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修改 浅论《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及悲剧根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09:40:35
文档

修改 浅论《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及悲剧根源

浅论《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及悲剧根源摘要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以凝重的笔调为我们讲述了克利里家族传奇式的家世史。她通过克利里家的沧桑和感情里程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本文主要叙述了克利里家族三代人中三位女性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三位女性就像三只荆棘鸟,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她们踏上了一条布满荆棘的爱情之路,虽然他们最终失败了,但她们一生都在为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棵荆棘树而奋斗着。关键词荆棘鸟女性爱情悲剧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
推荐度:
导读浅论《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及悲剧根源摘要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以凝重的笔调为我们讲述了克利里家族传奇式的家世史。她通过克利里家的沧桑和感情里程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本文主要叙述了克利里家族三代人中三位女性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三位女性就像三只荆棘鸟,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她们踏上了一条布满荆棘的爱情之路,虽然他们最终失败了,但她们一生都在为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棵荆棘树而奋斗着。关键词荆棘鸟女性爱情悲剧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
浅论《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及悲剧根源

摘要 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以凝重的笔调为我们讲述了克利里家族传奇式的家世史。她通过克利里家的沧桑和感情里程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本文主要叙述了克利里家族三代人中三位女性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三位女性就像三只荆棘鸟,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她们踏上了一条布满荆棘的爱情之路,虽然他们最终失败了,但她们一生都在为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棵荆棘树而奋斗着。

关键词  荆棘鸟  女性  爱情  悲剧

    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代表作《荆棘鸟》于1977年发表,发表后引起了全球很大的轰动,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是因为小说不仅讲述了令人感慨的爱情故事,同时还讲述了克利里家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经历。在小说中,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三个敢于与命运、社会、道德伦理反抗的女性。通过这样三个女性形象,作者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得。

   《荆棘鸟》这部小说在全世界备受读者喜爱,然而在文学研究领域,学者对其研究却不是很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之前的研究中学者大多是对其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和他们的爱情故事进行分析评论,这些都是从一些点进行剖析,仅仅对个别人物或寓意分析,很难把握作品主旨。本文试图从三位女性的情感经历、生活经历、性格等方面对其三位独特的女性进行剖析,展现了三个敢于与命运、社会习俗抗争的女性。并对其造成三位女性命运悲剧原因进行了剖析,为读者打开一片新的视野。

一、三只荆棘鸟的不同抉择。

1、菲奥娜—无声的荆棘鸟。

菲奥娜是克利里家族中最早将刺扎入胸膛的荆棘鸟,在追求荆棘的道路上,她曾也为之奋斗过、追求过,为属于自己的幸福争取过、反抗过,但她的斗争是短暂的,她最终还是向命运妥协了,做了一只无声的荆棘鸟,默默的度过一生。

菲奥娜在年轻的时候爱上了有妇之夫帕克哈,这对于菲奥娜来说从一开始就是一种错误的选择。就如同她晚年时对女儿说的,“不管是惊人还是平凡寻常,反正我是不幸的女人。不管是因为这个还是因为那个,反正从我遇上帕克哈的那天起,我就开始了不幸。基本上是我的错。我爱他,但是,他对我所做的对其他女人来说是决不会发生的。”(P473)可见,菲奥娜自己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她却不为之后悔。她确定地说:“我爱他。”她和那个已婚帕克哈发生了关系,并生下了他们的爱情结晶弗兰克,而那个男的最终却抛弃了她。在克利里这个大家族中,发生这样辱没门风的事是绝不允许的。父亲为了维护家庭荣誉,他急迫将菲奥娜赶出了家门,他买通贫困的剪羊毛工帕迪,连面未见就让帕迪赶快把女儿娶走。她未去考虑女儿是否幸福,是否愿意,只是像扫除彗星一样将女儿扫出家门。但幸运的是,菲奥娜遇到了一个好男人。帕迪虽然是以利益关系和菲奥娜结婚的,但他却一生真心喜欢这菲奥娜。他没有因为菲奥娜得失贞而嫌弃她,也没有因为她未婚先孕而对她另眼相看。他尽其所能的去爱她,让她过得幸福。然而这种爱却不是相互的,他爱着她,她却对他从来没有付出爱。在这个家庭中,她只是尽着一个妻子、母亲的责任,勤劳的操持着家。除了弗兰克之外,她没有去爱任何人。她每天面无表情、神情严肃,“从不喜欢随便多说话。谁也不知道她脑子里究竟在想些什么。”甚至和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帕迪也不知她每天在想些什么。菲奥娜后来说到,“我一心扑在了弗兰克身上,忽视了帕迪,他是我能碰上的最好的人!只是我没有明白罢了。我总是一个劲得把他和帕克哈进行对比。哦,我感激他,除了发现他是好人之外,没有别的办法……”(P473)直到帕迪死后,菲奥娜才恍然大悟,在她的一生中最爱她的人其实就是离她最近的那个人—帕迪,是帕迪在她最困难的时候收容了她,并给予了她“家”。他一生都在呵护着她,爱着她,她却未去好好珍惜,当得到帕迪死于大火时的消息时,她对拉尔夫说:“他是好人,是世界上唯一爱我保护我给我温暖的人!可我从来没有爱过他;他是最亲切最温柔最值得爱的人;可是直到失去他时我才明白这一点,我爱他,可是我却再也没有机会了对他说了!我太不幸了……”菲奥娜一生就生活在这样一种痛苦中,有了帕迪的爱,她本应是幸福的。但她却未去好好珍惜这份幸福,未接纳帕迪对她的爱。她爱帕克哈,帕克哈却是有妇之夫,无法给予她幸福。而帕迪爱她,她却没有去爱他。她的爱情是一场悲剧,在她的一生中,她没又得到她爱的人,而最后又失去了爱她的人。用她的话来概括她,她是一个不幸的女人。

