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第 课时 总第 课时
《念奴娇·赤壁怀古》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二、【相关知识链接】
1.词
①词的起源:产生于唐,盛行于宋。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
“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
②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③词的分类:
按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
婉约派: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
关于豪放派词
豪放派对婉约派而言。词原来是从民间小调发展来的,多以艳情为题材,语言清丽,音律严谨,表现婉曲含蓄,就用“婉约”两字来形容它的风格。后来慢慢有了变化,到苏轼笔下,词的题材被大大拓宽了,所谓“以诗入词”,形式上也不再严格遵守腔调韵律,词境更壮阔了,确立了豪放派的风格。豪放派词人中,辛弃疾是集大成者。
2. 知人论世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同是“唐宋家”成员,他们被人称为“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在文学艺术领域里,苏轼的诗词、散文、书画无一不精。诗方面,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方面,他开豪放词之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上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齐名,号称“宋四家”。他的诗词文所表现的豪迈气概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3.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中年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市所作。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四篇有名的文章《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及本文《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抱负。
三、【基础知识积累】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公瑾( ) 纶( )巾 强虏( ) 早生华( )发 酹( )
四、【朗读环节】
1、全班齐读。
2、名家范读。
节奏感很强:四字句2/2;五字句2/3;六字句2/4。
五、研读课文
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 、上阙描写了赤壁古战场怎样的景色?或你脑海中的意境,它的特点是怎样的?请用一个精炼的词或词组来概括。
讨论明确: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等等。(答案不求完全统一,意思接近即可。)
2、我们没有亲眼目睹赤壁的壮观,但却能感受到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来,这完全得
益于作者用词的艺术。你觉得上阙中哪些词用得很有味道,为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明确:三个词――淘、穿、卷。
淘: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在一起,形象地定出了历史的推进
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旷远、深邃的意境,给了我们一个广阔的空间与时间的概念。
穿:写出了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以及山崖的陡峭。
卷:写出了浪花的汹涌,而用“千堆雪”形象真切。
3、 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个景色中去?
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和人相得益彰。
六、当堂检测:
1.、试背词的上片。
2、 默写填空:
(1)大江东去, , 。 (2) , ,卷起千堆雪。
七、作业:
1、背诵全词。
2、 预习导学案第二课时内容。
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本第 课时 总第 课时
《念奴娇·赤壁怀古》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二、检查词的背诵默写
大江东去, 、 。 , 、 。
, , 。 ,一时多少豪杰。
三、小组交流重点研读词的下片,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可怀人物那么多,为什单单怀念周瑜?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明确:小乔初嫁了---------英雄 雄姿英发-----------有气魄
羽扇纶巾-----------儒将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是个风流人物
①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 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
②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
③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④惺惺惜惺惺 苏轼:“知音如周瑜。”
2、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抒发什么感情?
笑什么--------------多情 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挤 不得志 仕途不平 大志难以实现
感--------------- 惆怅失意
3、但文章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不是苏轼了。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四、当堂检测:
1.、有感情地试背全词。
(1) ,小乔初嫁了, 。
(2) ,谈笑间, 。
(3)人间如梦, 。
2、从词的流派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3.、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1)—(3)题
(1)简要分析上阕景物描写的作用。
。
(2)作者描写周瑜的英雄业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
(3)请从感奋、感伤以及二者的关系对这首词的感情基调进行简要分析。
。
参:
1. (1)为描写人物烘托气氛,引出下阕对风流人物周瑜的赞颂。作者精妙独到地描绘古战场险要雄奇的形势,勾画了一幅壮丽如画的景象,为追怀英雄业绩设置背景,渲染声势。
(2)主要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用“小乔初嫁”衬托周瑜的雄姿英发;用“羽扇纶巾”衬托其风流儒雅;用“谈笑间”衬托其指挥若定;用“樯橹灰飞烟灭”衬托其战功卓著。
(3)感奋中略有感伤,感伤是感奋的表现。作者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难免流露出伤感之情,但这正是词人不甘沉沦、感奋进取的表现,仍不失豪迈本色。
【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词。
2、 预习《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二、【相关知识链接】
1.词
①词的起源:产生于唐,盛行于宋。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
“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
②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③词的分类:
按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
婉约派: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
关于豪放派词
豪放派对婉约派而言。词原来是从民间小调发展来的,多以艳情为题材,语言清丽,音律严谨,表现婉曲含蓄,就用“婉约”两字来形容它的风格。后来慢慢有了变化,到苏轼笔下,词的题材被大大拓宽了,所谓“以诗入词”,形式上也不再严格遵守腔调韵律,词境更壮阔了,确立了豪放派的风格。豪放派词人中,辛弃疾是集大成者。
2. 知人论世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同是“唐宋家”成员,他们被人称为“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在文学艺术领域里,苏轼的诗词、散文、书画无一不精。诗方面,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方面,他开豪放词之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上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齐名,号称“宋四家”。他的诗词文所表现的豪迈气概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3.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中年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市所作。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四篇有名的文章《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及本文《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47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抱负。
三、【基础知识积累】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公瑾( ) 纶( )巾 强虏( ) 早生华( )发 酹( )
四、【朗读环节】
1、全班齐读。
2、名家范读。
四字句2/2;五字句2/3;六字句2/4。
五、研读课文
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 、上阙描写了赤壁古战场怎样的景色?或你脑海中的意境,它的特点是怎样的?请用一个精炼的词或词组来概括。
(答案不求完全统一,意思接近即可。)
2、我们没有亲眼目睹赤壁的壮观,但却能感受到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来,这完全得
益于作者用词的艺术。你觉得上阙中哪些词用得很有味道,为什么?
3、 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个景色中去?
六、当堂检测:
1.、试背词的上片。
2、 默写填空:
(1)大江东去, , 。 (2) , ,卷起千堆雪。
1、背诵全词。
2、 预习导学案第二课时内容。
《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背诵全词。
二、检查词的背诵默写
大江东去, 、 。 , 、 。
, , 。 ,一时多少豪杰。
三、小组交流重点研读词的下片,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可怀人物那么多,为什单单怀念周瑜?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
2、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抒发什么感情?
。
3、但文章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不是苏轼了。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四、当堂检测:
1.、有感情地试背全词,并默写填空。
(1) ,小乔初嫁了, 。
(2) ,谈笑间, 。
(3)人间如梦, 。
2、从词的流派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3.、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1)—(3)题
(1)简要分析上阕景物描写的作用。
。
(2)作者描写周瑜的英雄业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
(3)请从感奋、感伤以及二者的关系对这首词的感情基调进行简要分析。
。
【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词。
2、 预习《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