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优秀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第1课时。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践,让学生体验连加、连减的方法和步骤,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能力。在计算过程中,要分两步进行计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计算出的得数。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克服计算障碍,着重训练学生把先算的数记在脑子里。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根据《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结合本节课的实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问题解决和思考: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的设计
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生活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体验,本节课要创设喂小鸡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同时,要采用观察讨论、探讨研究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思考、合作探究。通过观察讨论,感受生活,紧扣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观察意识。在教学中,要注重选择灵活的教法,同时也要指导学生学法,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在这节课中,我们采用了动手操作和积极活动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并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在教学准备方面,我们使用了课件和小棒。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口算复,通过开火车游戏进行加减法口算练。接着,我们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小故事,让学生感知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并初步了解连加和连减的概念。
在探究新知方面,我们先是探究了连加的计算方法。通过领读算式、同桌交流算法、学生汇报、同桌间摆小棒演示计算过程和师生合作完成板书,让学生掌握了连加的计算方法。接着,我们探究了连减的计算方法,同样采用了课件演示、齐读算式、同桌交流算法、学生汇报、同桌间摆小棒演示计算过程和师生合作完成板书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连减的计算方法。
最后,我们小结了连加和连减的运算顺序,即从左往右计算。通过这节课的研究,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老师为他们感到高兴。
在本节课中,我们研究了连加和连减的运算顺序,即从左往右计算。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同学们可以尝试做数学书第65页的练,以及教科书第66页的第一道题目。希望同学们能够牢记这些知识,并且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它们。在下一节数学课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数学的无限乐趣!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们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能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愿意倾听其他小朋友的意见。这种积极的研究态度对于研究数学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