2、奋力挣扎的荆棘鸟—梅吉

梅吉是小说开场的第一个人物,也是小说的核心人物。小说以她和拉尔夫的爱情纠葛贯穿始终。在梅吉的爱情道路上,她也是一只受伤很深的荆棘鸟。但在她的一生中,她都在为属于自己的那颗荆棘奋斗着。她明知这是一条错误的道路,是一条追寻不到幸福的道路,但她依然坚持着,义无反顾的在这条充满荆棘与痛苦的道路上抗争着。她勇敢的与上帝挑战,语气争夺者那个男人。所以说梅吉是一只争夺来的一切还是失去了,但在她的一生中,他搜在为属于自己的爱情努力争取着。

梅吉是一位美丽、漂亮的女性。拉尔夫在见到梅吉第一眼时就曾描述到,“她是他有生以来所见到最甜美、最可爱的小姑娘了。她头发的颜色令人难以描绘,既不是红色的,也不是金色的,而是集两种色彩之大成。她那双仰望他的银灰色的眼睛像熔融的宝石,闪烁着柔和纯洁的光芒。”(P188)这时的梅吉仅仅只有九岁,她的漂亮就深深地吸引了拉尔夫的眼球。在后来,拉尔夫又这样描述道“梅吉使他无法遏制地深为动心,他真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她头发的颜色使他心旷神怡,她眼睛的色彩和样子像她母亲,非常美丽,但却更加可爱,更加传神,至于她的性格,他认为那是完美无暇的女性性格,温良内向而又极其坚强。”从拉尔夫的描述中,我们可见梅吉外貌的漂亮及内在的魅力。

