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考文献格式:
按照专著、论文的顺序依照出版或发表时间排列,也可根据主题类型排列(如把有关一般理论方法的放在一起,把有关具体对象的评论和研究著述放在一起等,分类排列时,还是依照专著在前,论文在后,依时排列),一律不加序号。每条索引须完整规范,格式如下:
专著 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号。
论文 作者:《篇名》,《报刊名》报刊号(如有必要注明年月号)。
规范的样式:
田仲济:《五四新文动的精神》,山东人民出版社1959年。
李怡:《论“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动》,《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
在意义明确的情况下,可遵循从简原则,如出版社和出版年号之间无需加逗号,一般也不要第某版字样;又如篇名和报刊名之间无需加“见”、“载”等字样。学报后面一般无需加“哲学社会科学版”字样等。
2.注释格式
注释格式的基本要求是明了、完整、准确。其基本格式为:
① 书籍类 作者:《书名》页码,出版社出版年号。
样例:
阿英:《晚清小说史》第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如选自书中某篇,则为:作者:《篇名》,作者(同一作者可省略):《书名》页码,出版社出版年号。
样例:
范烟桥:《旧派小说史略》,魏绍昌等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卷第281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
② 报刊类 作者:《篇名》,《报刊名》报刊号(有些老杂志常用“第某卷第某期”的方式标注期刊号,最好在后面加上括号注明年月)。
样例:
柯灵:《钱钟书的风格与魅力:读〈围城〉、〈人·兽·鬼〉、〈写在人生边上〉》,《读书》1983年第1期。
艾青:《了解作家,尊重作家——为〈文艺〉百期纪念而写》,1942年3月11日《日报》。
③ 特殊标示:转述的非直接引文可标明“参见”字样,找不到原出处的引文可标明“转引自”
注释同样应遵循从简原则,无需另加“见”、“载”等字样。
无论参考文献还是注释,标点均须齐备,不得用空格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