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中语文高考文学常识复习题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09:38:17
文档

高中语文高考文学常识复习题含答案

一、高考文学常识1.下列文化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国语》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的一部纪传体著作。B. 单于:秦汉时匈奴君主的称号,高适的《燕歌行》中“单于猎火照狼山”指敌酋。C. 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如《伶官传序》有“遣从事”一说。D. 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称为太牢。2.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均选自《左传》。
推荐度:
导读一、高考文学常识1.下列文化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国语》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的一部纪传体著作。B. 单于:秦汉时匈奴君主的称号,高适的《燕歌行》中“单于猎火照狼山”指敌酋。C. 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如《伶官传序》有“遣从事”一说。D. 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称为太牢。2.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均选自《左传》。
一、高考文学常识

1.下列文化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国语》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的一部纪传体著作。

B. 单于:秦汉时匈奴君主的称号,高适的《燕歌行》中“单于猎火照狼山”指敌酋。

C. 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如《伶官传序》有“遣从事”一说。

D. 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称为太牢。

2.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均选自《左传》。

B. 《战国策》内容多为战国时期策士的活动和言论,经西汉刘向整理,属国别体。

C. 朱自清,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诗人、民主战士,我们学过他的作品《背影》、《荷花淀》等。

D. 《国语》以“国”为目,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部分史实,属国别体史书。

3.下列各项中,作品、体裁、作者、国别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 《托尔斯泰传(节选)》  人物传记     罗曼·罗兰     法国

B. 《咬文嚼字》            议论文       朱光潜         中国

C.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小说         海伦·凯勒     美国

D. 《五月的鲜花》          音乐评论     李皖           中国

4.下列诗句与中国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

A. 遥知兄弟登高处,插遍茱萸少一人.                  B.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D.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5.下列各句没有反映流寓经历的一项是(    )

A.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李煜《虞美人》)

B.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C.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诗经·氓》)

D.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

6.下面所列作品与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章回体长篇小说《石头记》海棠诗会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
B《祝福》反对封建礼教鲁迅《彷徨》贺老六
C《庄子》浪漫主义南华真经鸡犬相闻庄子及其后学所作
D《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英国半自传体佩葛蒂
A. A                                           B. B                                           C. C                                           D. D

7.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诗》长篇叙事诗乐府双璧南北朝万里赴戎机
B《孟子》四书之一儒家经典战国民贵君轻
C《儒林外史》纪实体小说吴敬梓清代范进中举
D《西游记》神话小说吴承恩明代大闹五庄观
A. A                                           B. B                                           C. C                                           D. D

8.下面所列作品与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章回体长篇小说《石头记》海棠诗会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
B《祝福》反对封建礼教鲁迅《彷徨》贺老六
C《大卫·科波菲尔》

英国小说半自传体“密考伯主义”

债多不愁,乐天知命
D《荆轲刺秦王》历史散文纪传体重义轻生图穷匕见
A. A                                           B. B                                           C. C                                           D. D

9.下列诗句与中国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            

A.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D.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10.下列关于课文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亭送别》出自“元曲四大家”王实甫的《西厢记》,整折戏由不同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

B. 李密在《陈情表》中的“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这句话,有对蜀汉后主的赞颂,也有作者深受其恩的感激,想以此打消后主对他的疑心。

C. “朝菌不知晦朔。”晦朔:月亮的盈缺。 晦,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D. 司马迁,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为人物传记,书是有关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方面的论述,表是帝王、侯国间的大事。

1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赤壁赋》中,苏轼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达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B. “田园将芜胡不归”是用了《诗经·式微》中,“式微,式微,胡不归”成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是用了《论语·微子》中“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典故。

C. 辞,是介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于抒情和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是压韵和句式比较自由。

D. 陶渊明的创作开创了山水诗一体,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

12.下列有关《诗经》的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

B. 《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滥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

C. 《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D. 《雅》分《大雅》和《小雅》,《雅》大多是当时贵族上层社会典礼宴会时演奏的乐歌,诗歌均为祝颂赞美之辞。

13.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四书”指的是《诗经》 《尚书》 《春秋》 《周易》。

B. 楚辞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发端。

C. 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和歌辞。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D. 古时“阴”指山南水北,“阳”指山北水南。例如“淮阴”在淮河以北,“汉阳”在汉水以南,“华阳”在华山之北。

