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程概述
一、工程范围及设计内容
1.工程范围
扶沟县城南片区花园路新建工程位于抹沟县城南,为城市主干路。本次设计花园路北起南环路,南止白亭路,设计全长2174.698m,道路规划红线宽为40m,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
2.设计内容
按设计合同中要求,本次设计应达到建设部下发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及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本次道路工程设计主要包括:道路平面线形、纵断面、横断面、路面结构层、无障碍设计等。
3.设计总原则
(1)设计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强制性条文。
(2)为车辆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行车条件,完善交通设施,同时具备良好的景观,体现道路的性质与功能。
(3)工程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4)便于实施,缩短工期。
(5)高起点、高标准的进行设计,最终达到“人、车、路、环境”四者完美结合,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二、道路性质与技术标准
1.设计依据 :
(1)扶沟县住房与城乡建设局提供的l:1000现状带状地形图;
(2)《扶沟县城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一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7)《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TG 50—2001):
(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98);
(9)《扶沟县城南片区花园路、洧水路新建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河南省豫建设计院
(10) 其它有关国家、地方法律、法规。
2.设计标准
(1)道路工程平面设计标准
本次设计花园路纵贯南北,为扶沟县城市道路主干道道路,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规划标准横断面宽为40米。花园路与南环路、立雪路、大程路、洧水路、大扶路、雕亭路、龙门路、白亭路等道路相交,各交叉口均采用平交口。其中,东环路为现状道路,洧水路计划近期施工,白亭路东侧正在施工中,花园路施工时应与之平顺衔接,并协调处理施工中与现状道路的衔接施工;其余道路均为规划道路,本次设计花园路施工时,与规划道路交叉口预留、平面直线通过的形式,今后规划道路建设时一并实施。
(2)纵断面设计标准
花园路所在区域地处黄、淮冲积平原区,沿线地势较平坦,地面标高为53—58m。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上根据现状标高、沿线相交路口标高及起终点路面标高等,综合考虑填挖方工程量、排水工程及己修建的机动车道路面高程等因素后,设计道路纵坡。
第二篇道路工程设计
一、线形设计—般原则
1、在尽量满足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线形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根据现状、规划和设计规范要求,确定标准横断面。
3、保证路面横向排水需要,并且不影响行车安全。
4、保证路面在衔接处高程顺畅,不影响竖向设计整体性。与平面、纵断面协调保证景观的连续效果,并与总体规划相协调。
5、便于施工放样,便于市政管线布设。
二、道路设计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Ⅲ级城市主干道;
2、设计车速V=40km/h;
3、道路设计宽度:40m;
4、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5年;
5、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路面;
6、路基设计标准荷载:BZZ一100。
三、路基路面设计
1、设计参数 ’
路面结构设计按路面设计弯沉值为强度指标计算。
机动车道路面设计回弹弯沉值:32(mm/100),非机动车道路面设计回弹弯沉值:53(mm/100)。土基设计弯沉值:310(mm/100)
2、路面基层参数选取
本次设计机动车道基层材料:15cm厚12%石灰稳定土+32Cm厚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非机动车道基层材料:20cm厚12%石灰稳定土+20cm厚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
3、横断面设计
花园路红线宽度为40m,三幅路断面型式,标准横断面为40m=3.5m人行道(新建)+3m非机动车道(新建)+5m绿化带(新建)+17m动车道(新建)+5m绿化带(新建)+3m非机动车道(新建)+3.5m人行道(新建)。
机动车道及非机动车道以2.0%的单向横坡,路拱采用直线接抛物线形式。人行道以%的单向横坡坡向机动车道(详见标准横断面图)。
4、道路结构设计
机动车道总厚度为55cm,路面结构:3.5cm厚沥青混凝土(AC一13C)+4.5cm厚沥青混凝土(AC-16C)+32cm厚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水泥:粉煤灰:碎石=4:12:84,分两层施工)+15cm厚12%石灰土。
非机动车道总厚度为45cm,路面结构采用:5cm厚沥青混凝土(AC一13C)+20cm厚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水泥:粉煤灰:碎石=4:12:84,分两层施工)+20cm厚12%石灰土。
人行道总厚度39cm,路面结构采用:6cm厚人行道步砖+3cm厚1:6干拌灰砂+15cm厚Cl5无砂大孔混凝土+15cm厚12%石灰稳定土。
5、结构材料说明
(1)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结构层分两层碾压,压实厚度每层均为16cm,按路面平行线摊铺碾压,保证摊铺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压实度应达到98%以上。基层材料中水泥采用优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中SiO2、A12O3和Fe203的总质量应大于70%,烧失量不应大于20%,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c㎡/g。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中碎石采用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集料级配范围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中表骨架密实型级配的要求,配合比设计最终依据工地试验室试验数据为主。
(2)石灰稳定土(石灰:土=12:88)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8Mpa,压实度应达到95%以上;l2%石灰土底基层中石灰质量应符合GBl594规定的IIl级以上消石灰或生石灰的技术指标;石灰土集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3mm。混合料需拌和均匀,有机质含量大于和等于10%或硫酸盐含量大于或等于0.8%的土不宜用石灰稳定。
(3)沥青混凝土面层:沥青要求采用A H.一70,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实验技术指标应满足有关技术规范规定。
侧石的线性直顺度要求达到≤20mm(20m长度)。
路面抗滑标准为:竣工验收时的摆式仪测定值F0≥45,构造深度TD≥
0.50mm,石料磨光值PSV大于36。
6、桥涵工程
(1)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地形图及道路两侧水文情况,本次道路设计在K0+处设置一座简支梁桥,圆管涵如有需要时可依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
第三篇 施工说明
第一章 施工技术重点说明
一、道路路基和路面基层施工要点
花园路施工前应复核本道路高程及控制点坐标,各施工段要进行联测。施工前必须复核花园路高程系统,确认高程差在允许范围后方可施工。
1、路基 .