 梅吉一生中也经历了两位重要的男性,一个是她所爱的人—拉尔夫,一个是她的丈夫—卢克。梅吉从九岁来到德罗海达时,碰到的第一个人就是拉尔夫。在见面的第一刻,他们彼此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拉尔夫穿过众人,将梅吉抱起。而九岁的梅吉也对这个陌生人一点恐惧也没有,而是像亲人一样用双手环绕着拉尔夫的脖子。从此,她把他当作知己,把自己所有的心理话告诉他,苦与乐、酸与甜都与他一同分享。就连第一次来例假,她也是第一个告诉拉尔夫的,是拉尔夫告诉了她其中的奥秘,她已经长成大姑娘了。当她长大之后,她渐渐的明白,她对拉尔夫的感情是一种爱。于是,她便为了自己的爱情去大胆追求。然而,拉尔夫虽然也爱着梅吉,但他更想做红衣教士。在权力与爱情之间,他放弃了爱情。他继承了玛丽卡森留下的一千三百万磅财产,也用这笔遗产埋葬了他们的爱情。拉尔夫为了自己的贪欲与野心,他义无反顾的离开了梅吉。梅吉在经历了一段悲痛之后,她遇到了与拉尔夫外貌想像的卢克,本想着能从这个人身上找到拉尔夫的影子,谁料结婚之后才发现卢克除了外貌与拉尔夫相似外,其没有一点相通之处。卢克是一个十足的守财奴,为了实现自己开牧场的愿望,他把自己变成了挣钱机器,恨不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拼命挣钱。在与梅吉结婚后,梅吉也成了他挣钱工具。他们之间并没有爱,梅吉想要个孩子,他认为只是多添了一张嘴。于是,梅吉通过耍手段实现自己当母亲的梦想。在她生他们的孩子时,卢克为了挣钱没有回到她身边。对此,她对他们的婚姻心灰意冷,彻底绝望。在卢克身上她未得到任何的爱。生完孩子后,她被安排到了麦特劳克岛休养,拉尔夫得知后来看望她。在这里,他们抛开了所有顾忌,结合在了一起。那次之后,梅吉怀上了他们的孩子。梅吉认为不仅“从上帝那里偷到了拉尔夫”,并且真真正正的战胜了上帝。戴恩的出世,让她把对拉尔夫的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了这个小生命上。她离开了卢克,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了德罗海达。她一颗心扑在了戴恩身上,觉得他就是拉尔夫的化身,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他身上。戴恩是她战胜上帝的标志,也是她完完全全得到拉尔夫的标志。戴恩将是拉尔夫的延续,将一代一代传下去。事情却没有梅吉想的那么好,戴恩长大后特别崇拜拉尔夫,希望自己能当一名虔诚的教父。然而,上帝一点也不眷顾梅吉,他把梅吉辛辛苦苦争夺来的东西又毫不留情的收了回去。戴恩在一次游泳中溺水而亡,这对梅吉无疑是天大的打击。失去拉尔夫,戴恩是她所有的希望,然而上帝却将她最后的希望夺走了。

     纵观梅吉一生,她都在为自己的爱情争夺着、奋斗着,他一生都在与上帝争夺着拉尔夫,虽然说拉尔夫为了权利与野心离开了她,而选择了教会。但她还是战胜了上帝,他无论是从身体还是心灵上都完完全全占有了拉尔夫,他们有了自己的爱情结晶—戴恩。在最后,拉尔夫不得不承认,他爱梅吉胜过爱他的上帝。虽然他们一生没能生活在一起,但他们也未曾分离过。只要在梅吉需要时,他都会及时出现。所以说,梅吉是幸福的,比起自己的母亲,她要幸福得多。她一生都在争取着自己所爱的人,虽然付出了很多,但她也得到了她想拥有的。她与拉尔夫马拉松式的爱情,让她一生都在为之奋斗着。

3、个性自由并获得归属的荆棘鸟—朱丝婷

朱丝婷是克利里家族中的第三代女性,她是一只“另类”的荆棘鸟,她一出生就注定她与任何人都不同。她与母亲和祖母都不同,她不像她们一样去用一生去追求一段得不到的爱情。她自主、,对于事业和爱情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是一个、叛逆、个性张扬的新女性。

    朱丝婷是梅吉和卢克的女儿,梅吉与卢克之间没有感情,但为了满足她当母亲的梦想,梅吉通过耍手段怀上了这个孩子。她从一出生就生活在一个单身家庭,没有父爱。梅吉对她也比较冷淡,因此,造就了她独特而怪癖的性格。小朱丝婷从婴孩时期就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史密斯太太发觉“她也像梅吉那样被拒之于千里之外。”“朱丝婷似乎不想让人紧抱,亲吻或逗着笑。”“她走路和说话都开始得很早,九个月的时候就会了。她一旦能够用腿站起来,能支配那发音清晰的舌头,就自己走路,能准确地做事情。她既不吵吵嚷嚷,也不反抗,只是性格极其刚强。”“最让人吃惊的是,朱丝婷竟顽固的拒绝微笑或放声大笑。德罗海达的每一个人都绞尽脑汁地做出怪样,想让她稍稍咧嘴笑笑,但都没有成功。说到这种天生的一本正经,她倒是胜她外祖母一筹。”(P417)从小她就表现出了一种、刚强。长大后,对于事业和爱情,她更是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于事业,她选择当一名演员。当母亲对她的选择不理解时,她解释到“除了舞台我还能在什么地方放声大笑、喊叫和大哭呢?在这里,在学校,或者在任何地方都不能允许我这样的!我喜欢大笑、大哭、大叫,妈的!”(P512)这也体现了她的性格,不受拘束,干自己想做的事,充分表露自己的感情,为自己的爱好和意愿去生活。母亲认为她在美术上很有才能,建议她去当一名画家。她是这样回答母亲的,“妈,你太不现实了,真的。我想这会被看成那种不肯切实考虑人生道路的孩子们的想法的。告诉你吧,我不想饿死在阁楼上,死后才名扬天下。我想活着的时候就想有点儿小名气,经济上也宽裕。因此,我将把绘画当作业余消遣,把演戏当作一种谋生手段。”(P513)可见,朱丝婷是一个比较现实的女孩,她想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富裕,让自己的事业有所成就。当母亲告诉她在德罗海达已经有自己的一份收入,如果她愿意,她可以不去工作,这些钱是够她用得。她却对此表现出一种不屑,“那多烦人呐!我将要在电话上聊聊天,玩玩桥牌而了此一生,至少我在学校的朋友们的母亲大多生都是这样的。因为我想住在悉尼,而不是德罗海达。比起德罗海达,我更喜欢悉尼。”(P513)她向往去悉尼,为了自己的梦想,她要去努力奋斗。她不以家庭生活富裕而放弃自己事业。因此说她是一个性很强的女性,对于自己的职业,她很有主见。

