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评估内容 | 评估指标 | 分值 |
| 组织机构10分 | 应急管理机构或部门健全,职责清晰 | 3 |
| 应急管理领导责任制落实 | 3 | |
| 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应急管理工作,有固定的挂牌办公场所 | 2 | |
| 应急管理纳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应急管理工作 | 2 | |
| 应急预案15分 | 编制有综合应急预案和应对校内及周边区域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 | 5 |
| 预案符合实际,职责清晰,简明扼要,操作性强 | 3 | |
| 根据学校实际,每年有针对性地组织师生开展2次以上应急预案演练 | 2 | |
| 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完善预案。每3年至少修订一次 | 2 | |
| 预案经过所在地审核备案 | 2 | |
| 所有预案汇编成册 | 1 | |
| 应急队伍15分 | 组建有以校领导、党团员、安全保卫人员、青年教师等为骨干的应急队伍 | 3 |
| 应急队伍人数与学校班数挂钩。大、中学应急队伍人数与班数相比不低于1:1,小学、幼儿园应急队伍人数与班数相比不低于2:1 | 3 | |
| 每年根据学校人员变化对应急队伍人员进行出入队调整 | 2 | |
| 应急救援队伍工作职责及分工明确,考核选拔、教育培训、管理等工作制度完善 | 3 | |
| 应急队伍每学期集中教育培训不少于2次,队员熟悉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综合应对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强 | 3 | |
| 应急队伍集中教育训练和抢险救援时佩带学校统一的标志(标志上使用陕西应急标识时,应符合《陕西应急标识使用规范》) | 1 | |
| 应急保障12分 | 安排有应急管理专项工作经费,并做到专款专用 | 2 |
| 储备有消防、防汛、医疗救护和生活必需品等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并及时更新 | 2 | |
| 利用学校体育馆、运动场、空地等适当场所按标准建设或设置应急避难场所,避难场所要具备供水、供电、排污等避难条件 | 2 | |
| 避难场所内有醒目的应急疏散标识 | 1 | |
| 各类紧急疏散通道畅通 | 1 | |
| 师生对应急避难场所和紧急疏散通道的知晓率达100% | 2 |
| 10分 | 将应急知识教育纳入学校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 | 3 |
| 大、中、小学校每学期至少安排5节、幼儿园每学期至少安排3节公共应急知识课程 | 3 | |
| 依托、消防、卫生、地震等部门,每学期至少组织教职员工和学生开展1次应急知识技能培训活动 | 2 | |
| 校内设有宣传专栏和安全警示标语 | 2 | |
| 应急管理制度 8分 | 应急管理制度健全。建立有应急值守、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应急保障、科普宣教和培训、应急处置、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 3 |
| 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明确 | 3 | |
| 组织机构及分工、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处置流程等主要工作制度上墙 | 2 | |
| 隐患排查整改 10分 | 每学期对学校及周边200米以内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和因素以及社会矛盾等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分类登记建档并进行风险评估 | 3 |
| 对排查出的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对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完成整改的,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并限期整改,同时做好监控和应急准备工作;对自身难以完成整改的,及时向辖区和上级单位报告 | 5 | |
| 在重大危险源和风险隐患处设置醒目的标识和警示标志 | 2 | |
| 信息报告和预警 10分 | 有值班室和视频监控室,值班工作制度健全,有专人负责值班 | 3 |
| 有专(兼)职应急管理信息员负责信息报送 | 2 | |
| 按规定向所在地和上级单位报告突发事件信息。信息报告及时、客观、真实,无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现象 | 3 | |
| 有符合实际的预警信息通报和发布手段,确保学校师生的全面覆盖 | 2 | |
| 先期处置和协助处置突发事件 10分 |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队伍,开展先期处置工作 | 2 |
| 按照分级标准及时向所在地和上级单位报告信息 | 1 | |
| 采取必要措施,实施紧急救援,控制事态发展,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 | 1 | |
| 积极组织师生自救、互救 | 2 | |
| 主动配合所在地和部门、上级单位做好救援工作 | 2 | |
| 不因先期处置不当造成人员死亡和群伤 | 2 |
(村、社区类)
| 评估内容 | 评估指标 | 分值 |
| 组织机构10分 | 应急管理行政领导责任制落实 | 3 |
| 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应急管理工作 | 3 | |
| 应急管理纳入本单位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分析研究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不少于2次,有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 | 2 | |
| 有固定的挂牌办公场所 | 2 | |
| 应急预案15分 | 编制有综合应急预案和应对本村(社区)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 | 5 |
| 预案符合实际,职责清晰,简明扼要,操作性强 | 3 | |
| 针对本村(社区)的实际情况,每年有重点的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应急预案演练 | 2 | |