(1)路基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压实,其分层填筑厚度必须与压实机具功能相适应,一般每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厘米,经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上一层施工。地面横坡如大于l:5时,应挖成宽度不小于2.Om的台阶,台阶表面做向内倾的3%的横坡。路基填方边坡坡率1:1.5,挖方边坡率l:1,沿线所经杂填土、耕地土、淤泥及淤泥质土等全部清除。
(2)路基施工过程中严禁路基浸水,应做好路基排水措施。
(3)路基施工技术要求:
(4)填方高度超过lm时,为保证路基安全,要求两侧各加宽50cm宽土路肩,压实度要求同路基。
2、基层
基层应均匀摊铺压实,摊铺前应根据试验或有关经验确定松铺厚度,当基层标高不符合设计要求时,要根据有关规范进行处理,严禁随意修补。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要求:
7天抗压强度(MPa) | ≥ |
压实度(%) | ≥98 |
集料压碎值(%) | ≤30 |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养生时间不小于7天,洒布透层沥青前应控制车辆出入造成表面破坏。
道路基层施工应严格执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3、路面 ’
沥青路面施工时,沥青及碎石等材料须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沥青路面铺筑前,应仔细检查道路基层准备情况,出现松散时应清理,并防止污染。
沥青路面施工严格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l0一2004)。
4、人行道
路缘石应安放平整、顺直,所有人行道过街处设置无障碍设施,人行道砖可根据建设方意见确定基颜色和形状。
树池采用l200mm×l200mm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树池间距7m,遇路口(包括规划路口)间距可适当调整。
二、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前做好管线迁移和其他拆迁工作,提前预埋相关管线(如:电力、热力、天燃气、雨水、污水等)的过路管,避免路面路基修筑好后重新开挖,造成资源浪费。
2、施工前应查明地下原有隐蔽工程,施工单位应及时与建设单位联系,协调产权单位共同商定解决办法,确保现有管线的安全。施工中如遇管线冲突,请按规划管位进行调整。
3、施工时注意和现有相交路口平顺衔接。
4、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在碾压后即喷洒透层油并施工下封层。封层、粘层及沥青混合料的指标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l0一2004)。
5、部分现未发现的地下构筑物的拆迁工程量在施工时核定计算。
6、施工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验收标准进行,遇特殊情况请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解决。
7、未尽事宜应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技术标准执行。
第二章施工保证措施
本工程道路施工将历经各种季节气候,特别是雨季、夏季和冬季,不可避免地给施工质量或多或少带来一些影响,特别是对路面沥青混凝土及路基密实度等的影响,因而施工项目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措施,将季节性的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以提高整个工程施工质量。
一、夏季施工措施 ’
1、高温季节施工应注意操作环境、安全通道,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并在施工场地分设茶水棚,确保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及安全。
2、配备足够蓬布,薄膜等遮雨材料,做好防雷阵雨措施。
二、雨期施工措施
1、雨季施工时,现场周围做好排水,现场排水系统应贯通,并派专人进行疏通,保证排水沟畅通。
2、道路出入口做泛水,防止地面水流入,保证施工道路不积水,潮汛季节随时收听气象预报,配备足够的抽水设备及防台防汛的应急材料。
3、做好防雷、防电、防漏工作,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4、沥青路面施工遇雨应及时通知拌和厂停止供料,已出厂和已铺好的沥青混合料,应立即快铺快压,抢工铺筑完毕,如沥青混合料施工遇雨,除己铺筑的做齐施工缝抢压外,其余不得继续铺筑。 三、冬季施工措施
1、当室外日平均温度连续5天稳定低于5度时即需按冬季施工措施进行施工。进入冬季后,应与气象台、站保持联系,及时收听天气预报,防止寒流突然袭击。
2、冬季施工时,现场应备好防冻保暖物品,防冻剂、草包等,临时自来水管应做好防冻保温工作,采用稻草泥纸筋包裹。现场严禁烤火,宿舍内严禁使用电炉。
3、注意沥青面层施工的温度、时间。
第四篇道路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部位 | 序号 | 项目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1 | 机动车道沥青路面面积 | m2 | 36970 | ||
2 | 机动车道基层面积 | m2 | 36970 | ||
路面 | 3 | 非机动车道沥青路面面积 | m2 | 21747 | |
4 | 非机动车道基层面积 | m2 | 21747 | ||
5 | 人行道铺装面积 | m2 | |||
6 | 树池 | 个 | 620 | ||
人行道 | 7 | 路缘石长度, | m | 4340 | |
8 | 路边石长度 | m | 4340 | ||
绿化带 | 9 | 路缘石长度 | m | 4500 | |
土方 | 10 | 填 方 | m3 | 未含交叉口 土方 | |
1 1 | 挖 方 | m3 | 未含交叉口 土方 |
给水工程、
一、设计依据:
1.扶沟县城南片区花园路施工设计委托书:
2.扶沟县城南片区花园路规划方案:
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98):
二、设计资料:
1.《扶沟县城南片区花园路测量图》(1:1 000)
三、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扶沟县城南片区,全长米,道路红线断面宽度为40米。
四、施工设计说明:
1.图中尺寸单位:管径以毫米计.其它以米计。
2 .图中管材:DN500,DN400,DN300给水管采用球墨铸铁管,DN200给水管采用UPVC给水管道.接口形式采用承插橡胶圈接口。
3.管道敷设:管道均埋地敷设,埋深控制在1.2米左右。
4.管道防腐:球墨铸铁管要求出厂前完成水泥砂浆内衬和沥青漆外防腐,对管件的防腐要求相同。
5.图中阀门井施工按图注标准图砌筑.本工程均采用井下操作立式阀门井。
6.图中消火栓施工按图注标准图进行,均采用室外地上式SSl00/65型,其安装位置位于人行道上距路缘石外侧0.5米处。
7.沿线预留过路支管位置可按道路两侧用地情况做适当调整。
8.管道交叉处理原则:如遇其它管线.给水管道应上弯或下穿重力流管道。
9.本工程给水管道工作压力为。水压试验的试验压力为0.8MPa。
10.管道上排气阀安装的具体位置根据实际情况在施工中调整。
11.阀门井砌筑完毕应按规范要求在井周50cm范围内用水泥石灰土回填。(水泥石灰土重量配比为4:10:86)并分层夯实.道路面层下井周30cm范围内浇注20cm厚混凝土(C25)。
12.三通及弯管处需用水泥石灰土回填并分层夯实.满足密实度要求。
13.给水管道距离道路中心线的距离为。