    对于爱情,他不像母亲和外祖母那样执着,她甚至不想结婚。当母亲问她不想结婚吗,她显出一副蔑视的样子。“根本不可能!哭天抹泪,像叫花子似的度过我的一生吗?向某个连我一半都不如,却自以为不错的男人低眉俯首吗?哈,哈,哈,我才不干呢!”(P514)她虽然不想结婚,但她却也不是那种保守的女孩。她认为“要是我连男女之事都不知道,我怎么能盼望成为一个好演员呢?”(P514)于是,她找了一个非常有魅力的男人,将自己的处女身交给了他。在朱丝婷的生命中,她同样有两个重要的男性。一个是她的弟弟—戴恩,一个是她的男友也是与她最终走向婚姻殿堂的丈夫—雷恩。朱丝婷一出生就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缺少父爱,并且母亲给予她的关爱比较少。当弟弟一出生,她就把所有的爱都寄托给了弟弟。在她才几岁时,她就主动承担起带弟弟的责任,并且把他照顾的很好。她非常溺爱他,将他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戴恩和朱丝婷的性格相差很大,但却相处的很好,在梅吉的记忆中他们姐弟俩不曾吵过架,这让梅吉也惊讶不已。戴恩几乎是在朱丝婷的陪伴下长大的。朱丝婷就像母亲一样,她把所有的爱都给予了戴恩。“在许多年中,朱丝婷和戴恩的关系要比和他母亲的关系密切得多,他们对母亲的感情归对母亲的感情,这对他们之间的感情没有妨碍,也不冲突。这种感情很早就建立起来了,并且是与日俱增,而不是与日剧减。到了妈妈从德罗海达的劳役中解脱出来的时候,他们已经长大到能够坐在史密斯太太的厨房桌旁,温习函授的功课了。这些时间来,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互相寻求安慰的习惯。”“尽管他们的性格迥异,但是他们也有许多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对那些没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东西,他们则以一种出自本能的尊重而相互谅解,这是弥合差别的必要的调和。他们确实相知甚深。她的天性倾向于为其他人的弱点而感痛惜,但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弱点,并且无情的看到自己身上的弱点。她认为自己强大无比,他觉得自己软弱至极。”“所有这些东西莫名其妙地结成了一种近乎完美的友谊,要确切地找出这种友情的明晨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自从她变得能言善谈以来,带恩不得不总是听她大谈自己和她的感觉,而不是相反。在某些方面,她便别是非的能力有点儿低,因此对她来说或没有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而他则明白他的作用是向她指出她本身所缺乏的那些道德上的顾忌。因此,他安于自己那种带着体贴和怜悯之感的顺从的倾听者的地位,这种怜悯感本来会使朱丝婷大为恼火并引起她的猜疑的。但是她并没有起疑。自从他长大到能够关心世事的时候起,他就毫无保留得把一切事情都附耳相告。”(P527)朱丝婷从小到大,都将戴恩成自己最亲近的人,他们之间的感情超乎姐弟之情,如上面所说的“要确切地找出这种友情的名称是根本不可能的。”朱丝婷把全部的热情和爱心都投注到了戴恩身上,表现出极强的占有欲与责任感,仿佛戴恩只属于她,在她的生命中,戴恩是她最重要也是唯一的男性,在她眼里,除了戴恩,她排斥所有的男性,拒绝爱情。但上帝却不曾怜悯她,从小就未曾体会父爱,上帝却将她最亲近的戴恩召唤了去。失去戴恩后,朱丝婷非常的痛苦,一蹶不振。与她交往七年之久的雷恩来到她身边,给予她极大的安慰。虽然她一度拒绝雷恩的表白,但她却不肯放弃。最终,她终于感动了朱丝婷,使她接受了自己。戴恩的死虽然给了朱丝婷致命的打击,但同样也将她从一段畸形的爱情道路上唤了回来。最终使她走上了正确的爱情道路,寻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幸福和归属。

