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班级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19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同学们,本学期一开始我们就结识了许多平凡而伟大的人物,领略了他们的风采:其中有虽满脸zhòu ( ) 纹但整个面孔仍显年轻、明朗的高尔基的外祖母;关心进步青年,厌恶黑暗有如zèng ( )恶魔鬼,让阿累在受尽非人的nüè( )待时仍昂着头做人的鲁迅;受到“反对派”们取笑时无私援助“我”,还写信quàn wèi ( )“我”的温柔、慈爱的蔡芸芝老师……这些人物净化了我们的心灵、提升了我们的精神。
2、用原文填空。(6分)
(1) 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 。
(2)吴楚东南坼,_________ 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3)我们不愿___________________,这还不是我们_______ ___________;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这是难于计算的。
(4)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通过幽静环境的描写表现人的心情和自然景色和谐相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童年的朋友》选自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之一的《童年》。
B、《一面》回忆了作者1932年秋天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情景,表现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战斗精神,全文以议论为主,以记叙为辅。
C、《我的老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通过对小学时与蔡老师相处过程中发生的七件事的回忆,给我们展现了一位温柔、慈爱、公平、伟大的老师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魏巍对恩师的热爱、赞美和怀念之情。
D、《赵普》中通过细节描写反映了赵普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表现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4、下列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道题经老师一讲,他茅塞顿开,立刻做出了这道题。
B、广场上的喷泉随着音乐变换的时候,远远看去,真是烟波浩淼,美不胜收。
C、我们家乡南通自古人杰地灵,文化发达,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D、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5、春天是郊游的好时候。同学们很想出去踏踏青,但你们学校的校长仍有顾虑,想一想,作为学生代表的你该怎么对他说,才能让他打消那些顾虑,愉快地接受你们的提议呢?(3分)
6、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做任何事情,你只有感觉到它有味道,才会有兴趣。比如喝茶,你品出了茶的清香, ,比如看画,你悟出了画的神韵,才有兴趣看它……读书也一样, ,是不可能有持久的读书兴趣的。
①才感到喝茶有兴趣 ②才有兴趣喝它 ③你若读不出味道来 ④读书的味道不浓烈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下面一段话共有3处语病,读后完成请选择两处加以修改(2分)
①情感是调节师生关系的精神纽带。②教育内容能否被接受,很大程度上关键取决于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③师生间搭起感情的交流,经常保持愉快活泼、和融洽和谐的气氛,④互相尊重、理解和信任,教育的内容在情感的传输带上才能顺利通行。⑤心理学研究表明:⑥师生健康情感的双向交流,⑦会使老师从学生身上感受到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学习和工作。
(1)第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第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本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8—11题。(7分)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①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②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8、指出本段文字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分)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9、品读划线句子①,你认为“默默”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1分)
10、本文中对蔡老师的称谓都用第三人称“她”,划线句②为什么改用“你”?(1分)
11、选段中的“我”即使在假期里仍对老师念念不忘,深情感人。联系自己的经历,想想你最挂念的老师,请你写一段话来表达此刻你对他的感激或思念之情。(不少于30字)(2分)
(二)教会我感恩的人
教会我感恩的是这样一个人。
