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10:21:20
文档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2011级四班第一组一、魏晋时期的教育背景:1、政治:封建门阀制度高度发展,实行“九品中正制”(“九品官人法”)2、经济:庞大的庄园经济,拥有私人武装(“僮仆成军,闭门为市,牛羊掩原,田池布千里”3、文化:儒学日渐衰弱,佛教、玄学&史学、书学、文学等高度发展;经学为土族地主阶级统治思想主要依据(一)三国时期的官学教育1、魏的学校教育:太学、地方学校、律学2、吴与蜀的学校教育:立太学、设州学、设五经博士3、效果:成就有限、继两汉教育发展高峰期后转入低谷期(二)两晋时期的官
推荐度:
导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2011级四班第一组一、魏晋时期的教育背景:1、政治:封建门阀制度高度发展,实行“九品中正制”(“九品官人法”)2、经济:庞大的庄园经济,拥有私人武装(“僮仆成军,闭门为市,牛羊掩原,田池布千里”3、文化:儒学日渐衰弱,佛教、玄学&史学、书学、文学等高度发展;经学为土族地主阶级统治思想主要依据(一)三国时期的官学教育1、魏的学校教育:太学、地方学校、律学2、吴与蜀的学校教育:立太学、设州学、设五经博士3、效果:成就有限、继两汉教育发展高峰期后转入低谷期(二)两晋时期的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2011级四班第一组

一、魏晋时期的教育

背景:

1、政治:封建门阀制度高度发展,实行“九品中正制”(“九品官人法”)

2、经济:庞大的庄园经济,拥有私人武装(“僮仆成军,闭门为市,牛羊掩原,田池布千里”

3、文化:儒学日渐衰弱,佛教、玄学&史学、书学、文学等高度发展;经学为土族地主阶级统治思想主要依据

(一)三国时期的官学教育

1、魏的学校教育:太学、地方学校、律学

2、吴与蜀的学校教育:立太学、设州学、设五经博士

3、效果:成就有限、继两汉教育发展高峰期后转入低谷期

(二)两晋时期的官学教育

1、西晋的官学:太学、国子学

2、东晋的官学:设太学、复制国子学(两学并存首次出现于东晋官学系统中)

3、教育内容:儒家经学占据主导地位,《周易》、《尚书》、《古文尚书》、《毛诗》、《周官》、《礼记》、《左传》、《论语》、《孝经》

4、两晋官学比较:

西晋东晋
博士人数多博士人数少
注重王肃的经说注重郑玄的经说
传统经学经学受玄学影响
5、国学不突出的表现:学校管理松弛;学官中缺乏名师(东晋尤甚)

6、两晋的地方学校:热心的地方长官(eg:张轨,立学校、置儒林祭酒……)

7、十六国的学校:赵石勒:设立太学、命郡国立学官

赵石虎:复置国子博士、助教

慕容皝:立东庠与旧宫(长子:立小学)

姚兴:立律学与长安

效果影响:为后来的北魏教育奠定基础,推进各名族封建进程,加速各少数名族提高文化水平的步伐,促进各名族的大融合

(三)魏晋时期的私学教育

1、私学成为主导的教育形式

2、特点:私学设置范围延伸至边陲;

          授业内容不限于五经,百家之言、文史之学皆在教授之列;

          开办的私学多元化。

3、与两汉比较:体系不够完备,但教学内容广博、设置地域广袤性质多元化。

二、南朝的学校教育

(一)宋与齐的官学教育

1、宋朝学校教育:元嘉时期儒学馆、玄学馆、史学馆、文学馆四馆并列

                          学制:玄学、史学、儒学并列

                 宋明帝时期:总明观:藏书、研究、教学。

2、齐朝学校教育:制立国学

                 学官:沿宋制,设有祭酒、博士、助教

                 明帝时期:不重儒学,“学校虽设,前轨难追”

(二)梁与陈的官学教育

1、梁朝学校教育:五馆、集雅馆、国子学、士林馆、律学

2、陈朝的学校教育:教育方式:以儒经为谈资进行诘辩

                      专科教育:律学

(三)南朝的私学教育

特点:

1、私学开办者成分较为复杂

2、教学内容多元化

3、特殊性质的家学得到较大发展

三、北朝的学校教育

(一)北朝的官学

1、北魏的官学:

明元帝:仿汉晋的学制、儒学思想为统治思想、改国子学为中书学;

孝文帝建立皇宗学、改中书学为国子学;诏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

宣武帝:官学教育趋于衰落;

孝明帝:诏立国学;

孝武帝:国学瓦解

2、北齐的官学:表面崇儒兴学,实际唯置国子一学;

贡献:设置国子寺

3、北周的官学

(二)北朝的地方官学

1、儒学教育比南朝发达,非儒学教育不及南朝

2、较为发达的表现:统治者对地方设学的重视;学制的完备

3、教学内容:以经学为主,不掺杂玄学因素

(三)北朝的私学教育

1、背景:被禁绝,却依然得到较大发展

2、特点:学校规模、数量和设置地域方面胜过南朝;

            私学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扩展

            对于经典好尚,儒学教育不受玄学影响

四、魏晋玄学教育思想

(一)玄学

1、定义:兼容儒道而成的一种思想体系,形式上复活了老庄思想,并以此来诠释儒家经典。

2、发展阶段:正始玄学、竹林玄学、中朝玄学、东晋玄学

3、代表人物:何晏、王弼、阮籍、向秀等

(二)以顺应天性自然为教育旨归

1、理论:以道家自然无为    

2、基础:一以中国古代教育家以人性论为教育起点

3、态度:肯定自然本性

(三)以“真性”“无为”为理想人格

(四)顺应自然为道德教育论

1、道德教育的起源:以自然主义为准则,由道德起源、道德本体的探讨入手,将其归结为如何看待道德名教与自然本性之间的关系

2、顺应自然的道德教育法则:内容:①顺应人的自然本性、自然性情

                                 ②因循自然无为的发展进程

                           作用影响:对于个性自由的倡导和教育思维的拓展于中国教育思想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文档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2011级四班第一组一、魏晋时期的教育背景:1、政治:封建门阀制度高度发展,实行“九品中正制”(“九品官人法”)2、经济:庞大的庄园经济,拥有私人武装(“僮仆成军,闭门为市,牛羊掩原,田池布千里”3、文化:儒学日渐衰弱,佛教、玄学&史学、书学、文学等高度发展;经学为土族地主阶级统治思想主要依据(一)三国时期的官学教育1、魏的学校教育:太学、地方学校、律学2、吴与蜀的学校教育:立太学、设州学、设五经博士3、效果:成就有限、继两汉教育发展高峰期后转入低谷期(二)两晋时期的官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