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宁波规划概况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0:20:43
文档

宁波规划概况

宁波简介宁波简称“甬”,位于东海之滨,中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东南翼,宁绍平原东端,即东经120°55’至122°16’,北纬28°51’至30°33’。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的嵊县、新昌、上虞,南临三门湾,并与台州的三门、天台相连。全市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全市辖海曙、江东、江北、鄞州、镇海、北仑六区,奉化、慈溪、余姚三市和象山、宁海二县。宁波境内主要山脉有四明山和天台山两支。四明山又名句余山,是天台山脉的支脉,横跨本市余姚、鄞州、奉化,并与嵊州、新昌、天台三
推荐度:
导读宁波简介宁波简称“甬”,位于东海之滨,中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东南翼,宁绍平原东端,即东经120°55’至122°16’,北纬28°51’至30°33’。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的嵊县、新昌、上虞,南临三门湾,并与台州的三门、天台相连。全市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全市辖海曙、江东、江北、鄞州、镇海、北仑六区,奉化、慈溪、余姚三市和象山、宁海二县。宁波境内主要山脉有四明山和天台山两支。四明山又名句余山,是天台山脉的支脉,横跨本市余姚、鄞州、奉化,并与嵊州、新昌、天台三
宁波简介

    宁波简称“甬”,位于东海之滨,中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东南翼,宁绍平原东端,即东经120°55’至122°16’,北纬28°51’至30°33’。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的嵊县、新昌、上虞,南临三门湾,并与台州的三门、天台相连。全市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全市辖海曙、江东、江北、鄞州、镇海、北仑六区,奉化、慈溪、余姚三市和象山、宁海二县。

    宁波境内主要山脉有四明山和天台山两支。四明山又名句余山,是天台山脉的支脉,横跨本市余姚、鄞州、奉化,并与嵊州、新昌、天台三市(县)连接。山峦起伏,蜿蜒连绵,危崖壁立,森林茂密。四明山,据志书载:"四明山周围八百里,二百八十峰,峰峰相次,中顶五峰,状如莲花,疑近星斗,山顶极平正,有方石如窗,中通日月星辰之光,故曰四明。"这就是四明山名称的来历。天台山,主干山脉在天台县,宁波境内为其余脉,有4大分支从宁海县西北、西南入境,经象山港延至镇海、鄞州区东部诸山。

    宁波有漫长的海岸线,港湾曲折,岛屿星罗棋布。全市海域总面积为9758平方公里,岸线总长为1562公里,其中岸线为788公里,岛屿岸线为774公里,占全省海岸线的三分之一。全市共有大小岛屿531个,面积524.07平方公里。宁波境内有两湾一港,即三门湾、杭州湾、象山港。这些湾港,因有钱塘江、甬江及众多溪河注入,夹带着大量泥沙和营养物质,为滩涂和近海生物繁殖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宁波沿海潮汐属不正规半日期潮型,一天有两个高潮和两个低潮。平均高潮为吴淞零点以上3.14米,最高潮位4.86米,平均低潮位1.47米,最低潮位为0.31米。三门湾、象山港、甬江的潮差自南向北递减,甬江镇海口外的潮流,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朔望日涨于十一时一刻。市区"三江口"的潮汛则朔望日涨于一时。 

    宁波有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三江。余姚江发源于上虞县梁湖;奉化江发源于奉化市斑竹。余姚江、奉化江在市区"三江口"汇合成甬江,流向东北经招宝山入海。整个甬江流域,因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  

    宁波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2℃,平均气温以七月份最高,为28.8℃,一月份最低,为-4.2℃。全市无霜期一般为230天至240天,作物生长期为300天,适宜于粮、棉、油料等作物的生长。年平均降水量为1300至1400毫米,五至九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

    宁波历史悠久,是具有7000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时期为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的鄞、句章、鄮三县,唐时称明州;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一直沿用至今。宁波在唐时与扬州、广州并称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宋时又与广州、泉州同列为对外贸易的三大港口重镇。鸦片战争后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宁波市市树为樟树,市花为茶花。 

 

一、城市的历史沿革

    宁波历史悠久。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春秋时为越国地,战国中期以后为楚国辖地。公元前222年,秦定楚江南地,置鄞、鄮、句章3县,属会稽郡。两汉、三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3县除隶属的州、国和郡名时有变动外,其区域范围基本未变。隋开皇九年5年,3县同余姚合并,称句章县,县治置小溪(今鄞县鄞江镇),仍属会稽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置鄞州,设州治于三江口(现宁波老城区);武德八年(625年)改称鄮县,属越州,县治复置小溪。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设明州,辖鄮、慈溪、奉化、翁山4县,州治也在小溪。唐长庆元年(821年)州治从小溪迁至三江口,并建子城,为其后一千多年来宁波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据记载,宁波最早的城垣为东晋隆安四年(400年)刘牢之所筑,称筱墙,故址相传在今西门筱墙巷一带。