他是来城市打工的农村青年,给我们家装塑钢窗户。一整天,他都闷头干活,也不说话,一直干到很晚。见他那么老实,我们留他吃晚饭。他很拘谨,连菜也不敢夹,婆婆热情地招呼他,就像对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公公则递烟给他,与他扯家常。原来,他是考上大学的人,而那年他的弟弟也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家里太穷,负担不起两个人,他只好放弃了学业外出打工。如今,他娶妻生子安心做了农民。我们听了,不甚唏嘘。婆婆想得实际而周到,翻拣出我们淘汰的旧衣物还有洗衣粉等洗涤用品,装了满满半袋子送给他。他涨红了脸,推辞着不肯收。婆婆说,这都是我们不用的,闲放着也是闲放着,给你就拿着,回去也好帮衬媳妇过日子。他低头接过袋子,连句道谢的话没有,就走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家里人很快忘记了这件事。
半年后的一天,有人敲门。我开门一看,一个农村打扮、背着口袋的青年站在门口,我不认得他。他说,是我啊,给你家装窗户的。我忙招呼他进门,他拘束地坐在沙发上,搓着手缓缓地说,麦收的时候,他回了一趟家,说起我们帮他的事,全家人都很高兴。他们想表示对我们的感谢,却找不出合适的办法。家里人商量了好久,最后他娘说把家里新打的粮食拣好的带上点,让我们尝尝鲜。那口袋里是新收的小米、黄豆、绿豆,还有新玉米面。
青年人放下东西,走了。我们却为这意外的结果,感慨不已。我曾接受过比他更大更多的帮助,可没有像他这样执著地心存感激,表达谢意。当我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时,这个打工的青年却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当“感恩”这个词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时,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个背着半口袋粮食站在我家门口的青年。
12、给文中加点字注音。(1分)
唏嘘( )( ) 淘汰( )
13、写出含有“恩”字的褒义成语和贬义成语各两个。(2分)
褒义成语: 贬义成语:
14、从第二段文字中找出能表现主人公“老实”这一特点的三个事例。(用原文回答)(3分)
15、“我们却为这意外的结果,感慨不已。”“我们”为什么感到“意外”?“感慨”的又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6、“当我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时,这个打工的青年却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请你分析一下句中的“生动的一课”具体指代的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7、第二段写“我”全家对农村青年热情、慷慨的招待和帮助,应该说是完全发自内心的。但“半年后的一天”,这位农村青年登门答谢时,“我”却“不认得他”了。请你结合全文,分析一下“我不认得他了”的原因。(至少答出两条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三)坐在最后一排
乔叶
①上小学时,我一直是个自卑的女孩,因为丑,因为笨,因为脾气倔强、性格孤僻和同学们合不来……每次调座位,老师都把我安排到最后两排,只因为班上有好学生才有资格坐前排这个不成文的规定。到后来,虽然我个子很矮且是全班视力最差的一个,但我索性赌气似地主动要求老师把我固定到最后一排去。
②坐在最后一排的几乎都是调皮男生,我和他们无话可说,要想听课却又看不清黑板上的板书,所以每次上课,只是呆滞地盯住黑板做一些毫无意义的遐想。
③后来,班主任调走了,年轻漂亮的白老师接任。她说她对每个同学的情况都能知道得明明白白。我不屑地瞧着她:她真有那么大神通?她会知道我近视吗?她知道我是赌气坐最后一排吗?她会知道……
④没想到过了几天,她竟真的注意到了我。
⑤那天语文自习课上,我摊开练习本做题,其实我只做造句和一些想象性的题。我正噙着笔胡思乱想,一只手伸过来抽走了我的练习本:“小脑瓜想什么呢?”从未享受过如此“待遇”的我禁不住心头一暖,但还是老实地趴在桌上,胆怯地听着她翻阅的声音。
⑥过了世界上最漫长也是最短暂的几分钟,我畏惧地等待着习惯性的雷霆暴怒,却惊奇地听见她轻柔的笑声:“非常好,很有想象力。‘花骨朵们在树枝上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多有灵性啊。可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脚步’呢?”
⑦“有时候春天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第一次受到了如此嘉奖,我顿时大胆起来。
⑧她没有说话,轻轻拍拍我的头,走上讲台用我的练习本讲起了造句。那半个小时使我第一次感到快乐、幸福、晕眩和陶醉。直到下课后同学们纷纷向我借练习本时,我才如梦初醒,惊慌失措地把练习本塞进书包里,要是让同学们看见那大片大片的空白,我该多丢人哪!于是我连夜把没做的题全部认认真真地补上了,通宵未眠。
⑨以后的日子里,白老师特别注意查阅我的作业,关切地询问我其他学科的情况,还抽空给我讲一些浅显的文学知识。A、每当她带着清香的气息在我身后停下时,每当她弯下腰接近我低低地说话时,每当她带着微微的笑容慢慢离去时,我都感到从未有过的紧张、激动、惭愧和快乐。我这才发现,我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自弃是多么无知而愚蠢,我的虚荣和脆弱让我受到伤害是罪有应得,因为我从来就没有积累起受人尊重和宠爱的财富、可以引以为荣的资本!——我只配坐最后一排。
⑩在我笨拙勤恳的努力下,我的各科成绩很快进步起来。可是由于近视看不清板书,仍给我的学习造成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障碍,但我没有告诉老师,B、我有什么资格向老师提要求?
⑾一天,白老师在我旁边听数学课,她因没课本而和我一起合看。她看到我把黑板上的“8”写成“3”才知道我的近视。
⑿过了一段时间,白老师宣布进行语文测试并声明:“前五名有奖。”一向对考试毫不在意的我也禁不住跃跃欲试地忙碌起来——就是不获奖也要有进步啊!
