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题号 | 一 | 二 | 总分 |
| 得分 |
1.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示意图,其中①处应填的是( )
2.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 早期国家的产生 B. 开创大一统局面
C. 繁荣与开放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3._____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_____”指的是( )
A. 察举制 B. 三省六部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4.下表为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这位历史人物评述正确的是( )
| 公元713年 | 公元716年 | 公元742年 | 公元755年 |
| 改年号为开元 | 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 | 改年号为天宝,以安禄山为平卢节度使 | 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 |
C. 创立殿试,大力选拔人才 D. 励精图治,迎来盛世局面
5.“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这段文字描述的生产工具是( )
A. 筒车 B. 曲辕犁 C. 耧车 D. 秧马
6.《旧唐书•崔融传》载:“天下诸津(码头),舟航所聚……千舶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它可以佐证唐朝( )
A. 政治制度的创新 B. 发达的商业贸易 C. 多彩的文学艺术 D. 开放的社会风气
7.某同学对唐朝所涉及的历史人物进行了分类整理,其中①处可填的是( )
第一类:李白、杜甫、白居易
第二类:唐高宗、唐太宗、武则天
| 第三类:阿倍仲麻吕、鉴真、①_____ |
8.陈桥驿位于今天河南省新乡市。一千多年前,一位禁军统帅在此地“黄袍加身”称帝。他所建立的朝代史称( )
A. 隋朝 B. 唐朝 C. 北宋 D. 南宋
9.北宋蔡襄在《国论要目》中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这体现出北宋( )
A. 无为而治 B. 重文轻武 C. 重农抑商 D. 藩镇割据
10.如表所示为北宋和辽签订的议和条约内容(部分),该条约的签订( )
◆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 ◆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
②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完成
④促进了北宋与辽的民族交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1.如表为某同学为一位历史人物写的诗词。这位历史人物是( )
岳将军,勇将带兵,披肝上书言国事,铁军雪耻收河山,
| 憾秦贼,偏隅求安,十二金牌莫须有,天日昭昭赤心丹。 |
12.北宋时期,浙江湖州的铜镜铸造商号店铺林立,有石家、李家、徐家、蒋家和陆家等制镜店铺。铜镜大都铸有商标的铭文,如“湖州石家炼铜照子,炼铜每两一百”。至今在巴山蜀水以至漠北草原,均有湖州镜的出土。由以上信息可知北宋时期( )
①湖州是北宋的政治中心
②手工业、商业兴盛
③商家具有广告竞争意识
④商品流通的范围广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3.如表是某同学在历史学习中列举的某历史人物的主要功绩。该历史人物是( )
◆统一蒙古草原
◆建立蒙古政权
| ◆创制蒙古文字 |
14.据《元史》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这段史料描述的是行中书省的( )
A. 设置背景 B. 权力职能 C. 设置经过 D. 设置意义
15.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如图所示资料,反映了( )
16.阅读如图所示,我国古代某项发明的传播路线是从中国经东南亚传到印度洋、波斯湾以及红海沿岸,再经阿拉伯人之手传入欧洲。这项发明是( )
17.如示意图呈现的是中国古代对地区加强管理的历史脉络,其中①处应该填入( )
18.“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材料中的“我朝”是指( )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明朝
19.明朝时出现了一批总结性科技巨著。这些著作包括( )
20.如图所示为清朝前期的人口数量与人均耕地变化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口数量增长迅速
②人均耕地的数量减少
③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推广促进了人口增长
④中原长期战乱导致人均耕地数量不断减少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1.雍正七年(1729年),对西北发动叛乱的准噶尔用兵时,为缩短文件奏请批复的时间,加强保密性,设置了一个机构,后来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此机构是( )
A. 锦衣卫 B. 东厂 C. “三司” D. 军机处
22.线描图在内容和技法方面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如图所示关于四大名著的线描作品,对应正确的是( )
C. ③—《西游记》 D. ④—《红楼梦》
23.清晰的时序有利于我们了解历史的发展。下列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①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
②四大徽班进京
③王安石变法
④郑和下西洋
A. ①②④③ B. ①③④② C. ③①④② D. ④③①②
24.绘制知识结构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
材料一:中唐以后,藩镇势力不断壮大,对马匹的需求量扩大,回纥限于生产水平以及长期的游牧生活方式,也希望通过与中原贸易来获取丝织品等无法自足的物品,为此唐与回纥进行了长达八十年的绢马贸易。在贸易进行过程中,回纥饮食文化随之传入唐朝,胡饼、烧饼、搭纳等胡食盛行。同时,坦胸女装盛行,不管士庶,竞相仿效。不久,又胡帽乘马,或穿男子衣服靴衫,招摇过市。贸易往来的不断繁盛,使回纥人需居住在固定的区域从事这种经济生产方式,他们开始仿效唐人起居生活,建宫殿、穿汉服,还采用了唐的开元历法,社会发展趋于文明。
——姚三刚《安史之乱后唐与回纥绢马贸易之互动影响》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与回纥绢马贸易的影响。(6分)
材料二:河北张家口宣化曾属于燕云十六州的武州,文物工作者先后在这里发掘清理了以张世卿墓为代表的10余座辽代的张氏家族墓,出土各种文物800余件,壁画360平方米。
