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残疾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基本需求
残疾人的主要困难:分为城镇和农村两部分。城镇包括:经济困难、住房困难、婚姻难、就医难、社会交往难、心理障碍等。农村包括:交通不便、体力劳动困难、医疗困难、社会服务难等。
残疾人的基本需求:社会福利的落实、家庭扶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权利保护与法律援助、就业倾斜、康复与医疗救助、伤残抚恤、社会保险、特殊教育、文化生活照顾、改善社会环境等。
考点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点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的是帮助残疾人提高社会地位,改善生活质量,获得社会保障,在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上,与健全人一样共享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我国专业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崇尚专业的社会伦理精神。
2、提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3、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4、有效利用调解的方式。
5、充分利用保障性。
考点3: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其一是努力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其二是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此外,还要帮助残疾人提高社会地位和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与创造性。
1、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1)宣传贯彻《残疾人保障法》。学习《残疾人保障法》和了解残疾人社会组织(包括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其他社会组织)。
(2)开展咨询工作。为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机构里和社区中开展咨询服务,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
2、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包括帮助残疾人克服物理性障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残疾人配置特殊的辅助用具和积极组织残疾人参与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
(1)无障碍环境建设包括物质环境无障碍、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无障碍环境的建设,是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居住、出行、工作和平等参与社会的基本保障。
(2)残疾人特殊用具的配置。
(3)组织残疾人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以提高残疾人的社会地位,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考点4: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残疾人社会工作和其他社会工作一样,要充分利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主要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掌握和提高工作技巧。从残疾人本身和残疾人家庭的特点来说,有以下几种工作方法或模式。
社区康复模式 | 有利条件 | 有配置较为合理的资源;可以得到方便、及时的康复服务;可因地制宜灵活提供康复服务 |
原则 | 工作社会化;低成本、广覆盖;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因势利导;康复对象及家庭积极参与 | |
内容 | 残疾的预防:三级预防;康复评定;全面康复服务 | |
特点 | 社区康复,关键是形成尊重残疾人、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气,并整合社会正式和非正式资源,共同支持残疾人的康复工作 | |
社会康复模式 | 概念 | 从社会的角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残疾人创造一种适合其生存、创造、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并使残疾人享受与健全人同等的权利,达到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 |
内容 | 协助康复医师诊断、医治;考虑残疾人康复后应有的基本医疗设施;家庭照顾方案的实施;与机构协调,开展社会服务项目;提供专业服务(权益维护、职业培训、特殊教育及社会适应问题) | |
措施 | 协助制定相关法律;保障残疾人生存的权利;为残疾人自身的发展提供帮助(教育、培训);消除环境障碍;消除歧视和偏见,建立和谐社会生活环境;组织参与社会团体活动;帮助残疾人实现经济自立;促进参与政治生活 | |
职业康复模式 | 流程 | 咨询:考虑残疾与障碍对个体职业活动的影响和 |
评估:评定残疾人的作业水平和适应职业的可能性 | ||
培训:就业前培训和上岗前培训 | ||
就业指导:目的在于帮助残障者选择职业、选择职业课程、介绍就业、增进职业效率 | ||
教育康复模式 | 介入点 | 对残疾人:开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或咨询、辅导服务 |
对残疾儿童父母、家属:使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残疾人,矫正不当行为和进行心理疏导工作 | ||
对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和其他残疾人康复工作者:促使知识、技能不断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