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封……………………线…………………………
微生物学试卷(2)
|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分 |
| 得分 | ||||||
| 评卷人 |
1.菌 落:
2.类 病 毒:
3.培 养 基:
4.光合细菌:
5.抗 体:
6.共生关系:
7.体液免疫:
8.发 酵:
二、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答案 |
2.链霉菌是一类丝状真菌。
3.固氮酶遇氧易失活,所以固氮菌只有在厌氧的条件下生活时才能固氮。
4.纤维素分解菌与固氮菌之间的关系是双方获利的互生关系。
5.酵母菌能直接利用淀粉类物质进行乙醇发酵。
6.用油镜观察细菌比用普通物镜清晰,主要是因为油镜放大倍数大。
7.大肠杆菌的细胞壁无外壁层,枯草杆菌的细胞壁有外壁层。
8.稻田养萍能够增产是因为自生固氮菌的固氮作用增加了肥力。
9.隔绝空气保藏法适于所有菌类的保藏。
10.转导是美国科学工作者莱德伯格和塔图姆最早发现的。
三、填空(每空0.5分,共25分)
1.微生物是由_______(国家)的________最先发现的,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_____国的_________和______国的___________。
2.细菌的特殊结构主要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微生物是___________,能生活的最小微生物是_ __________,能量寄生物是__________。
4.革兰氏染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四个基本步骤,其中_______________是最关键的一步。
5.烈性噬菌体的生活史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和__________六个阶段。
6.细菌的群体生长曲线大致分为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和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
___________四个时期,其中繁殖最快、代时最短的为_____________。
7.固氮酶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因固氮酶遇氧 易________________,所以固氮作用必须在______氧的条件下进行。
8.通过反向电子传递产生还原力(NADH+H+或NADPH2)的菌类有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
9.微生物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细菌的呼吸链在____________上,而真核生物的呼吸链在_______________上。
11.菌种保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方法。
12.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六种。
四、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答案 |
2.高压蒸汽灭菌的主要作用在于:a.高压为主 b.高温为主 c.高压和高温
d.蒸汽穿透
3.化学治疗剂可以用来防治细菌性病害,而对人体细胞无损伤,原因是该药 物:a.对80s核糖体起作用,而对70s核糖体不起作用 b.对70s核糖体起作用而对80s核糖体不起作用 c.抑制细菌的肽聚糖合成 d.干扰细菌核酸的合成
4.病毒的核酸是:a.DNA b.RNA c.DNA和RNA d.DNA或RNA
5.异染颗粒是:a.碳素贮藏物 b.磷素贮藏物 c.硫素贮藏物 d.氮素贮藏物
6.一接种环被细菌污染,较好的处理方法为:a.灼烧灭菌 b.紫外线杀菌 c.高压蒸汽灭菌 d.药物消毒
7.游离于细菌细胞之中的小DNA分子为:a.质体 b.质粒 c.异染颗粒 d.类菌质体
8.细胞质膜内陷形成的结构是:a.内质网 b.间体(中体) c.高尔基体 d.核糖体
9.若V.P.试验结果阳性表明试验菌代谢中:a.产酸 b.产丁二醇(3-羟基丁酮) c.产碱 d.产气
10.含有游离F因子的细菌称为:a.F-菌株 b.F'菌株 c.F+菌株 d.Hfr菌株
五、填表题
1.写出下列各两类微生物的主要区别(只写一条,4分)
| 细菌与放线菌 | 放线菌与霉菌 | 霉菌与酵母菌 | 病毒与类病毒 |
2.比较微生物的营养类型(6分)
| 营养类型 | 能 源 | 碳 源 | 代表菌 |
| 光能异养型 | |||
| 光能自养型 | |||
| 化能异养型 | |||
| 化能自养型 |
| V-P试验 | 甲基红试验 | 产酸产气试验 | |
| 伤寒杆菌 | |||
| 大肠杆菌 | |||
| 产气杆菌 | / / |
1.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有哪些?(5分)
2.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区别?(5分)
3.什么叫化学治疗剂?化学治疗剂怎样影响微生物的生长?6分)
4.非特异性的免疫因素有哪些?(5分)
5.试述转化、转导和接合的区别要点。(4分)
微生物学试题(2)参
一、名词解释
1.菌落:细菌等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群体。