14.管道施工验收应严格按GB50268—97《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
给水工程主要材料表
序号 | 名称 | 规 格 | 材质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1 | 给水管道 | DN500 | 铸铁 | 米 | 51 | |
2 | 给水管道 | DN400 | 铸铁 | 米 | 51 | |
3 | 给水管道 | DN300 | 铸铁 | 米 | 102 | |
4 | 给水管道 | DN200 | UPVC | 米 | 2844 | |
5 | 软密封闸阔 | DN500 | 个 | 2 | ||
6 | 软密封闸阀 。 | DN400 | 个 | 2 | ||
7 | 软密封闸阀 | DN300 | 个 | 4 | ||
8 | 软密封闸阀 | DN200 | 个 | 42 | ||
9 | 地面操作砖砌圆形立式闸阀井 | ¢i2000 | 个 | 4 | 07MSl01— 2—14 | |
10 | 地面操作砖砌圆形立式闸阀井 | ¢il400 | 个 | 4 | 07MSl01— 2—14 | |
1 1 | 地面操作砖砌圆形立式闸阀井 | ¢il200 | 个 | 42 | 07MSl01— 2—14 | |
12 | 室外消火栓 | SS100 / | 个 | 19 | 07MSl01— 1—6 | |
1 2 | 全压高速排气阀 | DN50 | 个 | 2 | ||
1 2 | 铜筋混凝土矩形排气阀井 | A×B=1200× 1200 | 个 | 2 | 07MSl01—2--162 |
一.设计依据:
1.扶沟县城南片区花园路施工设计委托书:
2.扶沟县城南片区花园路规划方案;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98):
二、设计资料:
1.《扶沟县城南片区花园路测量图》(1:1 000)
三、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扶沟县城南片区,全长2174.698米,道路红线断面宽度为40米。
四、设计说明:
1.图中尺寸单位:管径以毫米计.其它以米计。
2.管材:雨水管道均采用Il级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橡胶圈接口,管基础采用l200砂石基础,详见04S516,支管与雨水干管采用管顶平接。
3.检查井采用砖砌雨水检查井,详见02S515,检查井井盖标高可根据现场实际地面标高情况做适当调整。
4.雨水口采用偏沟式单篦雨水口,位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据实调整,雨水口设置在交叉路口的低处或沿道路及绿化带的低侧布置。雨水篦子:采用球墨铸铁防盗篦子,见95S518—1—7。雨水井篦高程应比周围沥青路面高程低1--2cm,雨水联络管均采用DN315UPVC双壁波纹排水管,与雨水管道连接处埋深1.1米,坡度l%。
5.管道敷设:雨水管高程均指管内底,管道均埋地敷设,埋深详见图注。管道采用开槽施工.
6.图中检查井施工按图注标准图砌筑,详见02S515,井爬梯采用玻璃钢材质,安装见97S501—1P65—68图。
7.本次设计在南、北两侧均预留了用户支管.其位置、数量等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8.施工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适当调整雨水口位置或周围路面标高.以保证雨水口的最佳收水效果。
9.道路中心线两侧雨水管道纵断面图相同.
10.雨水管道距离道路中心线的距离均为l5m。
11.管道施工及验收严格按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和国家标准《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执行。
12.未尽事宜按有关国家标准图和设计规范执行。
雨水工程主要材料表
序号 | 名 称 | 规格 | 材料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1 | 11级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 DN800 | 钢砼 | 米 | 3936 | |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 DN600 | 钢砼 | 米 | 252 | ||
2 | UPVC双壁波纹排水管 | DN315 | UPVC | 米 | 1300 | |
3 | 圆形检查井 | ø1000 | 砖砌 | 座 | 24 | 见02S515-11 |
4 | 圆形检查井 | ø1250 | 砖砌 | 座 | 320 | 见02S51 5-14 |
5 | 雨水口 | 偏沟式单 篦雨水口 | 砖砌 | 个 | 260 | 见5S518-1-7 |
一.设计依据:
1.扶沟县城南片区花园路施工设计委托书;
2.扶沟县城南片区花园路规划方案;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98);
二.设计资料:
1.《扶沟县城南片区花园路测量图》(1:1 000)
三、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扶沟县城南片区,全长2174.698米,道路红线断面宽度为40米。
四、设计说明:
1.图中尺寸单位:管径以毫米计.其它以米计。
2.管材:DN<600的污水管道均采用UPVC排水管道,橡胶圈柔性接口,管基础为砂垫层基础。DN>600的污水管道均采用Il级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橡胶圈接口,管基础采用l200砂石基础,详见O4S516。
3.管道敷设:污水管高程均指管内底,管道均埋地敷设,埋深详见图注。
4.图中检查井施工按图注标准图砌筑.本工程均采用砖砌检查井。
5.沿线预留过路支管位置可按道路两侧用地情况做适当调整。施工完成后应将管口封填.以利于闭水试验。
6.管道施工完毕后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管道闭水试验。
7.污水管道距离道路中心线的距离均为17m。
8.道路中心线两侧污水管道纵断面图相同(其中W133检查井井底标高.
9.管道施工及验收严格按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和行业标准《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 122:2001》执行。
10.未尽事宜按有关国家标准图和设计规范执行。
污水工程主要材料表
序号 | 名 称 | 规格 | 枕糙 | 单位 | 数量 | 备 注 |
1 | 11级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 DN600 | 钢砼 | 米 | 228 | |
2 | UPVC双壁波纹排水管 | DN500 | 塑科 | 米 | 910 | |
3 | UPVC双壁波纹排水管 | DN400 | 塑料 | 米 | 867 | |
4 | UPVC双壁波纹排水管 | DNS00 | 塑料 | 米 | 432 | |
5 | 检查井 | ø1000 | 砖砌 | 座 | 86 | 见02S515—21 |
一、设计依据
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2.《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S0217—2007
3.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设计资料。
4.本工程道路平面及道路雨污水平,纵断面图。
二、照明设计
1.照明方式:本段道路属城市主干道,采用双侧对称布灯的照明方式。路灯布置于机非隔离带内,间距平均35米,局部间距视道路布置情况作适当调整,详见电施“道路照明平面图”。
2.路灯:高杆双挑路灯.杆高12米。
所有路灯灯头附件内置,且均需配置相应的电容补偿装置,提高路灯功率因数.减少电压损失。光源采用高压钠灯.路灯的所有金属构件均应做防腐处理.