1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散曲,俗亦成文,俚亦成趣。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两类。其中元杂剧中最常见的基本构成形式是“四折一楔子”,杂剧的每一折都是由不同宫调的同一曲牌联成。

B. 《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均取自欧洲的历史传说,它们都表现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社会恶势力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及理想的破灭。自十九世纪始,它们被公认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C. 《史记》是东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D. 楚辞是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1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古代典籍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集”是最大的类别。它包括各种汇集历代作家不同体裁作品的书籍,以诗文创作为主,但也不全属于文学作品。

②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慘世界》《战争与和平》等长篇小说都是他的代表作,《九三年》是雨果最后一篇小说,是他晚年炉火纯青之作。

③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相传他曾向老聃学礼,向苌弘学乐,向师襄学琴。

④古人对年龄有不同的称谓,少年时代称总角,十三四岁称束发,20岁称弱冠,60岁可称“花甲”亦可称“耳顺”。

⑤海明威,美国记者和作家。长篇代表作有《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1954年因小说《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在写作上有一个著名的“冰山理论”。

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所倡导的理想人格,这一思想在《中庸》中得到了集中、明确的阐述。《中庸》也是儒家学说最早而且最精密的哲学论文之一。

A. 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1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敕,指上告下(如尊长告诫子孙或官长告诫僚属)的文书,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B.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一部散文集。南宋时,朱熹将它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C. 古代官办学校在商代称为“庠”,在周代称为“序。明清时期,官办最高学府被称为“国子监”。

D. 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大夫或士祭祀祖宗的处所。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17.下列各句对文学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 疏,古代大臣向皇帝分条陈述事情、发表观点的文体,相当于“表”。碑记,刻在死者墓碑上介绍、颂扬死者的文字,相当于“墓志铭”,表达方式上叙、议、抒三位一体,而偏重议论。

B.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中期宋人,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今传《庄子》,为庄子所著。唐玄宗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庄子》为《南华经》。

C. 高尔斯华绥,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和《现代喜剧》(《白猿》《钥匙》《天鹅曲》)。

D. 中国古代的史书体例有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和国别体,《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史记》则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国语》是国别体史书。

18.关于元杂剧的一些分析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元杂剧是在金宫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话剧一幕,是戏剧故事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

B. 元杂剧中的说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用以开展剧情和揭示人物性格冲突。白,有散文,也有韵文。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一般的舞台程式、武打和舞蹈。

C.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还有净、丑、、杂等。

D. 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词一套曲子,每支曲子用一个宫调。

19.下面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顶是(    )            

A. “黎民不饥不寒”“氓之蚩蚩”“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中的“黎民”“氓”“氓隶”都是指平民百姓。

B. “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星宿名。我国古代占星家还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相对应,称作分野,比如参星对应蜀,井星对应秦。

C. 西汉董仲舒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这四部书都是儒家经典,属“经史子集”中的“经”部。

D. 李白的《蜀道难》和白居易的《琵琶行》属于古体诗,形式更自由灵活;杜甫的《登高》和李商隐的《锦瑟》属于近体诗中的七言律诗,四联中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

2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在这部文集中,孔子以“仁”为核心,提倡“礼治”。《季氏将伐颛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孔子的“礼治”主张。

B. 《陈情表》选自南朝梁代萧统主编的《文选》,《文选》又名《昭明文选》。“表”是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

C. 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家,代表作《雷雨》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30年的纠葛,表现了旧家庭的罪恶。

D.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他的第一部大型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巴黎圣母院》,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参】***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高考文学常识

1. A   

【解析】【分析】A项,“《国语》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的一部纪传体著作”错误。《国语》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的一部国别体著作。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文化、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2. A   

【解析】【分析】《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故选A

【点评】考查文学常识,注意平时积累。

3. C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名著常识的考查类试题,考生在平时阅读和欣赏名著的时候要弄清楚相关名著的具体细节。本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篇记事散文。

4. B   

【解析】【分析】A“登高”“遍茱萸”表明是重阳节;

B与节日无关。

C“乞巧”“穿尽红丝”表明是乞巧节;

D“玉粽”“千舸竞”“艾叶”“黄酒”表明是端午节;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正确理解,能分清各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对重阳节、乞巧节、端午节的习俗有所了解。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重点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掌握传统节日的习俗。

5. C   

【解析】【分析】“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写热恋中的女子送来自己家提亲的男子到的顿丘。没有离别家乡客居。而其他选项,李煜亡国后被宋军掳至开封;杜甫则客居夔州。白居易被贬江州。

