                                                               

                                                                              

七、(70分)

18、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作文。

一个酷爱芭蕾舞的女孩决定将跳舞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但她很想知道自己是否有这个天赋。于是,当一个芭蕾舞团来到女孩所居住的城市时,她跑去求见该团艺术教练。

女孩说:“我想成为最出色的芭蕾舞演员,但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这个天分。”

“你跳一段舞给我看看。”教练说。五分钟后,教练对女孩摇了摇头说:“不,你没这个条件。”

女孩伤心地回到家,把舞鞋扔到箱底后再也没穿上。多年后,她去看芭蕾舞演出,在剧院门口又碰到了当年的教练。她给教练看了自己家人的照片,并聊起现在的生活。她说:“有一点我始终不明白。您怎么那么快就知道我没有当舞蹈家的天分呢?”

“哦,你跳舞时我几乎没怎么看,我只是对你说了对其他所有人都会说的话。”

她气愤地叫道:“您的这句话毁掉了我的一生,我原本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舞蹈演员的!”

“我不这么认为,”教练反驳说,“如果你真的渴望成为一名舞蹈家,你是不会在意我对你说的话的。”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

2008届四校第一次联考语文答题卷(2007、11)

计分表

项目总分
赋分6分

6分

9分

32分

17分

10分

70分

150分

得分
第I卷(选择题 共21分)

1234567
第Ⅱ卷 (共129分)

四、(32分)

8、(10分)(1)①(3分)                                                 

②(3分)                                                                

(2)(4分)                                                                   

                                                                               

9、(6分)

(1)(3分)                                                                   

                                                                               

(2)(3分)                                                                   

                                                                               

10、默写(6分)

(1)①                                  。 ②                                 。

(2)③                                 ,                                  。

     ④                                ,                                 。

11、(10分)

题号(    )

题号(    )

五、(17分)

12、(1)(4分)                                                                      

                                                                             

   (2)(3分)                                                                         

                                                                               

13、(6分)                                                                        

                                                                                

14、(4分)                                                                         

                                                                               

                                                                                  

六、(10分)

15、(2分)(1)                                                                    

    (2)                                                                    

16、(3分)                                                                        

                                                                             

17、(5分)

2008届四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参

第I卷(选择题 共21分)

一、参:

     1、A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根据原文第三段第二句话可知,“人的存在”是有自然的存在、社会的存在、自由的存在等多种本质和属性的。B、C、D项都只答到其中的一种存在方式。)   2、B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B项“以……为例”说法不对,同时也没有“辩证分析我国的传统教育”。)

二、参:

   3、C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词语含义的能力。A、缺少限定,“人工涡流”应不包含紊流。B、特征不具体。C、从形成方式、存在的位置及形状等方面对“人工涡流”作出了准确界定,所以理解正确。D、“在机翼和尾翼表面”表述不准确。“节约燃油”是结果,不是本质特征。) 4、A (本题考查根据原文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B项文中并无“整齐”的信息。C项应说可能会避免有害涡流的产生。D项推断的依据在第四段第四句,结论也基本上符合全文主旨,但“至少”应为“至多”。)

三、参:

5、C(A 项,“坐谄事太子勇诛死”的意思是“谄媚地侍奉太子勇而获罪被杀”,“坐”有“犯罪”、“判罪”的意思。B项“有令名”即有美名,“令”意为“美好”。“为狱”,“为”动词,主管、执掌;“狱”法律、争讼之事。C项,“请假”在这里是“请求(唐临)暂时代理县令”的意思,从后文唐临的行事可以看出。“请假”是两个词,“假”当“代理”讲在文言中很常见。《新唐书·列传三十八》这样记载此事:“令移疾(称病),临悉纵归,与之约,如期还。”看来,当时是县令称病,让唐临代理自己的职务,唐临便将轻囚们暂时放回家处理农事。)

6、A(A项两个“且”都是副词,但前句意为“暂且”,后句意为“将要”。B项中两个“也”都是助词,表判断的语气。C项中两个“因”都是副词,意为“于是、就”。D项中两个“以”连接两个句子,都是连词,意为“因为”。)

7、D(A项在第一段中可找到依据:“临召囚悉令归家耕地,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B项的依据是高宗对唐临说的一席话。C项,选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唐临的为人:第一段主要表现他为政宽仁和勇于任事,第二段主要表现他生活简朴、宽以待人,第三段主要表现他明于断狱。D项,错误有三处:文中没有表现唐临的刚正不阿;尽管唐临晚年遭贬,但其一生还算得上“功高位尊”、极尽荣华;作者的态度十分客观, “对其功高贵薄、晚年被贬的遭遇寄予了一定的同情”,文中没有根据。)