三、照明供电与控制
1.本设计安装2台100KVA箱式变电站,位于机非隔离带内,具体位置见平面图,10KV高压电缆就近从电缆沟穿ø l50钢管引进箱变,路灯采用低压计量。
2.照明控制:路灯采用微电脑路灯自动控制器与手控相结合,控制柜安装于箱变低压室内.
3.电缆敷设:路灯电缆在绿化带内均穿P VC管埋地敷设,套管埋深不小于米.电缆保护管具体尺寸详见系统图。照明电缆过路处均穿SC80管保护.
4.路灯安装:路灯安装时按A,B、C相顺序跳接供电,以保证三相基本平衡。每一路灯在基座处设熔断器作为路灯单独的短路保护装置.路灯施工具体做法可参照标准图集O8D800~4第65页。
四、接地系统
1.本工程采用TN—S接地系统,所有电缆金属外皮,灯杆,金属构配件等要与接地系统可靠连接电源进线要求做重复接地。
2.在箱式变压器周围设人工接地体,具体做法详见基础及接地图.控制柜要与箱交接地可靠连接;路灯要与接地线可靠相连,并在每一路灯处设接地体,路灯接地电阻小于等于l0欧.
五、电缆沟
为方便各部门线路敷设及以后线路维护,本次设计强、弱电均按室外电缆沟敷设考虑.
电缆沟选用有覆盖层电缆沟,电缆沟尺寸(宽※深)均为:1 000×700,详见电缆沟大样图
电缆沟每隔90米设一集水井。局部间距视道路布置情况做适当调整.
强电线路穿樾弱电沟或弱电线路穿樾强电沟时,均需穿管保护.
电缆沟及集水井具体做法参照标准图集O8D800—7第36—41页。
电缆沟土建部分参考建筑配件标准图集O2J331《地沟及盖板》。
六、其它
路灯基础的安装尺寸若与所定的灯杆的安装尺寸不符,以厂家提供的尺寸为准
箱变外形和基础尺寸若与厂家不符,以招标厂家尺寸为准
施工时注意与其它专业密切配仓未尽事宜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程规范执行
材料表
序号 | 图例 | 名称 | 规格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1 | 路灯箱变 | 100KVA | 个 | 2 | ||
2 | 高杆双挑路灯 | 220V400W+250W | 套 | 104 | H=12m | |
3 | 电力电缆 | 详见系统图 | 米 | 据实测量 | ||
4 | 电缆保护套管 | PC63 | 米 | 据实测量 | ||
5 | 电缆过路管 | SC80 SC150 | 米 | 据实测量 | ||
6 | 电缆沟 | 米 | 据实测量 | |||
7 | 电缆集水井 | 座 | 48 | |||
8 | 镀锌角钢 | L50×5×2500 | 根 | 据实测量 | ||
9 | 镀锌扁钢 | —40×4 | 米 | 据实测量 | ||
10 | ||||||
11 | ||||||
12 |
扶沟县洧水路新建工程
道路设计总说明
1、工程概况:
洧水路新建工程位于扶沟县城南部,西起县城至常岭岗公路,东至扶沟~西华公路,道路全长米。为城市主干道。
洧水路位于规划扶沟新城,道路沿线通过有农田、民房等。洧水路作为新城重要的城市主干道,设计按规划40米红线进行设计,道路沿线有部分民房需进行拆迁。
扶沟县洧水路作为扶沟县新城开发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为新城的进一步开发建设奠定基础。洧水路作为新城主要交通道路,对扶沟县新城的建设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设计依据:
2.1扶沟县建设规划委员会的设计委托书;
2.2扶沟县建设规划委员会提供的道路规划条件;
2.3现场测量的的l:1000带状地形图;
2.4根据现场测定的道路中心线;
2.5实地勘测的道路纵、横断面现状高程资料;
2.6《扶沟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2.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2.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2.9《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1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一2006);
2.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一2004)
2.1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9 8);
2.1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CD62—2004)
2.14《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地质工程勘察院
2.15《扶沟县洧水路新建工程道路施工图设计》洛阳市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
3、设计原则
3.1通过对主干道网络布局和对外交通的优化,改善交通状况。
3.2近远期交通量结合,合理布置断面形式。
3.3突出道路的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实用性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3.5根据城市市政建设的要求设置方便残疾人通行的公用设施
4、设计内容及设计深度:
本册设计内容为道路、箱涵、管线、照明工程。设计文件的深度、广度达到建设部下发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及施工图设计深度的要求。
5、道路所处位置及自然条件
5.1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
拟建道路所在区域地处黄、淮冲积平原区,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区内地势平坦,地形由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地面标高由西北向东南为50一45米。地貌受外力作用,特别是黄河泛滥的冲积,是有大平小不平,微地面起伏的特点,岗、坡、洼地相间分布的微地貌特征。
5.2场区岩土构成与地下水特征: .
拟建道路所在区内由于新生代以来地壳一直处于缓慢的沉降运动中,因而堆积了较厚的第四系沉积物。在一般工程勘察深度内,所见地层均为第四系土层,主要有以下三个较大的沉积地层单元,分述如下:
第三系上新统为粘土、亚粘土夹砂土薄层、棕红、深棕色、埋深469—米,含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
上部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洪积层:主要为全新世河流泛滥形成,区内普遍存在,厚度不等。岩性黄色、灰绿色。
中部河床相冲积层:以粉细砂层为主,夹中砂、亚砂土及亚粘土,黄色或灰黄色,中密至密实状,而选性较好。砂层一般厚3—1 5米,层位较稳定。
下部第四系更新统冲、洪积层:主要为黄褐色、棕褐色、灰褐色亚粘土、粘土及少量亚砂土,硬塑至坚硬状,富含钙质结核,局部胶结成姜石盘。
水文地质
项目所在区地表水系较发育,与该项目相关的主要有宋河、洮河。
路区内地下水变化不大,地下水埋深较浅,一般埋深1.1~3.0米左右。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含水层为亚粘土、亚砂土及粉细砂层,富水性较好,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为主要排泄手段,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03-Ca—MG型。 .
