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花儿与少年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09:40:04
文档

花儿与少年教案

花儿与少年教学目标:1、通过“花儿与少年”及其他作品的欣赏,对青海“花儿”这种独特的民歌演唱形式产生兴趣,为后续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奠定基础。2、结合“花儿与少年”的欣赏,感知乐曲的音乐情绪和节拍、节奏变化等音乐表现手法,能分辨乐曲的结构和主奏乐器,熟悉两个主题。3、理解和感受青海“花儿”的旋律特点和风格特征,领悟其文化价值与保护的重要意义。教学内容:管弦乐合奏“花儿与少年”为主及其他青海民歌的相关内容。教学重点:管弦乐合奏“花儿与少年”的欣赏教学难点:通过欣赏中的节奏训练,感知作品的音乐情绪和
推荐度:
导读花儿与少年教学目标:1、通过“花儿与少年”及其他作品的欣赏,对青海“花儿”这种独特的民歌演唱形式产生兴趣,为后续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奠定基础。2、结合“花儿与少年”的欣赏,感知乐曲的音乐情绪和节拍、节奏变化等音乐表现手法,能分辨乐曲的结构和主奏乐器,熟悉两个主题。3、理解和感受青海“花儿”的旋律特点和风格特征,领悟其文化价值与保护的重要意义。教学内容:管弦乐合奏“花儿与少年”为主及其他青海民歌的相关内容。教学重点:管弦乐合奏“花儿与少年”的欣赏教学难点:通过欣赏中的节奏训练,感知作品的音乐情绪和
花儿与少年

教学目标:

1、通过“花儿与少年”及其他作品的欣赏,对青海“花儿”这种独特的民歌演唱形式产生兴趣,为后续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奠定基础。

2、结合“花儿与少年”的欣赏,感知乐曲的音乐情绪和节拍、节奏变化等音乐表现手法,能分辨乐曲的结构和主奏乐器,熟悉两个主题。

3、理解和感受青海“花儿”的旋律特点和风格特征,领悟其文化价值与保护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管弦乐合奏“花儿与少年”为主及其他青海民歌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管弦乐合奏“花儿与少年”的欣赏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中的节奏训练,感知作品的音乐情绪和节拍、节奏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范唱《茉莉花》,提问,还记得这首歌的体裁吗?

生:属于民歌。

提问:还记得民歌有什么特点?大致分成几类吗?

课件:民歌的特点及分类。

二、新授

1、师:听,这首民歌,猜猜是什么地区的?它的演唱形式和歌曲情绪是怎么样的?

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男女声二重唱,快乐、活泼

介绍“花儿“和“花儿与少年”

师:这儿有两个“花儿”,第一个“花儿”是这首作品曲名中的,大家猜猜代表什么?(可能是美丽的姑娘),其实花儿不光指姑娘,因为青海地域辽阔,所以流传着很多风格的民歌,“花儿”也是青海民歌的一种。青海“花儿”一般是在山里和田间歌唱的。

我们刚刚听到的这首曲子是由被称为西北“花儿王“的朱仲禄作词,吕冰作曲,根据青海民歌《四季调》创编的的一首歌舞曲,是青海“花儿”的代表作品。

2、管弦乐合奏:花儿与少年

师:《花儿与少年》有多种版本,如民乐合奏、独唱、领唱与合唱、小合唱,今天我们主要欣赏的这个版本是西洋管弦乐合奏。

A、初听

师:说分几个段落,听到旋律变化了请举手,假如能用语言描绘一下每个段落的特点就更棒了

生阐述,师边切出旋律总结,边听边提问:你都听到了什么乐器?

引子:小提琴在钢琴的伴奏下奏出散板的引子(听)

第一局部,演奏了3遍。

第一遍双簧管主奏,长笛和单簧管交相呼应。

          第二遍几种乐器的交替加花演奏

          第三遍小提琴主奏(听)

第二局部,演奏了两遍

          第一遍小提琴演奏

          第二遍由小提琴和长笛在高音区演奏。(听)

第三局部,第一局部的变化再现,长笛加花变奏(听)

尾声  双簧管和小提琴放慢速度对答,接着强有力的全走,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全曲。(听)

B、总结曲式结构(书P8)

C、变拍子:

师:其实情绪的变化和乐曲的速度和节拍是息息相关的。让我们跟着乐曲感受一下A、B两个主题节拍和速度的变化。

听音频ABA,学生拍手,拍到B段出现混乱

出示表格,变拍子

D、变拍子(课件)概念及作用

E、总结A、B两段的节拍、强弱及旋律特点(课件表格)

师用二拍子唱一唱B段,生感受效果的不同。更为舒展、流畅,描绘了青年们翩翩起舞的场景。

F、节奏体验

(1)、两主题分别唱一唱

(2)小组讨论,设计节奏律动

(3)总结、体验

A段:身体摇晃+双脚节拍(跟A段旋律练习)

B段:女声唱旋律+身体摇晃

      男声声势伴奏,一人木鱼领,其余强拍响指,弱拍击腿       

(跟B段旋律练习)

(4)再次欣赏全曲,加入律动

G、师:在乐曲中,不同的乐器担当着不同的作用,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就像刚刚同学们的体验一样,总的来说,大致分为三个层次,演奏主旋律的乐器构成旋律层,辅助节奏的乐器构成伴奏层,演奏副旋律或变奏的称为合声层。我们以第二主题为例,听听看,这些乐器都是如何分工的

听辨

总结:乐曲中不同的乐器音色,相互叠加,相同旋律不同音色呼应演奏,不同声部互相补充,形成了丰富的多声部音响。

二、拓展

1、女子十二乐坊《花儿与少年》

比较不同:旋律的改编,现代流行乐的冲击,加入了人声

2、《上去高山望平川》

3、总结“花儿“的风格特征和文化价值

三、课堂小结

师:各个民族的民歌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我们今天借《花儿与少年》这首作品,首先理解了青海“花儿”,接下来的两个单元,我们还将走近其他几个民族的民歌。

文档

花儿与少年教案

花儿与少年教学目标:1、通过“花儿与少年”及其他作品的欣赏,对青海“花儿”这种独特的民歌演唱形式产生兴趣,为后续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奠定基础。2、结合“花儿与少年”的欣赏,感知乐曲的音乐情绪和节拍、节奏变化等音乐表现手法,能分辨乐曲的结构和主奏乐器,熟悉两个主题。3、理解和感受青海“花儿”的旋律特点和风格特征,领悟其文化价值与保护的重要意义。教学内容:管弦乐合奏“花儿与少年”为主及其他青海民歌的相关内容。教学重点:管弦乐合奏“花儿与少年”的欣赏教学难点:通过欣赏中的节奏训练,感知作品的音乐情绪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