文言文参考译文:

唐临,是京兆长安人,北周内史唐瑾的孙子。他的先祖是从北海迁移到关中的。他的

伯父唐令则,开皇末年担任左庶子的职务,(因为)谄媚地侍奉太子勇而获罪被杀。唐临和他的兄长都有好的名声。……他出任万泉县的县丞。万泉县有十几个犯了轻罪的囚徒,适逢春末下了应时的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暂且)放他们出狱,县令不允许。唐临说:“您如果有什么担心,我请求自己来承担罪责。”县令就让唐临代理自己的职务,唐临召来轻囚让他们都回家耕种,与他们约定,让他们按时回到囚系之地。轻囚们都感激唐临的宽容与体恤,一到约定时间,就都集合在一起,回到了监狱,唐临因为这件事而出了名。

唐临又升迁为侍御史,奉命出使岭外,复审交州刺史李道彦等审理的涉及三千余人的

冤案。后来累官转黄门侍郎,加封银青光禄大夫。唐临性情俭朴寡欲,不修宅第,服装用具都很简单朴素,对待他人十分宽容。他曾经想要去吊丧,让家僮回家取白色的衣衫,家僮拿了别的衣服,心中害怕,不敢呈给唐临。唐临察觉了这种情况,就派人把家僮召来对他说:“今天感觉呼吸不顺,不适合哀伤哭泣,刚刚让你去取白色的衣衫,就不要去了(暂且停止这件事吧)。”又曾经让人煎药,那人没按程序煎,唐临暗中知道了这件事的原因,说:“阴暗不适宜服药,应该马上把它丢弃了。”竟然没有张扬他的过错,唐临宽于待人到这种程度。

高宗即位,唐临任检校吏部侍郎。满一年之后,又升迁为大理卿。高宗曾经问唐临在

押囚犯的数目,唐临的回答很合皇帝的心意,皇帝高兴地说:“我曾经做太子时,你就侍奉我,我现在做皇帝,你又担任侍奉的职位,凭昔日的忠诚,所以我又交给你如此重任。治国的关键在于刑律,刑律严酷,百姓就会受到伤害,刑律宽疏,就控制不住犯罪,一定要使(它)宽严适度,才合乎我的心意啊。”高宗又曾经亲自审查死刑囚犯罪状,以前的裁断的死囚都号叫喊冤,唯独唐临裁断的死囚没有喊冤。皇帝很奇怪,向他询问原因,死囚说:“我确实犯了罪,唐卿的裁断既然不是冤枉我,所以我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皇帝叹息了很久说:“主掌讼事的人不应当像这样吗!”

永徽元年,唐临任御史大夫。第二年,……不久升迁为刑部尚书,加封金紫光禄大夫,历任兵部、度部、吏部尚书。显庆四年,因事获罪被贬为潮州刺史,在任上去世,时年六十岁。

第Ⅱ卷 (共129分)

四、8、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参:

 (1)①自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喻”“适志”两词意思各1分;“周也”判断句式,1分。)   ②不知是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选择句式1分,两个分句的翻译各1分。)

(2)“物化”指外物与自我的交合,即一切事物浑然为一。(或:指万物化而为一。)庄子主张人与自然合而为一须达到无我之境。(两个问题各2分。)

译文: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飞舞着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起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我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做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9、(6分)参:

     (1)诗歌塑造了一个深深地沉湎于丧妻之痛中不能释怀,于是借酒消愁而愁绪倍增的诗人形象。通过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诗人抒发了对亡妻深沉而强烈的悲悼之情。

     (2)反衬手法(或侧面描写)。诗人乘兴饮酒,却引来了朋友们的一片抽泣,原来是自己醉中忘记爱妻已逝,还在口口声声呼唤妻子。诗人巧妙地运用侧面描写,不写自己伤恸,而用他人之泣来抒写自己永远无法忘却亡妻的深沉哀思,凄苦之情,撼人心魄。

       寓情于事。……

10、默写(6分)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谨庠序之教   ③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④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每格1分]

11、简答题(10分)参:

(1)略

(2)根本原因在于父子二人价值观念上的对立。贾政固守封建主义的道德观念,希望宝玉成才,光宗耀祖,走仕途经济之路。而宝玉恰恰与之相悖,他鄙视以男人为中心的虚伪的贵族社会,追求的是真情至性,坚守情感至上的人生观,相对贾政之主流,他成了地地道道的叛逆者。