据河南省地矿厅水文地质资料,路区浅层地下水属溶滤型重碳酸低矿化度水,矿化度小于1克/升,属于淡水,按地下水侵蚀性标准判定,可不考虑地下水的侵蚀性。
5.3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和不良地质作用
根据现场踏勘,拟建道路在K0+058处和K3+335.5横穿一排洪渠和马村干渠,本次设计拟设计两道箱涵。沿线有多处高压线路及弱电线路与道路相交,线路范围内与线路大体走向一致多处有电信线路和电力线路.
在K3+020处现存一道水沟,根据新区开发建设需要,可废弃,此处没有设计构筑物。
建议业主应协同有关部门对拟建道路的地下管线及高压电线塔杆进一步查明,并取得有关地下管线及高压电线塔杆的图件,在工程施工前期对有影响的地下管线及高压电线塔杆做好迁移或防护等工作,以利施工顺利进行。
根据勘查报告,拟建道路沿线地势起伏较大,沿线及其附近没有滑坡、泥石流、崩塌、岩溶、采空区、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现象。
5.4地震基本烈度及分析评价
拟建道路位于本路段历史上地震较少,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2008)》路区内地震基本烈度为Vl度。综合路区内新构造运动的特征及地震震级、强度等因素,判定路区区域为稳定域。
路区地处黄、淮冲积平原区,地形起伏变化不大,地势平坦、土层结构简单,主要为第四更新统及全新统冲、洪积层。岩性以亚粘土、粘土及粉细砂层为主,夹亚砂土。工程属简单类型。
1.路区内地下水埋深较深,属潜水类型,无侵蚀性。
2.与路线有关的断裂活动性较弱,稳定性较好,地震基本裂度为Vl级。
3.在有淤泥、积水路段,当构造物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时,应据其埋藏深度采取相应措施,路基在该段也须防护。
6、道路工程:
6.1主要指标:
6.1.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IIl级;
6.1.2道路红线宽度:40m;
6.1.3道路设计车速:50km/h;.
6.1.4道路设计临界年限:15年;
6.1.5路面结构:沥青路面结构;
6.1.6道路抗震设防等级:7度;
6.1.7最大纵坡:%,最小纵坡:%;
6.1.8路面设计荷载:BZZ-100;
6.2道路横断面设计:
道路红线为4米。采用三幅路形式,2×3米人行道十2×3米非机动车道+2×5米机非隔离带+18米机动车道=40米。
路面横坡:机动车道: %
非机动车道:%
人行道: 2%
6.3路基设计
路基设计
根据工程地质报告及试验室报告,道路设计路基通过农田地段需清除地表腐植土。地表腐植土清除厚度为0.3米。道路设计路基通过居民区处,需清除地表垃圾,清除厚度为30cm。如清除地表垃圾和腐植土的厚度要求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应及时通知业主、监理、设计单位现场确定。
路基填料不得使用淤泥、有机土、草皮、生活垃圾及含有腐质土。
路基填方边坡为1:1.5,挖方边坡设计为l:1。
根据地址勘察报告,道路全段路基土含水量过大,无法进行正常路基碾压施工,可采用水泥土(含水泥5%)换填40cm的方法处理,
6.4道路结构设计:
6.4.1设计参数:
路面结构设计按路面设计弯沉值为强度指标计算。
机动车道路面设计回弹弯沉值:35(mm/100)。非机动车道路面设计回弹弯沉值:62(mm/100)。
设计参数:
材料名称 | 抗压模量E(Mpa) | 劈裂强度(Mpa) |
细粒式沥青混合料 | 1400 | |
中粒式沥青混合料 | 1200 | |
粗粒式沥青混合料 | 1100 | 1.O |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水泥5%) | 1100 | |
二灰土 | 400 | |
土基 | 30 | / |
6.4.2机动车道的结构:
考虑到洧水路作为未来扶沟县新区东西向主要的交通要道,有着车流量大,车速高的特点,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量预测通过计算确定机动车道结构形式为:底基层采用30cm厚的水泥土(含水泥5%);基层采用18cm厚的水泥稳定碎石(含水泥5%),面层采用4cm厚的粗粒式沥青混合料(AC-25C,下面层)+3cm厚的中粒式沥青混合料(AC-16C上面层)。机动车道的结构总厚度为58cm。
在铺筑沥青混合料之前,应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洒布乳化沥青透层油,洒布数量为~/m2。
路面抗滑标准不得低于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第9.6.1条之规定。
考虑到洧水路的交通功能,为避免道路沥青路面容易产生拥包、车辙等病害,延长道路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本次设计在进行机动车道沥青面层施工时,在粗粒式沥青混合料中掺加沥青专用纤维。沥青专用纤维的用量为0.25% (沥青混合料的重量比) 。
6.4.3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垫层采用30cm厚的水泥土(含水泥5%);基层采用l5cm厚的水泥稳定碎石(含水泥5%),面层采用4cm厚的中粒式沥青混合料(AC-20C,下面层)+3cm厚的细粒式沥青混合料(AC一13C,上面层)。非机动车道的结构总厚度为52cm。
6.4.4人行道结构:
人行道采用10cm厚的碎石垫层和10cm厚的Cl5透水无砂混凝土,3cm厚粗砂垫层卧底,铺装30×15×6cm混凝土透水砖,结构总厚度为29cm。
6.4.5结构计算
设计采用的土基回弹模量为30Mpa,表面层沥青混合料劈裂强度1.4Mpa,抗压模量1400MPa。中面层沥青混合料劈裂强度,抗压模量1200Mpa。下面层沥青混合料劈裂强度1.0Mpa,下面层沥青混合料抗压模量llOOMpa。
采用多层弹性体理论编制的专用程序进行结构厚度计算,下为通过计算后采用的结果 (采用标准轴载BZZ一一100测试)。
机动车道:
结构层 | AC-16C | AC一25C | 水泥粉稳定级配碎石 | 水泥土 | 土基 |
厚度(mm) | 50 | 80 | 200 | 300 | |
设计弯沉
| 34 | 37 | 48 | 120 | 310 |
结构层 | AC-13C | AC一20C |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 水泥土 | 土基 |
厚度(mm) | 40 | 60 | 180 | 300 | 200 |
设计弯沉 | 53 | 60 | 75 | 120 | 310 |
6.5.1道路设计中心线的确定:
道路中心线交点坐标根据现场测定。
6.5.2道路施工范围:
道路设计起点桩号0+000(与扶沟县城至常岭岗公路衔接),施工起点为0+003.04,设计终点桩号为3+547.957,施工终点为扶沟至西华县公路。由于与规划相交道路现暂不实施,路口处均按远期实施后情况断开绿化带,其余道路部分按平面图设计施工。
本道路设计道路坐标系采用l954北京坐标系。
6.6纵断面设计:
由于道路东西向地势变化不大,整个纵断面设计是在尽量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减小道路填挖方,同时考虑道路两侧用地的开发及建设开发区域排水要求,根据各个控制点的高程以及建成区地面标高的控制,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的设计,其中道路最大纵坡i=%,坡长米。最小纵坡i=%,坡长米。
本道路设计高程系采用国家黄海高程系。 .
