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医在日本的发展和现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09:41:22
文档

中医在日本的发展和现状

中医在日本的发展和现状叶文俊摘要中医在一千多年前就传到日本,在日本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日本的中医经过几次反复,最终陷入灭亡的边缘,究其原因本文作了一些探讨,并对现存所谓的汉方的现状也进行了分析,以冀对我国中医的发展有所借鉴。关键词:中日交流中医历史中医东传日本汉方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历史上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甚大,在西洋医学尚未传入之前,一直都是中医为主导,明治维新时西医进入日本,下令废除中医,倡导西医,中医由此一蹶不振,几乎消除殆尽。然而近代因为西医化学药物的副作用以及高昂的医
推荐度:
导读中医在日本的发展和现状叶文俊摘要中医在一千多年前就传到日本,在日本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日本的中医经过几次反复,最终陷入灭亡的边缘,究其原因本文作了一些探讨,并对现存所谓的汉方的现状也进行了分析,以冀对我国中医的发展有所借鉴。关键词:中日交流中医历史中医东传日本汉方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历史上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甚大,在西洋医学尚未传入之前,一直都是中医为主导,明治维新时西医进入日本,下令废除中医,倡导西医,中医由此一蹶不振,几乎消除殆尽。然而近代因为西医化学药物的副作用以及高昂的医
中医在日本的发展和现状

叶文俊

摘要

  中医在一千多年前就传到日本,在日本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日本的中医经过几次反复,最终陷入灭亡的边缘,究其原因本文作了一些探讨,并对现存所谓的汉方的现状也进行了分析,以冀对我国中医的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中日交流 中医历史 中医东传 日本汉方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历史上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甚大,在西洋医学尚未传入之前,一直都是中医为主导,明治维新时西医进入日本,下令废除中医,倡导西医,中医由此一蹶不振,几乎消除殆尽。然而近代因为西医化学药物的副作用以及高昂的医疗费用等原因,人们开始追求自然植物代替化学药物,中医在日本得到重视,但是日本的中医真的能复兴吗?目前日本中医的现状如何?仔细研究一下中医在日本的发展过程以及现状,必有助于我国现在中医的制定以及中医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中医东传

1,零星东传

中国医学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初传到日本大约在5世纪的时候,距今约1500年前,中医通过朝鲜半岛传到日本。据史载公元414年朝鲜新罗的金武氏携医术来到日本,这是中医传到日本的最早的记录。公元459年朝鲜高丽王朝的德来医师赴日,定住于日本难波,并在此开医馆行医,被人称为“难波药师”。公元554年开始陆续有采药师从朝鲜百济来到日本,将中医中药知识东传日本。

2,正式东传

    中医正式传入日本应该是在中国的隋朝时代。当时的日本推古天皇为了学习中国文化,曾4次向中国隋朝派遣使团。公元608年日本的药师惠日和倭汉直福因随同小野妹子的遣隋使团来到中国,正式学习中国医学,直至公元623年中国唐朝的时候才回到日本,自此中医学正式传入日本。公元753年中国唐朝僧侣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成功,带去了大量中医书籍和药材,在日本奈良东大寺设坛讲授佛学和医学。相传曾治好日本光明皇太后的病,被授予“大僧正”的称号。他在唐招提寺行医时制作的“奇效丸”至今还被广泛使用。公元806年弘法大师空海在唐留学期间抄写『伤寒论』带回日本,被称为『康平本伤寒论』,另一位留学高僧最澄也带回了一本伤寒论,被称为『康治本伤寒论。在此期间中医在日本仅限于皇家贵族使用,一般平民百姓是无法企及的。

3,日本中医的形成

平安时代宫中医官丹波康赖撰写了『医心方』一书,全书共30卷,用中文书写。其内容包括医师的伦理,医学总论,各种疾病的治疗,保健养生以及房中术等,书中大量引用中国唐代所存医书的内容,可谓是集当时中医学之精髓,开创日本中医的第一人。公元984年丹波康赖将此书献于朝廷。镰仓后期(1304年)梶原性全参考中国隋唐及宋代医学书籍,撰写『顿医抄』50卷。公元1327年又撰写『万安方』50卷。其中大量引用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和『圣济总录』原文。至今仍有极高的文献学价值。公元1363年禅僧有隣撰书『福田方』12卷,参考的中医书籍约160种,并详细注明出处,除论述各科疾病的治疗外,还涉及本草,炮制,针灸,养生等内容。当时被认为是日本医学中最具高水准和实用性的医书。

4,派系的形成

    江户时代日本医学的形式主要有四种:1)朝廷医—专为朝廷服务的医师;2)幕僚医—服务于各幕府的医师;3)藩医—各藩属下医师;町医—为庶民服务的医师。江户时代的医师都没有国家资格,都是由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授。

中医在日本得到真正地发展应该是在16世纪。田代三喜,室町·战国时代的日本医师,长享元年(1487年)23岁的田代三喜赴明朝留学,当时在中国金元时代的李东垣,朱丹溪学说盛行,三喜师事僧医月湖学习李朱学说,后携月湖著『全九集』『济阴方』等书籍回日。设医馆治病救人,解除黎民百姓之疾苦,被颂为日本的“医圣”。享禄4年(1531年)收弟子曲直瀨道三,推行李朱学说,曲直瀨道三学成后在京都开设名为“启迪院”的医学院,大量招收学生,传授中医。天正2年(1574)著书『启迪集』。其后又著有『药性能毒』『百腹图说』『正心集』『指南针灸集』『辨证配剂医灯』等大量医学书籍。并创立和形成日本医学的“后世学派”。“后世学派”比较注重医学理论,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临床上多采用『太平圣惠合剂局方』『万病回春』方法的运用。