⒀“第一名,乔小叶!”白老师大声念道。
⒁天哪!我是第一名!我愣住了。
⒂“这次考试,同学们普遍不错。特别是乔小叶,坐在最后一排,眼睛还近视,可她不怕困难努力进取,终于取得好成绩。我不但要给她应获的奖品,还要给她一份特别奖励——坐在第一排中间座位上!希望同学们向乔小叶学习,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18、请根据上下文,揣摩理解以下词语。(4分)
(1)第⑥段中“世界上最漫长也是最短暂的几分钟”里,“最漫长”和“最短暂”在这儿是否矛盾?理由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下面的加点词语中任选两个,结合上下文说说各自含义。(先写明所选词语再简述)(2分)
我都感到从未有过的紧张、激动、惭愧和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从第⑨⑩加曲线的句子中任选一个,从修辞运用方面来说说表达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选文中的“我”为什么能从“最后一排”坐到“第一排”?你读了这篇文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根据作者的思路来说说这篇文章为什么用“坐在最后一排”为题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③段开头说“年轻漂亮的好老师”,可没有具体描写,请你根据加点词语在下面为白老师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不超过60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结合文章,大胆说说你的看法。
(1)选文有意略去了原文的结尾,请根据你的理解,大胆推测原文结尾的主要内容的要点(友情提示:不要续写)。(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选文所写的好学生坐前排的做法,你赞同吗?大胆说说你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4—28题。(11分)
《赵普》片段: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4、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习吏事( ) 及为相( ) 手不释卷( ) 阖户( )
25、根据上下文判断,对《孙权劝学》一文中相关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B.当涂:当道;涂,道路。
C.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D.见往事:认清事情,了解历史。
26、下列与“常劝以读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自以为大有所益
C、跪而拾之以归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7、写出下列语句的基本意思。(2分)
①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仔细研读两文,说说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要求至少列举2个方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赵普晚年读书“手不释卷”,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再写出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和故事各一个,故事要求要有时间、人物和事件。(2分)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 文(35分)
题目:我的______________
要求:1、请在横线上填上自己的家人或亲属,如:爸爸、妈妈、爷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2、将人物放在具体的事情中进行刻画,要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精神面貌;
3、文中可适当加入议论和抒情的笔墨。
江苏省通州市兴仁中学初一语文月考参
积累与运用:
1、皱纹 憎恶 虐待 劝慰 2、略 3、B 4、B
5、略。(称呼问候1分,理由1分,委婉的语气1分) 6、D
7、第二句中的“很大程度上”去掉;第三句应该为“师生间搭起感情交流的桥梁”;第七句将“老师”和“学生”调换位置。
阅读理解
(一)8.一个夏季的夜里;在家里的当屋;我和母亲;想老师;熟睡中,我忽然爬起来,要去找老师,让母亲喊住了;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
9.不能去掉,“默默”一词体现了“我”对老师的依恋。
10.这是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怀有的思念、崇敬之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11.略
(二)12.xī;xū;tài
13.褒义示例:感恩戴德、恩怨分明、返哺之恩;贬义示例:忘恩负义、恩断义绝、恩将仇报
14.一整天,他都闷头干活,也不说话,一直干到很晚;他很拘谨,连菜也不敢夹;他低头接过袋子,连句道谢的话没有,就走了
15.没有想到这个农村青年在半年之后还会专门前来感恩。感慨的是这个农村青年的质朴、真诚、厚道、可爱。
16.示例:对待别人的帮助,我们应该学会心存感激,表达谢意。或:人,要学会感恩,对家人、对朋友、对陌生人都应如此。
17.提示:注意从人和事两个方面分析原因,鼓励合理的、有创造性的理解。示例:对一个只有一面之交的人来说,半年不见,的确是太久了;当时的热情慷慨只是出于对农村青年的关心和同情,并不希望回报,所以对这件事并没有记在心里;这位农村青年太普通了,没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三)答案:
18、(1)不矛盾,第一次受到老师的如此重视,从感觉上说最漫长;从客观上看,几分钟自然最短暂。(2)紧张,担心达不到老师的要求而紧张;激动,因受到老师的关心而感激;惭愧,对以前的过错而惭愧;快乐,因在老师的关心帮助下进步而高兴。
19、A.运用排比,具体地写出老师经常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充满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增强语言的气势等。B.反问,增强语气,即“我”没有资格向老师提要求,表达出“我”强烈的自责和后悔。
20、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老师的关心、帮助、指导、鼓励等;二是“我”勤恳用功,努力而不断进步。后为开放题,宜从前一问的两个方面谈感受,最好结合实际谈:一个人的进步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更在于自身的努力。
21、从内容说是由“我”坐在最后一排而进步,且有双关之意,从文章结构看,这个标题在文章中前后三次出现,具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结构上起前后连接的作用。
22、开放题,如原文“红衬衣白裙子,齐耳短发,模样甜甜的”等,能用具体语句描绘出“年轻漂亮”即可。
23、(1)我的激动和感受,记忆中其他事淡忘,而白老师的笑容关心铭记于心;白老师关爱鼓励着“我”继续进步等。(2)开放题,可赞同也可反对。因从激励教育说这是可以的,从事实上说,文中“我”正是因这种激励才进步;从人文关怀说,这对学生不公平,且从心理上刺激了学生等。
(四)24.熟悉;等到;放下;关上 25.B 26、A
27.①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②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
28、示例:两人的成就都很大,但读书太少,了水平的发挥;两人都善于听取他人的忠告;读书后他们的处事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
29、韦编三绝 宋 欧阳修 画荻学字
三、作文略
