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医基础重点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0:19:45
文档

中医基础重点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属阳邪。风性轻扬是指风易侵犯人体上部,肌表等阳位。风性开泄,指风邪侵犯人体易致腠理疏泄而开张,导致汗出。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点。“数变”指风邪具有发病急、变化多、传变快的特点。3.风性主动“动”指动摇不定。风邪致病具有使人肢体动摇不定的特点。常见眩晕,震颤,麻木抽出,口眼歪斜,颈项强直,半身不遂等。4.风为百病之长“长”指首要,风邪为六淫之首,致病机会最多。湿邪的性质和
推荐度:
导读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属阳邪。风性轻扬是指风易侵犯人体上部,肌表等阳位。风性开泄,指风邪侵犯人体易致腠理疏泄而开张,导致汗出。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点。“数变”指风邪具有发病急、变化多、传变快的特点。3.风性主动“动”指动摇不定。风邪致病具有使人肢体动摇不定的特点。常见眩晕,震颤,麻木抽出,口眼歪斜,颈项强直,半身不遂等。4.风为百病之长“长”指首要,风邪为六淫之首,致病机会最多。湿邪的性质和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风邪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属阳邪。风性轻扬是指风易侵犯人体上部,肌表等阳位。风性开泄,指风邪侵犯人体易致腠理疏泄而开张,导致汗出。

2.风性善行而数变

"善行”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点。“数变”指风邪具有发病急、变化多、传变快的特点。

3.风性主动

“动”指动摇不定。风邪致病具有使人肢体动摇不定的特点。常见眩晕,震颤,麻木抽出,口眼歪斜,颈项强直,半身不遂等。

4.风为百病之长

“长”指首要,风邪为六淫之首,致病机会最多。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热点:

1.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易伤阳气

湿与水同类,固属阴邪。湿邪侵犯人体,留滞脏腑经络,最易阻遏气机。湿为阴邪,易伤脾阳,常出现纳谷不香、脘痞腹胀、泄泻水肿。

2.湿性重浊

“重”指沉重,重着。湿邪致病可致人体出现头重如裹,肢体困肿等临床表现。“浊”指浑浊,秽浊。湿邪致病可致人体排泄物和分泌物秽浊不清。

3.湿性黏滞

”滞“指停滞。湿邪黏腻停滞的特质可表现在,一症状黏滞,如舌苔垢腻,大便黏滞不爽,小便短涩不畅。二是病程缠绵性,致病后起病缓慢,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病程较长。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湿性类水,具有趋下、下注的特点。湿邪致病多伤及人体下部,如下肢水肿,妇女带下,淋浊泻痢。

寒邪的性质和治病特点: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为阴气盛的表现,故为阴邪。感受寒邪,最易损伤人体的阳气。

2.寒性凝滞

“凝滞”是凝结,阻滞。寒性凝滞可使人体气血运行凝结阻滞,不通则痛,出现各种病证。

3.寒性收引

“收引”是指收缩、牵引。寒邪侵入人体可使气体收敛,腠理闭塞,筋脉收缩拘急,可出现恶寒无汗,筋脉拘挛疼痛,关节屈伸不利。

4.寒性清澈

“清澈”是指清稀。寒邪侵入机体导致分泌物和排泄物清稀。如鼻流清涕,咯痰清稀,呕吐清水,小便清长,大便澄澈清冷。

七情致病特点

1.与精神刺激有关,七情致病不以人体正气盛衰,抗病能力为前提,而是以情志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为前提,故本病常在长期或突然强烈的情志刺激后发病。七情直接影响着发病和病理转归。2.直接伤及内脏,五脏与情志活动有着相对应关系,喜伤心,怒伤肝,悲忧伤肺,思伤脾,惊恐伤肾。3.影响脏腑气机导致气血运行紊乱,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4.影响病情变化,情志不但可以致病,而且能够影响疾病的发展,预后和转归。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1.外感性  2.季节性  3.地域性  4.相兼性  5.转化性

肾虚的临床表现

肾阳虚

腰膝酸冷疼痛,畏寒肢冷,下肢尤甚,精神萎靡,性欲减退,男子阳痿、早泄、滑精,女子宫寒不孕,五更泄泻,完谷不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面色白或黑,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尺脉尤甚。本证以腰膝酸冷,性欲减退并见虚寒症状为辨证要点。

肾阴虚

腰膝酸痛,头晕耳鸣,健忘,发脱齿摇,女子经血量少,甚或闭经,崩漏,早泄,遗精,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小便短黄,舌红少津,脉搏细数。本证以水肿,腰一下尤甚,并肩肾阳不足症状为辩证要点。

卫气的生理功能

1.护卫肌表,防御外邪侵入。

2.温养脏腑、肌肉、皮毛。

3.调节腠理开合,控制汗液排泄,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同病异治

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其发病时间、地点以及患者的及疾病所处的阶段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证候亦不同,因而治疗方法各异。

阴阳

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互相关联而性质相反 的两种事物或现象,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正常人

舌象  淡红舌 薄白肽

面象  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肾的生理功能

1.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藏精是指肾对精具有贮存、闭藏的功能。

2.主水,肾主水是指肾脏具有主持和调节全身水液输布和排泄的功能,故肾又称“水脏”。肾主水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肾的气化作用实现的。

3.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之气而调节呼吸的作用。

神的含义

广义的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的总概括。

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活动。

阴阳的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相互关联而性质相反的两种事物或现象,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五行

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中医学整体观的内涵

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淤血的成因和致病特点

1.成因:(1)外邪入侵,情志所伤,饮食、劳逸以及外伤等,主要是气虚,血液正常循行依靠气的推动和固摄。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导致血行迟滞形成淤血;气虚无力统摄血液,可致血液溢出脉外而成离经之血未能消散变成淤血;(2)气滞: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3)血寒: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4)血热:热入营血,血与热邪互结,血液受热煎熬黏滞运行不畅,或热邪灼伤脉络,迫血妄行,血溢脉外,留于体内,形成淤血;(5)出血:各种外伤使脉络受损,使血离经脉,或脾不统血,肝不藏血而致出血;或妇女经血不畅,所出血不能及时排出或消散,积滞体内或淤血。

2.致病特点:(1)疼痛:所致疼痛多为刺痛 (2)肿块:外伤淤血,伤处可见青紫血肿。体内可触及肿块 (3)出血:血色紫暗或夹有淤块。大便出血则色黑如漆。 (4)紫绀:面部口唇,爪甲青紫。 (5)舌象: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或舌下脉络青紫,粗张,迂曲。 (6)脉象:脉沉法,细涩或结带。

整体观念

整体就是完整性,统一性,中医学重视事物的完整性,统一性和相互联系性,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密切相关,人与社会不可分割,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

津血同径

津液和血都是来源于饮食的精气,并能相互资生,相互作用。津液耗损常气血同时亏虚,而气血亏虚,同样会引起津液的不足。

残灯复明

又称回光返照又指太阳刚落下时,由于光线反射而发生在天空中短时发亮的现象。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的表面兴奋。

气的功能

推动作用,温养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文档

中医基础重点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属阳邪。风性轻扬是指风易侵犯人体上部,肌表等阳位。风性开泄,指风邪侵犯人体易致腠理疏泄而开张,导致汗出。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点。“数变”指风邪具有发病急、变化多、传变快的特点。3.风性主动“动”指动摇不定。风邪致病具有使人肢体动摇不定的特点。常见眩晕,震颤,麻木抽出,口眼歪斜,颈项强直,半身不遂等。4.风为百病之长“长”指首要,风邪为六淫之首,致病机会最多。湿邪的性质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