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
luò tuo gòng xiàn xī shēng wān yán kǎi xuán
( ) ( ) ( ) ( ) ( )
wéi chí mǐn ruì yú chǔn zuì è pān dēng
( ) ( ) ( ) ( ) ( )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8分)
呼吁(xū yù) 转动(zhuǎn zhuàn)
气喘吁(xū yù)吁 转(zhuǎn zhuàn)身
扎(zā zhā)针 画卷(juǎn juàn)
扎(zā zhā)小辫 花卷(juǎn juàn)
三、辨字组词。(10分)
章( ) 列( ) 曾( ) 族( ) 建( )
障( ) 例( ) 赠( ) 簇( ) 健( )
潮( ) 庭( ) 幼( ) 棉( ) 睡( )
嘲( ) 挺( ) 幻( ) 绵( ) 捶( )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8分)
形态( )( ) 波( )壮( ) 将( )比( ) 走( )串( )
争( )恐( ) 横( )竖( ) 百( )百( ) ( )魏救( )
五、连一连。(4分)
精诚所至 种瓜点豆
清明前后 言而有信
与朋友交 金石为开
浮天水送无穷树 明日必有大雨到
蚂蚁搬家蛇过道 长河落日圆
大漠孤烟直 带雨云埋一半山
六、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在括号里。(4分)
如果……就……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即使……也……
1.小夜莺( )勇敢,( )十分机智。
2.( )没有和平,这个世界( )不会美好。
3.飞机装上雷达,( )在漆黑的夜里,它( )能安全飞行。
4.雨来( )被鬼子打得眼冒金花,( )他始终没有向鬼子低头。
七、按要求答题。(8分)
1.中午的阳光火辣辣地照着辽阔的原野。
缩句:
2.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
改为陈述句:
3、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果子。
修改病句:
4.树叶哗啦啦地响。
改为拟人句:
八.默写本册学过的一首古诗并填空。(5分)
这首诗是 朝的 写的。他还写过《 》
九、阅读文段或短文,回答问题。(18分)
(一)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毫不犹豫 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去就叼去八,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 灰心)地飞走了。
1.选出括号里合适的词,用横线画出来。(1分)
2.“自然之道”指的是:
3.向导的话的意思是:
4.向导的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5.文段中“极不情愿”的意思是( )(1分)
A.同伴的话,让向导极不高兴。
B.向导了解自然规律,他不想去破坏这种规律,不得已而救之。
6.“不能见死不救”中引号的作用是( )(1分)
A.表示具有特殊含义。
B.表示直接引用别人的话。
C.表示讽刺、否定。
(二)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烂吗?”
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写起诗来就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先从‘煮’语文课文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好词佳句……肚子里的词汇多了,说话、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1.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2分)
(1)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
(2)一下子就明白过来。( )
2.我会写句子。(2分)
不仅……还……:
3.“我“认”煮书“是指 。而爷爷说的“煮书”是指 。(2分)
4.在文中用“ ”画出怎样“煮书”的句子。(2分)
5.“煮书”有什么好处?(2分)
十、作文(30分)
题目:我真 (可以填高兴、难过、烦恼、后悔……)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围绕题目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把经过写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