| 散乐图:壁画中的乐人身穿中原汉服,脚着契丹人的筒靴。壁画中的笛子、箫、鼓等都是汉民族的传统。 | 点茶图:壁画中的茶具均为白瓷,专家从瓷器的具体形态推测其为宋代河北定窑瓷器。 | 墓志内容 从出土的墓志内容来看,张氏家族世代“以农为本”,坚持“耕读传家”家训,其子孙入仕途径多以参加科举为主。同时,张氏家族的名字也出现契丹名,如小字小哥、金光奴等,而张世卿的孙子张伸之妻名为耶律氏,耶律氏是辽代的皇族。 |
26.中外交往:
材料一:遣唐使者示意图
——依据王永平《中国文化通史隋唐五代卷》绘制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中外交往的特点。(3分)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4分)
材料二:唐前期的对外交通由京城出发,经河西、西域向印度、西亚、欧洲的西向为主,宋朝则是从沿海广州、泉州等地出发,向西亚、南亚、北非,但重点是向以南海周围东南亚为主的转变。
中国传统对域外输出的产品,以丝织品为主,宋朝输出产品开始向瓷、陶器、铜钱为主转变。宋朝陶瓷畅销于东南亚,在我国陶瓷输入东南亚之前,东南亚许多地区的人民缺乏生活用器,多用树叶充当食具。
唐朝为显示富强,远播声威,对前来“朝贡”的外国贡使一般都给予丰厚的“赏赐”。宋时,经济贸易和活动大多只为单纯经济利益,海上常有庞大船队与东亚、东南亚或更远的国家进行贸易,改变了宋朝以前由阿拉伯商人主导印度洋之中国航线的局面。
——摘编自李华瑞《中唐以后至宋朝海路交通的转型》
(2) 阅读材料,比较唐宋时期对外交往的变化。(9分)
| 唐 | 宋 | |
| 出发城市 | ______ | ______ |
| 主要输出产品 | ______ | ______ |
| 经济贸易特点 | ______ | ______ |
应知有不少道路从此汗八里城(即元大都)首途,通达不少州郡。此道通某州,彼道通别州……如从汗八里城首途,经行其所取之道时,行二十五哩,使臣即见有一驿,其名曰站……此种驿站中备马,每站有多至四百匹者。有若干站仅备二百匹,视各站之需要而为增减。
应知汗八里城内外人户繁多,有若干城门即有若干附郭,郭中所居者,有各地来往之外国人,或来入贡方物,或来售货宫中。所以城内外皆有华屋巨室,而数众之显贵邸舍,尚未计焉。
——[法]沙海昂注、冯承钧译《马可・波罗行纪》
(3)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提取《马可•波罗行纪》描述的元朝的历史信息。(3分)你如何看待马可•波罗在中外交往中所起的历史作用?(3分)
27.大运河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北京段大运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某历史项目学习小组开展了大运河与北京城的考察活动。
【绘制路线图】(见图1、图2所示)
注:涿郡——今北京,余杭——杭州,大都——北京,◎都城、
(1) 阅读示意图,隋唐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的起点和终点相同,都为 ______ 和 ______(4分) 但是元朝大运河的路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原因为 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 (3分)
【参观纪念馆】
北京段运河的开凿、疏通和建设与元朝水利专家郭守敬密不可分,项目学习小组为此参观了郭守敬纪念馆,并整理了如下有关郭守敬的生平资料:
| 序号 | 时间 | 年龄 | 生平 |
| ① | 1231年 | 1岁 | 生于顺德路邢州皇寺镇郭村(今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郭村) |
| ② | 1276年 | 46岁 | 任工部郎中,参加创编新历法 |
| ③ | 1277-1279年 | 47-49岁 | 创制简仪、高表等多种天文仪器仪表。主持规模空前的天文观测工作 |
| ④ | 1280年 | 50岁 | 新历法编制完成,赐名《授时历》,十一月颁行 |
| ⑤ | 1291年 | 61岁 | 陈述水利十一事,提出引北山白浮泉等泉水,开凿京杭大运河最后段通州至大都运河 |
| ⑥ | 1292-1293年 | 62-63岁 | 主持通州至大都间运河工程。1292年春开工,1293年秋完工,忽必烈赐名“通惠河” |
| ⑦ | 1311年 | 81岁 | 支持将通惠河木质坝闸改建为石质坝闸 |
| ⑧ | 1316年 | 86岁 | 逝世,葬于顺德路邢州郭村 |
【实地考察】
万宁桥是元大都城内通惠河上的重要通水孔道。(见图3)同学们去万宁桥进行了实地考察,整理出以下资料:
沿京杭大运河北上的漕船,进入北京城后,最终落帆过万宁桥入积水潭,完成整个运程。万宁桥也是内城重要的交通要道,这里是北城商业、手工业的中心地带,商贾云集,店肆林立,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同样,这里也是历代人文活动的重要场所,大都城百姓在此观看浴象。桥畔的万春园,是举子们庆贺欢宴之地。明清两代由于前海种植大量莲藕,每到夏季,这里是京城百姓纳凉赏荷的绝佳位置。
(3) 依据考察资料,概括万宁桥在北京发展中的作用。 (4分)
【活动延伸】
(4) 目前北京通州的大运河博物馆和大运河文化带正在筹建之中,你能否结合所学及上述考察资料,为大运河博物馆和文化带的筹建,提出一条建议。(3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隋朝、581、5”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杨坚即是隋文帝。5年,隋文帝派杨广率大军攻入建康灭陈,统一南北。故A表述错误,B符合题意;CD是唐朝时期的历史事件,排除CD。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隋朝的统一,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掌握题干图示的时间。
本题主要考查了隋朝的统一,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答案】C
【解析】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强盛,交通便利,四通八达,采取对外较为开放的,中外经济交往频繁。因此隋唐时期的基本特征是繁荣开放。所以最恰当的是繁荣开放的社会。C符合题意;早期国家的产生是夏商周时期,排除A;开创大一统局面是秦汉时期,排除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历史特征。隋唐时期的特征是繁荣与开放。
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历史特征,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3.【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形成。科举制的创立加强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教育的发展;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故C符合题意,ABD与题干表述不符,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科举制度的作用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科举制度的作用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4.【答案】D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故这位历史人物是唐玄宗,对唐玄宗评述正确的是励精图治,迎来盛世局面。