| 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完善预案。每3年至少修订一次 | 2 | |
| 预案经过上级审核备案 | 2 | |
| 所有预案汇编成册 | 1 | |
| 应急队伍15分 | 组建有以村(社区)干部、党团员、民兵、预备役人员、医务人员、物业保安和志愿者等为骨干的综合性应急队伍 | 3 |
| 应急队伍人数最少为30人。人口规模在3000人以上的行政村(社区),应急队伍人数与总人口数相比不低于1:100 | 3 | |
| 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对应急队伍人员进行出入队调整 | 2 | |
| 应急队伍人员分工明确,考核选拔、教育训练、管理等工作制度健全 | 3 | |
| 应急队伍每年集中教育培训不少于2次,队员熟悉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综合应对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强 | 3 | |
| 应急队伍集中教育训练和抢险救援时佩带自行统一的标志(标志上使用陕西应急标识时,应符合《陕西应急标识使用规范》) | 1 | |
| 应急保障12分 | 有具备供水、供电、排污等避难条件的应急避难场所 | 3 |
| 避难场所内有醒目的应急疏散标识 | 1 | |
| 各类紧急疏散通道畅通 | 1 | |
| 本村(社区)群众对应急避难场所和紧急疏散通道的知晓率达100% | 2 | |
| 储备有消防、防汛、医疗救护和生活必需品等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并建立台帐 | 3 | |
| 及时更新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 | 2 |
| 10分 | 每年制定科普宣教和培训方案 | 3 |
| 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应急知识普及教育,提高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 3 | |
| 每年集中宣传、咨询等活动不少于2次 | 2 | |
| 每户有一本《陕西省公众应急指南》或公众应急知识方面的书籍 | 2 | |
| 应急管理制度 8分 | 应急管理制度健全。建立有应急值守、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应急保障、科普宣教和培训、应急处置、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 3 |
| 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明确 | 3 | |
| 组织机构及分工、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处置流程等主要工作制度上墙 | 2 | |
| 隐患排查整改 10分 | 每年对本村(社区)内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和因素以及社会矛盾纠纷等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分类登记建档并进行风险评估 | 3 |
| 对排查出的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对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完成整改的,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并限期整改,同时做好监控和应急准备工作;对自身难以完成整改的,及时向所在乡镇(事处)和有关部门报告 | 5 | |
| 在重大危险源和风险隐患处设置醒目的标识和警示标志 | 2 | |
| 信息报告和预警 10分 | 有固定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电话,坚持值班常态化 | 3 |
| 有专(兼)职应急管理信息员负责信息报送 | 2 | |
| 按规定向上级和部门报告突发事件信息。信息报告及时、客观、真实,无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现象 | 3 | |
| 有符合实际的预警信息通报和发布手段,确保行政区域内人员全覆盖 | 2 | |
| 先期处置和协助处置突发事件 10分 |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队伍,开展先期处置工作 | 2 |
| 按照分级标准及时向上级或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信息 | 1 | |
| 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 | 1 | |
| 积极组织群众自救、互救 | 2 | |
| 主动配合上级、部门和单位做好救援工作 | 2 | |
| 不因先期处置不当造成人员死亡和群伤 | 2 |
陕西省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创建评估指标体系(企业类)
| 评估内容 | 评估指标 | 分值 |
| 组织机构10分 | 应急管理机构或部门健全,职责清晰 | 3 |
| 应急管理领导责任制落实 | 3 | |
| 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应急管理工作,有固定的挂牌办公场所 | 2 | |
| 应急管理纳入企业的重要议事日程,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应急管理工作 | 2 | |
| 应急预案15分 | 结合工作实际编制具体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5 |
| 预案符合实际,职责清晰,简明扼要,操作性强 | 3 | |
| 根据企业工作实际,每年有针对性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应急预案演练 | 2 | |
| 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完善预案。每年至少修订一次 | 2 | |
| 预案经过所在地或主管部门审核备案 | 2 | |
| 所有预案汇编成册 | 1 | |
| 应急队伍15分 | 根据企业情况建立专、兼职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 3 |
| 应急队伍人数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 2 | |
| 每年对应急救援队伍人员进行出入队调整 | 1 | |
| 应急救援队伍工作职责及分工明确,考核选拔、值守应急、教育培训、内务管理、装备维护保养、应急联动等工作制度完善 | 2 | |