交通组织设计
根据相交道路规划及交通组织分析,为保证洧水路未来交通通畅,本次设计在与桐丘南路、扶沟~西华公路交叉口处设置展宽车道,展宽宽度为3米,其中渐变段长度30m,直线段长度50m。 ’
6.8道路施工注意事项:
路基施工:
(1)设计范围内填方路基,施工前应清除地表草皮、树根、淤泥、垃圾及耕作土等,地面横坡如大于l:5时,应挖成宽度不小于米的台阶,台阶表面做向内倾的3%的横坡。
施工中应严格按《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施工。
基层施工:
道路基层施工时,应采用场拌方式进行混合料的拌和,拌和后的混合料应均匀,无夹心、集料无离析现象。
施工中应控制好混合料的含水量,拌和应均匀,碾压应密实。
5%水泥粉稳定碎石压实度不小于(重型击实),7d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应不小于。灰土垫层7d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应不小于0.7Mpa。施工中应根据施工时的天气情况做好保湿养生工作。
道路基层施工应严格执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路面施工
沥青路面施工时,沥青路面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方可使用。
沥青路面铺筑前,应仔细检查道路基层准备情况,防止污染,出现污染情况及时清除。
混合料拌和应均匀,不得出现花料、离析等现象。混合料的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采取适当措施保温、防雨、防污染。
在进行路面摊铺时,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当发现混合料出现明显的离析、波浪、裂缝、拖痕时,应及时分析原因,予以消除。
面层施工严格按沥青路面的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
人行道施工
1)施工中应注意道牙安放平整、顺直,对于弯道部位道牙,采用带圆弧的道牙,当按折线安装时,道牙长度应改为50厘米。所有人行道过街处设置的无障碍通道及路段上设置的停车带进出口处坡道应衔接平顺,不能有明显折点。人行道砖可根据规划建设部门要求确定其颜色和形状。
人行道的路床压实度不小于。人行道板铺砌必须平整稳定,灌缝必须饱满,不得有翘动现象。人行道板的抗压强度不低于30Mpa,抗折强度不宜低于。
2)树池采用l25×125cm方型,树池间距为6m。
道路工程施工应按照《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l—90)进行。
未尽事宜按照相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
7、排水工程
根据规划,本次设计排水采用雨、污水分流制排水。
本次设计雨水根据现场条件,结合规划分段排放,3+160以西雨水向西排放,由于整个设计场地,排放至西侧干渠边后,采用雨水泵站提升排入沟渠内。3+160以东雨水排入马村干渠内。
污水管道根据建设中污水处理厂位置,污水管道向东排放,通过泵站提升排入规划污水干管内,排入污水处理厂。
7.1雨水工程
雨水设计
本段道路为新建,雨水管道亦新建。本段采用D500~Dl200雨水管道西向通过泵站提升排入道路0+585处沟渠内。东段排入马村干渠内。
雨水管道的位置及设计参数:
雨水管线位于道路北侧距道路中心线l7m处。
本段设计雨水管径为D500~Dl200。
雨水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及标准:
设计重现期:p=1年;
径流系数:Ψ=;
集水时间:tl=10min;
降雨历时:t=t1+mt2,m=2
暴雨强度公式:采用南京建筑设计院采用CAR方法编制公式:
q=
雨水标准图的选用
管道基础: l200、l800混凝土基础,参照《给水排水标准图集》
04S516—16、19施工。
管道接口:D300~D500管道采用平口管预制外套环接口,参照《给水排水标准图集》95S516-20施工;Dl000~Dl350管道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参照《给水排水标准图集》04S516-28、29施工。
雨水检查井:ø1000mm砖砌圆形雨水检查井,参照《给水排水标准图集》02(03)s515-11施工;矩形直线砖砌雨水检查井,参照《给水排水标准图集》02(03)s515-32施工;矩形900四通砖砌雨水检查井,参照《给水排水标准图集》02(03)s515-36施工;阶梯式跌水井,参照《给水排水标准图集》02(03)s515-119施工。井内、外壁采用l:2防水水泥砂浆抹面至井口处。
雨水口:偏沟式单箅雨水口,参照《给水排水标准图集》05S518-9施工;井内壁采用1:2防水水泥砂浆抹面。
管材及其它材料
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及当地材料供应情况,雨水管道采用Il级平口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套环或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管材进场后,应对裂缝、缺块、麻面等作外观检查,管材应必备出厂合格证且管材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ll836-1999)的技术要求。
检查井井盖及井座车行道下均采用重型预制钢纤维混凝土井盖井座,人行道,绿化带下采用轻型预制钢纤维混凝土井盖井座,重型设计荷载等级为:超汽-20级,轻型设计荷载等级为:汽-10级,雨水口井的井座、井篦均采用重型钢钎维混凝土材料;井盖井座应采用具有足够承载力和稳定性良好的井盖、井座、井篦。
沟槽开挖及回填要求:
由于道路所处场地地下水较浅,管道沟槽开挖时需采取降水措施,根据现场勘察,宜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工艺。
无论采用何种挖土方式,都不得扰动基底土壤,杜绝超挖。沟槽开挖必须根据土的类别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中进行;沟槽回填严格执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中的规定。
施工注意事项及有关说明:
雨水检查井井盖上表面与所在地路面齐平;检查井位于道路红线外的应高于周围地面20cm,纵断面图中标注管道所在地路面高程为同桩号道路纵断高程;施工过程中井盖上表面标高按照检查井相对应路面横断位置标高进行施工。