    奥菲娜、梅吉、朱丝婷是克利里家族中三个典型的女性,祖孙三代在自己的情感道路上都经历了磨难、痛苦,都敢于冲破传统以不同方式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但由于她们所处的时代、性格等各方面的不同,她们的结局是不同的。奥菲娜生活在比较封建的时代,她爱上了有妇之夫帕克哈,这对于她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她虽也为之反抗了,但最终还是听从了父母的安排嫁给了剪羊毛工─帕迪,默默地与之生活一生。梅吉一生都在爱着拉尔夫,都在与上帝争夺着那个男人。她一生都未放弃,直到拉尔夫死去。而朱丝婷是三位女性中最具叛逆性格的一个,她从小就表现出、坚强,干什么事都我行我素。对于爱情,她不像母亲和外祖母那样执着。她不相信爱情,除了对戴恩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外,她拒绝所有男性的追求。但在戴恩死后,唤醒了她本真的一面,使她走上了一条健康的情感道路。最终与追求她多年的雷恩结为连理,追求到了自己的幸福。

    二、造成三位女性命运悲剧的原因

    1、社会原因

    家庭因素

菲奥娜出生名门,从小就生长在一个上层社会。在这样一个家庭里,要严格遵守家族规矩。奥菲娜曾想通过自由恋爱决定自己的命运,但她却错误的爱上了有妇之夫帕克哈,并且生下了他们的孩子。帕克哈身居家族高位,为了保全自己的家族地位,他放弃了菲奥娜。在菲奥娜这样一个贵族家庭里,这样辱末门风的事是决不允许的。父亲为了保全自己的家族名誉,买通了剪羊毛工帕迪。将她嫁给了贫困的帕迪,父亲不管他愿不愿意,也不考虑女儿将来是否过得幸福,只一味的像摆脱瘟疫一样将她摆脱。

梅吉从小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全家人仅靠父亲替别人剪羊毛维持生计。家中孩子较多,梅吉是家中唯一的一个女孩子。在母亲心里,梅吉只不过是她的翻版,会遭遇和她一样的宿命,所以不值得过分宠爱。在她看来,女人生来就是悲苦命运的承担者。所以她漠视梅吉的存在。她将所有的爱都给予了长子弗兰克。梅吉从小就缺少关爱,哥哥弗兰克比较疼爱她,于是,她将哥哥当成自己的依靠。当她九岁迁居德罗海达遇到拉尔夫时,她把拉尔夫当成知己,将自己所有的心事都告诉他,从拉尔夫那里得到自己缺失的爱。

朱丝婷是梅吉和卢克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梅吉只是将卢克当成拉尔夫的替代品,从卢克那里梅吉也未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他们的婚姻是不幸的,朱丝婷也成为这场失败婚姻的牺牲品。朱丝婷一出生就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缺少父爱。母亲又很少去关心她,当母亲有了弟弟之后,将所有的爱都给予了弟弟。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朱丝婷从小就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女孩的与冷傲。从不亲近任何人,甚至是与她最亲的母亲。当弟弟出生后,她将自己的全部的热情与爱心都投注到了弟弟戴恩身上,表现出极强的占有欲与责任感,仿佛戴恩只属于她一个人,即使是在成年之后,她与戴恩之间也始终保持着这种亲密关系。从小生长的环境造就了她、任性、叛逆的性格,也造就了她畸形的心理。除了戴恩之外,她拒绝任何异性的追求,她不相信世俗的爱情。