故选:D。
本题考查开元盛世、安史之乱,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开元盛世、安史之乱,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A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题干描述的是唐朝农民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这是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
故选:A。
本题以史载“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盛唐的社会气象。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知识点。
6.【答案】B
【解析】“天下诸津(码头),舟航所聚……千舶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的意思是天下所有的渡口,聚集着航行的船舶,庞大的巨轮船队,动辄就是成千上万,(载着货物)贸易往返,没有早晚之分,一直都像白天一样热闹。这段文字说明的是唐朝时期水运发达,货运贸易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交易非常繁忙。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唐朝的经济繁荣,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唐朝的经济繁荣,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第三类:阿倍仲麻吕、鉴真”可知,此类人物主要和唐朝的对外交往有关。阿倍仲麻吕、鉴真都是唐朝对外关系上的的著名人物;玄奘西游天竺,为中印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贡献,B符合题意。颜真卿是唐朝著名书法家,排除A;安禄山和朱温都是唐朝的大臣和,与对外交往无关,排除CD。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所涉及的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的主要成就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所涉及的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的主要成就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8.【答案】C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故选:C。
本题考查北宋的建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北宋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B
【解析】据题干“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可知,这体现出北宋重文轻武。为防止唐末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故选:B。
本题考查宋代的重文轻武,知道为防止唐末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北宋实行重文轻武。
本题考查宋代的重文轻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C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格内容反映的是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签订以后,辽宋之间保持着长时间的和平局面,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北宋与辽的民族交融。澶渊之盟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含有③的选项。
故选:C。
本题考查澶渊之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澶渊之盟,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答案】C
【解析】由题干信息判断是岳飞。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他领导的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1140年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他领导的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
12.【答案】C
【解析】据“北宋时期,浙江湖州的铜镜铸造商号店铺林立,有石家、李家、徐家、蒋家和陆家等制镜店铺。”可知,北宋时期手工业、商业兴盛;据“铜镜大都铸有商标的铭文,如‘湖州石家炼铜照子,炼铜每两一百’”可知,北宋时期商家具有广告竞争意识;据“至今在巴山蜀水以至漠北草原,均有湖州镜的出土”可知,商品流通的范围广。从题干中能看出来在北宋时期湖州经济的繁荣,但不能看出湖州是北宋的政治中心,②③④符合题意,包含①的ABD项均不正确,排除;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北宋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北宋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13.【答案】C
【解析】由题干材料判断是成吉思汗。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思考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巩固的相关知识。
14.【答案】B
【解析】据题干“据《元史》记载,行中书省‘旱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可知,这段史料描述的是行中书省的权力智能,即中书省掌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等事项。
故选:B。