    江户初期的医师名古屋玄医(寛永5‐元禄9),师从羽川宗纯,学习中国明末清初名医俞嘉言的『伤寒尚论』『医门法律』等书,提倡医学崇古论,尊宗师张仲景而废黜百家。创立了“古方派“。其后後藤艮山提出:百病生于气,顺气治疗是为纲要的“一气滞留说”,并以伤寒论为金科玉律。著『师说笔记』『东洋洛语』等书。其弟子香川修庵、山脇東洋、吉益東洞等继续发扬其说,“古方派“因此日盛。

5,日本中医的毁灭

    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日本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措施。医学方面明确提出医师必须学习西洋医学,并取得医师资格方可行医,否则不能称为医生。这条法规至今仍然有效。因此纯中医在日本已经不复存在,15年日本中医界曾发起反对运动,提交医师法改正案,但仅因28票之差而被否决。但因日本的法律并没有禁止中医的学习研究,所以已经取得医师资格的医师还是可以运用中医的。1910年和田启十郎著『医界之铁锥』,其弟子汤本求真著『皇汉医学』,坚持不懈地为中医权奋斗。

三,日本中医之现状

    最早传入日本的西洋医学被称为“蘭方”,为了便于区别就将中医称为了“汉方”,也可能那个时期正逢古方派盛行,所以才改成汉方。其后也有称为东洋医学的,现在有些人认为汉方是中医传到日本,经过日本改良后而形成的医学就称为汉方。其实如何改名也脱离不了中医的本源。而且仔细研究一下现今日本的汉方或东洋医学,是否具备一个完整的医学体系,能否担当社会医疗重责还有待商榷。

1,日本汉方医主流

日本僧人森道伯对汉方特别是后世派有较深的研究,于晚年设立一贯堂,并招收大批持有日本医师资格的医师学习汉方,其中有后来在汉方方面颇有建树的矢数格,矢数道明等人。矢数道明后与大塚敬节相遇,两人志同道合,经商议结成日本汉方医学会,为日本汉方的复兴努力奔走。1950年设立了日本东洋医学会,目的在于协助对汉方有兴趣的医师们(医师,齿科医师,药剂师,针灸师等)学习和运用汉方。目前为止在全国设有八个分部,会员有8600多名。这些医师们成为日本汉方的主流。

2,日本汉方的复兴

1972年(昭和47)中日邦交恢复正常,两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众多医师们的努力下,日本厚生劳动省从632个处方中选定210个汉方处方,并制定了一般用汉方处方基准。这210个处方都是从『傷寒論』、『金匱要略』、『和剤局方』、『万病回春』、『外台秘要方』、『千金方』等古籍中选出,并参考日本医师著的『经验汉方处方分量集』(大塚敬节、矢数道明)、『汉方诊疗的实际』(大塚敬节、矢数道明、清水藤太郎)、『汉方诊疗医典』(大塚敬节、矢数道明、清水藤太郎)、『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矢数道明)、『汉方医学』』(大塚敬节)、『明解汉方处方』(西岡一夫)等现代医书完成的。1976年又正式将汉方颗粒剂纳入到医疗保险中,致使汉方在日本得到广泛的运用。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使用汉方的医师约占全部医师的80%以上。但日本没有单纯的汉方医师,全部都是“西学中”的医师,而且汉方基本都是定型的产品,一般不需要“望闻问切”辨证论治,也不需要临证加减,只要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即可。这可能也算是日本汉方的特点吧。

四,中国中医发展的启示

纵观日本中医发展的历史变迁,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迪呢?

1,杜绝内讧

任何科学和学术思想都应该允许各种派别的存在,通过争鸣,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才能够得到共赢。而决不能够打压甚至排除对方。日本中医的发展过程鲜活地反映出这一点。其实在明末清初时,日本的汉方已经达到一个相当的水平,当时如果不是因为“古方派”与“后世派”的争斗,日本中医可能不会全军覆没,或者在10年的复兴时,不会因为仅差28票而被否决。现代的汉方也不会仅仅只有210个处方可用。

2,错误的决策

日本中医现状的主要责任者是的错误决策,明治时期制定的医师法规定:“西洋医学出身的人通过国家医师考试而获得医师资格,从事汉方医学的人不具备医师资格。”从此将日本的中医打入了冷宫。至今为止日本尚无一所汉方医学的高等教育机构。经过历朝历代先人的努力奋斗的文化结晶,毁于一旦,至今不得翻身。这个重大的历史经验和教训,难道不令我们中国人的深思吗?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无可非议的,但将自己特有的文化全盘否定,必将造成不可挽回的结局。中国近代也曾多次出现取缔中医的嚣声,特别是近几年来,有某些所谓的科学家,称中医为“伪科学”,必取缔之而后快。其学识之浅薄,其用心之阴险,实乃中华民族之罪人也!借鉴日本中医发展过程及现状,反思中国中医的现行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更加努力,将中国中医发扬光大。

作者:叶文俊  男

出生年月日:1955·10·10

工作单位: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

职称:主治医师

学位:医学博士

研究方向:日本汉方医学

电话:135-81621797

E-mail:****************

文档

中医在日本的发展和现状

中医在日本的发展和现状叶文俊摘要中医在一千多年前就传到日本,在日本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日本的中医经过几次反复,最终陷入灭亡的边缘,究其原因本文作了一些探讨,并对现存所谓的汉方的现状也进行了分析,以冀对我国中医的发展有所借鉴。关键词:中日交流中医历史中医东传日本汉方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历史上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甚大,在西洋医学尚未传入之前,一直都是中医为主导,明治维新时西医进入日本,下令废除中医,倡导西医,中医由此一蹶不振,几乎消除殆尽。然而近代因为西医化学药物的副作用以及高昂的医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