【点评】流寓文士来到岭南之后,一方面用诗文排遣心中之情,另一方面则深入民间为民谋利,在蛮荒岭南积极实践自己未尽的政治抱负,给岭南大地带来深远的影响。他们遭贬谪或受排挤因此到僻远荒凉的地方为官;他们面临着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艰难的生存状态;他们能以积极的态度实践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们有政声政绩,促进了流寓地区的文化发展;他们书写了大量的诗文作品来反映流寓生活;他们得到了流寓地人民的认可和纪念。

6. C   

【解析】【分析】C项,对应的不准确,“鸡犬相闻”出自《老子》。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该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这需要考生课下博览群书,认真做笔记,多复习记忆。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7. C   

【解析】【分析】C项,“《儒林外史》纪实体小说”理解错误,《儒林外史》是长篇讽刺小说。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

8. D   

【解析】【分析】D项,“纪传体”错,《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是“国别体”主著作。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注意总结文学常识的类别。总结常识要注意它的国别、朝代,风格等方面。平时多背诵积累。

9.B  

【解析】【分析】了解识记基本篇目涉及的有关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A,

A.重阳节。C.七夕。D.端午节

【点评】①系统复习基本篇目涉及的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认真识记。②进行适当的专题训练,查漏补缺,提高解题熟练度。③复习可以一备两用,2017年高考考纲修订增加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考察。

10. D   

【解析】【分析】A项,“整折戏由不同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说法错误,应该是“整折戏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 

B项,“有对蜀汉后主的赞颂”中“蜀汉后主”说法错误,李密,初仕蜀,蜀亡后,晋武帝征他出任太子洗马。故此处指的是晋武帝,不是“蜀汉后主”;

C项,“晦,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说法颠倒,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1. D   

【解析】【分析】D项,“山水诗”错误。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12. D   

【解析】【分析】D项,“《雅》大多是当时贵族上层社会典礼宴会时演奏的乐歌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是错误的,《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13. C   

【解析】【分析】A.项,“《诗经》 《尚书》 《春秋》 《周易》”错误,“四书”指的是《大学》 《论语》 《中庸》 《孟子》;

 B项,“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发端”错误,应该是“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发端”;

 D项,“古时‘阴’指山南水北,‘阳’指山北水南”错误,应该是“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淮阴’在淮河以北,‘汉阳’在汉水以南,‘华阳’在华山之北”错误,应该是“‘淮阴’在淮河以南,‘汉阳’在汉水以北,‘华阳’在华山之南”。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4. D   

【解析】【分析】A项,“杂剧的每一折都是由不同宫调的同一曲牌联成”理解有误。是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联成。 

B项,“它们被公认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分析有误。《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是四大悲剧之一。

C项,“《史记》是东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分析有误。司马迁是西汉的。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5. C   

【解析】【分析】②“雨果……《战争与和平》等长篇小说都是他的代表作”错误,《战争与和平》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

 ④“十三四岁称束发”错误,女子十三四岁称豆蔻,男子15岁称束发。

 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思想在《中庸》中得到了集中、明确的阐述”错误,“修齐治平”应是在《大学》中得到集中明确阐述。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16. C   

【解析】【分析】C项序是商代的学校,庠是周代的学校。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17. A   

【解析】【分析】B项,“今传《庄子》,为庄子所著”错误。《庄子》为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C项,“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错误。高尔斯华绥为英国作家。

 D项,“《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错误。《左传》是编年体史书。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注意多积累多背诵。积累文学常识可以从朝代、国籍、风格、等方面入手。做题时根据平时积累选择答案。

18. D   

【解析】【分析】每支曲子用一个宫调错,应是每套曲子用一个宫调。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19. C   

【解析】【分析】C项,“西汉董仲舒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编在一起”错误。“四书”是宋代朱熹编订的。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20. D   

【解析】【分析】D项,“大型现实主义长篇小说”错误,应该是“大型浪漫主义长篇小说”。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文档

高中语文高考文学常识复习题含答案

一、高考文学常识1.下列文化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国语》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的一部纪传体著作。B. 单于:秦汉时匈奴君主的称号,高适的《燕歌行》中“单于猎火照狼山”指敌酋。C. 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如《伶官传序》有“遣从事”一说。D. 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称为太牢。2.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均选自《左传》。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