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几幅图片,“《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像”“《窦娥冤》插图”“《资治通鉴》书影”都反映了宋元文化的发展。故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繁荣的宋元文化。选项ABC没有体现题干图片信息。
故选:D。
本题考查宋元文化,知道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繁荣的宋元文化。
本题考查宋元文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6.【答案】A
【解析】据图片看出,造纸术发明以后,经东南亚传到印度洋、波斯湾以及红海沿岸,再经阿拉伯人之手传入欧洲。
故选:A。
本题考查四大发明,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四大发明,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答案】D
【解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元明清加强对统治的措施。元朝建立后,对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征收赋税,屯驻,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从此,对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故①处应该填入设立宣政院。
故选:D。
本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8.【答案】D
【解析】题干关键信息是“不许立丞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明太祖时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
故选:D。
本题考查明朝加强集权的措施。
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9.【答案】B
【解析】明代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突出的成就,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总结性的科技著作,主要是《农政全书》《天工开物》《本草纲目》。《梦溪笔谈》是宋代的科技著作。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明代创作的科技巨著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农政全书》《天工开物》《本草纲目》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代创作的科技巨著的相关史实。
20.【答案】A
【解析】据图片看出,从1661年到1812年人口数量从不足0.5亿迅速增长到3亿多,人均耕地面积则从近30亩/人下降到不足5亩/人,从图中看不出中原长期战乱导致人均耕地数量不断减少,排除含有④的选项。
故选:A。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1.【答案】D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机构是军机处。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故选:D。
本题考查军机处,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军机处,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答案】D
【解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桃园三结义出自《三国演义》;尸魔三戏唐长老出自《西游记》;林冲雪夜上梁山出自《水浒传》;贾宝玉奇缘识金锁出自《红楼梦》。故对应正确的是④—《红楼梦》。
故选:D。
本题考查明清文学成就,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明清文学成就,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3.【答案】C
【解析】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四大徽班进京发生在清朝;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北宋;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
故选:C。
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郑和下西洋、京剧的形成,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郑和下西洋、京剧的形成,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4.【答案】A
【解析】据材料和所学知,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都属于抵抗外来侵略,他们受到人民尊重的原因是抵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利益,A项符合题意。BCD示意图不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的相关知识。
25.【答案】【小题1】增强了唐朝的军事力量;丰富了唐朝的服饰和饮食的种类;促进了回纥逐渐开始定居生活,促进了回纥社会文明的发展;促进了唐与回纥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任意三点即可)
【小题2】散乐图中乐人的服饰体现了汉与契丹文化的融合;点茶图说明宣化地区出现饮茶习俗,画中的瓷器均为宋白瓷,体现了辽与北宋的经贸往来;墓志内容体现这里以农耕经济为主,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汉人使用契丹名,汉人与契丹人通婚,体现了汉与契丹的文化认同和民族交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与回纥绢马贸易的影响、张世卿家族墓所体现的社会生活状况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与回纥绢马贸易的影响、张世卿家族墓所体现的社会生活状况的相关史实。
26.【答案】
【解析】(1)据材料一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范围更加广泛,且具有持续性;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对外交往的这些特点原因有唐朝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实行开放的对外,繁荣的经济,昌盛的和积极进取的文化,开放的社会风气等。