| 应急救援队伍教育培训及演练经常 | 2 | |
| 应急救援队员熟悉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操作使用应急救援装备熟练,应急救援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强 | 2 | |
| 应急救援队伍配有相应的应急救援器材和个人防护用品并及时更新。专职应急救援队伍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应急救援装备和救援物资器材仓库 | 2 | |
| 应急队伍集中教育训练和抢险救援时佩带企业统一的标志(标志上使用陕西应急标识时,应符合《陕西应急标识使用规范》) | 1 | |
| 应急保障12分 | 安排有应急管理专项工作经费,并做到专款专用 | 3 |
| 每年修订一次应急物资保障方案,储备安全生产、消防、防汛等方面的应急装备和物资,建立台帐并及时更新 | 3 | |
| 在企业内或周边适当位置按标准建设或设置应急避难场所,避难场所要具备供水、供电、排污等避难条件 | 3 | |
| 避难场所内有醒目的应急疏散标识 | 1 | |
| 各类紧急疏散通道畅通 | 1 | |
| 企业职工对应急避难场所和紧急疏散通道的知晓率达100% | 1 |
| 10分 | 将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和培训纳入企业教育培训体系当中,结合实际每年制定应急管理宣教培训方案 | 3 |
| 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关键岗位操作人员等重点人每年必须进行1次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知识培训 | 2 | |
| 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应急知识普及教育,提高员工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 3 | |
| 企业每年集中宣传、咨询等活动不少于2次 | 2 | |
| 应急管理制度 8分 | 应急管理制度健全。建立有应急值守、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应急保障、科普宣教和培训、应急处置、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 3 |
| 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明确 | 3 | |
| 组织机构及分工、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处置流程等主要工作制度上墙 | 2 | |
| 隐患排查整改 10分 | 每年对企业内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和因素以及社会矛盾等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分类登记建档并进行风险评估 | 3 |
| 对排查出的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对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完成整改的,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并限期整改,同时做好监控和应急准备工作;对自身难以完成整改的,及时向所在地和上级单位报告 | 5 | |
| 在重大危险源和风险隐患处设置醒目的标识和警示标志 | 2 | |
| 信息报告和预警 10分 | 有值班室和视频监控室,值班工作制度健全,有专人负责值班 | 3 |
| 有专(兼)职应急管理信息员负责信息报送 | 2 | |
| 按规定向所在地和上级单位报告突发事件信息。信息报告及时、客观、真实,无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现象 | 3 | |
| 有符合实际的预警信息通报和发布手段,确保企业员工和所涉及群众的全覆盖 | 2 | |
| 先期处置和协助处置突发事件 10分 |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队伍,开展先期处置工作 | 2 |
| 按照分级标准及时向所在地和上级单位报告信息 | 1 | |
| 采取必要措施,实施紧急救援,控制事态发展,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 | 1 | |
| 积极组织员工自救、互救 | 2 | |
| 主动配合所在地和部门、上级单位做好救援工作 | 2 | |
| 不因先期处置不当造成人员死亡和群伤 | 2 |
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申报表
(盖申报单位公章)
| 单位 | 示范点类型 | ||||||||
| 地址 | |||||||||
| 示范点建设负责人 | 职务 | 联系电话 | |||||||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负责人 | 办事机构负责人 | 专兼职 人员数 | ||||||
| 应急预案 | 预案名称 | 发布时间 | |||||||
| 应急队伍 | 队伍名称 | 负责人 | 人员构成 | 联系电话 | 人数 | ||||
| 应急设施 | 应急机构 办公室 | 基本设施 | |||||||
| 应急值班室 | 基本设施 | ||||||||
| 应急资料室 | 基本设施 | ||||||||
| 应急活动室 | 基本设施 | ||||||||
| 应急装备 器材室 | 装备器材 | 配备数量 | 物质储备 | 储备数量 | |||||
| 应急避难 场所 | 位置 | ||||||||
| 基本设施 | |||||||||
| 应急制度 | 制度名称 | 执行情况 | |||||||
| 科普宣教 | 宣教培训 | 宣传内容 | 培训内容 | 组织形式 | 参加人员数 | ||||
| 应急演练 | 演练科目 | 组织时间 | 演练地点 | 参加人员数 | |||||
| 镇 ()或主管部门 意见 |
(公章) 年 月 日 | ||||||||
| 区 应急办 意见 |
(公章) 年 月 日 | ||||||||
| 备注 | 1、本申报表由示范点建设单位填写,A4纸打印。 | ||||||||
| 2、示范点类型一栏从社区、乡村、企业、学校、其它等类型中选择。 | |||||||||
区级应急管理示范点需上报资料
1、陈仓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申报表
2、单位简介
3、应急机构组成文件
4、应急管理相关制度
5、各类应急预案
6、应急队伍组成文件、工作职责
7、科普宣教、培训及应急演练相关通知文件、照片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