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工程概况
27号输水线路起点为焦作市中站区府城分水口门后的进水池,终点至府城水厂,桩号0+000~1+840,全长1.84km,分配水量9600万m3。输水管线选用PCCP管做输水管材,管径为DN1800,输水形式为有压重力流,管道设计流量3.4m3/s。27号管线分为首端和末端两个现地管理站和10个阀井。测量主要分为管线测量和建筑物测量,管线测量由大地坐标转化的施工坐标进行,建筑物的测量则直接由大地坐标测量。测量过程遵守测量规范。
本工程线形长,精度要求高,工程施工测量是施工前与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工作,进水池施工、管线施工测量控制的精度将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为满足工程的使用要求,我单位将对交接的水准控制基点进行复核,精心布设控制网进行测量,并对工程进行分项。
2.施工测量组织保障措施
2.1测量组织
设置测量组,由7人组成。其中:队长1人,中初级技工6人。
测量组下设测量放样与检查控制小组。测量放样组负责点线布置、测量放样,检查控制组负责检查控制。假如测量放样组某点测量有误,检查控制组能及时发现问题。此种施工测量组织形式能充分保障测量工作准确无误。
1、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和验收要求,按技术标准进行竣工测量,及时整编竣工测量成果和资料。
2、工程开挖至设计高程时,应及时实测设高程地形图或纵、横断面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
3、提交的各项成果图纸资料,项目要齐全,数据要正确,图表要清晰,要符合质量要求。
2.2施工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1)按照“内业预测指导→外业现场实测、记录→操作者自我复核、记录→专业测量工程师复核、记录→向施工员和质检员下发放样通知单”的程序控制。
(2)放样前,对已有数据、资料和施工图纸中的几何尺寸必须校核,严禁凭口头通知或无签字的草图放样。
(3)发现控制点有位移迹象时,应进行检测,其精度不低于测放时的精度。
(4)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时,应在原来度盘位置上进行重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2倍照准差变动范围或各测回较观测误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
②下半测回归零差或零方向的2倍照准差变动范围超限时,应重测该测回。
③若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总方向数的1/3时,应重测该测回。当重测的回测总数超过总测回数的1/3时,应重测该站。
(5)水准测量时,两次观测高差超误差规定值时应重测。
(6)测量注意事项:
①对发包人或监理人提供的基准点首先进行复核校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控制网点要做醒目标志,并采取保护措施。
②测量作业完成后进行平差计算及内业资料整理,并将成果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审批合格后方可作为各项工程定点放样的依据。
③测量资料的计算必须由2人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其结果一致后方可进行实地测量放样。
④对所有观测记录手簿,必须保持完整,不得任意撕页,记录中间也不得无故留下空页。
⑤施工测量成果资料(包括观测记簿、放样单、放样记载手簿),图表(包括地形图、竣工断面图、控制网计算资料)应予统一编号,妥善保管,分类建档。
⑥现场作业时,必须遵守有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注意人身和仪器的安全,禁止冒险作业。
2.3测量仪器配置
表1测量器具配置表
| 名称 | 规格型号 | 数量 | 精度 | 备注 | |
| 全站仪 | 拓普康 | 1 | 测角精度2″ 测距精度2mm+2ppm | ||
| 水准仪 | ZDS2 | 2 | 0.01mm | ||
| 经纬仪 | BTD-2 | 1 | 1″ | ||
| 水准尺 | 5m | 4 | ±0.01mm | ||
| 钢卷尺 | 50m | 2 | ±0.01mm | ||
| 其他测量附属设备 | 若干 | ||||
对监理工程师移交的平面控制网点、高程控制点和成果资料,进行复核验算。对根据工程建筑物布设和现场地形情况,结合施工进度加密布设施工测量控制网点。控制点测设严格按有关技术标准和工程精度指标进行,其成果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测量放样应遵守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工程施测前对测绘院提供的控制成果进行复核,标准为:
1水准点闭合差:±12mm(式中L为水准点间水平距离,单位为km)。
2导线方位角闭合差:±40(式中N为测站数)。
3导线测量相对闭合差:1/3000,直接丈量测距两次较差1/5000。
在复核中应将桩的实测成果记录与提交的成果数据对比合格后才可使用。
2.1导线控制网
27号管线测区内共5个已知控制点,分别为NSZ1、NSZ3、D2701、D2702、D2703。坐标系采用挂靠于1954年北京坐标系1度带下的坐标系统,边长未进行高斯投影,边长的投影面高程为100米,子午线经度为113°。这些点在平面位置上分别布置在焦作市中站区启心村的周围,建立施工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点,用以放样管道中线和建筑物、保证管道安装的质量。 采用四等导线测量,导线布设形式采用附和导线,具体的布设过程如下:
①加密布设的施工测量控制网,平面网采用二等边角网。
②平面控制网的起始点,以监理工程师提供的经过复核的控制点,且应选在主要建筑物附近;其坐标系统应保持一致。
③平面控制网点应选在通视良好、交通方便、地基稳定的地方,且能直接用于施工放样。
④加密布设的施工测量控制网,在观测实施前应制定详细的技术设计,严格按技术标准进行测量作业。
⑤控制网的成果应进行验算和平差计算。平差计算选用可靠的、经过验算无误的计算软件进行。
表2附和导线限差表
2.2高程控制网
四等水准测量是建立测区首级高程控制最常用的方法。通常用DS3级水准仪和双面水准尺进行。
(1)首级网布置成环形,加密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各级控制点应设在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同时应考虑施工放样、地形测量和断面测量的使用。
(2)高程点可埋设预制标石,也可利用露头基岩、固定地物或平面控制点标志设置。埋设首级高程标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待标石稳定后才能进行观测。各等级高程点应统一编号。
(3)水准测量应在标尺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并用测伞遮蔽阳光,避免仪器曝晒;同一测站观测时,不应两次调焦,转运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螺旋时,其最后均应为旋进方向;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必须互换位置并应重新对中整平仪器。
(4)高程测量应采用规定的手簿记录,并统一编号,手簿中记载项目和原始观测数据必须字迹清晰、端正,填写齐全;测量成果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要求进行成果验算和平差计算;高程测量观测、记录及计算小数位的取位,应符合下表要求:
表3 水准测量限差表
| 等级 | 每公里高差中误差(mm) | 路线长度(mm) | 水准仪的型号 | 水准尺 | 观测次数 | 往返较差、附合或 环线闭合差 | ||
| 与已知点联测 | 附合路线或环线 | 平地 (mm) | 山地 (mm) | |||||
| 二等 | 2 | — | 铟瓦 | 往返各一次 | 往返各一次 | — | ||
| 三等 | 6 | ≤50 | 铟瓦 | 往返各一次 | 往一次 | |||
| 双面 | 往返各一次 | |||||||
| 四等 | 10 | ≤16 | 双面 | 往返各一次 | 往一次 | |||
| 五等 | 15 | — | 单面 | 往返各一次 | 往一次 | — | ||
| 图根 | 20 | ≤5 | 往返各一次 | 往一次 | ||||
原始观测记录;
仪器鉴定、校正资料;
水准网略图及点位说明资料;
水准网、三角高程网计算资料
平差计算成果和精度评定资料;
4.土方开挖与回填部分的测量
根据图纸与现场情况用全站仪直接由平面控制点放出开挖与回填线,划出范围,开挖过程测量员全程跟测高程,设计相同高程的地面5米测一个高程点,并撒上白灰做记号,供挖掘机参考控制深度,变坡处根据情况加密测设点,严格控制开挖深度。
(1)土方开挖和回填到设计线和高程时,及时进行竣工验收测量。测绘竣工地形图(或高程平面图)、关键部位的竣工纵横断面图。
| 表4管沟开挖测量要求 | |||||
| 检测项目 | 允许偏差 | ||||
| 槽底高程 | +100,0 | ||||
| 槽底宽度 | 不小于设计值 | ||||
| 边坡坡度 | 不陡于设计值 | ||||
| 沟槽中心线位移 | ±10 | ||||
| 表5沟槽土方回填测量要求 | |||||
| 检测项目 | 允许偏差 | ||||
| 铺设厚度 | -20mm,20mm | ||||
| 压实指标 | 不小于设计值 | ||||
(3)竣工地形图和断面图测量方法与工程量验收测量方法相同。但技术要求要高一些,测点相对测站点的允许偏差,平面和高程误差均为±5cm。
4.进水池的测量
进水池的测量主要是建筑物的测量,测量采用了我们的导线点进水池05和进水池06进行,具体的步骤如下:
4.1测量任务
(1)进水池中线平面控制及高程控制;
(2)基础平面及高程控制;
(3)墩、台、梁的标高控制;
(4)钢筋及模板工程的放线控制;
(5)预应力筋及锚座的放线控制。
4.2测量放线
由附合导线构成的控制网,建立以设计管道中心线为基准的放线系统。各中线桩为原点,按设计图放出各分项工程的平面控制点。由导线点上引出标高到各分项工程附近,以便于各工作面施工中高程的控制。精度要求如下:
表3进水池放样精度要求
| 项目 | 限差 |
| 混凝土 | ±5 |
| 模板 | ±5 |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测量内容主要为水平角测量、竖直角测量、距离测量及高程测量,拟采用以下措施保证测量准确度及精度。
(1)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中的相关规定,作业前各种测量仪器应做好规范要求的检验项目。
(2)水平测量
水平角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仪器采用全站仪,以两个半测回测右角取平均值为水平角测量值。
(3)距离测量
仪器采用全站仪,小范围距离测量采用普通钢尺测距,主要技术要求须满足《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中表2.4.10的规定。
(4)高程测量
高差不大时采用DS3级水准仪,测量时往返各一次,取闭合差< 12 mm,为往返测量水准线路长度(KM)。高差较大时标高的测量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主要技术要求须满足《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中表3.3.3的规定,内业计算垂直度的取值应精确到0.1",高程取值应精确到1mm。
(5)内业计算
导线点平面控制网测量后,水平角及距离应进行平差,并以平差后1"坐标反算的角度和边长作为成果。内业计算中数字取值精度应满足《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中表2.3.9的要求。
5.施工测量技术要求
1、测量计算工作的要求:
依据正确——对原始数据要认真仔细地逐项审阅与校核;
方法科学——各项计算要在规定的表格中进行;
计算有序——各项计算前后有联系时,前者经校核无误后,后者方可开始;
步步校核——各项计算由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结果正确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结果可靠——计算中所用的数据与观测精度相适应,在满足精度的前提下,合理地删除多余数字,以便提高计算速度,多余数字的删除遵循“四舍六入五凑偶”的原则。
2、测量记录工作的要求:
原始真实——不允许抄录;
数字正确——不允许有涂改现象;
内容完整——表头填齐,附有草图和点之记图等;
字体工整。
3、工程自始至终保持等精度观测:
观测人员、记录人员、仪器、测量方法和测量路线等基本保持不变。
4、测量放线和验线工作必须进行。
测量放线和验线工作必须满足工程精度要求,严格依据测量规范进行。工作积极主动,团结协作,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5、测量技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测量人员在执行安全质量等有关规定的前提下,用好管好设计图纸和相关资料,同时还要及时收集与整理以下资料:
(1)交接桩记录单;
(2)红线桩坐标和水准点通知单;
(3)工程定位图;
(4)设计变更文件和图纸;
(5)平面控制网与水准点成果表;
(6)测量原始记录;
(7)竣工验收资料和竣工图;
(8)沉降变形观测资料。
6.土方开挖和回填竣工验收测量
(1)土方开挖和回填到设计线时,及时进行竣工验收测量。测绘竣工地形图(或高程平面图)、关键部位的竣工纵横断面图。
(2)土方开挖、回填竣工断面的布置和比例尺尽量保持与设计图一致。
(3)竣工地形图和断面图测量方法与工程量验收测量方法相同。但技术要求要高一些,测点相对测站点的允许偏差,平面和高程误差均为±5cm。
(4)竣工地形图整编后归档,并报送测量监理工程师和竣工验收管理部门。
7.工程量验收测量
(1)工程开工前实测或复核原始地形图,并报送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
(2)工程量验收测量时分别出具土方开挖、回填工程量。土方开挖工程量区分土分层的方量。土方回填区分各种回填材料的方量。
(3)工程量验收测量采用地形图法进行测量。采用全站仪架在断面上进行测量,测出边线3m~10m。
(4)工程量计算时,在地形图上布设断面线位置和间距,与测量监理工程师协商一致,并使用统一的原始地形图。
(5)面积计算方法采用解析法和图解法。
(6)工程量计算完成后进行检查,确定无误后,工程量计算表一并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