2.类病毒:是寄生于高等生物细胞中的最小病原他,只含RNA,无蛋白质。
3.培养基:由人工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积累代谢产物所用的营养基质。
4.光合细菌:利用细菌亚硫酸汽钠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
5.抗体:机体在抗原刺激下在浆细胞内形成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球蛋白。
6.共生关系:是指当两种生物紧密地共居在一起时,彼此依赖互为对方创造有利
件,有时甚至达到了彼此不能分离的程度,在生理上相互分工,互换生命活动的
物,在组织上形成了新的结构,一旦彼此分离各自就不能很好地生活,这两种生
之间的关系称共生关系。
7. 体液免疫:机体在特异性抗原刺激下,以B细胞活动为主,产生特异性抗体的
疫反应。
8.发酵:以有机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二、是非题
4.对,其余均错。
三、填空题
1.荷兰;列文虎克;法;巴斯德;德;柯赫
2.荚膜;芽孢;鞭毛
3.病毒;类病毒;衣原体
4.初染;媒染;脱色;复染;脱色
5.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
6.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对数期
7.固氮铁氧还蛋白;固氮钼铁氧还蛋白;失活;厌
8.光合细菌;化能自养细菌
9.体积小,表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盛,繁殖快;适应性强,易变异; 种类多,分布广
10.细胞膜;线粒体内膜
11.低温;隔绝空气;干燥
12.互生;共生;寄生;竞争;拮抗;猎食
四、选择题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答案 | a | b | b | d | b | a | b | b | b | c |
1.写出下列各两类微生物的主要区别(只写一条,4分)
| 细菌与放线菌 | 放线菌与霉菌 | 霉菌与酵母菌 | 病毒与类病毒 |
| 细菌为细胞型生物放线菌为菌丝型生物 | 放线菌为原核生物霉菌为真核生物 | 霉菌为菌丝型生物酵母菌为细胞型生物 | 含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 只含RNA无蛋白质 |
2.比较微生物的营养类型(6分)
| 营养类型 | 能 源 | 碳 源 | 代表菌 |
| 光能异养型 | 光能 | 有机物 | 红螺菌 |
| 光能自养型 | 光能 | 二氧化碳 | 红硫细菌,绿硫细菌 |
| 化能异养型 | 有机物氧化 | 有机物 | 大多数微生物 |
| 化能自养型 | 无机物氧化 | 二氧化碳 | 氢细菌,铁细菌等 |
| V-P试验 | 甲基红试验 | 产酸产气试验 | |
| 伤寒杆菌 | — | + | 产酸,不产气 |
| 大肠杆菌 | — | + | 产酸,产气 |
| 产气杆菌 | + | — | / / |
六、问答题
1.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有哪些?(5分)
答: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有:
①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②平板菌落计数法
③比浊法
④薄膜过滤计数法
2.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区别?(5分)
答: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区别如下表:
| 革兰氏阳性菌 | 革兰氏阴性菌 | |
| 肽聚糖 | 含量高(40-90%) | 含量低(5-10%) |
| 垣酸 | + | — |
| 脂多糖 | — | + |
| 脂类 | 含量低(2%) | 含量高(20%) |
| 蛋白质 | 含量低(10%) | 含量高(60%) |
| 厚度(nm) | 厚(20-80) | 薄(10-11) |
| 结构 | 简单(单层) | 复杂(多层) |
3.什么叫化学治疗剂?化学治疗剂怎样影响微生物的生长?(6分)
答: (1)化学治疗剂是能直接干扰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并可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化学药物。
(2)常见的化学治疗剂有抗代谢物和抗生素,抗代谢物可竞争性地与酶结合从而影响正常代谢物与酶的结合,而影响微生物生长。
抗生素可通过:抑制细胞壁的形成,抑制蛋白质的合成;遗志核酸复制;损伤细胞膜等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4.非特异性的免疫因素有哪些?(5分)
答:非特异性的免疫因素有:①皮肤和粘膜的屏障作用,②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③正常体液的抗微生物物质。
5.试述转化、转导和接合的区别要点。(4分)
答:区别见下表
| 转化 | 转导 | 接合 | |
| DNA转移方式 | 通过受体菌的细胞膜 | 通过噬菌体外壳蛋白的包裹 | 在细胞接触后通过性纤毛 |
| 参与细胞 | G+、G-菌 | G+、G-菌 | G-菌 |
| 转移DNA量 | 20个基因 | 20个基因DNA | 20个基因到整个 |
| 1单向转移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