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几种重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合金。在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氧气、氢气和碳三种非金属单质,在此处又学习金属材料,使整个初中的化学教材,既有一定的非金属元素知识,又有一些金属元素的知识,这样,使整个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内容就比较完整了,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习的全面性。
二: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及常见金属的特性和作用。
2、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了解常见合金与纯金属在组成和性能上的区别,知道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材料。
4、初步形成“物质性质决定其用途,物质用途体现其性质”的观念。
学习重点: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及影响金属材料用途的因素。
学习难点: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
三、教学过程
| 幻灯片 | 教学环节 | 设计意图 |
| 引入:在课间我放了一段我精心制作的有关金属材料短片 |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 | |
| 【前置作业】 观察你家中的日用品,哪些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利用了金属的哪些物理性质?让学生用照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 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并告诉学生,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
| 【环节1】展示学生所拍照片,根据图片,学生自己总结出金属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 轻松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 |
| 介绍常见金属的共性与个性 | ||
| 【环节2】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引出物质的用途不完全由物质的性质决定,还与价格等因素有关。 | 引导学生查询资料解决实际问题。教会学生如何获取新的知识。 | |
| 【环节3】通过实物引入合金的概念。 举例说明合金与纯金属的区别。 | ||
| 实验:比较黄铜与铜、焊锡与锡在光泽、颜色、硬度等方面的区别。 |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一些合金与纯金属物理性质上的差异。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善于动脑的能力。
| |
| 实验:比较锡、铅、焊锡的熔点 | ||
| 引导学生归纳合金及组分中的纯金属的性质比较。 | 增强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规律。 | |
| 【环节4】介绍金属材料的发展 铜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金属,而我国是最早使用铜器的国家之一”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商代就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时期就会冶铁和战国时期就会炼钢。 |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 |
| 在日常生活中,铝、钛、锌、铜等金属的应用非常广泛,如:铝合金的门窗、铜线、铜火锅、铜电器,以及锌在常见干电池的应用等 | 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的新课标教学理念,进一步突出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 |
| 【环节5】介绍了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和钛合金,连同在“化学技术社会”中介绍的高新科技的内容——形状记忆合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21世纪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眼界。 | 在这一环节中介绍了形状记忆合金的性能及用途。使学生知道合金是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这正培养了学生开拓创新的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 |
在最后,用一段颇具悬疑色彩的有关形状记忆合金的短片,让学生们感受到了金属材料的神奇与震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