    五代称明州望海军。北宋建隆元年(960)称明州奉。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置沿海制置使,辖温台明越四郡。南宋庆元元年(1195)升为庆元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称庆元路。大德七年(1303年)设浙东道都元帅府。

    朱元璋吴元年(1367年)称明州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避国号讳,改称宁波府。宁波之名沿用至今。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设宁绍台道,驻宁波。1927年划鄞县城区设宁波市。 

    1949年5月浙东,鄞县城区建置宁波市,城区亦为宁波专署驻地。1983年撤销专署,实行市管县,随着北仑深水良港的开发建设,宁波逐渐由河口城市向海港城市演进,并形成三江、镇海、北仑三片滨海临江发展的空间格局。  

二、城市规划的演进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宁波市先后进行过4次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第一次规划于一九五七年开始编制。当时的规划着重考虑了城市规模、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城市功能分区、工业布局、城市道路骨架等问题。确定市区沿甬江往东北方向发展,规划了江东化工区、江北机械工业区、西郊食品工业区等,形成了宁波老市区的工业分布格局。第二次规划于一九五九年编制。当时由于镇海、鄞县并入宁波市,规划按农村区域经济的要求,提出了重工、轻纺等九个经济区。由于指导思想不切合实际,把城市的架子拉得过大,加上后来行政区划变动,使规划失去了指导意义。第三次规划于一九年编制,目的对一九五九年的规划进行修改。后来"社教"运动开始,因人员被抽走,造成规划工作中断。第四次规划于一九七四年编制。当时正处在"十年"之中,规划只考虑了一九七六年至一九八O年的近期建设,对工业布局、城市道路等提出一些调整建议,但没有对城市的长远发展作更深入的考虑。以上四次规划有的没有成文;有的虽已成文,但未经上级批准。由于历史原因,规划未能及时修编完善并得到较好实施,造成城市配套不齐全,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城市总体规划二次报经批准并实施。八十年代初期,为适应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需要,编制了城市建设总体规划。1986年11月,批准总体规划,确定宁波的城市性质是:"华东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浙江省确定宁波为"浙江的经济中心",明确宁波城市结构是以老市区为中心,由老市区、镇海、北仑三大片组成的生产、生活相对的组合型大城市。1992年,召开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宁波是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上海港组成部分、华东地区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并提出要把北仑区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沿海的重化工业基地。根据这一精神,从1992年下半年起,我市开始了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其指导思想是:根据"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城市发展战略,实施"开发港口、繁荣城市、拓宽三线、全面发展"的步骤,逐步把宁波建设成为经济实力雄厚,对外开放度高,科学文化发达,人民生活富裕,社会风气良好,城乡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1995年,宁波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完成修编工作,1997年11月经浙江省审议通过,1999年7月获批准,确定的宁波市城市性质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宁波的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到上世纪未,总规确定的阶段性目标已基本实现。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鄞县撤县建立鄞州区以及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宁波城市整体格局面临重大变化。、市适时提出了修编总体规划的决定,并按照区域中心城市发展要求,委托中国规划院进行宁波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在充分调研和前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了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的修编工作,目前,总规《纲要》已经市常务会议原则通过。

 

三、《宁波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初步方案

    新一轮总体规划确定的宁波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

    主要职能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深水枢纽港及大型远洋集装箱转运中心,东南沿海大宗散货物资的中转基地;长江三角洲南翼贸易、物流中心,东南沿海重要工业基地;浙江省贸易口岸和金融中心、新科技中试基地、文化旅游基地和省教育副中心;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生态型城市。

    城市总体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分别超过和达到当时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形成雄厚的综合经济实力、发达的现代产业体系、完善的市场机制、高度国际化的开放格局、和谐协调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体系,实现市民素质、生活质量、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

    经济发展目标为: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现状2.2万元提高到10.5万元,三次产业比为2.5:48.3:49.2,财政收入7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5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60亿 元,年港口吞吐能力达3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1420万标箱。

