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类
手术器械、听诊器、纱布绷带、弹力绷带、橡皮膏、创可贴
第二类
助听器、制氧机、避孕套、针灸针、医用脱脂棉、医用脱脂纱布
第三类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一次性使用输液器、输血器
二、常见对肾功能有影响的中药
1.植物类:
■ 生物碱类:蓖麻子、麻黄、草乌、雷公藤、益母草、北豆根---急性肾衰。
含雷公藤制剂:~片、~多苷片、昆明山海棠片---急性肾衰 。
■ 含其它成分类:马兜铃、天仙藤、寻骨风。
含蛋白类(巴豆)、挥发油类(土荆芥)、皂苷类(土牛膝)、蒽酰苷类(芦荟)、其他苷类 (苍耳子)。
2.动物类
(1)斑蝥类:斑蝥的肾毒性极强,主要含有斑蝥酸酐,若治疗不及时可致肾功能不能完全恢复或死亡。
(2)鱼胆:胆汁毒素,肝肾功能衰竭。
(3)海马
(4)其他类:蜈蚣、蜂毒等也具肾毒性,应用时要严格剂量。
引起急性肾衰的含动物类中成药有牛黄解毒片、安宫牛黄丸、蚂蚁丸、蛔虫散。
3.矿物类
(1)含砷类:砒石、砒霜、雄黄、红矾,以及中成药牛黄解毒片、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六神丸、砒枣散等。
(2)含汞类:朱砂、升汞、轻粉、红粉,以及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安神补脑丸、苏合香丸、人参再造丸、大活络丹等,均含汞元素。
二、引起肝损伤的中药及其主要化学物质
植物类、动物类及矿物类
1.可致肝细胞损害的中药:黄药子、苦楝子、蓖麻子、苍耳子、千里光、鱼胆、艾叶、蟾酥、砒石、石榴皮、密陀僧、铅丹 。
■ 黄药子、苦楝子、蓖麻子超量服用可致中毒性肝炎。
2.可致胆汁郁积性肝炎或混合性肝损害的中药
苍耳子、蓖麻子、望江南子
■ 归纳:
肝、肾均有损害作用的是:蓖麻子、砒石
一次文献是作者以本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而撰写的原始文献,如专著、期刊论文、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说明等。
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整理、分类、提炼加工,按一定规则编排而成,如书目、题录、文献等。
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基础上,对某一特定专题的一次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和综合分析基础上编写
一、中药饮片的正名和别名 B型题为主
重点药物
▲千金子---续随子 2005B
▲茺蔚子---益母草子 坤草子 2005B 2007B
▲重楼---七叶一枝花 蚤休 草河车 2007B
▲山豆根---南豆根的文献,如论文综述、专题评论、教科书、词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等。
▲马钱子---番木鳖 马前子 2011B、2012A
▲槟榔---海南子 大腹子 2007B、2010B、2011B
▲首乌藤---夜交藤
▲牵牛子---黑白丑
▲香附---莎草根 2007B
▲淫羊藿---仙灵脾 2005B
▲益母草---坤草 茺蔚 益明 2004B 2010B
二、中药饮片的并开药名 2004 2007 2008 2009
▲二蒺藜、潼白蒺藜---刺蒺藜、沙苑子
▲二地丁---蒲公英、紫花地丁
▲腹皮子---大腹皮、生槟榔
▲焦三仙---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 2007、2008
▲焦四仙---焦三仙+焦槟榔 2009
▲龙牡---煅龙骨、煅牡蛎 2004
▲全紫苏---紫苏子、叶、梗
| 炒品 | (蔓荆、苍耳、牛蒡、白芥、紫苏、莱菔)子、谷芽、麦芽、王不留行、酸枣仁 | 2芽,多子,找人留 2005A |
| 麸炒 | 白术、僵蚕、枳壳 | 2012A(术、蚕、壳) |
| 炮制 | 天南星、何首乌、草乌、川乌、附子、吴茱萸、远志、厚朴 | 一般有毒(天星,乌三父子,质朴,无语) |
| 烫制 | 龟甲、鳖甲、穿山甲 | 烫三甲 2011A |
| 煅制 | 花蕊石、钟乳石、自然铜、金礞石、青礞石、瓦楞子 | 矿石,钙盐高温分解 |
| 炭制 | 干漆、炮姜、地榆、侧柏叶、蒲黄 | 止血 |
| 蜜制 | 枇杷叶,马兜铃 | 止咳 2004B |
| 醋制 | 延胡索 | 活血行气2004B |
| 盐制 | 补骨脂、益智仁 | 补肾 2010A |
妊娠禁用药(单选、多选型题) 2009A 2011A 2012B
1.勤奋雪莲煮二乌豆造霜喂千牛、雄羊
轻粉、天山雪莲、莪术、(川乌、草乌)、巴豆、猪牙皂、巴豆霜、阿魏、牵牛子、雄黄、洋金花
2.土鳖黑马急盯,上路扮大脚
土鳖虫、黑种草子、马兜铃、(京大戟、红大戟)、丁公藤、商陆、斑蝥、大皂角
3.三员天仙千金,随驸马至公社
三棱、芫花、天仙子、千金子、甘遂、附子、马钱子、水蛭、蜈蚣、麝香
妊娠慎用药:
■《中国药典》(2010 版一部)收载的妊娠慎用中药有:
人工牛黄、牛黄、大黄、玄明粉、芒硝、
片姜黄、三七、川牛膝、牛膝、王不留行、制川乌、肉桂、白附子、西红花、天南星、制天南星、小驳骨、飞扬草、天花粉、天然冰片(右旋龙脑)、木鳖子、艾片(左旋龙脑)、华山参
冰片(合成龙脑)、红花、芦荟、苏木、牡丹皮、体外培育牛黄、皂矾、苦楝皮、郁李仁、虎杖、金铁锁、乳香、卷柏、草乌叶、枳壳、枳实、禹州漏芦、禹余粮、急性子、穿山甲、桂枝、桃仁、凌霄花、益母草、通草、黄蜀葵花、常山、硫黄、番泻叶、蒲黄、漏芦、赭石、瞿麦、蟾酥。
| 砒石(批示) | 0.002-0.004 |
| 天仙子 | 0.06-0.6(10倍最大)2008A |
| 蟾酥 | 0.015-0.03 |
| 青娘虫、斑蝥 | 0.03-0.06 |
| 雪上一枝蒿 | 0.06-0.12 |
| 雄黄 | 0.05-0.1 |
| 洋金花、生马钱子、生藤黄 | 0.3-0.6 2007A 2010A |
| 生千金子 | 1-2 |
| 生白附子 | 3-6 |
| 红娘虫 | 0.1-0.3 |
| 生甘遂 | 0.5-1.5 |
| 生半夏、生天南星 | 3-9 |
| 闹羊花 | 0.6-1.5(2.5倍) |
| 生附子 | 3-15(5倍-一代) |
1.核对
煎煮前加冷水浸泡20~30分钟,温度不超过60℃,用水量高出药面3~5厘米;
煎干的药宜加新水重新煮,煎煳了则取饮片重新煮;
煎煮用火应遵循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
一般药一煎20min,二煎15min;
解表药武火煎10-15min,二煎沸后煎5-10min
滋补药沸后煎30min,二煎沸后煎20min
总煎出量:500~600ml,分2~3次服用;
煎液无霉烂、酸败味,煎出的残渣无硬心,无焦化、煳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