雨水连管管径d300,起点埋深,坡度1%。
应首先对需排入现有河道的高程进行复测,和设计一致后方可施工。
本设计尺寸单位除管径为mm外,其余均以m计,所用坐标系同道路设计,所用高程系同道路设计,所用桩号同道路设计桩号一致。
管道放线在直线段均按道路桩号进行放线,管道预。留检查井位于道路红线外1.Om处。
雨水检查井型号已在纵段面图中注明,雨水预留井均为ø1000mm砖砌圆形雨水检查井。
雨水口应布置在道路最低点处,如本图雨水口位置和最低点不符,应调整雨水口位置和道路最低点相符。
雨水管道施工完后砬做闭水试验,合格后方可回填,回填时管道内水不抽出,待管道回填完毕后,再将管道内的水抽出放掉。
管道交叉及其他未尽事宜按《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97)执行。
管道工程施工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进行验收,评定按照《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进行评定。
污水工程
污水设计
本段道路为新建,污水管道亦新建。本段采用D400~D800污水管道向东排放至3+530处,待污水干管实施后接入污水干管内排入污水处理厂。
污水管径的确定:
根据规划要求,污水管径按道路划分污水汇水面积。根据各计算管段汇水面积计算出设计污水流量,生活污水量总变化查《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Pl9表,从而计算出各计算管段最大设计秒流量,根据管道设计坡度再查《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P362表14-1确定各计算管段管径的大小。
污水管道布置原则及位置:
根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98);污水管道采用单侧布置。污水管道位于道路南侧距道路中心线的距离为l7m。
污水管道设计标准图的选用:
管道基础:管道基础为l50mm厚碎石灌砂垫层,上覆50mm中粗砂找平,管道回填砂至管顶不小于500mm,参照排水-A06施工。
管道接口:弹性密封橡胶圈柔性接口,参照《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04S520施工。
污水检查井:ø1000mm砖砌圆形污水检查井,参照《排水检查井》02(03)S515—20施工;内、外壁均采用1:2防水水泥砂浆抹面厚20mm至井口处。
管材及其它材料:
管材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排水管(HDPE管),管材应符合国家标准《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第一部分:聚乙烯双壁波纹管材》(GB/Tl9472.1)的规定,管道内承压不小于,环刚度不小于8KN/㎡。
检查井井盖及井座车行道下均采用重型预制钢纤维混凝土井盖井座,人行道,绿化带下采用轻型预制钢纤维混凝土井盖井座,重型设计荷载等级为:超汽一20级,轻型设计荷载等级为:汽一l 0级,井盖井座应采用具有足够承载力和稳定性良好的井盖井座。
沟槽开挖及回填要求
由于道路所处场地地下水较浅,管道沟槽开挖时需采取降水措施,根据现场勘察,宜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工艺。
无论采用何种挖土方式,都不得扰动基底土壤,杜绝超挖。沟槽开挖必须根据土的类别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中进行;沟槽回填严格执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轶GB50268-97)中的规定。
施工注意事项及有关说明
污水检查井井盖上表面与所在地路面齐平;纵断面图冲标注管道所在地路面高程为同桩号道路纵断高程;施工过程中井盖上表面标高按照检查井相对应路面横断位置标高进行施工。
本设计尺寸单位除管径为毫m外,其余均以m计,所用坐标系同道路设计,所用高程系同道路设计,所用桩号同道路设计桩号一致。
管道放线在直线段均按道路桩号进行放线,污水预留管位于道路红线外处。
污水检查井型号已在纵段面图中注明,污水预留井均为ø1000mm砖砌圆形污水检查井。
污水管道施工完后应做闭水试验,合格后方可回填,闭水试验渗水量标准参见《埋地聚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l-2004)执行。
管道交叉及其他未尽事宜按《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执行。
管道工程施工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97)进行验收,评定按照《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进行评定。
8、箱涵工程:
8.1工程概况
根据道路实测地面、道路设计纵断及道路两侧水文情况,本次道路共设计二座箱涵,钢筋砼箱涵位于K0+和K3+,箱涵与道路夹角为13047/23//和l9015/20//。
8.2设计依据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公路抗震设计标准》JTJ004-。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
《公路桥涵标准图》。
地质报告。
8.3设计标准
8 2.1设计荷载:城A,人群/m2。
8.2.2地震:设防烈度七度。
8.4设计要点
8.4.1箱涵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所用主要材料如下:
(1)混凝土
现浇箱涵 C25混凝土
箱涵基础 C15混凝土
钢筋
钢筋均采用带肋钢筋,其种类为,其技术性能应分别符合GBl3013--91和GBl499--98的规定。
要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l25Kpa。施工时,基槽开挖完毕后,应及时通知设计、勘察单位验槽。
8.5施工要点
8.5.1有关箱涵施工工艺及其质量检查标准,均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8.5.2各部施工细节详见有关设计图纸,未尽事宜参照有关施工规范办理。
9、照明工程
9.1设计内容和标准
本工程为道路照明设计,按主干道标准设计。本次采用philips灯具进行计算,机动车道路面平均照度:Eav=25LX,照度均匀度:Emin/Eav =,机动车道功率密度:LPT=。
9.2路灯布置 .