(3)在作品中,堂吉诃德与桑丘主仆二人无论在外形上,还是在形象的内涵上,都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高瘦,一个矮胖;一个骑高马,一个骑矮驴;一个沉溺主观,耽于幻想,一个头脑清醒,讲求实际;一个行动鲁莽,奋不顾身;一个谨慎小心,胆小怕事。两两对比,相得益彰。

(4)例1:爱斯梅拉达被押到广场行刑。弗比斯不敢站出来证明爱斯梅拉达的无罪。加西莫多从教堂里冲了出来,他挥拳了刽子手,把爱斯梅拉达高举肩头,跳进教堂,用嘶裂的声音喊道:圣地!加西莫多搭救了爱斯梅拉达并将她安排在钟楼塔顶。

例2:加西莫多看着被绞死的爱斯梅拉达,悲痛万分。他终于识破克罗德,就是害爱斯梅拉尔达的罪魁祸首。他抑制不住怒火向克罗德猛扑过来,把克罗德从顶楼上推了下去,最后他伴随着爱斯梅拉尔达长眠于墓窟之中,以身殉情。

五、(17分)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

12、[7分]  (1)“皱眉”指对目前的生活不满意,认为目前并不完全好,一切应比目前好。“倾心”指竭力追求。(4分)   (2)“皱眉”较为具体、形象生动、间接含蓄。“倾心”较为直接概括,易于理解。(3分)     [解析:这两小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的能力,能力层级B。解答此题必须整体把握文意,结合语境方能准确解释词语含义。]

13、[6分]  第一,多数的愚昧人与少数的聪明人,活个几十年;第二,次一等的聪明人与次一等的愚人,怎么样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第三,真正明白生命意义同价值的伟人,珍惜有限时间充分利用短暂的时光,为人类向上向前发展而努力奋斗。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此类题目需将有关信息进行整合筛选。首先要在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然后找出关键词句。从第③段“正仿佛多数人的愚昧与少数人的聪明,对生命下的结论差不多都以为是“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是活个几十年”,可以概括出第一点。从第④段“此次一等的聪明人,同次一等的愚人,对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找出第二种结论,就是“怎么样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可以概括出第二点。文章最后两段提到了“真正明白生命意义同价值的人”,他们珍惜时间,他们的心“为人类向上向前而跳跃“,可概括出第三点。]

14、[4分]  恰当(1分)   不同的人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下的结论虽然不同,但都离不开时间。在作者看来,人们对生命的意义的观念不同,实际是对时间的观念的不同,一个真正明白生命的人,最懂得时间的珍贵并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去做于人类的发展有益的事情。所以用“时间”作题目,更能提示中心,表现作者的生命观。(3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E,回答时要结合全文来全面又条理地回答,不可草率。]

六、(10分)

15、 参:

  (1)宣传酒的醇厚浓烈,吸引食客;(2)既劝诫常人不贪杯,又刺激有海量者多饮;(3)借猛虎之威劝客人留宿,以增加收入。

16、参:

喂!您好!我找。/我想向您请教一个问题。(1分)/我这几天上课总是走神,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1分)我尽力克制,还是没能改变,心里很着急(1分)。

[解析:本题考查以“简明、连贯、得体”为知识点,以“分析推断、表达应用”为能力点。答题时,一要注意说话对象,一要注意“接电话人说的话”的暗示信息。“打电话的”是学生,“接电话的”是老师,开头的问话就要“得体”;其次从老师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及学生自己的努力和心情。评分标准:开头的问话 “得体”1分,提出的“问题”得当1分,学生自己的努力和心情1分。]

17、(5分)参:

A、白居易《琵琶行》三次写月:“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依次烘托了诗人凄凉的心境、琵琶声的美妙动人和琵琶女孤独悲伤的心境。景是实,通过景物烘托出来的情则是虚。

B、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塑造了三国时周瑜风流儒雅,才华出众、英俊伟岸的形象,再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赤壁之战时的场景,这是虚写。对历史人物的景仰和歌颂,正包含了诗人对自己的现状的不满,虚实结合,相反相成,在古今对比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评分标准:作者、作品名称正确1分,引文准确恰当1分,虚实分析各1分,语言表达1分。)

七、(70分)

文档

2008届高三四校联考语文试卷联考及答案

2008届四校第一次联考期中考试语文科试卷(2007.11)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第I卷(选择题共21分)一、(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在传统哲学思想中,儒家与道家所提倡的天道与人道的合一都是一种单向度的合一。儒家关注的焦点是社会人伦道德问题,重视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从整体上说忽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关注的焦点是自然的法则,重视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主要把人作为一种自然的存在,并从否定现实社会文化道德的角度来否定人作为社会存在的属性。实际上,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