(2)根据材料二“唐前期的对外交通由京城出发,经河西、西域向印度、西亚、欧洲的西向为主,宋朝则是从沿海广州、泉州等地出发“可知,出发城市,唐朝为京城长安,宋朝为沿海的广州、泉州。根据材料二“中国传统对域外输出的产品,以丝织品为主,宋朝输出产品开始向瓷、陶器、铜钱为主转变。”可知,主要输出产品,唐朝以丝织品为主,宋朝时以瓷、陶器、铜钱为主。根据材料二“唐朝为显示富强,远播声威,对前来“朝贡”的外国贡使一般都给予丰厚的“赏赐”。宋时,经济贸易和活动大多只为单纯经济利益”可知,经济贸易特点,唐朝不追求经济利益,不计成本,宋朝时以单纯经济利益为主。
(3)根据材料三,“应知有不少道路从此汗八里城(即元大都)首途,通达不少州郡。”可知,元朝的道路网以元大都为中心,呈放射性分布,联系全国;根据“如从汗八里城首途,经行其所取之道时,行二十五哩,使臣即见有一驿,其名曰站……此种驿站中备马,每站有多至四百匹者”可知,元朝时道路上设置有驿站系统,驿站以马为主要交通工具;根据“应知汗八里城内外人户繁多,有若干城门即有若干附郭,郭中所居者,有各地来往之外国人,或来入贡方物,或来售货宫中。所以城内外皆有华屋巨室,而数众之显贵邸舍,尚未计焉”可知,元大都非常的繁荣,来自世界各地商人和外国贡使居住其中,文化交流频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可•波罗的经历代表了中外交流的繁荣,他的书为我们研究元朝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向当时的欧洲人介绍了中国,使欧洲人对中国有了更多的了解,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憧憬,对新航路的开辟起到了刺激作用;马可•波罗也把当时欧洲的文化介绍到了中国,使中国对当时的欧洲有了更多的了解,为中外交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故答案为:
(1)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范围更加广泛,且具有持续性;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原因有唐朝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实行开放的对外,繁荣的经济,昌盛的和积极进取的文化,开放的社会风气等。
(2)出发城市:京城长安;沿海的广州、泉州。主要输出产品:丝织品为主;以瓷、陶器、铜钱为主。经济贸易特点:不追求经济利益,不计成本;以单纯经济利益为主。
(3)元朝的道路网以元大都为中心,呈放射性分布,联系全国;元朝时道路上设置有驿站系统,驿站以马为主要交通工具;元大都非常的繁荣,来自世界各地商人和外国贡使居住其中,文化交流频繁。
马可•波罗的经历代表了中外交流的繁荣,他的书为我们研究元朝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向当时的欧洲人介绍了中国,使欧洲人对中国有了更多的了解,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憧憬,对新航路的开辟起到了刺激作用;马可•波罗也把当时欧洲的文化介绍到了中国,使中国对当时的欧洲有了更多的了解,为中外交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1)本题主要考查唐朝中外交往的特点,以及产生的原因。考查学生对地图知识提炼的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和宋朝的对外交通与经济发展。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知识点的能力,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对比。
(3)本题主要考查了马可•波罗东行与《马可•波罗游记》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知识点的能力以及对马可•波罗东行的理解与认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宋朝的对外交通与经济发展,马可•波罗东行与《马可•波罗游记》的相关内容,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从材料中提取答案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同知识的联系与对比,正确的唯物史观的树立。
27.【答案】
【解析】(1)阅读示意图,隋唐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的起点和终点相同,都为杭州和北京但是元朝大运河的路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原因为元朝定都大都、元朝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
(2)依据上述表格看出,郭守敬在大运河北京段开凿和完善方面的贡献有⑤⑥⑦,除了水利建设方面,郭守敬还在历法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就。
(3)依据考察资料“沿京杭大运河北上的漕船,进入北京城后,最终落帆过万宁桥入积水潭,完成整个运程。万宁桥也是内城重要的交通要道,这里是北城商业、手工业的中心地带,商贾云集,店肆林立,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同样,这里也是历代人文活动的重要场所,大都城百姓在此观看浴象。桥畔的万春园,是举子们庆贺欢宴之地。明清两代由于前海种植大量莲藕,每到夏季,这里是京城百姓纳凉赏荷的绝佳位置”可知,万宁桥在北京发展中的作用有是大运河的重要节点,也是内城重要的交通要道,同时也是历代人文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京城百姓纳凉赏荷的绝佳位置。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进一步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做强做大做美运河文化;进一步加大对运河文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运河文化等。
故答案为:
(1)杭州;北京;元朝定都大都、元朝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
(2)⑤⑥⑦;历法。
(3)是大运河的重要节点,也是内城重要的交通要道,同时也是历代人文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京城百姓纳凉赏荷的绝佳位置。
(4)进一步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做强做大做美运河文化;进一步加大对运河文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运河文化等。
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北京紫禁城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隋朝大运河、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北京紫禁城等相关史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