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课议课稿
尹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行的面积》一课,着重让学生先通过思考想象,再通过剪、拼、摆等动手操作的活动来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自主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我觉得这是一堂充满生命活动力的课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同时对我们平面几何图形的概念教学和高效课堂的建构也起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从中我得到了一些鲜活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我认为本节课有几大亮点:
一、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这节课以“激趣导入——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实践应用”为线索,整个教学思路清晰;对三维目标把握准确,达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老师适时地导,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重视操作探究,发挥主体作用
1、加强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要目标。本节课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采用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去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共同操作中,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从不同角度思考,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并通过观察讨论,发现了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既充分张扬了学生的创造个性,也为概括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活动。
2、练习设计注重层次性,抓住难点突破。体现了对公式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尹老师用练习题让题目层次分明,既注重让学生直接运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更注重让学生计算一些没有直接告诉底和高或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但强化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也有利于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一组是基本练习,意在巩固所学知识。第二组挑战练习,主要选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点,找出对应的底和高,使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碰撞和辨析中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几个计算底或高的填表练习,使公式运用达到灵活的程度。第三组是综合性练习,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推理,找到解题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
三、注重数学方法和思想的渗透
在数学课堂渗透科学的数学方法和思想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关系到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等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尹老师在这方面非常注意。例如, “平行四边形底与高的对应”“剪拼及由此产生的变与不变”“转化的思想方法”等几种思想和方法学生都得到了很好培养,为今后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练习设计注重层次性,体现了对公式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尹老师设计的练习题是从基础到最容易错的难题中选择的。总体上说,体现了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既有层次性、实践性,又做到了前后照应;既注重让学生直接运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更注重强化训练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底高对应的问题,并且还回过头来帮助羊村解决了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使整节课“圆”满成功。
总的来说,尹老师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既考虑了数学学科的特点,也考虑了学生的心理特征,能够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去探索新知识,在教学环节的处理上有详有略,有扶有放,把教学的重心落在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理解上,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