路灯底座位于机非隔离带内,距离道路中心线。路灯间距40m左右,个别路口适当调整,具体布置见平面布置图。路灯底座若遇到其他管线时,应作适当调整。
9.3灯杆
灯杆选用单杆双挑灯杆,灯杆高,挑臂长2m仰角l5度,光源为高压钠灯,功率均采用400W+250W,路口选用四挑灯杆,功率均采用2×400+2×250w。灯杆选用一次成型椎型杆,圆形变径拔梢灯杆,梢杆76mm,壁厚4mm。灯杆表面酸洗除锈后,再进行热镀锌处理,锌层厚不低于70um。最后进行喷塑处理,颜色为象牙白。
9.4灯具
选用具有适用城市道路的具有较好配光曲线和高效率的灯具,灯具应带有无功功率补偿,补偿后功率因数不小于0.9。灯具技术要求:灯具的防护等级为IP65,灯具采用截光型,高压铸铝外壳,ALGLAS镀层反射器,钢化玻璃灯罩,发光室防护等级: IP65;电器室IP44。
9.5电缆及敷设
路灯照明电缆采用YJV22-1KV-5×16mm2, CPVC-ø50套管埋地敷设,埋深为,与其他管线相交可参照<<35kV及以下电缆敷设》94D101—1—7处理。.
9.6供电电源
本次安装4台100KVA箱式变电站,位于机非隔离带内,桩号见平面图。高压就近从电缆井引进,由甲方向电业局申请,采用l0KV供电。路灯采用低压计量。
9.7控制系统
路灯采用微电脑路灯自动控制器与手控相结合,控制箱安装于箱变低压室内。为节约电能,机动车及非机动车道路灯分开控制,设置全夜灯和半夜灯回路。
9.8安全措施
9.8.1本工程采用TN—S接地系统,所有电缆金属外皮及金属构配件要求与接地系统可靠连接。电源进线要求做重复接地.灯杆利用五芯电缆中的一芯作为的保护零线(PE线)。 、、
9.8.2在箱式变压器旁设人工接地体,箱式变电站要求参照《接地装置安装》03D501—3做接地系统,控制箱要求与箱式变压器接地可靠连接,箱式变的人工接地如下:垂直接地体L50×5×2500mm,间距5m,水平接地体采用-40×4镀锌扁钢。施工要求按规范执行。要求箱式变压器等电气接地电阻R≤4欧.路灯的接地电阻R≤10欧,所有配电箱内均设置电涌保护器作过电压保护。若达不到接地要求,应增设人工接地体,以达到要求为止 ‘
9.8.3每根路灯在基座处采用熔断器作为单独的短路保护装置。
9.8.4本工程所有外露金属构配件及管件及电缆金属外皮均要求作总等电位联结。
9.9注意事项
路灯基础的安装尺寸若与所定的灯杆的安装尺寸不符合以厂家提供的尺寸为准。
箱变外形和基础尺寸若与厂家不符,以招标厂家尺寸为准。
施工时注意与其他专业,专业密切配合,未尽事宜应严格按国家有关规程规范执行。
10、主要工程数量表
道路工程
部位 | 薄号 | 项目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路面 | 1 | 机动车道沥青路面面积 | m2 | 63846 | 总厚57cm |
2 | 非机动车道沥青路面面积 | m2 | 35470 | 总厚49cm | |
3 | 人行道铺装面积 | m2 | 34980 | ||
4 | 树池 | 套 | 1182 | ||
人行道 | 5 | 立缘石长度 | m | 7094 | |
6 | 道路侧石长度 | m | 21282 | ||
7 | 平石长度 | m | 7094 | ||
8 | 挖方 | m3 | 15501 | ||
土方 | 9 | 填方 | m3 | 209 | |
10 | 清除腐植土 | m3 | 51091 | ||
箱涵 | 11 | 箱涵 | 座 | 2 |
序号 | 工程项目 | 规格 | 单位 | 数量 | |||||
雨水工程 | |||||||||
1 | 钢筋砼排水管 | d300 | m | 27 0 | |||||
2 | 钢筋砼排水管 | D500 | m | 1030 | |||||
3 | 钢筋砼排水管 | D600 | m | 360 | |||||
4 | 钢筋砼排水管 | D700 | m | 278 | |||||
5 | 钢筋砼排水管 | D900 | m | 473 | |||||
6 | 钢筋砼排水管 | D1000 | m | 620 | |||||
7 | 钢筋砼排水管 | D1200 | m | 885 | |||||
8 | 圆形砖砌雨水检查井 | ①1000 | 座 | 51 | |||||
9 | 圆形砖砌雨水检查井 | ①1250 | 座 | 7 | |||||
10 | 矩形直线砖砌雨水检查井 | A×B=1300×1100 | 座 | 39 | |||||
11 | 矩形四通砖砌雨水检查井 | A×B=4000×2900 | 座 | 7 | |||||
12 | 砖砌阶梯式跌水井 | 座 | 1 | ||||||
二 | 污水工程 | ||||||||
序号 | 工程项目 | 规格 | 单位 | 数 量 | |||||
13 | HDPE双壁波纹排水管 | Dn400 | m | 1745 | |||||
14 | HDPE双壁波纹排水管 | Dn500 | m | 795 | |||||
15 | HDPE双壁波纹排水管 | DnT00 | m | 600 | |||||
16 | HDPE双壁波纹排水管 | DnS00 | m | 850 |
17 | 砖砌圆形污水检查井 | ①1000 | 座 | 63 | ||||
18 | 砖砌圆形污水检查井 | ◇1250 | 座 | 12 | ||||
19 | 砖砌圆形污水检查井 | ①1500 | 座 | 17 |
序号 | 工程项目 | 规格 | 单位 | 数量 | 备 注 |
1 | 路灯 | 10m | 基 | 158 | 两火 |
2 | 灯具 | 套 | 158 | ||
3 | 照明低压电缆 | YJY22—1KV一5×16 | m | 6690 | |
4 | 电线 | FVL-3× | m | 7070 | |
5 | 电线 | 电线 | m | 1580 | |
6 | 照明高压电缆 | /10-3×70 | m | 400 | |
7 | 保护套管+ | CPVC-50 | m | 80 | |
8 | 箱式变电站 | 100KVA | 个 | 4 | |
9 | 接地装置 | 组 | 20 | ||
10 | 熔断器 | 1 0A | 4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