    宗教因素

造成她们命运悲剧的原因除了家庭因素之外,还有宗教思想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女主人公梅吉和拉尔夫爱情悲剧上。《荆棘鸟》中男主人公拉尔夫是一名神职人员,他无法摆脱天主教禁欲主义的束缚,但作为一个情感丰富的男人,他深爱着梅吉,他的灵魂深期处于“神性”和“人性”的禁锢于人的本能对情感的追求之间有着深深地、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他一生都与命运抗争着,在“神性”和“人性”中徘徊着,在梅吉与上帝之间挣扎着。而这种抗争与挣扎都带着悲剧色彩。天主教要求教士必须完全彻底的侍奉上帝、克制淫欲,献身于天主教的教士是无法娶妻生子的。梅吉一生都在与上帝抗争着,争夺者拉尔夫。

   2、性格因素

   奥菲娜出生在名门贵族,造就了她端庄孤傲的性格。但她骨子里却有一种倔强坚韧,她不顾外人的闲人碎语而义无反顾地爱上了有妇之夫帕克哈,并未婚先孕生下了他们的私生子弗兰克。帕克哈最终抛弃了她,父亲将她下嫁给了剪羊毛工帕迪。经过种种磨难和命运不公的现实之后,她逐渐养成了沉默甚至冷漠的性格。她整天沉默寡言、神情严肃,不多说一句话,就连与她生活几十年的丈夫都不知她究竟在想写什么。这也造成了她与丈夫之间的距离,帕迪用一生都在爱着她,她却未去珍惜。直到帕迪死后,她才觉悟过来,正如她所说的,“我爱他,可是我却再也没有机会对他说了!我太不幸了......”

梅吉从4岁起就明白“不为自己去争斗的人是得不到什么帮助和同情的,女孩子们也概莫能外”。(p5)修道院的学习更让她懂得了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心愿得付出巨到的代价。梅吉是家中唯一的一个女孩,却没有得到母亲的关爱。正因为母亲的漠视,她早早就承担起了家里的家务,缺少了一般女孩子的矫情。她是在哥哥弗兰克和父亲的呵护下成长的,男性化的环境造就了她执着、勇敢地个性,她自小就表现出对厄运的一种极大的承受力。当她遇到拉尔夫后,这个男人改变了她的命运。小时候,她在他的怜爱与呵护下成长,取代了哥哥和父亲的位置。长大后,她明白她对他的感情是一种爱时,她就努力去争取。虽然她知道他是一名教士,他们是不可能得到幸福的。但她依旧执着地去追求,无畏的与上帝进行抗争,争夺着她的拉尔夫。

朱丝婷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从小缺少关爱。从小就养成了她自主、的性格,从她开始会自己支配自己的行为,她就去准确的做自己的事情。长大后,她更是我行我素,无论是工作还是爱情,她都有着自己的主见。她、刚强,凭着自己的能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愿意去依靠任何人。对于爱情,她不相信世俗的爱情,她甚至不想结婚。由于她叛逆的性格,她听不进去任何人的劝告,走上了一条畸形的爱情道路。这是刺痛她最深的一棵荆棘。直到戴恩死后,她才被唤醒过来,重新选择了自己的幸福,寻求到了自己的归属。

与小说题目呼应,小说是以荆棘鸟的传说开篇的,结尾时又以它收尾,给人以耐人寻味地思考。在结尾时,作者说到,鸟儿在荆棘刺进的一瞬,它是没有意识的。而我们在选择了那条布满荆棘之路时,我们是明白的,既然选择了那条路,我们就要为之付出代价。无论结果是好是坏,那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我们的选择是一种主动的选择。在小说中,每一个人都是一只荆棘鸟,为着他们的理想追求奋斗着。其实“荆棘鸟”并非特指的某一人,它是具有着普遍意义的。生活在社会里的每一个个体的人,只要有欲望,他就难于摆脱荆棘鸟的宿命。

文档

修改 浅论《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及悲剧根源

浅论《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及悲剧根源摘要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以凝重的笔调为我们讲述了克利里家族传奇式的家世史。她通过克利里家的沧桑和感情里程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本文主要叙述了克利里家族三代人中三位女性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三位女性就像三只荆棘鸟,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她们踏上了一条布满荆棘的爱情之路,虽然他们最终失败了,但她们一生都在为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棵荆棘树而奋斗着。关键词荆棘鸟女性爱情悲剧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