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第2课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09:39:19
文档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第2课时

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2、培养学生分析数据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调查和记录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掌握画“正”字的方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提问:同学们,你今年几岁?学生交流:有的8岁,有的9岁。老师想知道我们班同学中哪个年龄的人数比较多,怎么办呢?是不是可以把大家按照年龄分一分呢?是的,要知
推荐度:
导读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2、培养学生分析数据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调查和记录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掌握画“正”字的方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提问:同学们,你今年几岁?学生交流:有的8岁,有的9岁。老师想知道我们班同学中哪个年龄的人数比较多,怎么办呢?是不是可以把大家按照年龄分一分呢?是的,要知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数据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调查和记录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画“正”字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提问:同学们,你今年几岁?学生交流:有的8岁,有的9岁。

老师想知道我们班同学中哪个年龄的人数比较多,怎么办呢?是不是可以把大家按照年龄分一分呢?

是的,要知道大家的年龄情况,单凭眼睛是看不出来的,需要一个一个地问清楚,并把这些数据记录下来,才能知道结果。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交流共享

1、分组活动:调查一下你们小组中8岁和9岁的人数各有几个?交流结果,并说说你们是怎样记录的。

在大家的调查和记录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数据,下面我们来整理一下,(出示各小组记录的结果)把这些数据合起来,就得到了老师想要的结果。

2、师:老师还想了解我们同学有无蛀牙情况。

(出示图片)蛀牙是什么样的呢?老师给大家看一些图片。

下面请同桌之间互相看看,帮助你的同桌看一看、找一找,有没有蛀牙?有几颗?

现在把你看到的情况告诉给同桌,各人要记住自己的蛀牙情况。

老师想知道平时你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牙齿的?学生交流。指出:要想保护好我们的牙齿,首先应该做到坚持每天刷牙。

3、分组活动:小组内调查并做好记录。

4、提问:你们小组是怎样调查和记录的。

实物投影,出示记录的结果,指名说出是怎样记录的?

将几种不同的记录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它好在哪里?

5、整理填表。

出示表格,让学生根据要求准确地数出人数并填在表里。

集体交流结果,提问:

(1)小组同学中,是有蛀牙的人多,还是没有蛀牙的人多?

    (2)在有蛀牙的同学中,有几颗蛀牙的人最多?

指名说一说,小结一下班级学生的蛀牙情况,作出恰当的指导。

追问:你还能想到什么?交流。

6、提问:回顾统计活动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集体交流,生1:通过统计,能清楚地了解了小组同学的蛀牙情况。

生2:画“正”字记录人数很方便,在生活中也可以用。……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结果清楚;画“正”字,方便、常用。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以后还会学习。

3、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班级课程表

(2)出示需要整理的科目,告诉学生:一个方块表示1节 。

(3)学生完成,然后集体交流,各有几节?

(4)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说一说。

(5)小结指出:像这种用方块表示结果的图,叫做方块统计图,它能比较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石头、剪刀、布”。(先示范告诉学生游戏的玩法,然后告诉学生“平”是什么意思。)

(2)提出要求:做20次,每完成一次在记录表上画“正”字表示。同桌开始做游戏。

(3)整理记录的结果,填写下表。

(    )次

(    )次

(    )次

(4)同桌交流,说说输赢情况。比较同桌的表格,说说还想知道些什么,指出:同桌两人的输赢的次数正好相反,否则说明记录结果有误。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水果图,师:欢迎进入丰收园,这个季度丰收园里的水果有香蕉、苹果、菠萝、西瓜,要把最新鲜的水果摘下来送给你们,可还不知道你们喜欢吃什么呢。

(2)师:分组活动,了解并记录每个同学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

(    )人

(    )人

(    )人

(    )人

(3)交流结果,根据大家统计的结果,就知道哪些水果可以多摘哪些可以少摘了,这样大家就都能吃到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了!

4、反思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学到了画“正”字的记录方法,它比较方便、常用;经过统计,结果清楚;还认识了方块统计图,它的特点是一目了然。

文档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第2课时

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2、培养学生分析数据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调查和记录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掌握画“正”字的方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提问:同学们,你今年几岁?学生交流:有的8岁,有的9岁。老师想知道我们班同学中哪个年龄的人数比较多,怎么办呢?是不是可以把大家按照年龄分一分呢?是的,要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