    社会发展目标为:形成拥有良好精神文明的社会风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塑造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相融;建立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科技教育体系,2020年全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4年;大力发展卫生体育事业,2020年平均寿命超过75岁,每万人医生数超过40人;2020年恩格尔系数下降到20%;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城市建设目标为: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与辐射功能,具有国际水平的公共服务设施,拥有先进的城市基础设施,形成高效的城市管理体系,保持优秀的城市生态环境。2020年人均居住面积达20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15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化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城市化水平达70%以上。通过20年时间的建设,使宁波具有国际港口城市功能和江南水乡特色的生态型现代化城市。

    城市发展规模为:中心城区即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和鄞州片,面积2560平方公里,到2020年人口规模达到250万(现状为196.2万);都市区(包括中心城、余慈地区和奉化)面积4036平方公里,到2020年人口550万;市域面积9365平方公里,到2020年人口规模达到700万。

    城市空间结构:总体上分为市域、都市区和中心城三个形态;市域内形成以宁波中心城为中心,T字型交通骨架(滨海线、沿海国道主干线)为主轴,二区(北部都市区、南部生态发展区)为主体的面向杭州湾的开放式空间布局结构;都市区将形成以宁波中心城为中心,余慈地区杭州湾南岸新城组成的带形组团式布局;中心城区将形成为"一心两带三片多点"组团式空间格局:"一心"即以三江片为核心,"二带"即滨海、北仑、镇海产业带,沿运河和铁路的交通生态带;"三片"即镇海、北仑和三江片由二条生态带隔离,形成一个组团式城市,"多点"即围绕中心城三片的十多个卫星城。 

    城市对外交通:将形成"123"交通圈,即市域内形成1小时交通圈,市域外到达上海、杭州、嘉兴、台州、舟山、金华等周边城市形成2小时交通圈,都市区以内形成30分钟交通圈。同时还将建立起以北仑港为起点,以宁波市区为中心的"一绕五射"高速公路骨架。一绕指绕城公路,五射指杭甬高速公路、同三国道主干线(甬台温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杭州湾大通道、舟山陆岛工程。  

 

四、其他规划编制情况

    顺应宁波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市第九次党代会作出了加速推进城市化的战略决策,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宁波市"十五"城市化发展纲要》,确立了以宁波中心城为中心,五个副中心城市,十五个中心镇为基本框架的"一大五中十五小"的梯度型市域镇体系。至2000年11月,余姚、慈溪、奉化、宁海、象山五个副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及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均已获省、市批准,市域范围的15个中心镇总体规划至去年也均已完成。

    为有效发挥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集聚、幅射功能,、市坚持规划先行,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了各层次规划的编制和深化完善工作,近二年来,在完成中心城三江片控规全覆盖的基础上,完善了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绿地系统、河网水系、城市生态保护带、历史文化街区保证规划、轨道交通、公共停车场等一大批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专项规划;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三江片东部地区、北仑区域、科技园区、高教园区、东钱湖地区、余慈地区和象山港区域等重点开发建设区域的规划编制与研究工作已全面展开。

    在组织规划设计中,一是注重立足宁波区位优势,着力营造富有"江、湖、港、桥"特色的城市景观和空间格局。二是确立精品意识,舍得花本钱请高手。积极开放规划设计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在"三江六岸"城市设计,三江文化长廊、CBD地块、宁波大剧院、会展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规划设计中,都采取了国际招标征集方案,邀请具有较高水准的规划设计单位设计,进行多方案比较。三是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广泛征求专家与公众的意见。重点地区和重大规划项目方案征集后,在组织国内外一流专家进行咨询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公开展示,广泛征求市民的意见建议,使规划设计的水平和档次有了明显提高。四是妥善处理名城保护与建设发展的关系,把旧城改造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宁波是历史名城,拥有200多处重点文物保护点,6个重点保护区。在旧城改造和开发建设中,严格按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对城市格局、历史文化保护区、文保单位文物点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尤其在月湖历史文化景区、鼓楼公园街区、郡庙天封塔街区、江北外滩改造、慈城古县城整治和三江六岸绿化、三江文化长廊的规划建设中都得到了较好落实,不仅使城市形象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而且使历史文脉得到了延续。

 

文档

宁波规划概况

宁波简介宁波简称“甬”,位于东海之滨,中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东南翼,宁绍平原东端,即东经120°55’至122°16’,北纬28°51’至30°33’。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的嵊县、新昌、上虞,南临三门湾,并与台州的三门、天台相连。全市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全市辖海曙、江东、江北、鄞州、镇海、北仑六区,奉化、慈溪、余姚三市和象山、宁海二县。宁波境内主要山脉有四明山和天台山两支。四明山又名句余山,是天台山脉的支脉,横跨本市余姚、鄞州、奉化,并与嵊州、新昌、天台三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